□龍禮香、本報記者孔璐、實習生羅昀
8月底,已是初秋。早上5時,天剛亮,在峽江縣羅田鎮東梅村,村民趙繼風已起床忙活。燒好火,將頭天晚上泡好的高粱拿出來蒸,蒸好剷出放涼後加入酒麴,放入池子裡發酵。等一個月後,香濃醇鬱的純糧土燒酒就釀好了。接下來,趙繼風要將這些酒打包裝好,通知客戶過來拿。
「什麼是小康?我覺得就像現在這樣,住上新房、有一項能養家的小事業。」這位與人交談時總是爽朗大笑的農村留守婦女,在遭遇一連串變故後,依然積極樂觀地擁抱生活,並靠著勤勞努力改善家庭經濟狀況。
2006年,20歲的貴州女孩趙繼風和在深圳打工認識的肖小燕結婚。隨著當年大兒子的出生,趙繼風留在了肖小燕的老家——東梅村照顧老人和小孩。「那時真是窮,一大家十多口人擠在一個老房子裡,公公、婆婆,還有大哥和二哥一家。」她每天早出晚歸做農活、收拾家裡。二哥常年不在家,二嫂身體殘疾,大嫂早逝,剛來的趙繼風接下了照顧一家老小的重擔。
天有不測風雲。2007年,趙繼風被查出患有重度腎病症候群,在醫院治療了一個月。病情好轉後,她回家吃藥治療,這一吃就是3年。
病還沒痊癒,厄運再次降臨。2008年,大兒子意外被米湯嚴重燙傷,被送往南昌急救。「呼吸機就用了40多天,當時欠了二三十萬元。按我們當時的收入算,哪怕不吃不喝,也要十幾年才能還清,感覺天都要塌了。」回想當時的狀況,趙繼風仍止不住地嘆氣。
一邊是欠下的巨債,一邊是需要照顧的年邁公婆以及二哥一家,趙繼風並沒有被困難打倒。2009年,她向親戚借了些錢在家學養豬。「多的時候養了9頭母豬、200多頭小豬。」對於趙繼風來說,養豬的那幾年是最難的。好在隨著生豬相繼出欄,家裡的日子也慢慢好起來了。
就這樣一邊養豬,一邊忙農活和家務,到了2016年,趙繼風夫妻二人蓋起了新房,把二哥家的兩個孩子也接過來一起住。到了年底,考慮到條件逐漸好轉,在鎮幹部上門排查貧困戶名單時,趙繼風主動提出退出貧困戶名單。「我家是2014年被列入貧困戶的,現在孩子們都慢慢大了,日子不像以前那麼苦,我也不想當貧困戶呀。」核實之後,當年,趙繼風家正式退出了貧困戶名單。
此後,為了響應國家保護環境的號召,趙繼風主動停止養豬,嘗試種獼猴桃、辦養雞場。2018年,她開始用傳統方法做純糧土燒酒。「一開始主要靠朋友『捧場』,現在大家都說這酒特別香,開始給我介紹客戶。」趙繼風說,她相信只要自己不斷努力,日子一定會越來越好。看著越來越多的人上門詢問買酒一事,趙繼風心中也有了新的目標,「我已經向縣裡提交了資料辦證,接下來準備註冊品牌,慢慢做到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