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號拉直成了驚嘆號。《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報導成員...

2020-12-25 中國新聞出版網

  □本報記者 李婧璇

  6月13日,靳晶(左)在河南淅川縣張河村的石榴地裡採訪村民王洪才。2019年,該村有241名群眾像王洪才一樣,靠著石榴基地脫貧。

歸欣 攝

    求是雜誌社《小康》雜誌地方新聞部主任靳晶寄語本報讀者。

 

  「為人民辦事,才能被人民永不忘!」「我們的日子得勁兒嘞很!」《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報導河南小分隊的成員之一、求是雜誌社《小康》雜誌地方新聞部主任靳晶,在6月10日至16日的連軸兒採訪期間,總被這些來自基層的語言感動並感染著。

  「雖然緊,但是一點也不覺得累,就是感覺時間不夠用,還有很多要寫的人和事。」7月1日上午,靳晶在接受《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視頻連線採訪時,手裡拿著當天出爐的《求是》雜誌,其中的《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專欄刊登了她和搭檔《紅旗文稿》副編審張少義採寫的《竹林深處幸福日子長》,這篇通訊描述了「黨旗紅、群眾生活紅、山鄉紅葉紅」的全國文明鎮、中國最美鄉村——竹林鎮的蛻變之路,她感嘆道:「只有親自下到那裡,才知道我們為何要把鏡頭對準人民、版面留給人民,因為人民才是歷史的創造者。」

  帶著「為什麼」去採訪

  每次採訪前,靳晶都會在心裡問上幾個「為什麼」,「帶著問題去採訪,寫出來的報導才會不一樣。」

  「一個窮山村,怎麼就能評上中國首屆人居環境範例獎?怎麼就獲得了聯合國改善人居環境最佳範例獎?幾個中原黃土地上成長起來的尋常農民,怎麼就能帶領一方百姓在這窮鄉僻壤之地奮鬥出一方新天地?」

  在去河南鄭州鞏義市竹林鎮之前,靳晶心中打了幾處問號——曾經「山高、石厚、土薄、缺水」的竹林鎮,如今憑什麼能?

  「當看到山青、景美、人富足時,我心中所有的問號都變成了驚嘆號!」靳晶坦言,此次深入採訪,讓自己真正明白,這是一張藍圖繪到底、一幹就是40年的農村典範;這是苦幹實幹認真幹,幹出一片新天地、幹出幸福花兒盛放的現實樣本……

  「長壽山上看景色,長壽山下逛古鎮」,靳晶在與古鎮民俗風情街上做生意的百姓交流時,大家都說正是「永不收房租」「利潤分成」的做法,讓自己過上了在家門口「望得見山、留得住鄉愁」的好日子。

  鄉親們說起現下的好生活,繞不開老書記趙明恩。看到這位80歲的老書記仍然精神矍鑠,幹勁十足,「80後」靳晶很受震撼。她說,自己一直被趙明恩的一句話所鼓舞,「為人民服務永不退休。為人民服務,為人民辦事,才能被人民永不忘。」

  「當幹部要有幹部樣兒,當黨員要有黨員樣兒」「黨員就是要率先垂範,百姓才會跟著你走」「好日子就是幹出來的」……在和竹林鎮黨員交談的過程中,靳晶發現,他們既是這麼說的,更是這麼做的。

  「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提到『實幹苦幹,穩紮穩打,最後總會出成效』。小小的竹林鎮,正是這一理論的生動實踐。」靳晶感慨道。

  常記「心中有讀者」

  一路走,一路拍,一路寫,一路報。「我跟小夥伴們的採訪足跡不僅留在了河南這片熱土上,也印在了我們的新媒體作品中。」靳晶笑著說道。

  進入《求是》雜誌微博、求是網、中國小康網「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專題,其中如《直擊現場:捧起來就能喝的丹江水》《80歲老書記趙明恩:為人民辦事,才能被人民永不忘》《豫見:建業電影小鎮歡樂多》等一篇篇鮮活的現場「微」報導,都是靳晶和一同採訪的小夥伴們一個點一個點「踩」出來的。「背後都是帶著泥土的腳印,耽擱不得,拍完立馬做,做完立馬發。」爽朗的靳晶說道。

  「清涼涼的丹江水,這是剛剛從江中心取上來的,大家可以看到,跟礦泉水一模一樣,可以放心飲用!」視頻中的靳晶,站在南水北調工程的丹江口水庫,語氣有些微喘,一邊說著,一邊向大家展示礦泉水瓶裡自己剛取的丹江水。

  「這是我很滿意的一篇新媒體作品,勝在立意——『飲水思源』。南水北調是項世紀工程,為中國北部許多缺水的城市,特別是為首都送來了甘甜的丹江水。為了一庫清水永續北流,河南淅川人民作出了巨大貢獻。」靳晶說,自己就想帶著大家看一看這清涼涼的一渠水,「撈水用的礦泉水瓶、小網兜,都是我們在現場現買的。我還帶了一瓶回北京,給身邊的人看看。」

  「作為『四全媒體』時代的記者,練就『十八般武藝』非常重要,但最重要的是我們要始終記住:心中有讀者、有人民。只有這樣,做出來的報導、新媒體產品才能真正走進人民的心坎裡。」靳晶坦言道。

  走下去方知天地寬

  「此番採訪,讓我明白要努力去挖掘身邊平凡人的偉大和溫暖。用情用心用力去採訪,才能用筆書寫人民、記錄這偉大的時代。」靳晶由衷地說道,「走進百姓的生活中,方知天地寬。」

  踩在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萬畝石榴園的田埂上,看著園中套種的辣椒,聽著當地百姓講述因地制宜配套發展農業、種植業,「不來到現場,我可能永遠不會知道當地人民為南水北調工程默默無聞地犧牲和奉獻。」說到激動之處,靳晶竟有些哽咽,「既要保一庫清水,又要脫貧致富,老鄉們走出了一條奔小康的新路徑,他們對我說,自己當下的日子得勁兒嘞很!」

  走進鄭州鞏義市回郭鎮,河南明泰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包裝車間主任賀鵬輝向靳晶講述了作為小鎮「後浪」青年的幸福生活。「他對我說,這日子當初想都沒想過,那種幸福的笑容深深地感染了我。」靳晶感慨道。

  ……

  很多時候,製作一分鐘不到的短視頻,靳晶和小夥伴們要忙上小半天。「就是要讓大家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才能引發共情和共鳴。」靳晶笑著說道,站在丹江口水庫反覆拍攝,直到晚上到了賓館看到已被曬傷的臉頰才有感覺,「當時工作太投入啦!」

  「作為《小康》雜誌的記者,報導好、記錄好人民的小康生活,是職責,更是使命。」靳晶說,自己要用情用心用力去做好這件事,「做好人民的記者,用眼觀察,用心感受,用筆記錄和報導好人民。」


相關焦點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掠影
    2020年8月18日上午,「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南線記者走進河北省武安市白沙村進行採訪。河北日報記者張昊攝影報導2020年8月18日上午,「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南線記者走進武安市白沙村進行採訪。這是記者們在白沙村小學機器人教室內採訪。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雄縣二小你變了
    來源:長城網「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座談會現場。8月18日,「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團走進中關村第三小學雄安校區,校長張文峰在介紹學校發生的變化時,不由得心生感慨。中關村第三小學雄安校區。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援助辦學助力雄縣二小蝶變新生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座談會現場。長城網記者 閆思宇 劉夢妍 攝長城網8月18日訊(記者 閆思宇 劉夢妍 韓建強)「經歷一年多援助辦學和一體化管理,原來的雄縣二小變了,變得更加生機盎然,富有活力!」
  • 【視頻|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小康生活是啥樣,聽聽老鄉們怎麼說
    【視頻|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小康生活是啥樣,聽聽老鄉們怎麼說 2020-09-28 15:29:08   來源:中安視頻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採訪團走進海南生態軟體園 iSchool學校...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6月15日消息(記者 陳望)6月14日上午,「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團來到位於老城經濟開發區的海南生態軟體園,深刻感受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以來園區創新發展的魅力。
  • 「驚嘆號」與「大問號」
    曾有人論胡適,說他像個驚嘆號,善於激勵青年;而魯迅像個大問號,總是推說不知道怎麼辦,逼青年去冥思苦想。於是,我常想:在我們的教育生活中是否也需要一些「驚嘆號」與「大問號」呢?我們班的學生從一年級開始,就有了自己的《吾童數》,一學年編輯一冊。學生們的一篇篇「數學童書」,表達了他們情不自禁的數學熱情,也見證了他們堅持不懈的數學思考!
  • 把人生的問號拉直
    人生有太多的問題一直懷著疑問一直向前解決了是極大的開心解不開則陷入煩惱對自己是一種折磨我們都是在這糾結中生長愛慕虛榮,總是掩飾害怕閒言碎語擔心失去獲得心在跳,情受傷永遠緊張,不斷憂傷歷史那麼長,記憶這麼多該走的走,該飛的飛生活最現實
  • 踏過一切問號,迎接人生的驚嘆號!
    踏過一切問號,迎接人生的驚嘆號! 動畫製作丨掌上蘭州·蘭州晨報 王建手繪丨掌上蘭州·蘭州晨報首席插畫師 李雨桐編輯丨張海龍原標題:《踏過一切問號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第七屆上海市民微電影主題活動今日開幕
    今天,「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第七屆上海市民微電影(微視頻)主題活動正式開幕。 本次活動主題為「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聚焦市民群眾奔小康的奮鬥歷程和共建共享全面小康的美好生活,講好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故事,講好眾志成城、科學抗疫故事。
  • 數學,在你心中是問號還是驚嘆號?
    比如,上學期最後一堂課是高等數學課程的考前答疑,我是這樣開場的:「大家學了一個學期的微積分,我很想知道,數學在你心目中,究竟是個問號還是個驚嘆號?」大部分人都回應說,是問號。然而,當我繼續問「那麼,你的問題在哪裡呢?」臺下就一片沉默了。大家不吭聲,也許是因為問題太多了,簡直沒法提;又或者是多數人但求考試通過,對疑惑是避之唯恐不及,不願更不敢面對自己的問題。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中益鄉群像①|劉遠海 扶貧「補鍋匠」總是...
    核心提示:今年,是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連日來,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深入石柱中益鄉採訪,感知幹部群眾對小康生活的理解、願景和奮鬥。讓我們通過重慶市委辦公廳扶貧集團駐中益鄉工作隊六位扶貧幹部的視角,全面深入感知中益鄉脫貧攻堅奔小康之路。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興康社區:小康生活連著千家萬戶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興康社區:小康生活連著千家萬戶 2020-11-05 17: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星火朝鮮族鄉:昔日集體農莊 今日風情小鎮
    6月11日,「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大型主題採訪報導活動第一小分隊來到新中國第一集體農莊——佳木斯市樺川縣星火朝鮮族鄉,一同感受他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著力描繪小康生活的新畫卷。鄉黨委書記南楠深情地介紹了「星火」光榮的創業史和滄桑巨變後說,努力把「星火」打造成黑龍江省東部地區朝鮮族民俗文化中心和鄉村旅遊特色小鎮,是我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民俗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的現實選擇。記者走進即將完工的「星火莊園一號民俗村寨」項目現場,高12米、長36米磚木結合的寨門十分搶眼。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多路並行讓小蘑菇變大產業
    在濟寧鄒城,多樣化、智能化的蘑菇產業刷新了人們對蘑菇的認知,7月23日,「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報導活動採訪團走進濟寧,領略小蘑菇的大產業。鮮菇如今成了農民增收的法寶,鄒城市大束鎮南葛村黨支部書記張向德介紹說:「一個棚有1萬支菌棒,每個大棚可收穫1.8—2斤香菇,每斤平均價格為4.5-5元,扣除成本,每個大棚每季可收入2萬到4萬元。」
  • 全面小康,一個民族都不能少(現場評論·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①)
    小康源自奮鬥,小康點亮生活。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日前,「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大型主題採訪活動啟動,本報記者深入田間地頭和工廠社區,聚焦各地發展成就,觸摸民生溫度。本欄目從今天起推出系列評論,回顧奮鬥歷程,講述身邊故事,展望美好未來,和讀者一起感受我們的小康生活。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溫暖的迴響 滄桑巨變 飲水思源】 「小康...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溫暖的迴響 滄桑巨變 飲水思源】「小康大街」,夢實現的地方村民賈建東一家坐在自家小院裡,享受著愜意的傍晚時光。「孩子成了城裡人,我們農村也不比他們差,各有各的好,大家都小康!」賈建東說,前年借著給大兒子在鎮江買房子和裝修的機會,他帶著媳婦和老母親去南方幾個大城市旅遊了一圈。年近八旬的老母親從沒出過遠門,一路坐飛機、乘高鐵,看了從未看過的風景,激動地感嘆:「日子真是越來越好了!」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文藝創作及書法美術攝影展 美術作品徵稿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文藝創作及書法美術攝影展美術作品徵稿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精神,以文藝的形式將太原市認真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治山、治水、治氣、治城一體推進的偉大實踐展現在世人面前,讓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老村長歐姨的幸福生活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老村長歐姨的幸福生活 2020-07-02 16: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萬良鎮人參產業採訪記:參花怒放小康路
    且讓我們一道捋著萬良人參發展的歷史脈絡,來解鎖當今萬良人參的發展密碼。直面陣痛:打造一座市場,萬良走向世界此時造訪萬良,並不是最好的時節。倘若時間錯後兩個月,人參交易進入旺季,整個小鎮將湧動巨量的財富。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貧困戶老周的幸福生活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請聽錄音報導:《貧困戶老周的幸福生活》。見到周明則時,他正坐在自家的炕頭上,用手機直播,演唱歌曲《宋家溝》。周明則:閨女也給我買了音效卡,高興了回來我們就坐下唱歌,上「快手」,流行歌、老歌,我啥歌也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