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水渠釣到的魚,長有鬍子,魚身淡黃色,會發出叫聲,是黃刺魚?

2020-12-27 鄉居小菜的悟空

「釣魚不釣草多半是白跑」,像這樣的小水渠,岸邊水裡雜草那叫一個茂盛,在農村野外是不是很常見呀?哈哈,不割草來餵牛有些浪費了!印象中,這樣的地方魚可是挺多的,不過一般都是些小型魚類,沒有什麼大魚!

願意在這樣的小渠釣魚的人也是挺有耐心、信心的,或許是不嫌棄魚小,又或者是想著這樣的小水渠平時常被釣魚人、捕魚人忽視,說不定有大魚能釣獲呢。

小渠雖小,水下的魚反應可不慢,沒多久,平靜的水面就看到有波動了,然而手感挺輕的,如此看來,百分百不是水面大魚了!那麼,會是什麼小魚呢?

餐條魚?鯽魚?鯪魚?鬥魚?小鯉魚?小編即時想起的小型魚就是這幾種了,不過男子拉出水面的這魚看起來卻明顯不是這些類的魚呢。

長著長短不一的鬍子,身子苗條細長,魚身淡黃色,看著像是某種黃顙魚;當然了,這種魚還有個明顯的特徵就是被釣上來竟然會發出特別的叫聲!

話說,會發出叫聲的魚,相信很多人想到的就是娃娃魚了,然而對比下這條小魚,真心不是娃娃魚!倒比較像是黃刺魚(是黃顙魚的一種)。

黃刺魚在一些地方的叫法是黃鴨叫,可謂是與如其名,而且黃鴨叫可是一道著名的湘菜呢,野生的,那叫一個美味!那麼,男子釣的這魚是黃刺魚嗎?

相關焦點

  • 釣到1條魚,渾身都是黏液,還能發出類似豬的叫聲,這是什麼魚
    釣到的魚準備下直播的時候,有位粉絲說了一句話,瞬間讓我有繼續直播的勇氣了。他說了句,大家平時都覺得自己釣的魚多,什麼連杆了什麼爆護。我覺得這些都不算什麼,有本事你們說說自己釣過什麼魚,是比較少見還不認識的。經過他這麼一說,還真勾起了我的一段記憶。接下來我來複述一下,那是在16年去廣西出差的時候,忙完了工作,晚上會賓館實在是無聊,所以就去找了一個漁具店歇著。來到店裡老闆很是客氣的招待,問我需要什麼。我說明了我的來意,老闆說既然的北方的朋友,那我關門帶你去釣場魚吧。
  • 釣上鴨嘴魚,魚嘴和魚身差不多一樣長,價格不便宜,一般人難吃到
    很多人都說好山好水有好魚,但是好魚並不是那麼容易遇到的哦,有的魚就很罕見的了。就比如我們難遇到的野生中華鱘、野生的金龍魚,但要是運氣好了,也說不定就能釣上不常見到的魚類。就像這名釣友,釣上了一條奇怪的魚。
  • 渾水河夜釣「石鬍子」魚,這樣的野生魚獲,讓人看著眼饞
    再因魚類都有怕驚擾、怕強光的習性,夜間幹擾少,光線弱,加之夜間涼爽,晚風一吹水中氧氣增多,魚兒便無憂無慮,放心大膽遊到岸邊,覓找食物。夜釣,除白天能釣到的魚類外,還能釣到平時見不到的稀有魚種比如說「石鬍子」魚。很多釣友不知道石鬍子到底是一種什麼魚?它的學名叫大鰭鱯,俗稱:江鼠,石板頭,石扁頭,巖扁頭,石鬍子,牛尾巴,罐巴子。
  • 網友從河裡釣到「天使魚」是假的
    大眾網濟南4月29日訊(記者 樊思思)4月27日,一則「聊城徒駭河裡釣到長著一雙綠翅膀的『天使魚』」的消息引發網友關注,並配有3張綠鰭紅身的「天使魚」圖片為證。然而,這是假的!大眾網記者了解到,這種長著綠翅膀的魚學名叫綠鰭魚,生活在海裡而不是河裡,且這3張配圖早在去年11月份就已經在網上出現過了。
  • 河裡老釣到這類魚,是黃顙魚?體色比較淺,鬍鬚卻較長
    釣魚的時候,水裡某種魚類多,加上魚餌就合它們的胃口,是很容易釣到多條上來的。像平時我們去河邊釣魚,有時候釣到的都是鯽魚或者羅非魚,其他魚就沒有釣到,這也是不奇怪的。男子跟夥伴划船在河裡釣魚,也都釣到某一類的魚上來,看來這地方魚情還是蠻可以的嘛。這類魚有個明顯的特點就是長著鬍子,而且其中的兩根特別長,長度都有身子的一半長了。說到這些魚是長鬍子的魚,是不是有小夥伴就想到鯉魚、鯰魚、塘角魚呢,其實都不是。
  • 樹林裡的小水坑,釣到條魚,看著跟河裡長的魚不太一樣
    很多人喜歡到野外去釣魚,就算適合垂釣的地方不多,也不會隨便個小水坑就將就的釣吧?看樹林裡這小水坑,也不跟什麼河溪連通著,不知道是什麼時候下了多少場雨積成的,裡面可有不少落葉呢,看上去如死水一般。然而這地方男子卻饒有興致的垂釣,也不知道這老外是在玩新鮮感嗎,或許是別人越覺得不可能釣到魚的地方他們越是要嘗試吧;其實凡事不是絕對的,就像人們常說的「水至清則無魚」,然而在有些地方,水真的是好清澈,但還是有魚生存的呢,那男子能釣到魚嗎?行動才是最有說服力的!
  • 《山海經》中三個神秘水怪,長得像牛的怪魚,叫聲不可思議
    豬叫聲大家也都聽過,聲音很洪亮,也很刺耳,絕對不是水中的魚類所能發出的。但是在上古時期,有三種奇異的怪獸,它們集合了這三種動物身上的特徵,外形上長得像魚,魚身牛頭,能發出豬叫聲。有一種上古怪獸,它的樣子長得像魚,有魚的尾巴,身上有鱗甲,但是卻長著一顆耕牛的頭顱,發出的聲音也跟黃牛無異。它的名字叫做鯥(音奎),長著蛇類一樣的尾巴,背上有一對能飛的翅膀,羽毛長在脅下。鯥還是有冬眠習慣的動物,到了冬天就像是死了一樣,沉沉睡去,只有到了夏天,才會再次甦醒。
  • 水渠不大,有條鮭魚逆流遊動,是走失的?男子釣獲了
    不寬大的水渠裡有小魚小蝦並不奇怪,不過要說有大魚的話,那是很少見的,除非特殊原因,那些大魚從大河支流或者是溢水的水塘等地隨水遊過來的,若是遇上的話也是幸運了。這樣的幸運讓一個玩路亞釣的男子遇上了,而且當時就看到它在水渠裡逆流而上慢慢的遊動;沒看到水裡有魚都拋竿垂釣了,看到魚,那更是不能錯過好機會了,這就是釣魚人,男子也不例外。水渠不大,距離近,男子拋尼餌下去,這魚上鉤那叫一個快,真是讓人想不到呀,哈哈,難道是遊動久了耗能多太餓了,發覺有吃的,趕緊行動?
  • 冬季如何釣好魚?掌握「四小」定律!
    釣魚人 最近天氣溫度一直都在下降,魚的活性也在慢慢降低,一般到了這個時候,魚也是最難釣的 那麼到了冬季溫度低的情況下該如何釣好魚呢?帖主總結了四點,希望可以幫助到釣友。
  • 村民小河內逮到8根長鬚怪魚 專家:變異鬍子鯰
    趙行珍逮到的「黃龍魚」有8根長鬍鬚。  8根長鬚、長0.8米、重4公斤,脊背呈淡淡的金黃色,腹部白色,無鱗,這是在費縣新莊鎮半路村村南小河驚現的一條怪魚。對這條怪魚,半路村全村男女老少均稱從未見過。而更令人不解的是,這個季節小河幾乎要斷流,哪來這麼大的魚?
  • 「長鬍子」的魚
    這幾天,我在市區尋找合作夥伴,準備拓寬銷售網絡,將中華倒刺䰾的銷路輻射到長株潭甚至全國市場。因為外形像草魚,且嘴上有2對觸鬚,中華倒刺䰾在茶陵縣一帶被漁民稱為「長鬍子」的野草魚。上世紀90年代末,這種魚在茶陵洣水河裡頗為常見,後來由於水文條件改變,產卵場所受到破壞,再加上捕撈過度等,其野生資源急劇減少,其天然漁獲量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拿下嚴塘鎮巖口水庫的承包經營權之後,2010年,我從洣江等天然水域中收集到1000多尾中華倒刺䰾魚苗投放到水庫中。該水庫有水面1000餘畝,水質無汙染。
  • 釣友手中的魚叫什麼?釣著很帶勁,網友:牙魚,很少釣上
    很多人喜歡玩路亞,主要是他們不想一直靜靜的等候魚咬鉤,而路亞釣魚挺能鍛鍊人的,但釣久了,手臂也會酸疼,主要是需要不停的甩竿、收線。路亞的對象魚一般是一些魚性比較兇猛,會主動發起攻擊的捕食性魚類,比如鱸魚、鯰魚、黑魚、狗魚等,釣這些魚真的很爽,特別是在遛魚的時候和魚較量,很帶勁。這位釣友就喜歡路亞釣魚,覺得不膩,而這次他釣上的魚還真的挺大的呢。初次看到還以為是狗魚呢,但其實不是狗魚,只是很兇猛,誤以為是了呢。不過這條魚是什麼魚呢?
  • 瀾滄江中的長鬚魚,魚須幾乎跟身體同長,可能是瀾滄江最好吃的魚
    雖然農村有俗話說,好水出好水魚,可是瀾滄江的渾濁泥浪中,卻有一種神奇的「長鬚魚」,可能是淡水魚裡最好吃的魚之一! 長鬚魚的須子,非常的靈活有力,剛釣起來會瘋狂舞動 其實,長鬚魚的魚須,並非為了「好看」才生成的,而是一種重要的「武器」。
  • 把握目標魚節奏,不同季節釣不同魚,做到經常爆護
    把握目標魚的節奏意思就是在不同的季節選擇合適的目標魚,雖然大部分魚在除開冬天之外的季節都能釣到,但能釣到和很好釣還是有很大區別。我們只有選擇在最合適的時機選擇正確的目標魚才能增大爆護機率。有的魚怕熱,在夏天它們會到深水涼快的地方潛伏,有的魚兒怕冷,降溫之後就停止進食。就好比釣鰱鱅總是在水裡面微生物增生的季節比較好釣,而釣大鯉魚和大草魚在秋天會有很不錯的表現,而甲魚在繁殖期食量會大增且靠岸覓食……。今天蓑笠哥來根據自己這些年釣經驗,根據季節分享自己這些年野釣經驗,談談不同季節對象魚的選擇。
  • 疫情過後,各地釣友抱怨「鬍子魚」泛濫成災,聽說還不能吃?
    但是小魚就是一個喜歡野釣的女漢子,經常開車拿著釣箱到處尋找釣點,有時候還會翻山越嶺,嘻嘻嘻嘻。因為一場疫情的降臨,相信很多釣友都很久沒有出門垂釣了。這也給讓野外的漁業資源有了一定的發展時間。但是很多釣友都反映:疫情結束之後,當地出現了很多奇怪的魚。
  • 長了十幾年的「翹嘴魚王」被人釣起,是放生還是清蒸?
    「太有成就感了,花多少錢都值了,不虧我蹲了這幾天哈哈哈……」釣魚人都知道,想釣大魚都要耐心蹲守,然而如此罕見的「魚王」,則不是等能等來的,可以說是可遇不可求,這位釣友的運氣也是讓許多圍觀的釣友羨慕不已……魚身粗壯的「嚇人」
  • 小溪釣到一條魚只有兩指長,有人說它是老頭魚,期待釣友回復
    山間小溪釣到一條魚只有兩指長,有人說它是老頭魚,求釣友們幫忙鑑定釣魚人自得其樂,很多不懂釣魚的人總是對釣魚人指指點點,對此我只想說,身在局外請勿妄加評論,喜歡釣魚是我的自由,你們無權幹涉,引用莊子的一句話: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請別用你自己的看法去說教別人,喜歡釣魚需要理由麼?
  • 白條魚精?珠江有人釣起「一米長白條魚」,這得長多少年?
    白條魚,又稱餐條、餐魚、白參魚等,可以說是我國江河裡最常見的淡水魚之一,且因個頭小、愛鬧窩,而被許多釣魚愛好者所嫌棄。 然而近日廣州一位市民稱,自己釣起一條「餐條魚精」,個頭驚人,竟接近一米長,讓許多釣魚人目瞪口呆。
  • 山東臨沂費縣村民小河內逮到8根長鬚怪魚 專家:變異鬍子鯰
    &nbsp  8根長鬚的「黃龍魚」現身村邊小河&nbsp  3日,費縣新莊鎮半路村村民楊中義給本報打來電話稱,2日早晨,其妻子在村南小河內逮到一條長了長鬍鬚的金黃色大怪魚。而這條怪魚就連村裡八九十歲的老人都從未見過。更奇怪的是,村南小河幾近斷流,連小魚小蝦都很難見到,哪裡飛來這麼大的怪魚,該不是天上飛來的「龍魚」吧?
  • 它是魚卻長了一張「鴨嘴」,作釣分享:零基礎進黑坑釣鴨嘴魚
    這裡提一句,該塘限竿5.4,本來考慮到新魚習慣靠邊應當用短杆,原先我準備的是3.9,但考慮到大家可能用長竿,於是便換成了4.5。綜合來看,我個人感覺大部分釣友對這個魚也是挺陌生的,據觀察釣底的釣浮的都有,有些甚至直接就是釣鰱鱅那種玩法,上鉤小掛一搓餌,下鉤大不掛餌,半水抽頻率,但上魚率並不突出,有些甚至空軍而歸。我雖然提前做過功課,也知道這個魚為濾食性魚類,但仍然選擇釣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