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法委官方新聞網站中國長安網聯合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發布政法系統微博排行榜7月榜。榜單涵蓋全國所有通過微博認證的政法委、法院、檢察院、公安和司法行政系統等機構官方微博,評價體系包括四個維度:傳播力、服務力、互動力和認同度。
本期(7月1日-7月31日),政法委系統榜單前五名分別是「@中國長安網」「@安徽反邪教」「@上海長安網」「@上海反邪教」「@雲南政法」。「@人民法院報」「@最高人民檢察院」「@中國警方在線」「@高密普法」分別取得法院、檢察院、公安、司法行政系統榜單的第一名。
7月,在微博發文方面,各系統TOP100帳號中,檢察院系統平均發文量、平均原創發文量雙高,分別達到49.33篇、37.58篇。此外,政法委系統的平均發文量達31.79篇,大多數頭部帳號保持日更活躍。在內容原創力方面,法院系統表現突出,榜單TOP20帳號的平均原創率高達90.98%。政法委、檢察院、司法行政系統TOP20帳號的平均原創率均超過80%。
圖:各系統TOP100帳號平均發文量、平均原創發文量
從網民的互動反饋來看,單篇互動總量超萬次的微博有122條。公安系統貢獻了最多高互動(互動總量1萬+)微博,佔比多達46.7%,政法委、司法行政系統也分別產出23.0%、21.3%的高互動微博。內容上,網絡環境專項整治滲透到各政法系統,受到網民廣泛關注。從《檢察日報》文章「營造良好網絡生態,平臺亟須強化自淨」,到對新型網絡暴力日漸利益化、職業化的討論,再到國家網信辦「重點整治誘導未成年人無底線追星及飯圈互撕」,聚焦網絡環境亂象,倡議公眾共同維護清朗的網絡空間。
圖:高互動量微博發文來源分布
直播矩陣記錄護航高考暖心瞬間 全國大案及時公開獲贊
今年高考期間,全國政法新媒體聚焦高考熱點,運用融媒體方式,形成矩陣傳播高地,記錄政法幹警護考事跡。「@中國警方在線」聯合各方,與多家新媒體平臺形成合作,開啟護航高考雲直播,記錄每一位高考的參與者與守護者的點滴故事。「@淮南公安在線」在考試結束之後,真誠祝願各位考生都能乘風破浪,金榜題名。「@長沙警事」「@長沙交警」 分享「一字馬」女孩的最新消息,稱一切平安,請網民放心。
湖北經歷防疫、防汛的雙重階段,高考又是一次大考。「@平安湖北」分享了高考結束後,黃石市交巡警支隊下陸大隊收到來自高考生的手寫感謝信,信中感謝民警謝捷軒和輔警吳韜在高考當天的緊急護送,使她得以順利參加考試。「@平安湖北」也轉發了多條各地護航高考的短視頻,記錄民警們就地取材,用澡盆當衝鋒舟護送高考生的難忘瞬間。「@湖北高院」還送上了暖心小貼士,轉發20餘省份公布的高考查分時間,方便考生查詢。「@人民日報」「@央視新聞」等媒體也特別關注了湖北公安機關護航高考的情況,通過直播等融媒體方式,報導湖北學子的高考動態。
7月,浙江省杭州市江幹區一女子失蹤案受到全國關注。7月23日,「@杭州公安」發布警情通報,公布案件偵辦進展,回應公眾關切,並稱將在近日召開新聞通氣會公布詳細情況。7月25日,「@杭州公安」在微博同步直播新聞通氣會,進一步公布了案件時間線以及警方的具體偵辦工作,同時回應網民疑問,闢謠有關案件和犯罪嫌疑人的不實信息。當日,「@杭州公安」還專門發布闢謠微博,引導公眾不信謠不傳謠。「@中國長安網」「@浙江公安」「@江寧公安在線」等政法官微持續跟進事件進展,及時發布與總結案件相關信息。「@央視新聞」「@人民日報」也對案件進行了詳細報導。
「@杭州公安」及時、清晰、準確地向社會公布偵辦進展,也公布了部分偵辦細節與民警的工作內容,有效避免謠言的擴散和發酵。同時,由於案件是涉及故意殺人的刑事案件,「@杭州公安」在向公眾披露案件進展時也把握了尺度,注重對受害者家屬的保護,避免受害者家屬受到二次傷害。
打造口袋裡的《民法典》 「蘿蔔章」普法走紅
近期,騰訊狀告老乾媽拖欠廣告費,對其提起訴訟並向法院提出財產保全的事件引發關注。6月30日晚,貴陽南明老乾媽風味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發布聲明回應,從未與騰訊公司進行過任何商業合作,已向公安機關報案。公安機關於2020年6月20日決定對此案予以立案偵查。「@貴陽市南明區人民檢察院」提前介入,了解案情,引導偵查。7月1日,「@貴陽公安」發布警方通報,查明三名犯罪嫌疑人偽造老乾媽公章,冒充該公司市場經營部經理與騰訊籤訂合作協議,目前3人已被刑拘。該通報產生超1300萬的閱讀量,網友在點讚貴陽警方破案迅速的同時,對「蘿蔔章」背後的法律問題也格外關注。「@山東高法」發布信息圖普及實踐中識別真假公章的技巧,強調真正的公章蓋印掃描後顏色看起來要有密密麻麻不規則的雜點。安徽省馬鞍山市當塗縣人民檢察院官方微博「@當塗檢察」則更進一步地以視頻方式講解假公章籤訂的合同有效力,這要區分是「無權代理」還是「表見代理」,若「表見代理」成立,即便公章系偽造,籤訂的合同仍有效力。視頻收穫千餘次播放量,「@漢臺檢察」等檢察系統官微進行了轉載。
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下稱《民法典》)審議通過,各地政法官微的《民法典》普法工作各出新招。7月17日,「@北京司法」「@北京政法」推出一波民法典宣傳匯總,線下,有法學教授、法官和律師組成民法典學習宣講團,也有地鐵、公交車車載電視滾動播放普法趣味小視頻;線上,從「雲直播」到短視頻,從「雲培訓」《民法典》普法講座到《民法典》線上答題活動,打造口袋裡的《民法典》,提升了普法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京法網事」則以實戰和問題為導向,通過常態化論壇,為網民帶來《民法典》擔保新規則的解釋與適用問題,加快了公眾深入學習《民法典》的進程。
附:指標說明
作者|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 左卓瑾
聲明|本公號內容允許轉載,但需註明作者及出處,且未經許可不得擅自改動,違者必究。本公號所刊發文章,非官方聲明為本機構原創作品的,皆屬文章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公號及人民網新媒體智庫的觀點和立場。
來源|人民網新媒體智庫官方微信公號
編輯|朱玉萍 主編|劉鵬飛
人民網新媒體智庫,依託人民網和人民在線重點打造的高端網際網路智庫,主要從事網際網路大數據與國家治理重大課題調研、輿論環境風險評估、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政務輿情回應績效評估、政務新媒體指數、企業品牌影響力指數、媒體融合與新媒體傳播等領域研究。人民網新媒體智庫定期推出智庫報告、內參讀物,發布藍皮書和學術著作,舉辦高端智庫論壇,入圍「中國智庫索引」(CTTI)首批來源智庫(2017-2018),榮獲由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頒發的2018中國智庫資政建言「國策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