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天氣晴,氣溫28℃-34℃,居民反映……」
4日上午10點,南通開發區小海街道星月社區網格員袁小龍在工作本中記錄下當天第一輪巡查情況,這已經是他第766天以網格員的身份進行巡查情況。2018年年中,創新網格化管理正式寫進了他的職業生涯,自此他也有了新的身份——社區網格員。
「以前是在平臺等人來辦事,比較被動,很多問題只依靠社區也難以處置。現在則走進小區主動服務群眾,遇到難題還有其他部門一起聯動,幫助居民解決了不少問題,我幹起來也更有信心了。」袁小龍介紹說,網格化管理是社會治理的創新,也是職能的轉變,是充分踐行「以人為本」的服務機制,不但要求網格員要有「鐵筆桿」,還要有「鐵腳板」,只有深入群眾,了解所需,才能將精準治理、便利服務落實到位。
查安全,
隱患問題大意不得
近日,星月花園小區發生一起因業主疏忽大意而引發的火災,幸虧物業撲救及時,未造成嚴重損失。這件事引起居民關注,也讓袁小龍的安全神經受到觸動,考慮到高溫季節用氣安全,尤其是一些獨居、歲數較大的老人,他放心不下,決定上門進行安全檢查。
「李奶奶,你這燃氣軟管有好幾年沒換了吧,一般兩年就得更換一次,我幫你聯繫燃氣公司過來更換吧。」袁小龍接連對十餘戶老人家中燃氣進行了查看,並告知老人燃氣規範使用方法和日常維護技巧。
巡查中,袁小龍發現煒賦花苑4幢北側小吃車上燃氣瓶在陽光暴曬下特別顯眼。燃氣瓶一旦發生事故,後果將不堪設想。他趕緊聯合物業進行處置,一面找到攤主告知隱患危害,明確後果責任承擔,一面將燃氣瓶移放至陰涼處,等待物主認領。僅用十分鐘,3個燃氣瓶被移出隱患區域,袁小龍已汗流浹背。
送清涼,
炎炎夏日下的守護者
此前,袁小龍收到星月花園48幢一商鋪業主的求助,反映雨天店前路面積水嚴重,來往顧客行走不便。他第一時間將情況告知物業,讓物業趕在颱風季到來之前將問題解決掉。
2日,物業逐一打開周邊井蓋,現場勘察發現雨水井內部堵塞、路面存在窪地。為暢通堵塞管道、填補積水窪處,袁小龍和物業一行人頂著烈日進行作業。就在作業即將結束時,袁小龍「失蹤」了。
「大家辛苦了,休息一會兒,吃些西瓜。」10分鐘後,他再次現身,自掏腰包買了幾隻西瓜,與「戰友們」一起分享。袁小龍表示,物業保安是小區的守護者,是網格化管理一線戰友,他們時刻守衛著居民的人身與財產安全,勞累最多的是他們,獲得關愛最少的是他們。「今天網格為他們服務,希望幾個西瓜可以讓他們在酷暑天感到一絲清涼。網格、物業也將繼續戮力協作,讓居民在這個夏季舒心愜意。」
解難題,
老人納涼有了好去處
「社區給我們添置了這些石板凳,我們老人有了納涼休閒的好去處,這多虧了你呀。」星月花園居民季廣軍高興地說。5日下午3時,十餘名老人圍坐在36幢西側讀報、聊天、扦鞋底。
星月花園是拆遷安置小區,老齡人口佔比較大,比起吹空調、看電視,老人們更願意結隊成群、納涼聊天。多次走訪中,袁小龍發現了這種現象,老人們總是自帶椅子,擺在一起影響美觀不談,老人搬來搬去也很吃力。他對老人的需求進行了收集,同時對老人聚集較多的點位,結合周邊綠化樹木情況都寫進日記本,做了詳細記錄。
隨後他將建議提請例會討論後得到組織的讚許和支持。困難是存在的,但這確實是利民惠民的「實事」,針對「資金怎麼來」「凳子放在哪兒」「如何維護」等問題,社區黨支部、網格辦、物業、居民代表共同議事,最終形成一致方案,經報上級批准,石板凳一事拍了板。如今,20張石凳全部安裝到位。
袁小龍介紹,當前社區不斷強化網格化服務主體,積極發揮「大黨委」融合機制,織密「網格+」服務網絡,事件辦理能力顯著提升,「要充分發揮基層觸角作用,不斷縮短服務『最後一公裡』,爭做敢擔當、勇作為、居民滿意的新時代網格員。」
本報通訊員蔣建鋒 曹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