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開設【明哲保升】欄目,不時為大家介紹名校哲學系概況及其考研詳情,提供獨家分析,沒有廢話,只有乾貨!
■《傅子兵法》第一條:「知己知彼者,一戰而勝」。明晰高校的哲學考研情況,擇一合適的目標,方能保證一考即升,是為「明哲保升」。
北京大學,中國最高學府,世界一流大學,中國近代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其前身是創立於1898年維新變法之際的京師大學堂。
北京大學是一所哲學研究者都應該去了解的大學。
不僅因為它是中國第一所現代意義上的大學,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的策源地,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的重要基地;更因為它對於哲學在中國的產生和發展,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北大誕生了許多哲學大師,被譽為中國的「思想家搖籃」。
1912年,北京大學成立「哲學門」,「哲學」作為一個現代學科,在中國正式成立!與此同時,也意味著「中國哲學」這門二級學科誕生了!
1919年,蔡元培主持北大學科制度改革,改「哲學門」為「哲學系」,這是今天哲學系的由來。
到了1932年,北大頒布《國立北京大學研究院規程》,國內最早設立碩士和博士學位。1935年,《國立北京大學研究院招考章程》載明,湯用彤在中國佛教史方向、胡適在中國哲學方向招收研究生,這是國內哲學系招收研究生之始。
北大哲學學科初建時,雖規模不大,人數不多,學位體系亦不完整,但它為哲學在中國未來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健康的制度和體系。
賀麟先生曾在《五十年來的中國哲學》中,很好地總結了北大在中國「哲學」學科發展中的重要地位:
「自從1923年,張頤先生歸國主持北京大學哲學系,講授康德和黑格爾的哲學時,我們中國才開始有夠得上近代哲學標準的哲學系。自從張東蓀、瞿菊農、黃子通諸先生於1927年創刊《哲學評論》後,中國才開始有專門性質的哲學刊物。自從1925年4月中國哲學會成立,舉行第一屆年會起,中國哲學界才開始有自抒哲學理論,自創哲學系統的嘗試。」
其實全國各大高校的哲學系,多少都與北大有著牽連,因為1952年院系調整,全國所有大學的哲學系合併到北大哲學系,北大哲學系成為全國唯一的哲學系。所以當時全國的哲學人才都聚集到了北大,那些著名的傳說人物,都在這裡教過書,如胡適、熊十力、梁漱溟、馮友蘭、湯用彤、張岱年和賀麟等,並培養了數代中國最優秀的哲學家,才有「思想家搖籃」之美譽。
之後哲學的種子從北大散播到全國各地,在各大高校開枝散葉,如嵇文甫於河南大學,朱謙之於中山大學,馮契於華東師範大學,肖箑父於武漢大學,李澤厚於中國社科院,湯一介於深圳大學國學院等。
所以,北大哲學系的發展史,是20世紀整個中國哲學學科發展史的縮影。
北大在1995年成立「宗教學系」,是中國最早的宗教學系,也是國際知名的宗教學研究重鎮,後與「哲學系」合併,故北大的哲學系與宗教學習是聯體運作的。2007年,北大哲學系被定為國家重點一級學科。
現已擁有外國哲學研究所、美學與美育研究中心2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並有《儒藏》編纂中心、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中心、儒學研究院、宗教文化研究院、宗教文化研究所等十幾個研究機構。
北大哲學系必然是大師如雲,這裡列舉的只是主要的老師,並非全部老師。具有重要學術貢獻的老師很多,在此不能一一介紹,就幾個主要專業各介紹一人。
馬克思主義哲學泰鬥,北京大學哲學系博雅講席教授、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國人學學會會長、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學會常務理事等。先後被評為教育部跨世紀人才人選和北京市「百人工程」人選等,任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建設工程《馬克思主義哲學》教材編寫組首席專家之一。
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山東省「泰山學者」,兼任中華孔子學會會長、老子學研究會會長、張岱年研究會會長。
主要從事東周儒家和道家哲學、出土文獻和近現代哲學研究,尤其專精於道家和出土文獻之研究。已出版多種學術著作,在界內是必讀的學術書目。先後在海內外哲學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近160篇;主編「中國哲學前沿叢書」、《中國儒學》、《老子學集刊》等著名刊物。
先剛老師博士畢業於德國圖賓根大學哲學系,並在2011-2012年獲得學術界著名的洪堡基金到海德堡大學訪問深造。
先剛教授是國內成長得最快的哲學青年翹楚之一,主攻德國古典哲學,尤其是謝林和黑格爾。目前主編翻譯21卷本的《謝林著作集》和20卷本的《黑格爾著作集》,提供自賀麟先生以來更加優質、更加準確的譯本,他的譯本和著作必將成為年輕一代哲學學子的必讀書目。
學邏輯學的人都知道陳波教授,他的邏輯學著作天下聞名。2018年,陳波教授當選國際哲學學院(Institut International de Philosophie)院士,該學院全球名額不超過115個,目前華人只有杜維明、楊國榮、陳波和邱仁宗四人當選。
陳波教授目前是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當代邏輯哲學重大前言問題研究」的首席專家,曾到全球各國演講與訪學,在國內外重要期刊發表學術論文200多篇,其中在國際A&HCI期刊發表英論文20多篇。
李猛教授是當年的遼寧省文科狀元,芝加哥大學博士,現為北京大學倫理學教研室主任,元培學院院長。他是公認的知識淵博、學術精深的學者,在年輕學子中收穫了許多粉絲。他的學術作品不算多,但每篇都是精品,學術代表作為《自然社會:自然法與現代道德世界的形成》,他在學術界的影響力註定會越來越大。
葉朗先生是美學界的泰鬥,北大哲學系資深教授,他寫的《美學原理》和《中國美學史大綱》是美學的入門津梁。葉朗先生曾任北大哲學系、宗教學系和藝術學系的系主任,同時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哲學學科評議組成員,全國政協常委。曾到世界上多個國家進行訪學與演講,在海內外有著廣泛的影響力。
備註:邏輯學第一門專業課三個方向皆可選;宗教學裡,基督教、宗教學和東正教方向考805中西哲學史,伊斯蘭教、佛教和道教方向考929中國哲學史。
2020年整個哲學系招生人數為44人,其中擬推免人數為24人,擬推免率最高達55%,這個比例在國內並不算高。具體每個專業的招生和推免名額為:
接下來我們研究一下2018—2020的招生情況。
2018年擬招49人,擬推免26人,擬推免率為53%,但是從2018年的錄取情況來看,實際推免人數為27人,實際統考招生為22人,海外招生3人(港臺生與留學生不佔名額),實際推免率為55%。也就是說,北大在推免招生過程中,如果遇到特別優秀的學生,可能會臨時增加推免名額,進一步擠佔統考名額。
2019年擬招44人,擬推免24人,與2020年一樣。從2019年錄取情況來看,實際推免24人(2人直博不計入內),實際統考招生20人,海外招生3人(港臺生與留學生不佔名額),情況與計劃招生一致。
2020年擬招44人,擬推免24人,但是2020年公布的推免名單有25人,故擬招名額應該會被佔去1個名額,實際統考可能只招19個人,為近三年最低。
從近三年的推免數據來看,北京大學和中山大學推免至北大哲學系的人數最多。至於報錄比,近三年的數據沒有公布,2017年整個哲學系報錄比為10:1左右,可見一斑。
以下是過去兩年的統考錄取名單:
北京大學是許多人心中的夢想,在此就不分析錄取情況、給大家提供建議了,因為北大確實難考,怎麼分析都是難考,它只會為作了長遠準備的人敞開大門。
祝有志於北大哲學系的學子
前程似錦!
歡迎諮詢哲學考研問題
Step 1:進入哲學考研up後臺
Step 2:回復【考研】入群或添加微信
哲學考研up
Unlimited Philosop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