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哲學系與中國現代哲學

2020-12-13 科學網

 

1914年,北京大學哲學門正式成立,對於中國現代哲學來說,這是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事件。北大哲學系究竟與中國現代哲學有何淵源?在近日舉辦的一次講座中,北大哲學系教授胡軍對此作出如下的闡述。

 

□胡軍

 

中國哲學界的共同看法是把新文化運動的開端(1915年9月)視為中國現代哲學的起點。「中國現代哲學」事實上指的是從1915年至今的這一時期內的哲學。

 

中國現代哲學的開端實際上與北京大學哲學門的創立幾乎是同時的。哲學門創設於1912年,招生開始於1914年。無論從什麼角度著眼,我們都可以說,北京大學哲學門是中國最早的哲學科系。

 

中國現代哲學的開篇人物——胡適

 

正是由於有北京大學哲學門的創設在先,才有了中國現代哲學的開端於後。

 

這一觀點可以從中國現代哲學史教科書的內容體系窺見大概。目前已出版的中國現代哲學史教科書的一個共同做法是把陳獨秀和胡適看做是中國現代哲學史的開篇人物。

 

其實嚴格地按照學術思想的分野,陳獨秀的思想並不能夠劃在哲學思想範圍之內,他本人也應該是一位思想啟蒙者和革命家,但由於他是新文化運動的發動者和領袖,所以把他算作中國現代哲學史的開篇人物也勉強說得過去。

 

真正具有這樣資格的人物應該是胡適。胡適留美歸國後即來北京大學哲學門任教,在國內系統地講授實驗主義哲學。更為重要的是,他首先引進了西方哲學的範式研究中國哲學。

 

中國傳統思想中並無「哲學」這一概念,更無這一學科。黃遵憲先生於1887年首先引進了這一概念,此後「哲學」一詞在國內逐漸為學人所引用,但在胡適之前,還沒有人能夠正確地理解「哲學」這一概念的確切內涵,更沒有人能夠將「哲學」與中國傳統思想的研究結合起來。

 

胡適曾給哲學下過這樣的定義:「凡研究人生切要的問題,從根本上著想,要尋一個根本的解決,這種學問叫做哲學。」這一定義雖然迂闊卻是正確的,他對哲學的分類也是西方哲學家的通常看法。我們有充分的理由說,胡適至少在當時的中國社會是少數幾個真懂哲學為何物的學者之一。

 

建立哲學的詮釋模式首先必須真正懂得哲學的內涵,胡適是知道這一點的,所以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給哲學下一個定義。他對哲學的看法或定義未見得人人同意,他的哲學思想所達到的高度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看法,但可以肯定的是沒有人會說胡適不懂哲學。

 

因此我們可以說,胡適是在中國現代哲學史上把哲學的名和實真正地結合起來的第一人。正因為如此,他的《中國哲學史大綱》在當時的中國學術界有著非同尋常的魅力——不到兩個月就印行兩次,兩年內共印行七次。此書是中國哲學史學科在中國成立的標誌。它在中國學界的廣為傳播也印證了中國哲學或中國哲學史這一學科模式得到了學者的廣泛承認和普遍運用。

 

「中國現代哲學」是「中國哲學史」的一個部分或是中國古代哲學史的延續。我們現在對中國現代哲學的研究模式基本不出胡適當時的哲學研究模式,而且胡適本人又成為了中國現代哲學研究的對象。因此中國現代哲學的開篇人物胡適是當之無愧的,北京大學哲學門的設立在客觀上揭開了中國現代哲學研究的序幕,奠定了中國哲學研究的範式。

 

北大哲學系的歷史功績

 

中國現代哲學是在中西哲學交流融會的背景下發展演變起來的。北京大學哲學系在這一過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這一作用表現在以下的幾個方面。

 

第一,新文化運動的思想庫。眾所周知,新文化運動時期的兩個領袖人物是陳獨秀與胡適,但兩人在運動中所擔當的角色是不同的。陳獨秀是一個革命家、政治家,他主張民主與科學,但對此缺乏一以貫之的和深入系統的了解。

 

胡適與之不同,他始終不是一位革命家,而終身願意成為一個學者和教育家,對於什麼是民主和科學,他有自己一套比較系統的、實驗主義的解讀。對新文化運動所涉及的一些問題,有著很好的見解。

 

陳獨秀和胡適的結合實質上是革命家和思想家的結合。比如:陳獨秀早期提倡個人主義思想,但是胡適提出了系統的、健全的個人主義思想;胡適對於科學的方法也有過極為精練的提煉,認為所謂的科學方法就是「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

 

第二,馬克思主義哲學介紹、引進、學習、研究的基地。陳獨秀和李大釗率先在哲學系開設了歷史唯物主義的課程,1920年哲學系的學生鄧中夏、劉仁靜和羅章龍等發起成立了馬克思學說研究會,並進而成為了北京共產主義小組的成員。

 

20世紀50年代後,我國著名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家、教育家馮定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學科的建設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他的《平凡的真理》一書有著較大的社會影響。此後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始終是哲學系教學和科研的重要內容。由黃楠森教授任主編的七卷本《馬克思主義哲學史》是國內迄今最為完善、最為系統的、最為權威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史教科書,具有填補空白的作用。

 

第三,中西哲學思想交流的中心。20世紀20年代,北京大學與其他學會共同邀請美國哲學家杜威和英國哲學家羅素來華講學,這不但是中國現代哲學的大事,也是轟動當時中國社會的大事。

 

杜威來華講學兩年零兩個月,足跡遍及10來個省,但其講學活動的中心是在北京大學。杜威的哲學思想在上個世紀20年代初的中國有著巨大的社會影響,當時的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等都受其影響。可以說,實驗主義哲學思想已經成為了當時支配中國社會的一股重要思潮。實驗主義思想之所以能夠在中國社會產生如此巨大的影響,胡適在其中起了十分重大的作用。

 

羅素來華的講學活動主要也是在北京大學,為了傳播和研究羅素的哲學思想,北京大學成立了「羅素學說研究會」,不定期舉行討論會,交流學習和研究的心得,北京大學還專門發行了《羅素研究季刊》。羅素來華講學在中國哲學界播下了邏輯分析方法和分析哲學的種子。

 

此兩位具有世界影響的哲學家就是通過北京大學的講壇深深地影響了當時中國的社會。上世紀20年代末期,在牛津大學獲得哲學博士學位的張頤,任教於北京大學哲學系,開設了西洋哲學史、德國哲學、康德哲學和黑格爾哲學。可以說,康德哲學和黑格爾哲學也首先是在北京大學哲學系得到了深入、系統的研究。1963年,北京大學成立了「北京大學外國哲學研究所」。

 

第四,新儒家思想的發源地。新儒家思想是中國現代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港臺新儒家代表人物自覺地將熊十力看做是其哲學思想的源頭活水,但真正稱得上是新儒學開創者的應該是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梁漱溟。早在熊十力之前,面對著西方文化的洶湧潮流,梁漱溟就在其《東西文化及其哲學》一書中認為,儘管西方文化目前有著強大的影響,但未來世界的新文化必須以儒家文化為本位。

 

1952年,馮友蘭調入北京大學哲學系,馮也被學界的很多人看做是大陸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港臺新儒家中最有學術權威的牟宗三也曾在北京大學哲學系學習過。由上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新儒家思潮首先是在北京大學哲學系內形成了一個傳統,由幾代人薪火相傳,最終發展成為具有一定社會影響和作用的思潮。

 

第五,佛學思想研究的基地。當初蔡元培邀請梁漱溟至北京大學哲學系的本意是讓梁開設印度哲學方面的課程,但他本人更感興趣的是印度佛學。他的代表作《東西文化及其哲學》被認為是新儒家思想的作品,其實梁漱溟本人就直截了當地說他討論文化問題的思想前提是所謂的佛家唯識學。他曾說過:「我這個人未嘗學問,種種都是妄談,都不免『強不知以為知』,心裡所有只是一點佛家的意思。」

 

梁漱溟於1924年離開北京大學哲學系時,建議由熊十力接替他開設佛學思想的課程,而北京大學哲學系的佛家思想研究達到一個新的高度是在湯用彤任教時。他的《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稿》迄今被認為是在這一研究領域難以超越的成果,標誌著中國佛學研究走上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研究道路。

 

第六,美學學科的教學、研究重鎮。美學是在近代以來從西方介紹過來的一門學科,對此作過系統的研究和介紹的第一人應該是蔡元培。1901年在德國留學期間,蔡元培就逐漸地走上了系統地學習和研究美學思想的道路。1921年,蔡元培在北京大學開設「美學」課程。

 

1933年7月,朱光潛受胡適的聘請任北京大學教授,先後在北京大學開設了「文藝心理學」、「詩論」等課程,在當時的青年學生中產生了廣泛的影響。1952年宗白華由南京大學來到了北京大學哲學系。當時美學界的三位大師朱光潛、宗白華和鄧以蟄雲集北大,此為北京大學在美學學科史上最鼎盛的時期。這三位先生的著述仍然是當今美學教學和研究的重要教科書。

 

第七,哲學人才的搖籃。自北大哲學門創立至今,共培養了8000多名學生,已經和正在成為工作在海內外哲學研究及其他領域內的骨幹人物。其中著名的學者有馮友蘭、鄧中夏、張國燾、朱自清、朱謙之、牟宗三、任繼愈、汪子嵩、黃楠森、張豈之、湯一介、李澤厚、餘敦康等人。

 

《科學時報》 (2009-9-15 B4 視點)

相關焦點

  • 北京大學哲學系走近百年
    中國現代教育史上學科最齊全、學術傳統最厚重、最具學術聲譽的哲學教育和研究重鎮 北京大學哲學系即將於2012年迎來百年華誕。近日,「北京大學哲學系百年系慶啟動儀式暨 哲學與當代中國 系列演講首場報告會」在北京大學舉行。
  • 北京大學哲學系舉行100周年慶典
    近日,中國現代教育史上最古老的哲學系——北京大學哲學系100周年慶典在北京大學百周年紀念講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發來賀信。 北京大學黨委書記朱善璐代表北京大學講話。他指出,自誕生之日起,北大哲學系就是現代中國哲學研究的重鎮,匯通中西文明的橋梁,高水平哲學人才的搖籃。一百年來,中國社會發生了急驟變遷,中國人的精神思想世變風移,但北大哲學系始終挺立在時代潮頭,始終引領著學術的風氣,她在中國哲學界、思想界的崇高地位是無可爭辯的,她對國家民族的卓越貢獻將永載史冊!
  • 院校解析 | 北京大學哲學系(宗教學系)
    北大哲學系始建於1912年,初名「哲學門」,1914年起正式招生,是中國最早的哲學系,標誌著現代中國哲學學科的開端,迄今已培養近萬名畢業生
  • 舊邦新命 繼往開來:北京大學哲學系100周年慶典舉行
    2012年10月27日上午,中國現代教育史上最古老的哲學系——北京大學哲學系100周年慶典在百周年紀念講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發來賀信。黃枬森、楊辛、湯一介及袁行霈、汪子嵩、楊憲邦、杜維明、歐陽中石、餘敦康、朱德生、黃心川、方立天、葉朗、樓宇烈、牟鍾鑑、趙敦華、陳來等著名學者應邀出席慶典。
  • 2020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哲學考研經驗分享
    大家好,我是育明考研小趙老師關於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哲學考研經驗匯總,請參考一、院校介紹(哲學系)北京大學創辦於1898年,初名京師大學堂,是中國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北京大學哲學系、宗教學系是二者合一的教學院系。北京大學哲學系始建於1912年(壬子年),於1914年開始招生,是我國高等學校中最早成立的哲學系。創建之初為北京大學文科哲學門,亦稱「中國哲學門」,1919年更名為哲學系。
  • 明哲保升│北京大學哲學考研概況
    不僅因為它是中國第一所現代意義上的大學,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的策源地,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的重要基地;更因為它對於哲學在中國的產生和發展,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北大誕生了許多哲學大師,被譽為中國的「思想家搖籃」。1912年,北京大學成立「哲學門」,「哲學」作為一個現代學科,在中國正式成立!
  • 北大哲學系主任作客南開大學哲學講堂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陳亞琢)6月23日至24日,北京大學哲學系主任趙敦華教授來到南開大學,為哲學院學子進行了兩場主題為「哲學創新思維」的專題講座。  趙教授從哲學的啟蒙和政治性兩方面入手,通過歷史事件和哲學家的例子,生動且直觀地解釋了這兩方面在哲學界的影響:自從歐洲中世紀的黑暗時期,理性之光代替上帝之光普照大地的時候,啟蒙帶著它與生俱來的世俗的意義影響著每一代人。然而需要我們追問的是,一個個標誌著啟蒙運動的事件背後所蘊藏的啟蒙精神。啟蒙歸根結底是關於思想、生活的當代問題,發生於每個歷史時期,有著革命的意義。
  • 【哲學·通知】北京大學哲學系(宗教學系) 「懷雲論文獎」今起接受申請通知
    在河北省生活禪文化公益基金會支持下,在北京大學佛學教育研究中心協調下,北京大學哲學系(宗教學系)面向本系涉及中國傳統文化領域的在校博士生設立「懷雲論文獎」。一、 申請者範圍須同時符合以下條件(1)2020年9月至2021年7月,學籍在北京大學哲學系(宗教學系)且已正常註冊的、四年級以內(含四年級)博士生;(2)專業研究佛教、道教、中國哲學、中國倫理
  • 北京大學哲學系、宗教學系(哲學類)專業簡介
    北大哲學系創建於1914年,是中國最早的哲學系。九十多年來,已培養8000餘名畢業生,具有世界聲譽的哲學家、文學家、歷史學家,如梁漱溟、胡適、朱自清、湯用彤、馮友蘭、熊十力、顧頡剛等曾在這裡求學或執教。北大哲學系,因此被譽為「思想家的搖籃」。  宗教學系成立於1995年,是中國最早的宗教學系。
  • 北京大學哲學系09考研複試名單及通知
    哲學系2009年碩士生複試通知  我系將嚴格按照研究生院通知,組織實施今年我系碩士研究生的複試及錄取工作。具體措施如下:  一、 嚴密組織  按照研究生院通知,我系成立系領導小組及若干專家複試小組。
  • 華東師大哲學系「中國哲學全英文碩博士項目」鬱振華教授在美講中國哲學
    當地時間6月3日,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中國哲學全英文碩博士項目「授課教師、「長江學者「鬱振華教授應美國俄勒岡大學孔子學院邀請,在尤金市公共圖書館舉辦題為
  • 【零距離看北大】北大哲學系:繼往聖絕學 參天地精神
    蔡元培、胡適、蔣夢麟、熊十力、唐鉞、鄧以蜇、湯用彤、梁漱溟、金嶽霖、馮友蘭、宗白華、朱光潛、馮定、陳康、賀麟、沈有鼎、洪謙、張岱年、胡世華等學術大師先後在這裡執教,培養了數代中國最優秀的哲學家。秉承東西方教育理念,寬鬆自由、兼容並包的學術環境,嚴謹樸實、論證嚴密的學術傳統,已使北大哲學系成為中國新思想的搖籃,與現代中國哲學的思想歷程密不可分,執中國哲學界之牛耳。
  • 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張世英:萬有相通的哲學
    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張世英:萬有相通的哲學 2017年06月26日 08:53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張世英 字號 內容摘要:總之,由「天人合一」到「萬有相通」,是我中華思想文化發展的大道
  • 北京大學教授做客哲學院談「黑格爾政治哲學的現實性」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吳三喜)7月8日,中華外國哲學史學會理事長、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趙敦華應邀訪問南開大學哲學院,在範孫樓為哲學院師生做了一場題為「黑格爾政治哲學的現實性」的學術講座。該講座是哲學院夏季學期「創新研究與訓練」課程的第三場,由哲學院副院長李國山教授主持,哲學院眾師生參與了本次講座。
  • 北大社2021春【哲學】教材
    【作者簡介】趙敦華,比利時盧汶大學哲學博士,北京大學哲學系、宗教學系教授。中國哲學史( 第二版) ★北京市精品教材北京大學哲學系中國哲學史教研室 編定價:38.00元16開 2015年第27 次印刷,累計印刷超12 萬冊 ISBN 7-301-04930-7 【作者簡介】本書由北京大學哲學系中國哲學史教研室諸教授合作而成
  • 學習哲學與受用哲學——致哲學系2017級新同學
    哲學系在某種意義上成了我的家。        這是一個有著獨特傳統的哲學系。一個沒有傳統的哲學系,就如同一個沒有形上學的民族,就如同一個沒有神靈的廟宇。大家進入的這個哲學系因為有自己的學術與精神傳統,而有自己的靈魂,有自己的操守,在躁動不安的時代裡,它堅定地成為哲學的護衛者。
  • 北京大學哲學系宗教學系2019屆畢業典禮
    6月29日上午,哲學系2019屆畢業典禮在人文學苑1號樓一層報告廳舉行。張尊超先生及夫人劉黃女士,系友代表王俊教授,系主任仰海峰教授,系黨委書記束鴻俊老師,哲學系黨政領導班子全體成員出席典禮哲學系教師代表、2019屆全體畢業生及部分學生家長參加典禮,共同見證了這一難忘的時刻。典禮由哲學系副系主任孟慶楠老師主持。
  • 好書推薦:《中國哲學簡史》
    這本《中國哲學簡史》都能解答你的疑惑。作者簡介:馮友蘭,字芝生,河南唐河人。1895年生。1919年赴美留學,1924年獲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抗戰期間,任西南聯大哲學系教授兼文學院院長。1952年後為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中科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
  • 酷愛《中國哲學史》盤點韓國女總統樸槿惠愛看的中文書
    作為韓國前總統樸正熙的長女,樸槿惠說,父母的遇刺家庭的變故,改變了她的人生軌跡,在絕望中,她閱讀了大量中國古典書籍,其中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幫她重新找回內心平靜的生命燈塔。下面,讀書頻道就為您一一介紹這位喜歡中國哲學的韓國女總統最喜的中文書籍。     馮友蘭著作《中國哲學史》
  • 82歲著名西方哲學史家、復旦大學哲學系原系主任黃頌傑逝世
    :澎湃新聞 黃頌傑 復旦哲院學生微信公眾號 資料圖澎湃新聞記者從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方面獲悉,中國共產黨黨員、著名西方哲學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