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誠實信用原則守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2021-01-08 民主與法制網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出重要論述,並提出明確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核心價值觀承載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追求,體現著一個社會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人民法院通過司法解釋和個案詮釋自由、平等、法治的價值取向,指引公平、正義、文明的風尚和規則,確保司法解釋導向鮮明、個案彰顯司法溫度,符合人民法院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的要求。

  2019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根據「四五改革綱要」關於「貫徹證據裁判規則、完善民事訴訟證明規則」的要求,對施行了接近二十年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2001年版進行了修改。修改後的2019年版,用大量篇幅,從當事人到場接受詢問、自認以及證人作證等方面規制了當事人以及訴訟代理人參加訴訟活動應嚴格遵守訴訟程序,遵守誠實信用原則。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2019年版(以下簡稱新規)規定,經法院通知後,當事人本人應當按時到場接受詢問,在接受詢問前,不僅要籤署保證書,同時還應宣讀保證書內容,通過這種固定儀式和程序的具結方式,讓當事人作出保證對自己行為負責、願意為違反保證承擔責任的意思表示,以督促當事人如實陳述。當事人沒有正當理由拒不到場、拒不籤署或宣讀保證書或者拒不接受詢問的,法院綜合案件情況,判斷待證事實的真偽;待證事實沒有其他證據證明的,法院應當作出不利於該當事人的認定。

  實踐中,經常會遇到個別當事人以各種理由推脫、拒絕參加庭審或者接受詢問的情形,新規通過強制性規定當事人不到場的相關不利後果,促使當事人誠信參加訴訟。當事人到場接受詢問、實現當事人誠信義務的承擔是法治的基石。當事人到場是司法審判的需要,一方面有利於法官查明案件事實,形成心證,體現直接言辭原則,另一方面可以讓當事人潛移默化地感受到法律的神聖與威嚴,不敢從事不誠實的行為,從而自覺尊重法律、尊重判決。

  此外,新規對於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自認的規定,也是對踐行誠實信用原則的重要落實手段。自認是對自己不利事實的承認,是民事審判活動中當事人行使處分權的具體表現,具有免除對方舉證責任的效力。原民事證據規定第八條對當事人自認規則作出規定,對於統一法律適用尺度、指導當事人的訴訟活動發揮了十分積極的作用。但經過多年來審判實踐的檢驗,原有的規定仍然存在一些不完善之處。為此,新規對原民事證據規定的內容進行了修改、補充和完善。

  在以往的審判實踐中,當事人出庭後對於事實的主張,或是對對方當事人的主張經常表現出模稜兩可的態度,新規強化了對當事人消極態度的制約,即一方當事人對於另一方當事人主張的於己不利的事實既不承認也不否認,經審判人員說明並詢問後,其仍然不明確表示肯定或者否定的,視為對該事實的承認。該條款要求審判人員必須經過釋明,告知當事人對任何沉默不語或是模稜兩可的含糊其辭都將構成對事實本身的承認,這一規定將規制當事人在訴訟過程中以沉默或者不置可否等形式逃避責任,有利於案件事實的查明,提高審判效率。值得注意的是一般授權代理人所作的陳述可以被認為是自認,但授權委託書明確排除的事項除外。對於訴訟代理人來說,訴訟代理人的自認將視為當事人的自認,意味著即使在一般代理中在訴訟代理人自認的情況下,當事人沒有明確表示反對的,也構成當事人的自認,但是對於訴訟代理人並不適用擬制自認。訴訟代理人並非案件的當事人,對有的事實可能並不太清楚,並不能因為在法庭上的一時不確定,就視為構成擬制自認。

  新規對證人作證要求必須宣讀保證書,且不能宣讀事先準備好的材料等,用誠實信用原則形成證人內心確認,促使法庭儘快查明案件事實。宣讀保證書對證人的內心具有更強的威懾力,促使其誠信作證。保證書即為具結書,其內容為結文,應該包括:證人保證如實陳述,絕無匿、飾、增、刪,如有虛假陳述,願意接受偽證制裁等。實踐中,除上述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外,如果證人作證時沒有籤署和宣讀保證書的,證人證言不具有證明力,不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

  誠實信用原則是一切訴訟活動參與者所應遵循的基本準則。它要求人們在訴訟活動中講究信用、誠實不欺。一方面,它保障當事人有權在法律規定的範圍內行使和處分自己的民事權利和訴訟權利;另一方面,它又要求當事人在不損害他人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前提下,善意、審慎地行使自己的權利。法律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旋律要求每一個公民應謹慎對待訴訟,尤其是在嚴肅的法庭上,其所說出的每一句話都應該本著誠實負責的態度,應做到禁反言。通過新規程序上的引導性規定,倡導公民行為意義上的誠實信用,以此弘揚各類司法案件處理中,當事人以及訴訟案件多方主體,在訴訟過程中自覺遵循誠實信用行為習慣。當前在法律訴訟過程中要全面遵循誠實信用原則,即法院、訴訟參與人、當事人之間,為了能在有效保障各方主體利益基礎上,維護社會利益平衡所參照的法律依據,要對訴訟行為進行科學化管理,對司法濫用行為進行控制,對惡意訴訟問題進行懲處,要具備突出的平衡性和公正性。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源頭上賦予我國法治鮮明的價值導向,誠實信用作為民事實體法與訴訟法的重要原則,其通過立法者與司法者樸素的智慧,在條文的設置以及裁判的公正中實現對全體社會成員的精神指引以及價值目標的追求。本次新規將訴訟活動當事人必須遵循的誠實信用原則貫穿其中,不僅促進人民法院通過裁判手段公平處理案件,實現個案正義與社會效果的統一,同時也通過法律條文傳遞司法的力量,展現人民法院的政治站位和責任擔當。(陳 莉)

相關焦點

  • 劉書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原則
    原標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原則   自從黨的十八大報告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之後提出「三個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來,思想政治領域進行了充分的討論。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解讀: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核,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根本性質和基本特徵,反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
  • 漫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4個字分成3個層面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我們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實質和核心是人民當家做主。它是社會主義的生命,也是創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證。03文明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標誌,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特徵。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概念
    黨的十八大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概念內涵
    黨的十八大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這24個字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建設目標,也是從價值目標層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理念的凝練,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居於最高層次,對其他層次的價值理念具有統領作用。
  • 寧波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著力在七方面上下功夫
    寧波: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幹部選拔任用 用制度促黨員幹部踐行   市委組織部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幹部選拔任用,樹立「好幹部」導向。從月月評「寧波好人」,到年年評「最美寧波人」,再到每兩年評一次道德模範,用道德榮譽體系引導仁者愛人、崇德向善的社會風尚,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 關於商法之誠實信用原則的幾點思考
    【關鍵詞】商法;誠實信用原則   一、商法之誠實信用原則的基本內容   誠實信用原則是現代民商法中的一個「帝王條款」,它對於民事活動和商事活動的公平進行具有著普遍性的控制作用。誠信原則起源於羅馬法,在羅馬法的誠信契約中債務人不僅要依照契約條款,更重要的是要依照其內心的誠實信念完成契約所規定的支付。所謂誠實信用,是市場經濟活動中形成的道德規則。它要求人們在市場活動中講究信用,恪守諾言,誠實不欺,在不損害他人利益和社會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誠實信用原則為一切市場參加者樹立一個「誠實商人」的道德標準。
  • 《民法典》彰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果,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民法典》共7編84章1260條,創下新中國立法史的新紀錄。《民法典》的創新和亮點很多,本文從一個獨特的視角分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民法典》中的彰顯,感受《民法典》的倫理情懷。
  • 誠信經營值千金 | 核心價值觀典型案例背後的故事
    一起走進「人民法院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十大典型民事案例」入選案例之七——開發商「自我舉報」無證賣房毀約案基本案情開發商在房屋認購合同相對人遵約、守約,按照合同約定已經履行完畢的情況下,主張合同無效,是明顯的毀約行為,有違誠實信用原則,不應得到法律的支持。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4字解讀
    下面,讓我們重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豐富內涵。國家層面富強  民主  文明  和諧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建設目標,也是從價值目標層次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理念的凝練,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居於最高層次,對其他層次的價值觀具有統領作用。
  • 楊福忠:從誠信價值觀法律化視野看信用立法問題
    研討會上,中共河北省委黨校政法部副主任、教授楊福忠,從誠信價值觀法律化的視野下對我國的信用立法問題展開深入探討。以下是楊福忠發言實錄:楊福忠 2016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出臺了《關於進一步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的指導意見》,要求把核心價值觀的要求「轉化為具有剛性約束力的法律規定」。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愛國、敬業、誠信、友善(三)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愛國、敬業、誠信、友善(三) 2020-07-26 11:55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最高法發布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十大典型民事案例
    該意見以努力實現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價值目標,努力追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價值取向,努力踐行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價值準則為主要內容,涵蓋了人民法院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目標任務等方面的內容,對全國各級人民法院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進行了系統全面部署。
  • 合同法中誠實信用原則的內涵
    誠實信用原則按內外主客觀標準不同,其內涵可作主觀化誠信和客觀化誠信的劃分。主觀誠信將對行為的約束「內化於心」,要求當事人的內心狀態應該是善良的,而誠實信用原則具體化為主觀化誠信規則義務時,直接用「善意」來描述。
  • 把智慧財產權文化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確立智慧財產權文化所倡導的社會風尚和價值取向,對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尊重知識就是要倡導尊重創造、尊重權利、尊重人才的觀念,彰顯了智慧財產權文化的基本價值觀;崇尚創新就是要發揚創新變革、勇於競爭、寬容失敗的精神,體現了智慧財產權文化的基本精神品質;誠信守法就是要推行誠實守信、遵紀守法、遵從公益、和諧發展的風尚,確立了智慧財產權文化的普遍道德標準和行為準則。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人民日報定義核心價值觀12詞
    社會主義社會的各項制度安排,是要將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在社會發展過程中盡最大努力實現人民的願望、滿足人民的需要、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法治:社會保障之盾法治是社會保障之盾,也是現代政治文明的核心。只有當法治成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自由、平等、公正才會有安全的避風港。
  • 梅榮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構成
    學術界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已經有多種概括,可謂見仁見智。根據個人的研究和思考,汲取學術界某些成果,筆者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如下概括,即:實事求是、以人為本、獨立自主、共同富裕。亦可再簡化為求是、人本、自主、共富。
  • 小學生爭相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代言
    8月8日上午,在湛江市圖書館核心價值觀活動中心傳出陣陣誦讀聲,湛江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市圖書館、赤坎區朗誦協會等單位正在聯合舉辦「我為核心價值觀代言,說出你的故事」宣講會。「在手機上批改作業讓老師累得眼睛發紅,但她還是不厭其煩地一遍遍為我們修改……」「白衣天使不計報酬,無論生死,他們用精湛的專業技術踐行著救死扶傷的初心和使命,守護著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 【漫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24字解釋
    【漫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24字解釋 2020-12-21 21: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活動月總結——計網學院
    始終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引領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的靈魂和根本,掀起認識、踐行、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熱潮,把核心價值觀的要求變成日常的行為準則,進而形成自覺奉行的理想信念。同時,為慶祝祖國69華誕,為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為積極響應校團委在全校共青團開展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向上向善中國力量」為主題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宣傳月系列活動的通知,計算機與網絡工程學院團委組織開展了一系列線上線下活動。活動期間,學院高度重視,全體學生積極參加,取得了良好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