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榮耀與小米手機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同定位競爭力更強了!

2020-12-22 三龍鑫

榮耀手機得益於華為這個強大的後盾技術支持,因此,很多同志選擇榮耀手機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榮耀手機華為的。而華為手機在這些的成長,同志們也都在看在眼裡,記在心中,慢慢也就承認了華為的強大。

細心的同志,能看清榮耀手機與小米手機的消費群眾的定位很接近,都是以33歲以下的重要用戶。而兩者手機設計風格很接近,都有青春氣息。

大家都知道,小米主打的就是年輕用戶,多數都是以大學生為主。而小米手機也非常注重性價比,很巧合,華為榮耀品牌的手機也是華為定位的性價比手機品牌。可以說,華為榮耀是小米手機的重要競爭對手。

不過,隨著近幾年華為手機技術的不斷進步,華為榮耀手機的競爭力也不斷飆升。要技術有技術,要顏值有顏值,更重要的是榮耀手機自身的努力也是與目共睹的。

近期,榮耀有兩款革命性產品——榮耀 play和榮耀note10。榮耀 play帶給大家GPU Turbo技術體驗,而榮耀note10則給大家更棒的技術體驗:CPU Turbo、一鍵啟動遊戲模式、PC級液冷散熱技術。

而小米呢?小米 8雖然給大家很高的性價比,但是似乎並沒有留下什麼記憶深刻的技術體驗,這也是正有些同志說小米是做組裝手機的手機品牌。也正因如此,小米與榮耀手機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大,華為帶著榮耀走向了更輝煌的方向。

相關焦點

  • 小米華為互懟,紅米榮耀手撕:國產手機營銷戰仍在繼續
    今年的這場「口水大仗」中,小米是更激進的一方。「全面碾壓」、「全面超越」這樣的字眼,在小米和Redmi的發布會上,成了懟華為、懟榮耀的關鍵詞。 榮耀獨立之初的市場定位與紅米類似,主攻千元機市場。當時,一位手機發燒友向騰訊科技表示,「榮耀獨立後的第一部手機榮耀3C,外觀與配置與紅米近乎一致,這讓榮耀和紅米幾乎完全在同一產品定位上。」 那段時間是小米的高光時刻,榮耀品牌也處於穩步上升期。
  • 同為國產手機巨頭,小米和華為專賣店差距為什麼這麼大?
    發展線下體驗店,一直是近兩年的熱議話題,之前由於電商在國內剛剛起步,市場十分廣闊,小米也憑藉著自己的線上營銷方式,成功地從一眾手機品牌中脫穎而出,發展到今天,不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都有了自己穩定的市場。
  • 對標小米MIX 3!榮耀 Magic 2是一款怎樣的手機!
    >這其中最受關注的,莫過於華為 Mate 20 ,小米 MIX 3,榮耀 Magic 2 了三家都是國產手機市場增速最快的國產廠商,並且他們都在智慧型手機行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華為高研發投入,小米是全面屏手機的引領者,榮耀是華為在網際網路上的「分身」,其之前驚豔的 Magic 系列更是讓人眼前一亮
  • 為什麼小米9缺貨就被罵耍猴,那華為榮耀20Pro呢?
    華為跟小米這兩家智慧型手機品牌基本可以說是目前最有競爭力的對手,但在很多時候,兩者之間的待遇卻完全不同。小米雖然是網際網路起家的品牌,然而很多時候卻會遭到用戶吐槽,反而華為不會。比如說為什麼小米9缺貨就被罵耍猴,那華為榮耀20Pro呢?
  • 沒有華為的榮耀還是榮耀嗎?
    2011年隨著小米網際網路手機M1的推出,華為隨即發布了一款名為「榮耀」的新機與之對抗,「榮耀」最初僅僅是一款手機型號,而且定位和小米M1一樣限於網際網路售賣,但因為華為長年參與的是傳統運營商售賣渠道的競爭,在新興的網際網路手機市場,對幾乎以成本價售賣的小米衝擊力十分有限,這個境況一直到2013年12月16日才開始改變。
  • 小米K20把驍龍855拉下2000,榮耀手機緊隨其後,麒麟980降幅達900
    在手機行業,從2018年開始,不管是小米還是華為手機,都很默契的把手機的市場競爭力提升到了2000-3000的水平,千元機已經不再是市場的主流手機。這也是雷軍的一種策略,本來憑藉著紅米手機,在千元機市場的佔有率,使得小米手機也拿到了一次國產機的銷量No.1,但是緊接著因為手機相對位置的提升,使得紅米所處位置比較尷尬,而相反華為的榮耀系列,成為了跟小米手機平起平坐的存在。而雷軍顯然對於榮耀手機,能夠直接跟小米手機做型號對標,顯然心有戚戚,於是紅米K20出現了。
  • 最新手機拍照排行榜:華為P40Pro只排第2,榮耀30Pro+第3,第一?
    這麼理解也沒錯,為了在手機拍照方面超過華為,雷軍可是下了大力氣,不惜與三星合作定製1.08億像素主攝,由此引發億級像素方向之爭,小米高管認為高像素帶來更高的清晰度,是手機拍照的發展方向;華為餘承東認為現階段使用1億像素攝像頭還言之過早,大底大像素才是王道。
  • 第一財經周刊 華為榮耀手機逆流而上!
    其中,榮耀品牌更是逆勢增長,提前完成年度銷售任務。榮耀和華為的雙品牌策略,是華為終端業務的特點之一。兩者在品牌特點、銷售渠道、定價體系等方面,都截然不同。有些時候,定位更為年輕的榮耀手機,也承擔著最新技術試驗者的角色,獲得市場認可後,再推行到華為手機上。技術研發的共享,是將榮耀和華為連接在一起的關鍵點。雙品牌的兩線作戰,也得益於華為對研發的持續投入。但華為內部的管理方式簡單直接,甚至有點嚴苛。
  • 小米與華為差距只有1%!國產手機或在Q4產生巨變,華為該怎麼辦?
    有誰會想到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變化會如此之快,小米距離華為只差1%!此話怎講?數據調研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公布了第三季度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報告,其中,華為只領先小米1%的出貨量,在筆者看來,按照目前的境地和發展態勢,小米在第四季度就會超越華為。
  • 榮耀V40發布前夕,產品競爭力分析!
    21年的1月份,對於手機廠商來說是競爭激烈的一個月,從小米11開了個頭之後,iQOO 7、三星S21系列、vivo X60 Pro+、榮耀V40相繼預熱,這麼多新機中只有一款與眾不同,那就是華為榮耀40,因為除了它,其他均為驍龍888新機。
  • 華為、小米做筆電,越來越6了!
    IT時報記者 李玉洋 手機廠商跨界做PC,真的是越來越6了,尤其在筆記本電腦市場。 與聯想、惠普、戴爾等老品牌相比,「後浪」華為、小米作為一種特別存在,為淪為「夕陽行業」的傳統筆電行業注入魂力、強行續命。
  • 華為手機成為二季度榜單的明星,為什麼榮耀功不可沒?
    而對比排行第一名的三星手機,華為手機在2017年第二季度的出貨量還僅僅是3850萬臺,距離去年同期三星手機的7980萬臺足有4130萬臺,中間差距剛好是今年第二季度蘋果iPhone的出貨量。反觀現在的華為手機跟三星手機的差距,用時一年已經把距離縮小到了1730萬臺,如此耀眼的成績,作為國產手機廠商的華為確實值得讓人誇讚。
  • 雷軍暗諷:小米10要對標的是華為P和Mate系列,榮耀我看不上!
    從小米10預熱到現在,關於小米和榮耀高管的網絡罵戰似乎一直沒有停歇過,核心原因不用我多說估計大家都懂,那就是小米10的發布對華為和榮耀的產品定位造成了一定衝擊,說實話,從配置和價格定位來說,小米10和榮耀V30已經不再是一個量級的產品,性能,顏值,堆料兩者都相差明顯,從榮耀在小米10
  • 9月手機銷量排行榜:榮耀9X第二,華為P30第五!
    由此,因為整體銷量上的下滑,華為、小米、OPPO、vivo、蘋果等智慧型手機廠商之間的競爭,自然更加激烈了。根據國金證券研究創新數據中心的監測數據,在2019年9月份手機銷量排行榜中,也即各個機型的銷量排名中,OPPO A9拿下了第一名的成績。綜合上榜的機型來看,OPPO、vivo、華為這三大智慧型手機廠商依然貢獻了絕大部分的機型。
  • 一文看懂華為和榮耀的手機型號,原來藏著這麼多秘密
    也比較忌諱被人叫華為榮耀。榮耀,就是榮耀。華為和榮耀兩個手機的品牌建設,市場營銷體系是相互獨立的。存在競爭關係。當然,榮耀與華為作為華為消費者業務的兩個品牌,從最底層的晶片、算法、作業系統,再到通信、材料,最後到終端應用,共享華為集團科技創新。不過,畢竟是「太子」和「王子」的關係,所以,最新的技術,通常會先給華為,但過不了多久,榮耀發布的手機中也會有所體現。
  • 表示不理解:為何大家願意高價買華為,卻不選物美價廉的小米?
    隨著智慧型手機市場的逐漸飽和,各大手機廠商之間競爭也變得越來越激烈,這一點就國內市場而言表現的尤為明顯,華為、OPPO、vivo、小米這些主流國產手機品牌,因品牌理念以及產品策略的不同而各有特色,拿華為來說近些年在高端手機市場發力頻繁,而小米則堅持在走性價比之路。
  • 復刻手機的發展之路,誰會是汽車界的華為?小米? OV?
    催化劑 - 雙品牌針對不同領域與價位,形成「高舉低打」:起初「華為」品牌定位為高端市場,主打高性價比與工藝,專注線下渠道,對標蘋果三星等高端品牌;起初「榮耀」定位為網際網路中低端市場,主打高性價比與品質,專注線上渠道,對標小米等網際網路品牌。
  • 同樣的配置,為什麼懂手機的人都買華為,而不買榮耀呢?
    說起華為手機,相信大家都是耳熟能詳的,現在越來越多的願意去買華為手機。但大家有沒有發現,對於真正喜歡華為的老粉絲來說,他們寧願買華為而不買榮耀,就算兩部手機的配置一樣,都採用了同樣的處理器、攝像頭,這是為什麼呢?
  • 華為還有大戲!榮耀7寸巨屏遊戲手機曝光:處理器神秘小米怕嗎?
    今年的華為旗下榮耀一反常態,由之前的固定幾款新機發布改成了機海戰術,而且還是密集發布,讓人應接不暇,而在一股腦發布了榮耀30系列,榮耀30S,榮耀X10系列,榮耀Play4系列之後,據親華為方面的大V爆料,馬上還有兩款榮耀新機即將發布。
  • 華為出售榮耀,既保存了火種,又有利於榮耀發展
    今後的華為手機更像是手機高端新技術的實驗測試產品,大力發展鴻蒙系統和HMS生態,專攻黑科技,定位於新技術驗證,而忽略市場效應。為華為的1+8+N戰略服務。 華為放棄榮耀手機實則是在保存火種,是在美國的打壓下不得不為之的一個暫時策略。我半年前的這個餿主意看樣子要成為現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