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還是湊合著上吧"
一年多前,我還是一個剛進大學的小新,由於大學之前所有的學習任務都是獨自完成,講真,我對完全對「分組」沒有清晰的了解,至多的理解可能就是一群人共同完成一件事吧。
大一的第一節課是大學英語,老師除了介紹課程大綱之外,剩下的時間都讓我們分組。
所謂的分組就是輪到該組就要進行本期學習單元的presentation。
一群人你不認識我,我不認識你,所以很自然而然地就和坐得近的同學組成了一隊。
因為是同班同學,也是第一次團隊合作,大家都顯得很興奮,整個過程沒有人划水,也沒有人偷工減料,很完美地完成了任務。
可以說我大學的第一次小組合作是非常值得懷戀的。
但,課程越來越多,也說明了越來越多小組群出現在我的微信對話框裡面,各式各樣,一點開就煩。
第一節馬克思,老師就跟我說:「你們現在班級意識不強,所以小組作業能加強你們的團隊合作、責任意識,也能增進同學之間的交流。」
「狗屁,你這話,老師這話騙大一的就好了,上了大二誰不懂得「分組不當組長,平時在群少說話」的道理啊,誰說話誰先死。」我隔壁下意識說道。
是啊,我真的很討厭分組。
@其實有一些小組合作,是很心累的
一個小組中,總是會有一兩個人比較積極,對作業的完成程度特別緊張,時不時地催促著同一個組的人儘快完成作業。
若是組員配合真的算是萬幸,若是裡面的人屬於那種催一次才動一下的,即使多積極的人都會心累,你煩著Ta玩手機,煩著Ta談戀愛,可人家就是不鳥你,到半夜快要睡的時候才回覆你:好啦好啦,明天就開始搞。
你看,一句話就把你踢到冰谷去了。
還有一種,一分組就把最簡單的活攬在自己身上,把最最最繁瑣的留給別人,到了交做作業的前幾天,拼命在群裡面死震,「作業弄得怎麼樣了,有成品嗎,發來看看」、「快到作業上交日期啦,其他人怎麼這麼慢啊」。
有一個朋友跟我吐槽過,遇到過幾個那種只喜歡選資料收集的同學,媽的,打開百度,然後複製,粘貼在word文檔就交給我了,看也不看,腦子都不帶,信息剔除都不會,幾千字的資料只有那麼一小段能採用,發過來也好歹改一下格式啊。
一個小組裡面的分工雖然是公平(大家擁有機會做作業),卻不公正,有短到一兩分鐘的資料收集,有略微四五分鐘的上臺演講,也有長達幾十分鐘,或者上百分鐘的後期處理、製作PPT。
拿著一樣的分數,卻挑著不同的工作,有責任心的人要受不積極的人的冷眼,埋頭苦腦做作業的人卻被划水躺分的人催促,你說心寒不心寒。
如果遇到矛盾,大不了就兩種情況,要不就大家乾脆什麼都別幹,要不就是完成了作業,對不起,這是我們最後一次合作。
@幾乎所有的第一節課,都離不開建群
從我四年級加入班群開始,我到現在也離不開建群這宿命。
微信幾乎充斥著我們方方面面,打開手機第一個必點的APP一定是微信。
一個普通大學生的微信群一般有這幾類,親戚好友群、課題小組討論群、社團組織群、校園福利群等。
但凡需要分組的課程,我勸你第一周還是去,即使名單還沒有確定下來,你也強迫你自己去一趟吧。
因為第一節課你不去,分不了組,你等於錯過了整個世界,尤其這門課沒有你熟悉的朋友。
這些課程,老師會先讓大家面對面建一個大群,然後給一個人數限定,讓大家自行組隊。
最煩的那一步來了,如果你好運的話,可以跟幾個人認識的組一個team,如果抬頭怎麼望都不認識,那就是算了吧,就近原則。
千辛萬苦分到組又怎樣,還沒「決鬥」出組長是誰呢,為什麼要選組長,因為辛苦啊,幹最多的活啊。於是乎,你們一起擲骰子,誰點數最大誰當組長,還有的人輸了不願意,要換種方式,這回換成一個輪一個的剪刀石頭布了。
你能剛好遇到一個負責的組長,是你的福氣。
遇不上,真的是gg了,你會看著不認識的人在這個微信群組發幾個表情包活躍,之後石沉大海,再無動靜,一直躺在對話框的末端,然後在deadline前,一時之間石破驚天,聊天數量爆炸到100+,一群人手足無措地開始準備工作。
老師讓我們組隊完成作業,旨在我們每個人各盡所長,發揮資源最佳配置,只不過分組放在我們身上純屬運氣的好壞,分得好,我的小組展示效果就好,分不好,我在背後撕逼雖然你不曉得,但我的展示歪瓜裂棗,大家總會看到吧。
@分組跟沒分組差不多
不知道有沒見過這樣的小組展示,
一個萬能的PPT模板,然後上下頁根本就沒有銜接上,只是很單純地把每個人的內容複製粘貼上去,然後演講的同學似乎看都沒看過,一點準備都沒有,在上面吱吱唔唔,待到老師不好意思說「快點過吧」才回過神來。
這樣完成作業,已經違反了分組合作的初衷了,什麼都沒有學會。
可能這正是分組最苦惱的地方,明明你有一大群partners,你卻真心實意感受到孤獨和無奈。
你給爸媽發條信息,他們還會問你錢還夠不夠用,有沒有穿夠衣服。
發給朋友,閨蜜還會跟你聊上半天,吐槽身邊事。
而你編輯好所謂的任務列表@所有人,可能傻傻地在屏幕前等半天也沒有人回覆你,直到他們覺得這件事比較要緊了,需要做的時候,Ta才會好聲好氣把你挖出來。
而你在這個過程中,除了大腦和內心需要接受巨大的煎熬,你不能火大,你不能吵架,你不能在群裡面說一句帶有情緒的話,你在朋友圈發一句話發洩也要屏蔽那部分人,你要假裝你是一個很有能力搞定手尾,又極具包容心的人。
@分組能見細節,也能見能力
很多人分組的時候,都會第一時間物色一些在某方面有特長的「大腿」。
為什麼?因為小組展示的時候有加分啊。
這是分組的最佳選擇項。
而接下來,通過定向不定式的分組,你會發現一下這些問題:
有的人能在學校管理好一個大社團,卻將小組任務搞砸。
往往有特殊才能的人不出自某篇推文介紹,而出現在完成小組作業的期間。
有的人過分擔心作業,又怕忙活自己,時刻在群試探,發現離期限已近,不惜厚臉皮靠著人脈加到別的組別去。
一個素不相識的小團隊也有所謂的榮譽感,甚至比一個班集體的榮譽感還要強。
最後
明天一早就是第二周了,組都分好了
這個學期的課還是湊合著上吧。
文稿/浪裡濤濤
編輯/老文
圖/墊底辣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