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末有思維導圖,建議收藏!
不斷的努力,就能成功?
我們常說:「不斷的努力,就能成功」,很多人深信不疑,也因此被這句話所摧毀,他們的經歷通常是這樣的:自身非常的努力,通過學習了一定的方法,效率也不算差,但常常還是會失敗,並且越努力卻越失敗,也因此自信心受到了極大的打擊,變得焦慮。
「越努力,越失敗」已然成為了魔咒,10個人裡,可能有6-8個都有這樣的狀況。
看看現在這些越努力,卻越失敗的人們,還能說不斷努力,就能成功嗎?
努力一定要有,但我們還需要在努力之前去或努力之中隨時做好停止並調整的準備,找到自己的方向,與自身相匹配的事情,這樣的努力,才不會越努力,越失敗,才是不斷努力,就能成功,也才能避免無效努力。
一、朋友的經歷
我有一個從小玩到大的夥伴,他從小就屬於那種悶騷類型的人,在外人面前很內向,但與你一旦玩熟了,就能和你說話說個不停,他還特別具有領導氣質,雖然在外人面前內向,但一旦站到講臺上,整個人就充滿了自信,讓人看上去特別舒服。
他的父母都是一輩子在穩定的企業裡打工,在他們的價值觀裡,穩定、朝九晚五的工作就是好工作,而我那朋友又比較老實,他父母覺得財務這樣一個專業好找工作又穩定,所以朋友的大學專業也被選成了財務,等到畢業了,朋友的家長把朋友放在了早已安排好關係的某公司財務崗位上,到了這個時候,仿佛可以看到朋友父母長嘆了一口氣,似乎再說:「終於把孩子安頓好了,這樣他就可以安穩的工作一輩子了」。
朋友也很為父母考慮,想著什麼職業不是做啊,只要我不斷的努力,同樣也能做得很好,也能成功,父母也會很開心。
說實話,我特別佩服他這種想法,但這並不是長久之計。
朋友努力的做著一切能提升自己在這個崗位上的能力,方法也用了,班也報了,錢也花了,取得的成就卻很少,並且朋友每天都不開心,久而久之,這樣下去,朋友的努力逐漸連一點成就都取得不到了,甚至越努力,還越失敗了,這也導致他變得開始自我懷疑了,事情如果一直這樣下去,他會變成什麼樣子,大家應該都知道。
然而現在,朋友自己著手在創業,做的是企業諮詢這一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雖然每天都很累,但看得出來,朋友每天都充滿了激情,發自內心的開心。
而朋友在這其中之所以發生了反轉,是因為他做了一件重要的事,這件事正是阿胖這篇文章所要分享給你的核心觀點:
每個人的成長環境都相差甚遠,上一輩的路不一定適合下一輩去走,如果你身上出現了越努力卻越失敗的情況,努力變得無效了,請立刻停止你的努力,看看現在所做的事情,是不是適合自己的事,如果不適合於自己,請儘快改變方向,這樣才可能找到適合自己的事,從而去除無效努力,讓自己去做有價值的努力!
二、怎樣排除不匹配,找到匹配?
會有無效努力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自身與行為的不匹配,有人可能會有疑問:「那我怎麼知道我現在的行為是否與我自身匹配呢?」
別急,阿胖來接下來就告訴你,我們如何判斷現在自己所做的事情是不是適合自己的,自身與行為是否匹配,以及如何找到與自身匹配的行為。
1.想像未來
閉上眼睛,現在開始進入自己的想像世界,理想中,未來自己的生活會是怎樣的,把想像內容具體到:
每天會做些什麼,有哪些人在自己身邊,自己性格是怎樣的。
儘可能想像的詳細,並準備一個本子,寫下來。
舉個例子,在阿胖的想像中,自己未來的理想生活應該是這樣的:
日常:一年四季旅遊在外,時而寫寫文章,時而讀讀經典,不再為柴米油鹽所困擾,處在財富與精神雙自由的狀態。
身邊的人:有那個大學期間就在一起的伴侶,家中的親人身體健康,並且能夠讓他們做到他們想做的事,如果有小孩,希望他能夠活成他自己想要的樣子。
性格:冷靜、果斷、堅韌。
未來暫時想像到這裡,接下來,我們繼續理清現在、回望過去,同樣也準備一個本子記錄下來,最後通過過去、現在、未來的記錄進行糅合去接近與找出自己內心想要的東西,從而確定現在應該所做的事,方向對了,你只要努力就夠了!
2.理清現在
現在開始,理一理自己最近一年的生活是怎樣的,內容包括:
日常生活、身邊有哪些人,是怎樣性格的一個人
儘可能的詳細,同樣,也去準備一個本子記錄下來。
還是來拿阿胖自己舉例。
日常:每天工作加學習大約有14小時以上,從早晨洗漱、吃完早餐開始,就進入了自媒體的寫作狀態,公交上思考框架,地鐵上碼字,到達了公司之後,開始忙公司的事情,下班了之後,回去的路上同樣是思考加碼字,回到家中進行閱讀與碼字,最後睡前留下一些時間與女友聊聊天。
身邊的人:那個大學期間就在一起的伴侶,家中老人身體健康,但生活質量不高,沒有小孩,就算有小孩,也沒法做到讓他能夠義無反顧的去做他自己想做的事。
性格:時而情緒化、時而猶豫、時而退縮。
3.回望過去
找一個安靜的地方,回望一下過去,回望過去的內容與現在和未來的不太一致。
由於過去的時間段太長,所以只需要去找到自己印象最深並且離自己相對近的時間段,想想自己高頻率做的事情,並準備一個關於過去的本子把它們寫下來,再根據這些高頻率的事來總結自己的優勢與劣勢。
繼續來拿阿胖自己舉例。
大學期間
印象深刻的有許許多多的事:經常性的拒絕不必要的聚會幾乎不合群與從眾別人在玩耍的時候,我總是在學習和陌生人一句話也說不出,但與熟人則可以說無數句當大家都認同一個觀點的時候,我總喜歡想想還有沒有其他的可能,最終結果總是能提出更多的可能性。
優勢:意志力堅定、愛獨處、具備獨立思考能力,有表達欲望。
劣勢:有時會得罪人。
4.整合併尋找
到現在,過去、現在、未來所需的內容都已記錄完畢,現在到了我們整合出結果的時候了。
先看未來,我們可以看出阿胖理想生活的幾個特點:
希望自己是一個強大的人,活得自由,喜歡閱讀與寫作,身邊親近的人也能過得特別好。
所以可以得出自己內心想要工作的一些特點:能夠讓自己實現雙自由,財富程度能夠讓身邊的人也過得特別好。
現在:工作、學習很拼,但自身狀態、性格與身邊人的狀態都未達到理想的狀態。
看現在的生活狀態,如果堅持下去,自媒體這一塊的工作很有可能到達自己未來的理想生活狀態。
過去,阿胖有以下優勢:
意志力堅定、愛獨處、具備獨立思考能力,有表達欲望。
劣勢:情緒波動大。
從未來到現在的總結來看,特別適合自己的工作,將是自媒體寫作這一塊,我們再來通過過去的情況判斷一下,阿胖在這一塊上面是否有一定的優勢。
意志力堅定、愛獨處與獨立思考,能夠讓阿胖有更多思考與寫作的時間,並且角度更加有價值。但情緒波動大,這點需要好好控制,不然很難寫太久,同時,通過寫作加主動,讓自己更多的去表達。所以,合適於阿胖的工作是自媒體寫作這一塊,並且繼續按照這樣的節奏堅持下去,過程中儘量多去控制自己的情緒,多表達,也就能夠過上自己的理想生活!
你看,這樣去行動,是不是自己內心深處的東西就出來了,並且如何行動也一清二楚,大家根據自己的情況,按照阿胖這篇文章的步驟去執行。
當然,這並不是一塵不變的,第一次確定了方向之後,仍然有可能再度陷入迷茫,待到自己再度迷茫的時候,把你收藏的阿胖這篇文章,翻出來,根據這樣的步驟再來一次吧!
注意:如果發現自身與行為不匹配,那就根據未來的理想生活與過去自己的特質去尋找一個交集,而這個交集對應的行為將會是與你自身匹配的行為。
三、順利堅持下去的方法
阿胖再來做一個更多更全面的補充,如果你在第一點通過阿胖的方法找到了與自身匹配的事情,恭喜你,接下來你只要埋頭苦幹,偶爾抬頭就夠了,阿胖接下來分享給你的方法,能夠讓你的埋頭苦幹事半功倍,高效完成!
1.優化目標
根據第一點找出的匹配目標,雖然方向是正確的,但通常都是一個巨大、且模糊的目標,無論自己與目標有多麼匹配,如果不落實到行動上來,那一切都是空談,所以,我們需要把目標優化一下,優化的原則可以看下圖,smart模型。
舉個例子,阿胖的目標是進行自媒體寫作這一塊,從而實現雙自由。
其實這個目標已經是從雙自由到了自媒體寫作了,但還是太大了,我們還需要優化。
優化路徑大致是這樣:
怎樣把我的自媒體寫作做到極致呢?自媒體據我了解有兩塊能力特別關鍵,寫作與運營,那我從這兩塊下手就行了。
寫作:假設我現在剛開始準備寫作,那我現在的目標應該是先學習最普遍的寫作基礎,這一塊時間安排在晚上,學2個星期,每星期花3小時學。
在這之後,基礎有了,再開始寫作,從日記開始,每天寫100字,想到什麼寫什麼,只給自己看。
一個月之後,想到什麼,需要把想到的東西組織成合理的邏輯寫出來,並且每天要寫500字,適當的時候,可以發布到網上,供大家評閱。
寫作這一塊可以先優化到這裡,之後更長遠的東西,提前優化,難免會有不準確的時候,所以暫時不著急,後期再優化。
運營:同樣是先對自己的現狀進行一個評估,自己現在是運營新手,所以首先是需要花時間從書本上去積累理論知識,有了一定的基礎之後,可以自己註冊一個自媒體帳號,開始慢慢摸索運營,優化原理同樣也是遵循smart模型。
2.反饋模型
優化目標之後,在執行前,我們還需要給自己設計一個反饋模型。
可以按照次、周、月、半年、年的模式來設計。
比如,每完成一次寫作,就給予自己一點小獎勵,連續一周完成就給予自己比按次數完成更大的獎勵,連續一個月都做到了,就給予自己比連續一周完成更大的獎勵,以此類推。
有了反饋模型的加持,長期堅持,我們就很容易陷入到一個正向循環裡,去持續的進步!
總結:「不斷的努力,就能成功」,這句話是需要前提的,為了避免無效努力,我們需要通過未來、現在、過去的方法找到與自身相匹配的事情,接著優化目標與設置反饋模型,來讓自己高效的堅持下去,從而實現不斷的努力,去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