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教授:毀掉一個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不斷誇他聰明,別不信

2021-01-11 進擊的文山

如何才能提高孩子的成績?

這個讓很多家長都為之頭疼的問題,似乎一直以來都沒有標準解答。

著名科普作家萬維鋼在《你有你的計劃,世界另有計劃》中卻給出了一個很新穎的觀點,讓我深受啟發。

在萬維鋼這本專門顛覆常識、肅清世界觀的科普著作中,他研究前沿心理學家、教育學家關於孩子教育的最新實驗成果後,提出:提高孩子成績最很簡單的方法,就是不要誇獎他聰明。

根據史丹福大學教授們所做的實驗,誇獎孩子聰明對孩子成績增加有負面作用,這跟大多數人平時以「xxx,你真聰明」來鼓勵孩子,讓其表現得更好的初衷,完全背道而馳。

那我們該如何誇獎孩子,才會對孩子的成績增加有積極作用呢?

01 一個23位心理學家組織的心理實驗:規模最大,要求最嚴

史丹福大學教授卡羅爾,對於很多普通人來說肯定都很陌生,但在教育和心理學界,她卻是非常有名的人物。

卡羅爾和23名心理學界的大牛,開展過一場有史以來,最大規模、最嚴格的實驗。教授團裡面,還包括以「堅毅力」研究而聞名的安傑拉.達克沃斯。

教授們從美國的65所高中裡挑出12542名九年級的學生,把他們隨機分成了兩個小組。

第一個組是實驗組。教授們在學年初給他們觀看了一個25分鐘的視頻,二十天後又看一遍該視頻。

視頻告訴實驗者,人的發展潛力是不可預估的,人腦的智能也有很多待開發的潛力,只要你願意學習就可以變得聰明。

第二個組是控制組。觀看視頻的頻次和時長都一樣,但是內容卻只介紹人的大腦知識,講一些簡單的腦科學概念,沒有明確的說「只要你願意改變,就能讓大腦的智能提高」。

這兩個對比實驗是在非常嚴格的條件下展開的,就像醫學界測試新藥的「隨機大樣本雙盲測試」實驗一樣。

人員隨機,數量巨大,兩個對照組之間並無交際,實驗參與者(包括學生、老師、數據分析人員)都不知道實驗目的是什麼,也不知道自己在哪個組,有哪些人。

實驗結果是,學期結束後,實驗組學生的成績績點比控制組高了1%,雖然這個效應很微弱,但是放在一萬多人的大樣本來說,僅僅是看短視頻就能有這樣的效果,已經是非常神奇的事了,要知道一個班的平均分能提高2、3分,班主任都會欣喜若狂的。

想想如果這1%的效應放在中國的高考中來看,就是相當於一個原本能人均考600分的班,看過兩段視頻後人均考了606分,這不知道要在原來的基礎上碾壓多少人。

這個實驗對差生的影響則更為明顯。

差生們的績點平均提高了0.08,期末考試成績得到D、F的概率也下降了3%,而且在期末所做的調查問卷中,實驗組中選擇更有挑戰性的課程的人數也增加了不少。

這個實驗總的來說數據變化不明顯,對現實中的教育方式有一定的啟發,但這個實驗的影響不僅於此,它還有更有意義的一面:證實了成長型思維模式對個人成長的積極作用。

02 成長型思維模式:跨越智商、天賦,積極影響個人表現

這次實驗的主發起人卡羅爾,曾因為提出「成長型思維模式」和「固定型思維模式」而聞名於世。

她還曾出版過《終身成長:重新定義成功的思維模式》,目前中文版有3個版本,每個版本都非常暢銷。

成長型思維模式,認為學習不在於天賦、智商,而在於努力和勤奮,只要努力用功,什麼都能學會。

固定型思維模式則恰恰相反,它特別強調天賦的作用,否認後天努力的意義,認為有些東西是天生的。頗有些「人生就是命,你不行就是不行,行也不行」的味道。

而卡羅爾和安傑拉主導的這次大規模實驗則證明了,成長型思維模式對個人的成長是有非常顯著的積極作用。

讀完《你有你的計劃,世界另有計劃》後,我總結出它的積極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1、它能讓人更有動力為美好未來奮鬥。

一個人當被告知自己的出生、智商都不是問題,只要你願意為未來努力奮鬥,你就有機會改變命運時,他會激發出更多的改變的動力。

畢竟,每個人都希望自己以後過得好,這無論是從人性本自私的角度,還是自小接受大環境教育來看,這都是順理成章的。

前面的實驗中提到的,在觀看了成長型思維模式的視頻後,願意接受更有挑戰性的課程的人顯著提高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

一個反面的例子就是,很多歐美國家的教育系統,在孩子尚未完全成熟的時候,就根據孩子的考試成績強行將孩子分流。

比如波蘭,教育當局會根據你的成績,認定你不可能成為一個學術型人才,就會讓你去讀技校、專科,為社會培養將來的「工人」,而如果你被判定是「學習的料」,則可以進一步深造,繼續進修上大學讀本科。

當小孩被判定為「不是學習的料」時,其實就相當於給他釋放了一個信號:你們不用努力了,因為天賦和能力就這樣,安心去學技術以後做工人。

這無疑就是給學生強行注入「固定型思維模式」,結果也證明,這樣的學生成績大幅度下降,不再願意為美好未來而奮鬥。

2、它能讓人有更好的心態面對困難。

擁有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和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面對困難時他們的心態是完全不一樣的。

前面卡羅爾組織的實驗就說明了這個結論。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也曾做過類似的實驗:

他們把剛入學的新生分成兩組,對一組的人說「你們能進入普林斯頓已經很厲害了,我們還想看看你到底有多優秀,這些題比較難,看你能完成多少。」

對另一組的人則說「考試是為了說明,你們到底有沒有資格上普林斯頓大學。」

結果,第一組的學生答對了考試中90%以上的題,而第二組只有70%。

你看,考試前僅僅是一個心態的變化,就會對行為產生如此大的影響,結果上表現出顯著的差異。

事實證明,擁有成長型思維的人,表現得更加積極進取,把困難視作是一個學習未知、挑戰自己的機會,而固定型思維的人,則會把困難視作一場測試自己行或者不行的考試。

心態影響行為,行為影響結果,結果又會影響心態。

一旦進入死循環,表現自然會越來越差,想要行為表現得亮眼也就成為泡影。

03 誇獎是提高孩子的成績最簡單的方法,但很多家長做錯了

話題回到如何才能提高孩子成績上來。

前面的實驗和結論告訴我們,要想孩子成績好,給他灌輸成長型思維模式是最根本的方式。

你只有點燃孩子的自驅力,讓他意識到自我的努力比天賦、智商更重要,只要他勤奮就能表現得越來越好。如此一來,成績提高就會成為自然而然的事。

那如何灌輸成長型思維方式呢?

萬維鋼給出了一個特別簡單,但是肯定有效的方式:隨時表揚孩子。

要注意的是,隨時表揚不是隨意表揚,你表揚孩子的方式一定要深思熟慮,內含「成長型思維」的種子,而不是無腦的表揚,如:你真聰明、你真優秀…….

假如孩子做對了一道題。

家長表揚孩子時,如果說「你真聰明」,他就很可能陷入固定型思維模式中,以後每遇到難題,就會潛意識把它當成證明自己智商高低的測試題,因此他會抗拒有挑戰的任務,傾向於待在舒適區。

正確的表揚方法是,你應該強調努力的作用:

「不錯啊,這次做的很好,看來你付出了很多精力!下次繼續這樣做,只要你勤奮點,沒有什麼困難能考倒你。」

同樣,孩子遇到難題解不出來時,家長鼓勵孩子時,也不要說「你那麼聰明,一定難不倒你」這樣的話;而是應該說「再多想想,辦法總比困難多!也不要怕犯錯,每一次犯錯都是學習的機會!多琢磨,你一定能搞定它!」

卡羅爾的實驗也證明,用這樣的方法來表揚、鼓勵孩子,才能在他心中種下成長型思維模式的種子。

他會越來越相信努力、勤奮的意義,再遇到困難時,也會表現得更加積極,不畏懼挑戰難的任務。長大後,也會在工作上表現得更出色,事業也會更加成功。

04 顛覆世界觀的智慧合集

表揚孩子是件小且重要的事,但是能做到,又能做得對的人卻是少數。

事實證明,有些事不是我們想當然的那麼簡單,許多我們習以為常的世界觀、習慣都可能存在某種缺陷。

如何才能避免自己掉進這樣的認知誤區裡呢?答案是在前沿的科學研究中找答案。

人生最遺憾的事就是,很多事要經歷過才明白,而等你明白後卻已經來不及。來不及重新表揚孩子,來不及重新認知教育,來不及彌補自己的短見。

而前沿的科學研究,卻能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教授們用大量的實驗,來幫助你測試什麼樣的教育方法是有效的,什麼樣的認知是有缺陷的,大大降低你的實踐成本。

但前沿學術論文太枯燥怎麼辦?而且大多是英文也看不懂。

科普作家萬維鋼解決了這個問題。作為一名全職科普作家,他對前沿的心理學、物理學、認知神經學、腦科學等領域一直高度關注。

他的《你有你的計劃,世界另有計劃》,就是專門解讀前沿科學研究,並結合現實中的痛點問題,聚焦於顛覆傳統的世界觀,打破認知盲區。

「刻意練習」這個詞,你一定聽說過。這個網絡熱詞,就是萬維鋼第一個從國外的學術研究文獻中總結提煉後,翻譯到中國的。

除了上面提到的「提高孩子成績最簡單的方法」的觀點以外,《你有你的計劃,世界另有計劃》中還有許多顛覆性的觀點。

比如:為什麼世界上的領導大多是男性而不是女性?

答案不是我們常以為的,女性不擅長理工科、女性天賦更次一些,真相一定會讓你大跌眼鏡。

再比如:為什麼意志力是練習不出來的?

我們常以為意志力就像塊肌肉,你越是使用它越是發達,因此自律的人會越來越自律。

但如果真這麼簡單,為何很多人的意志力依然不堪一擊?既然是假的,那真正能夠讓你具有意志力的方法到底是什麼?

類似的問題還有很多:「為什麼一萬小時理論是假的?」「中國足球為什麼不是制度的問題?」等等。

這本書我已經讀了3遍,但每讀一遍都依然會有新收穫。這樣一本能幫助讀者斧正世界觀,而且能夠常讀常新的好書,強烈建議你收藏一本在家中,一定能讓你開卷有益。

書很好,卻不貴,比出去吃頓燒烤都便宜。其實哪怕抵得上10頓燒烤,它也值得購買。

畢竟,永遠不要說教育太昂貴,不信,你試試無知的代價。

如果你對《你有你的計劃,世界另有計劃》感興趣的話,點擊下方卡片即可入手。

越是牛的人越喜歡看書。

股神巴菲特是書蟲,美團王興是書呆子,查理芒格則更是行走的書架。

不是牛人們故意賣弄,而是讀書確實是最高性價比的獲得知識和經驗的方式。幾十塊錢就可以把教授們對世界的研究、學者們的智慧收下,還有什麼可糾結的呢?

如果你將來也想成為一個比現在有出息的人,讓我們一起從閱讀《你有你的計劃,世界另有計劃》開始吧~

#讀書#

相關焦點

  • 哈佛大學:毀掉一個孩子最簡單的方式,就是不斷誇他聰明,別不信
    父母有各種各樣的問題,會歸結於學校,孩子的成長期到了,認識到差勁的朋友同學,但是很少有父母會抓自己的問題,哈佛大學做過一項關於孩子的心理調查,結果發現:「毀掉一個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不斷誇他聰明,別不信」哈佛大學是世界頂級的學府之一,建校四百年培養了數以萬計的世界人才,包括企業家,世界富翁,諾貝爾獎得主等等一流的人才,可以說哈佛大學是靠近人才最近的地方,這麼多的人才在哈佛學習成長
  • 別再誇孩子「你真棒」,斯坦福教授:試試這8個字,娃越誇越聰明
    但斯坦福的一位教授則是指出,別再誇孩子"你真棒",這對於孩子的成長只是一開始有積極作用,等到孩子長大卻會成為束縛,讓孩子變得不敢輕易地冒險或面對失敗,而誇獎「你剛才一定很努力」的孩子,比「你真棒」的孩子,更能夠堅持下去。
  • 別再誇孩子「你真棒」,斯坦福教授:試試這8個字,娃越誇越聰明
    但斯坦福的一位教授則是指出,別再誇孩子"你真棒",這對於孩子的成長只是一開始有積極作用,等到孩子長大卻會成為束縛,讓孩子變得不敢輕易地冒險或面對失敗,而誇獎「你剛才一定很努力」的孩子,比「你真棒」的孩子,更能夠堅持下去。別再對孩子說"你真棒"為何不能對孩子說"你真棒"?
  • 中國父母正在犯同一個錯誤:誇孩子聰明,可能會毀掉他們的一生
    01聰明的孩子為何如此脆弱有這麼一個學生,他很聰明,學習成績很好,從縣城中學考上了名牌大學。,是如何毀掉他們的史丹福大學的卡羅爾.德韋克教授曾經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因為誇讚聰明和努力代表了兩種心智模式,前者暗示了:人的能力是固定的。有了這樣的潛意識,那部分被誇聰明的孩子認為解題是用來證明聰明與否的方式,他們太想維護自己聰明的形象,所以重心已經不在題目上了,而在關注自我。
  • 不要誇孩子「你真棒」!斯坦福教授:你誇得越走心,孩子會越出色
    史丹福大學的著名的心理學教授做了一個心理學實驗,實驗對象是20個孩子,然後將這20個孩子分成2組,分別為甲組和乙組,每一組都在不同的房間,在實驗的開始,心理學教授給所有的孩子布置了一個很簡單的拼圖遊戲,並要求孩子在一定時間內完成拼圖,當這位教授到甲組的房間時,發現所有的孩子都完成了拼圖,教授表揚了甲組並對甲組的孩子說:你們真棒,你們都是聰明的孩子!
  • 史丹福大學教授:父母只要說出這3個詞,就能毀掉孩子
    導讀:史丹福大學教授:父母只要說出這3個詞,就能毀掉孩子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
  • 斯坦福教授:誇孩子就用這8句話,不要只誇孩子「你真棒」
    斯坦福教授:誇孩子就用這8句話,不要只誇孩子"你真棒"!我家兒子得到最多的誇獎就是 "你真棒!" 可是我漸漸發現,他做計算題只用心算,不願動筆,記生字、英語單詞也是看幾眼,不肯動手寫。前段時間的英語考試,他錯很多,為了鼓勵他,我說:"你這麼聰明,多背幾遍就會了。"
  • 不要誇孩子「你真棒」! 斯坦福教授:這4種表揚方式更管用
    導讀:不要誇孩子「你真棒」! 斯坦福教授:這4種表揚方式更管用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不要誇孩子「你真棒」! 斯坦福教授:這4種表揚方式更管用!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誇孩子不要總誇「你真棒」,斯坦福教授:請用以下10種語境表揚他
    文/園園媽育兒日記孩子的成長離不開讚美和鼓勵,想讓孩子成為一個優秀的人,壓力和信心都要具備,孩子的很多行為都會做的很出色,這個時候家長往往會表揚孩子,但是不要總是誇孩子很棒,斯坦福教授教您用以下10種語境表揚孩子。
  • 誇孩子「你真棒」沒有用?斯坦福教授:請父母用新的語境表揚孩子
    斯坦福教授:父母的正確表揚,對孩子來說至關重要史丹福大學心理學教授羅爾曾經做過一個實驗,她對紐約的20所學校中的400名學生進行了長達10年的研究。最初的實驗很簡單,就是讓孩子們完成一個簡單的拼圖。對A組的孩子用「你很聰明」進行表揚;對B組的孩子用「我看到了你的努力用心」進行表揚。
  • 不要誇孩子「你真棒」!斯坦福教授:請用以下4種語境表揚孩子
    導讀:不要誇孩子「你真棒」!斯坦福教授:請用以下4種語境表揚孩子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不要誇孩子「你真棒」!斯坦福教授:請用以下4種語境表揚孩子!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別再誇孩子「真聰明」,斯坦福教授:這4種方法,讓你誇出優秀娃
    原來,女兒三歲前都是放在老家養,接回來後,爸爸為了彌補愧疚,不管孩子做了什麼,哪怕是一丁點的小事,都無原則的誇上天。誇獎孩子,本意是為了孩子好,沒曾想卻對孩子造成了更大的傷害。史丹福大學經過一系列的試驗,得出了「誇獎」與「成長」之間的密切邏輯關係,其中一個結論就是:無論孩子有怎樣的家庭背景,都受不了被誇獎聰明後遭受挫折的失敗感。
  • 你還誇孩子聰明?錯了!培養成長型思維,才是送給孩子最好禮物
    不用說提幫助性的意見,就這一句話,同時,質疑了孩子的能力和品行。父母無意間把這樣的負面標籤貼在了孩子身上,孩子感受到的是被攻擊,否定。長此以往,孩子就會喪失信心,信以為真,活成父母所貼標籤中的樣子。你可能說,我從不否定孩子,總會找到孩子的長處,不斷的誇他,給他自信。比如:「我兒子真棒,簡直是跳舞的天材!」「孩子,你真聰明,能做出這麼精緻的手工!」
  • 斯坦福教授說:停止誇孩子「聰明」,請用以下15種語境鼓勵孩子
    斯坦福教授說:停止誇孩子「聰明」,請用以下15種語境鼓勵孩子你知道的,有些人好像生來就是winner,做什麼事都很順利都很成功,而另外一些人則一直很無助,好像這輩子註定是個loser。史丹福大學Carol Dweck教授也發現了這一點,而且,她還下定決心要找到其中的原因。
  • 毀掉一個孩子最隱蔽的方式,就是讓他太忙
    記得有人說過:父母毀掉孩子的方式有兩種甚至對外孫的每一天、每一周、每一個月都設置著不同的考核,她教給孩子的第一個單詞就是「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簡稱」KPI」。童年的委屈和傷害讓他像一個被壓迫了太久的孩子,他冷暴力,他執拗、他冷漠、他更願意躲在屋子裡伺候魚缸裡的熱帶魚。
  • 別總是誇孩子「你真棒!」聰明的家長都這樣誇孩子
    很多兩三歲的孩子,喜歡蹲在地上看螞蟻,一看就是一個小時;也有的孩子對一個玩具反覆看……孩子總能看到我們沒發現的細節比如,孩子寫字時,某個字寫得好、某個筆畫寫得規範,再或者,孩子幫忙做了家務;不要簡單的用「真棒」來誇他,可特定的指出哪個地方,他打掃得很乾淨。
  • 為何李玫瑾認為,毀掉一個孩子最好的方式,是讓他外向?
    李玫瑾是中國公安大學的教授、研究生導師,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她曾提出預防犯罪應該從未成年的教育抓起,對於未成年的心理問題非常了解。李玫瑾教授認為毀掉一個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讓這個孩子外向,她之所以這樣說,也是有原因的。
  • 家長誇孩子別只用「你真棒」!斯坦福教授:這樣表揚娃效果更好
    不得不說,新生代家長都很聰明,也很理智,他們願意相信科學,也知道反省自身,努力向更好的方向轉變。比如前些年有專家提出:稱讚孩子有利於其身心發育,一時之間,幾乎所有的家長都知道要多誇誇孩子。事實上,這種言論並非誇張,正如馬克吐溫所說的那樣:特殊情況下的一句誇獎,至少能讓我延壽2個月!
  • 斯坦福教授:誇孩子你真棒是最低級的說法,聰明家長都用這幾句
    在當下有更多的父母相信打罵教育並不能夠把孩子教育好,於是家長們在教育孩子的方法選擇上更加傾向於比較柔和一些的教育方式。父母們更加願意去誇獎孩子,更加希望能夠在鼓勵中讓孩子變得更好。不過不得不說,誇獎式的教育方法也同樣需要技巧,簡單的一句"你真棒"並不能夠讓孩子從中獲得父母想要的激勵。孩子考試考了第一名,寶媽說了一句"你真棒",孩子卻說"我都聽膩了"樂樂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小男孩,自打入學以來,成績就一直很好。
  • 為什麼說只誇孩子「聰明」,他遲早要吃虧?
    如果票選最常用來誇獎孩子的詞,「聰明」絕對榜上有名。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說法:「你家孩子真聰明!」「孩子挺聰明,就是不用功。」「這孩子聰明著呢,就是不把心用在正道兒上。」所有人都不停的誇獎小美聰明,於是她也就沉溺在別人的誇獎中:「小美就是聰明,不怎麼學就考那麼高分。」當進入重點高中的尖子班後,小美突然發現自己不是全班最聰明、成績最好的那個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