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只誇孩子「聰明」,他遲早要吃虧?

2020-12-17 寶寶知道

如果票選最常用來誇獎孩子的詞,

「聰明」絕對榜上有名。

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說法:

「你家孩子真聰明!」

「孩子挺聰明,就是不用功。」

「這孩子聰明著呢,就是不把心用在正道兒上。」

其實,

總這樣泛泛的誇孩子真的一點兒好處都沒有!

甚至還可能成為孩子成長道路上的攔路虎。

為什麼我們喜歡誇孩子「聰明」?

每個成年人的社交習慣,

很大程度上都在模仿自己的父輩。

自小耳濡目染,

我們的爸媽在看到別人家孩子時,

就總是誇「你家孩子真聰明」,

於是我們在自己教育孩子,

或是遇到別人家的小孩時,

也就不自覺在複製同樣的話術。

而本質上,

「你真聰明」是一種「無腦」的「表揚和客套」,

誇人者不需要費力去考慮誇獎孩子哪些行為,

也不需要自己組織語言,

一句「你真聰明」,

就可以將孩子的好行為一概而過。

而「聰明」這個詞,

天然的帶著一種「智力優越感」,

不僅表揚了孩子,

連帶著還誇了孩子父母的遺傳基因,

一箭雙鵰,孩子和父母都受用得很。

雖說這是一種善意,

但誇孩子「聰明」對於孩子來說,卻危害極大。

許多人覺得自己是在表揚孩子,

鼓勵孩子的進步,增強孩子的自信,

但恰恰是這樣的表揚,

讓孩子產生了錯誤的認知,讓孩子覺得:

「聰明比努力重要。」

「我很聰明,所以不需要努力。」

為什麼不應該誇孩子「聰明」?

我一起長大的朋友小美,

是從小被誇獎「聰明」的孩子。

她的姥姥、奶奶都是小學教師,

所以在上小學時,

小美實際上已經掌握了非常多二、三年級的知識。

所有人都不停的誇獎小美聰明,

於是她也就沉溺在別人的誇獎中:

「小美就是聰明,不怎麼學就考那麼高分。」

當進入重點高中的尖子班後,

小美突然發現自己不是全班最聰明、成績最好的那個人了。

面對困難,有些同學會選擇加倍努力,

向老師、同學請教,

可小美卻選擇完全放棄,開始逃課看小說,

和許多學習不好的學生混在一起,

在他們中尋求「智力優越感」,

用「我就是不愛學,要是學了一樣考高分」作為藉口,

其實就是不願承認自己「沒那麼聰明」。

史丹福大學行為心理學教授

——卡羅爾·德韋克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

在十年時間裡,

對紐約20所學校,400名學生做了長期的研究:

第一輪測試,非常簡單,

在孩子們完成後,一組孩子得到的誇獎是:

「你真聰明,真有天分。」

另一組孩子得到的誇獎是:

「你剛才一定很努力,所以做得很棒!」

第二輪測試,由孩子們自由選擇難度。

被誇獎努力的孩子,

90%都選擇了難度大的測試。

而被表揚聰明的孩子,

大部分選擇了簡單的測試。

第三輪測試,難度非常大,

所有孩子都失敗了。

被誇獎努力的孩子,

認為失敗的原因是自己不夠努力,

所以一直在積極尋找各種方法,

並很樂意接受挑戰,

認為「這是我最喜歡的測驗」。

被誇獎聰明的孩子,

認為原因是自己不夠聰明,

因此他們在測試中一直陷入自我否定中,

解不出問題來時表現得十分沮喪,

產生了對測試的牴觸。

第四輪測試,和第一輪一樣簡單,

但被誇獎努力的孩子,

在這次測試中的分數比第一次提高了30%左右。

而那些被誇獎聰明的孩子,

這次的得分和第一次相比,卻退步了大約20%。

德韋克教授的實驗重複了很多遍,

她發現,無論什麼家庭背景的孩子,

都受不了被誇獎聰明後遭受失敗的挫折感,

男孩女孩都一樣,

特別是成績好的女孩,遭受打擊的程度最大。

德韋克教授說:

「誇獎孩子努力,孩子會認為,

成功與否掌握在他們自己手中;

誇獎孩子聰明,孩子會認為天賦是成功關鍵,

不自覺的看輕努力的重要性。

孩子會認為:

我很聰明,所以不用那麼用功,

甚至認為,努力很愚蠢,

等於向大家承認自己不夠聰明。」

誇獎方式,影響的是孩子的思維方式

不同的誇獎方式,

會導致孩子對成就的歸因不同。

簡單來說,

歸因就是指人們如何對自己的行為進行推理和解釋。

誇獎孩子聰明,

會導致孩子將自己的成就歸因於「天賦」,

而「天賦」是孩子不可控的因素,

一旦遇到挫折,孩子很容易自暴自棄,

認為無法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現狀,

進而認為自己是個「失敗者」。

而事實上,

孩子遇到挫折時,並不是「真的不行」,

而是陷入了「習得性無助」的心理狀態,

這種心理會讓我們把失敗的原因歸結為自身不可改變的因素,

放棄繼續嘗試的勇氣和信心。

俗稱的「破罐子破摔」,比如:

學習成績差就是因為自己笨,沒法改了。

失戀是因為自己本身就令人討厭,沒有人會喜歡我。

上司批評,就是因為自己不適合幹這項工作,只能辭職。

這也是德韋克教授在實驗中所定義的「固定型思維模式」。

而誇獎孩子努力,

孩子在遇到難題和挑戰時,

會傾向於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問題,

如果失敗,也會認為是自己努力不夠,

認為想要解決問題,只要更加努力就好。

這就是德韋克教授所定義的「成長型思維模式」。

在天賦相差無幾的情況下,

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孩子,

顯然更容易獲得成功。

遇到別人誇孩子聰明,不需要緊張

不管我們多麼委婉,

沒有成年人願意欣然接受他人的「糾正」,

事前給親朋好友和學校老師打「預防針」,

讓他們知道孩子家長對這件事情的堅持,

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事後溝通的尷尬。

如果發現有人在誇孩子「聰明」,

我們也沒必要緊張。

人是很奇妙的生物,

我們的思想和行為不是一夕之間形成的。

孩子的思維模式自然也不是別人誇幾句「聰明」或「努力」就能建立的。

所以我們也不需要焦慮,

時時防著別人如何誇孩子。

如果遇到有人隨口誇:

「你家孩子真聰明。」

我們可以補上一句:

「您過獎,

我家孩子聰明程度和其他孩子都差不多,

不過確實比較努力,做事很認真。」

我們在平日生活中就可以潛移默化地幫助孩子認識到:

「比聰明更重要的,是努力程度。

大家天賦都相差無幾,

決定成功的,有很多要素,

但只要努力了,成功的機率就會大很多。」

一旦孩子認同了這樣的觀念,

旁人隨口說的一句「你真聰明」,

對孩子也不會產生特別大的影響。

有一句話說得好:

以大多數人的努力程度,還輪不到拼天賦。

表揚孩子的「天賦」,

不如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模式」,

這才是決定孩子能否成功的關鍵要素。

附:

如何培養孩子「成長型思維模式」?

卡羅爾·德韋克教授給出的最重要的一點建議是:

「讚美孩子的努力、策略和選擇,而不是天賦。」

有美國小學老師根據德韋克教授的這條原則,

擬出了15句話,用來代替表揚孩子「聰明」:

1. 你很努力啊,完成的真好!—— 表揚努力

2. 雖然很難,但你一直沒有放棄,真棒!—— 表揚堅毅

3. 你在做這件事情時態度很端正,很認真。—— 表揚態度

4. 你在這一點上進步了很多!—— 表揚細節

5. 這個方法真有新意,我都沒有想到!—— 表揚創意

6. 你和小夥伴們共同解決了這個問題,合作得真棒!—— 表揚合作精神

7. 這件事情你負責得很好!—— 表揚領導力

8. 你一點都不怕困難,太難得了!—— 表揚勇氣

9. 你幫別人完成了任務,真不錯!—— 表揚熱心

10. 你把自己的房間/書收拾整理得真好。—— 表揚責任心和條理性

11.我相信你,因為你一直都是說話算話的孩子。—— 表揚信用

12.你今天參與活動非常積極,這很棒!—— 表揚參與

13.你能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這點做得非常好!—— 表揚開放虛心的態度

14.你的選擇非常好。—— 表揚選擇

15.你能記得這一點,真棒!—— 表揚細心

PS:記得保存下來,會有用的~

作者:豆豆的小後媽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凱叔講故事V)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不能誇孩子「聰明」?
    很多家長認為,表揚使人進步,我就用盡洪荒之力表揚出個好孩子。「真棒」「真聰明」「真能幹」……但其實,這樣誇獎,會讓孩子覺得成功就是因為天賦,而天賦是無法改變的。一方面他會覺得:就算堅持了,也沒辦法讓自己變得更聰明呀;另一方面,挫折會讓他懷疑自己並沒有大家說的那樣聰明。為了保證自己一直被誇「聰明」,他就乾脆只挑簡單的事做,以防失敗。所以越誇孩子聰明,孩子反而越不自信。現在很多爸爸媽媽都知道了表揚的藝術,也會有意識的去誇孩子努力、勤奮、會想辦法。
  • 為什麼有人說在家庭教育中,不能總誇孩子「聰明」?
    近幾年,在育兒界有一個觀點,就是說不要誇孩子「聰明」。對於這個觀點,你怎麼看呢?在我看來,事實上,大部分孩子的智商都差不多,真正特別聰明和特別笨的,都是少數。但大部分的時候,還是要通過努力,才能不斷進步。1、當普通孩子總被提醒「聰明」的時候如果總強調孩子聰明,那麼孩子就可能為了維持自己「聰明」的形象,而去避免做一些事。比如不會讓自己特別努力,因為聰明的人,做事情應該是輕而易舉的。如果特別努力才做到了,那就顯得不是很聰明。
  • 我誇孩子聰明怎麼了?
    再來看一個例子:第一步:孩子,你真聰明。為什麼要這麼說呢?這其實就是不僅誇現象,還要誇本質,也就是老師教我們的: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我們拆解來看上面的兩個例子。當你僅誇「張姐,你看起來瘦了不少啊」,張姐可不一定有多高興。如果她沒瘦,她也許會覺得你不真誠,如果她瘦了,她肯定你比先知道這事,也沒什麼驚喜。
  • 誇讚寶寶也要講方法,誇他聰明就錯了
    聽說孩子要多誇才有自信,於是很多父母時刻不忘把「寶寶好棒!」掛在嘴邊,親戚朋友誇起孩子來,更是「好帥、好漂亮、好聰明」不要錢的大放送。「人都是誇出來的,多誇孩子總沒錯」,你也會這樣想吧?可是,這麼誇孩子,還真有可能害了孩子。
  • 誇孩子只會說「真聰明」「你真棒」?一個公式教你真正誇到點子上
    但有家長可能會問了:我也誇孩子,怎麼只誇出了驕傲的臭毛病呢?正確答案:B誇具體、不暗含批評,鼓勵孩子保持好的行為,首先要讓孩子知道優點所在。正確答案:C誇努力不誇聰明,立足當下,不給孩子過多期待才能讓孩子更有拼勁兒3、一個小寶寶非要玩大家的玩具,別的小朋友不肯給
  • 家長誇「你真聰明」,和誇「你真努力」,孩子的性格差別很明顯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正確的誇獎可以給孩子帶來自信,激勵孩子迎難而上,錯誤的誇獎卻會給孩子帶來傷害,誤導孩子驕傲自大。所以,誇獎孩子一定要講究,不能盲目地誇!大部分父母在誇獎孩子時,只會說「你真棒」或者「做的不錯」,這樣籠統的誇獎,只會讓孩子以為自己哪都不錯,一些敏感的孩子也會覺得父母的誇獎不夠走心。
  • 誇孩子聰明真的是正確的嗎?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有寶爸寶媽誇自家孩子:「哇,寶貝真聰明,不愧是爸爸媽媽的小寶貝!」可是,這樣真的正確嗎? 這樣對孩子是否真的有益處呢?有孩子曾言:「為什麼要努力學習?反正我這麼聰明,大家都誇我聰明,我不用努力就能得到好的結果!」
  • 別只會對孩子說「你真聰明」、「你真棒」,15句話讓你花式誇孩子
    我發現很多家長在誇孩子時,大多只會說「你真聰明」、「你真棒」這兩句單調的話。不得不為家長的詞彙量捉急。並且心理學家不建議我們對孩子說「你真聰明」、「你真棒」,建議我們多誇誇孩子的努力,多誇過程,而不是結果。
  • 當孩子遇到困難時,不要誇他聰明
    而且,我們一旦這樣說,會給孩子造成壓力,認為自己需要短時間內要學會,否則就是能力不夠,不夠聰明。其次,不要輕易質疑孩子的努力,每個孩子都是努力讓自己把東西學會的,只所以看起來不努力,可能是因為他不知道如何去努力、怎樣去努力。而一個更嚴重的錯誤是,曾經經常誇他聰明。
  • 為什麼專家強調不能誇孩子聰明?父母想通這個道理,就不會太糾結
    經常看到一些育兒文章提到:不能誇孩子聰明。所以有媽媽就很疑惑,&34;要想知道到底能不能誇孩子&34;,我們首先要知道為什麼專家要這麼說?,總是會特別強調,不要誇孩子聰明。這是因為&34;這個詞其實很模糊,只是代表智商高,很容易讓孩子以為自己只要聰明就行了,不用再付出努力。所以專家會建議,避免誇孩子聰明,要多誇獎孩子努力。但是,&34;這兩個詞並非完全不能誇。畢竟,很多時候我們也會情不自禁地會說出這兩個字,家長也不必過于謹小慎微,只要掌握誇孩子的技巧即可。
  • 請不要再誇孩子「你很聰明」
    比如說,讓孩子做一個很簡單的積木拼圖遊戲。孩子們都順利完成了,然後實驗者對一半的孩子說:「你真聰明!」對另一半孩子說:「你真努力!」結果她發現,就這麼簡單的一個在表揚上的不同措辭,造成了孩子們此後很不同的表現——被誇聰明的孩子,此後會更可能選一個更容易的遊戲題目,而被誇努力的孩子,此後更可能會選一個更難的遊戲題目。
  • 「四步曲」誇孩子,越誇越聰明!新手爸媽趕緊收藏吧
    假如誇孩子有段位的話?看看你屬於哪一級?我們舉三個例子測試一下。當孩子第一次畫了一個她喜歡的公仔,拿給你看的時候!你要怎麼誇?青銅:「哇,寶貝真厲害!」王者:「哇,寶貝畫的這隻公仔看起來很可愛哦,特別是它的眼睛和耳朵畫得最好看了,你能說說為什麼想畫它麼?孩子要參加演講比賽,在家苦練了半個月,不負眾望拿了名次,你要怎麼誇?青銅:我的寶貝就是這麼棒!
  • 專家不建議誇孩子聰明?換種方式表揚,孩子才會更上進
    昨天他突然坐下來學習,還老老實實的做完了作業。父母非常高興,想著趁熱打鐵,好好的表揚了他。誰知道,他第二天就恢復了之前的瘋玩狀態,昨天的積極向上只是曇花一現。父母又急又氣,無可奈何但又百思不得其解。不是說表揚能讓孩子進步嗎?為什麼表揚沒有發揮想像中的激勵作用?
  • 不要總誇孩子聰明,親戚朋友再這樣誇孩子,我就要生氣了!
    —— 「真聰明啊!」「你真棒!」從小被誇聰明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而和陷在「聰明」牛角尖裡的人,在遭遇困難時候只會迷茫相比,深知努力和踏實可貴的那些人,卻在默默積累和發力。在大學裡,這種差異呈現得那叫一個赤裸裸。
  • 還用「你真棒真聰明」誇孩子?誇孩子也要選擇正確的方式
    孩子一直都是家庭中備受關注的那個人,不管是外公外婆合適爺爺奶奶叔叔阿姨等家庭長輩對孩子都是十分的看重的,但是孩子的教育這塊又是全家人一直關注的話題,怎麼教育也是讓全家人都是很疑惑的。那麼其他的教育方式先不說,現在問大家一個問題「你都是怎樣誇孩子呢?」「你誇孩子的方式方法是否正確」「是否還在用你真棒真聰明等言語誇孩子?」
  • 家長誇「你真聰明」,和誇「你真努力」,孩子的區別一目了然
    當孩子很好地完成了一件事之後,你是誇他"真聰明"還是"真努力"?兩種反應雖然都是在肯定孩子,但給孩子造成的影響卻大不一樣,曾經就有心理學家用實驗證明了這一點。史丹福大學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帶領團隊做了一個"拼圖實驗"。
  • 別總是誇孩子「你真棒!」聰明的家長都這樣誇孩子
    不過讚美孩子也有大學問,研究表明,總是說「你真棒「、」你真聰明「,其實並不利於孩子的長遠發展。誇孩子,要誇到點上!比如,孩子寫字時,某個字寫得好、某個筆畫寫得規範,再或者,孩子幫忙做了家務;不要簡單的用「真棒」來誇他,可特定的指出哪個地方,他打掃得很乾淨。
  • 誇人聰明,你只會說smart?
    相信大家都喜歡被人誇聰明啊,那今天我們就來學學怎麼用英語來誇別人聰明,一起來看3個既高頻又簡單的表達~Smart 聰明的;機智的比如:Jerry is a smart young man.Jerry是一個很聰明的年輕人。
  • 總用這三句話誇孩子其實是在坑他,越誇他越糟糕,你中了嗎
    現在的家長都遵循「鼓勵式教育」,平常對孩子誇獎遠遠多於批評,以此來幫助孩子建立起自信、樂觀的性格,這種做法是沒錯的。但誇獎孩子也是有技巧的,不少家長誇孩子的話都不到位,反而會對孩子產生負面影響。比如下面這三句話,你以為是在誇娃,其實是在坑娃,越誇孩子越糟糕!
  • 請不要再誇孩子「你真棒」了,誇孩子就該用這3招,娃越誇越聰明
    趕到幼兒園才知道,原來學校組織了開學以來的第一次戶外活動,其中有一項就是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而就因為老師誇了一句萱萱的同桌沒有誇萱萱。萱萱就大哭大鬧起來,並對著老師怒吼道:「我才是最棒的,臭老師,壞老師,我要媽媽,媽媽一直說我是最棒、最聰明的」。老師連忙哄孩子,誇孩子,可孩子反而越鬧越兇。老師沒辦法,只能找來了孩子的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