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它是一種代謝慢性病疾病,糖尿病是一組以高血糖為特徵的代謝性疾病。高血糖則是由於胰島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損,或兩者兼有引起。如果一旦確診為糖尿病,不管是遺傳性的還是2型糖尿病,都需要長期的口服藥物或者是長期注射胰島素來控制血糖。但是糖友在控制血糖期間如果血糖是處於忽高忽低的狀態的話,那麼對糖友的身體健康會帶來一定的影響,活會加快病程的進展以致出現併發症。那麼造成血糖忽高忽低的原因都是有哪些,根據臨床可以總結以下幾點因素|:
用藥劑量是否合適?
藥量不足導致血糖不降很好理解,其實,藥量過大同樣也會使血糖居高不下。
這是因為藥量過大可導致低血糖後反跳性高血糖,此時若繼續增加藥量,血糖反而更高。對於空腹血糖升高的病人,一定要先弄清是降糖藥用量不足還是低血糖後反跳性高血糖,若屬於後一種情況,則晚間降糖藥用量應適當減少而不是增加。
藥物用法是否正確?
降糖藥種類很多,用法各異,使用不當,事倍功半。例如,磺脲類降糖藥最好於餐前半小時服用,這樣藥物的作用高峰與餐後血糖高峰恰好同步,從而使降糖效果達到最佳;拜糖平的主要作用是延緩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應當與第一口飯嚼碎同服,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空腹服藥沒有任何效果。
再比如,根據藥物半衰期的不同,有的藥需一日三次服用,有的每日一次即可。糖適平、美吡達等降糖藥均屬短效製劑,應當一日三次餐前服用;而瑞易寧、格列美脲等藥物均屬長效製劑,每日服用一次即可。
藥物聯用是否合理?
單一藥物治療一般在開始的時候多可奏效,在經歷數年後,常出現藥效降低,血糖逐漸升高現象,此時應及時採取聯合用藥方案。
但聯用應將兩種或兩種以上作用機制不同的藥物進行聯用,例如糖適平+二甲雙胍、諾和龍+阿卡波糖等等,這樣降糖效果更好,而副作用較小。
治療依從性如何?
由於種種原因,有些患者治療依從性較差,經常忘記或遺漏服藥,結果導致血糖升高、波動。
不少患者服藥後,血糖降至正常後就停用降糖藥,等到血糖回升到很高時,再服原先降糖藥的劑量就很難達到治療目標,因此,糖尿病患者要長期堅持治療,切不可見效就停。
胰島功能是否衰竭?
隨著病程延長,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島功能將逐漸減退以至完全衰竭。胰島素促泌劑類降糖藥(主要指優降糖、美吡達等磺脲類藥物)的作用就會大打折扣甚至完全失效,致使血糖居高不下。
是否存在胰島素抵抗?
胰島素抵抗通俗地講就是機體對胰島素不敏感,多見於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
如果病人存在胰島素抵抗,必須配合使用改善胰島素抵抗的藥物(如雙胍類、噻唑烷二酮類),單獨使用胰島素或胰島素促泌劑往往效果欠佳。
是否在服用對降糖有影響的其它藥物?
要考慮到患者並存其他疾病,服用的一些藥物具有升糖作用,如糖皮質激素、b—受體阻滯劑(如心得安)、噻嗪類利尿劑(如雙氫克尿噻)、雌激素、甲狀腺激素等等,很容易導致血糖升高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