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出現血糖忽高忽低,都會是由哪些因素造成?

2020-12-18 健康界

糖尿病它是一種代謝慢性病疾病,糖尿病是一組以高血糖為特徵的代謝性疾病。高血糖則是由於胰島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損,或兩者兼有引起。如果一旦確診為糖尿病,不管是遺傳性的還是2型糖尿病,都需要長期的口服藥物或者是長期注射胰島素來控制血糖。但是糖友在控制血糖期間如果血糖是處於忽高忽低的狀態的話,那麼對糖友的身體健康會帶來一定的影響,活會加快病程的進展以致出現併發症。那麼造成血糖忽高忽低的原因都是有哪些,根據臨床可以總結以下幾點因素|:

用藥劑量是否合適?

藥量不足導致血糖不降很好理解,其實,藥量過大同樣也會使血糖居高不下。

這是因為藥量過大可導致低血糖後反跳性高血糖,此時若繼續增加藥量,血糖反而更高。對於空腹血糖升高的病人,一定要先弄清是降糖藥用量不足還是低血糖後反跳性高血糖,若屬於後一種情況,則晚間降糖藥用量應適當減少而不是增加。

藥物用法是否正確?

降糖藥種類很多,用法各異,使用不當,事倍功半。例如,磺脲類降糖藥最好於餐前半小時服用,這樣藥物的作用高峰與餐後血糖高峰恰好同步,從而使降糖效果達到最佳;拜糖平的主要作用是延緩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應當與第一口飯嚼碎同服,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空腹服藥沒有任何效果。

再比如,根據藥物半衰期的不同,有的藥需一日三次服用,有的每日一次即可。糖適平、美吡達等降糖藥均屬短效製劑,應當一日三次餐前服用;而瑞易寧、格列美脲等藥物均屬長效製劑,每日服用一次即可。

藥物聯用是否合理?

單一藥物治療一般在開始的時候多可奏效,在經歷數年後,常出現藥效降低,血糖逐漸升高現象,此時應及時採取聯合用藥方案。

但聯用應將兩種或兩種以上作用機制不同的藥物進行聯用,例如糖適平+二甲雙胍、諾和龍+阿卡波糖等等,這樣降糖效果更好,而副作用較小。

治療依從性如何?

由於種種原因,有些患者治療依從性較差,經常忘記或遺漏服藥,結果導致血糖升高、波動。

不少患者服藥後,血糖降至正常後就停用降糖藥,等到血糖回升到很高時,再服原先降糖藥的劑量就很難達到治療目標,因此,糖尿病患者要長期堅持治療,切不可見效就停。

胰島功能是否衰竭?

隨著病程延長,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島功能將逐漸減退以至完全衰竭。胰島素促泌劑類降糖藥(主要指優降糖、美吡達等磺脲類藥物)的作用就會大打折扣甚至完全失效,致使血糖居高不下。

是否存在胰島素抵抗?

胰島素抵抗通俗地講就是機體對胰島素不敏感,多見於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

如果病人存在胰島素抵抗,必須配合使用改善胰島素抵抗的藥物(如雙胍類、噻唑烷二酮類),單獨使用胰島素或胰島素促泌劑往往效果欠佳。

是否在服用對降糖有影響的其它藥物?

要考慮到患者並存其他疾病,服用的一些藥物具有升糖作用,如糖皮質激素、b—受體阻滯劑(如心得安)、噻嗪類利尿劑(如雙氫克尿噻)、雌激素、甲狀腺激素等等,很容易導致血糖升高失控。


相關焦點

  • 有哪些因素會造成糖友的血糖出現忽高忽低的現象?
    糖尿病它是一種代謝慢性病疾病,糖尿病是一組以高血糖為特徵的代謝性疾病。高血糖則是由於胰島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損,或兩者兼有引起。如果一旦確診為糖尿病,不管是遺傳性的還是2型糖尿病,都需要長期的口服藥物或者是長期注射胰島素來控制血糖。
  • 血糖忽高忽低?醫生:這是糖尿病的血糖控制標準,糖友們要收好!
    但是,由此可見並不是只有糖尿病患者會有這種體驗。想想我們自己,其實我們每一個人在每一天的生活之中,無時無刻的經歷著高血糖或者是低血糖的這種體驗。而這種這種血糖波動的體驗對糖尿病患者來說會比我們一般人來得更加的頻繁!
  • 血糖忽高忽低怎麼回事?7個常見原因,可對照自查
    隨著現代人飲食結構的變化,糖尿病的患病比例逐年走高。對於糖尿病患者而言,血糖忽高忽會引起一系列不良反應,對人體健康造成威脅。在日常生活中,引發血糖忽高忽低的原因多種多樣,需要及時查清楚,並積極應對。血糖忽高忽低是怎麼回事呢?
  • 健康提醒:血糖忽高忽低 除了內科檢查還要關注眼科
    健康提醒血糖忽高忽低 除了內科檢查還要關注眼科  11月13日,在聯合國第十一屆糖尿病日來臨之際,由蘭州市城關區健康教育所與愛爾眼科聯辦的「告訴你有關糖尿病的真相」健康講座在蘭舉辦,有關專家在講座上提醒:糖尿病引起的失明離我們並不遙遠
  • 血糖忽高忽低?除了關注內科還要警惕暴盲和眼前飛蚊
    在我國,約有1.1億糖尿病患者,其中約有1200萬人因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面臨失明的危險。眼科專家宋蓓雯主任指出,在中國糖尿病患者的數量是非常龐大的。作為糖尿病的並發疾病,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罹患率也是一直居高不下,並有明顯增長的趨勢。這其中帶來的問題,並非是患者的視力會出現下降那麼簡單。多數患者在罹患糖尿病不久以後發現了眼前的飛蚊有明顯的增多,卻並未引起足夠的重視。
  • 吃南瓜血糖會升高嗎?血糖忽高忽低有哪些危害?請看此文
    高血糖是現在比較常發的一種疾病,如果平時不注意控制飲食或不注意身體調節可能會導致高血糖出現。但是高血糖出現跟飲食沒有直接的關係,可能是身體代謝引起的,當出現疾病之後最好及時進行治療。高血糖患者平時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危害有哪些呢?
  • 血糖值經常忽高忽低?這幾個方面看看你中招沒!
    說到糖尿病,相信大家對它並不是很陌生,它唯一最可怕的地方就是會引發糖尿病併發症問題。而如果想要避免糖尿病併發症的出現,唯一的方法就是需要保持體內的血糖水平穩定。但是在生活中,有很多的因為會導致患者體內的血糖出現不穩定的情況,通常表現為血糖經常忽高忽低不穩定的情況?
  • 血糖忽高忽低,並不是病情加重,也許是測血糖時犯了這些錯
    對於一些糖尿病患者來說,注意自己的一些飲食,堅持運動鍛鍊這一切也都是為了能夠穩定自己的血糖,因為糖尿病患者日常最為關心的事情就是血糖值了,我們也應該都知道,糖尿病患者也是需要定期對自己的血糖進行一定檢測,以前糖尿病患者每個月也都是需要到醫院裡面,或者是藥店跑很多次,為了能夠測個血糖
  • 糖尿病人血糖總是忽高忽低不穩定是啥原因?這三個問題要注意
    【專業醫生天天和您說健康】「我從得了糖尿病,降糖藥也吃了,三頓飯也注意了,沒少做運動,可就是血糖忽高忽低的不穩定,尤其是餐後血糖總是高,這是咋回事?是哪裡出了問題?」血糖的波動是糖尿病治療中的重點,它比單純的高血糖的危害還要大,是造成各種併發症發生的主要原因。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主要與人體調節血糖的機制有關。
  • 在家測血糖為啥忽高忽低?聽中國科大附一院內分泌科主任問您解答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每年的11 月14 日為聯合國糖尿病日,今年聯合國糖尿病日的宣傳主題是「護士與糖尿病」。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患有糖尿病?為什麼在家測量血糖總是忽高忽低?自測血糖有哪些步驟?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邀請了安徽省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主任委員、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內分泌科主任葉山東為您解答。
  • 劉文華院長談糖尿病:搞懂這3個問題,才能更好控制血糖
    如何科學控制血糖,是1.2億糖尿病患者都十分關注的問題。有些患者血糖降到了正常值,身體卻出現的各種不適;有些患者在調控血糖的過程中,血糖忽高忽低,總是不能平穩;還有一些患者血糖控制的很好,每天監測,卻依然無法躲開併發症的侵襲……諸如此類的問題讓人無所適從,嚴重困擾著患者身心。
  • 血壓忽高忽低,到底什麼原因,醫生說:6個原因!
    我們總能遇到很多朋友,血壓忽高忽低,不知如何是好!其實血壓忽高忽低,在臨床是比較常見的問題,但是並不是所有的血壓忽高忽低都一樣,血壓忽高忽低有很多原因,我們把最常見的幾種可能,和大家一起分享:一、生理波動我們健康人的血壓,本身就是忽高忽低的,因為這是生理曲線,沒有一個人的血壓是直線,我們的血壓都是曲線。
  • 其實忽胖忽瘦更可怕
    糖尿病患者的體重管理一直是糖尿病治療的基礎,本次ADA會議就2型糖尿病的體重管理進行了激烈的討論,體重管理的理念由「體重正常化」向「體重中性化」轉變,究竟為何?我們又如何進行體重管理?1關於「減肥」的靈魂拷問:胖和健康相關,但並非因果Erin Phillips教授以「體重中立化管理模式的定義及獲益」為命題探討了體重管理治療理念的轉變,首先Erin Phillips教授指出,當我們面對肥胖的患者,先要明確更高的身體質量指數(BMI)是否會導致糖尿病和健康問題的出現?
  • 血壓為什麼會忽高忽低 這7大因素直接影響
    原標題:血壓為什麼會忽高忽低 高血壓的形成機制複雜,但引發其不正常變化的外在因素卻有章可循。通常來說,有7大因素會直接影響到血壓。 1.年齡與性別。在嬰兒向成人發育的過程中,血壓迅速上升;成人期,血壓上升的趨勢減慢,以後隨著年齡的增加又逐漸升高。有資料表明,40歲以上人群的高血壓發病率是15~39歲時的3.4倍。
  • Ping值忽高忽低,原因竟然是
    企業在租用伺服器的時候,都會在本地來測試數據中心具體的帶寬情況和網絡環境是否通暢。而網絡診斷的重要工具之一就是ping。但也有企業在測試的時候反映ping值出現忽高忽低的情況,就質疑是不是數據中心的網絡穩定出了問題。
  • 糖尿病患者,不吃或少吃主食,有利降血糖?不妨聽聽醫生咋說
    在一些糖尿病患者身邊都會有這樣的說法,不吃主食血糖就不會往上升。主食才是升糖高手。糖尿病患者不吃或少吃主食,有利於降血糖。這樣的說法多了就會有人相信。而醫生就碰到過一連3個月控制主食,近乎沒怎麼吃主食的患者,但是他也表示自己的血糖忽高忽低,甚至好幾次還出現了低血糖。這樣的經歷相信不少糖尿病患者也都有過,但是他們人們不吃或者少吃主食能夠有利於降血糖?不妨聽聽醫生怎麼說。
  • 體溫監測忽高忽低,額溫槍靠譜嗎?專家:受多種因素影響
    體溫監測忽高忽低,額溫槍靠譜嗎不少人遭遇體溫過低情況,人類在「變涼」?專家:測量方式、環境、設備都會影響數值▲3月4日,羅女士使用額溫槍測量額頭溫度,顯示36℃。不少細心的市民發現,自己的體溫並不是傳說中的37℃,更有人陷入為何明明身體健康、體溫卻忽高忽低的疑惑中。額溫槍量體溫準嗎?天冷時和天熱時,在戶外測出的體溫,會不會有變化?三湘都市報記者進行了調查採訪。
  • 糖尿病的原因 八大因素造成糖尿病
    2、代謝因素在日常的生活中血糖控制不好的也是會成為糖尿病的發生因素的,我們都知道良好的血糖控制對傷口的癒合也是重要的;血脂代謝紊亂與糖尿病周圍血管疾病是密切相關的;血脂代謝紊亂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因素,促進周圍血管病變的發生、發展,從而增加了糖尿病足(DF)發生的危險。
  • 血糖高的人,晚餐記得:4不吃,5多吃,血糖不升反而降下來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都出現了三高症,其中包括高血糖和高血壓以及高血脂。這三種疾病都屬於慢性疾病,雖然在短期內沒有任何嚴重的表現,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三種疾病對各個器官以及血管都會造成損害。
  • 汽車怠速忽高忽低是什麼情況,很多人其實誤解了實情
    有時候我們會發現車輛怠速有些高,或者忽高忽低。我們知道發動機怠速時轉速過高,會引起油耗和噪音增大。怠速過高主要是怠速時進氣量過多、噴油過多或發動機控制信號錯誤造成。節氣門積碳過多,一般家用轎車都要定期清洗節氣門(1年或者2W公裡),城市用車要根據車況,縮短清洗的時間和裡程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