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勝中原|讓漯河味道香飄全國——建設中國食品名城,開創產業新局面

2020-12-23 河南日報客戶端

□郭海方黃強

近年來特別是今年以來,漯河市瞄準「一二三四五」目標,堅持以「三鏈同構」為抓手、以項目建設為支撐、以服務企業為根本,推動中國食品名城建設高質量發展。11月20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對國務院第七次大督查發現的典型經驗做法給予表揚的通報》,漯河市堅持「三鏈同構」推動食品產業向縱深發展的典型經驗做法受到通報表揚。

新時代漯河之中國食品名城建設

站位為全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添濃彩,建設中國食品名城,使之成為漯河的味道。

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通過健全鏈條、豐富品種、提升品質、完善功能、揚長補短,提高先進位造水平,完善服務功能,增強研發創新能力,強化食品安全,加快食品產業轉型升級向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發展,打造國內領先優勢凸顯、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食品名城。

堅持一個遵循

遵循習近平總書記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指示精神,漯河市以龍頭企業帶動產業鏈、以特色產品提升價值鏈、以電商物流串起供應鏈,致力建設「三鏈同構」示範市,保持了食品工業在全省的領先地位。前9個月,全市規模以上食品工業呈現出「5678」的發展態勢,即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53.4%,較去年年底增加6.1個百分點;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6.7%,佔全市工業營業收入的66.8%,較去年年底增加6.4個百分點;稅金總額同比增長5.3%,佔全市工業稅金總額的79.4%;利潤同比增長12.2%,佔全市工業總利潤的81.9%;102個中國食品名城建設重點項目前11個月完成投資141.6億元,佔年度投資的102%,超額完成任務。全市食品工業規模佔全省的六分之一,佔全國的六十分之一。

形成兩大鏈條

縱向鏈條上,漯河市在食品產業鏈前端,突出抓好了「雙匯產業化工程」,採取「龍頭+基地+農戶」的形式,建立起企業與農戶之間互利共贏的聯動機制。全市成立7個小麥產業聯合體和1個玉米產業化聯合體,培育省級農業產業化聯合體20個,食品工業擁有「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69家。在食品產業鏈中端,著力培育一批行業「頭部企業」,帶動相關產業及整個產業鏈快速發展。雙匯發展作為全球最大的豬肉食品企業,品牌價值高達704.32億元,連續多年名列中國肉類行業第一,母公司萬洲國際是世界500強企業和中國食品飲料100強企業第一名,並成功入選香港恒生指數成份股。衛龍食品成為全市繼雙匯發展後第二個銷售收入過50億元的工業企業,中大恆源生物科技成為世界知名的綠色天然色素供應商。在食品產業鏈終端,漯河港建成運營,漯河「通江達海」夢想實現;全市快遞業務量和增速均居全省前列,漯河成為全省唯一的「中國快遞示範城市」。

橫向鏈條上,漯河市著力推動「六個打通」,助力產業間、企業間市場要素的共享。一是打通食品產業和裝備製造產業。經開區智能食品裝備專業園區一期5.3萬平方米標準化廠房已竣工,4家食品機械企業及1家食品機械展示交易運營公司已入駐。臨潁縣河南(廣東)智能裝備產業園積極招引豫商,廣東東莞的6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已入駐。二是打通食品產業與造紙產業。佔地2.3平方公裡的臨潁食品飲料包裝專業園區已招引臺灣宏全食品包裝、福貞包裝、南街村包裝等龍頭企業入駐,成為中部地區最大的食品飲料包裝產業基地。三是打通食品產業和醫藥產業。郾城區微康生物益生菌項目3個車間年初達產,年產值3億元,二期1000噸菌粉項目已確定建設。四是打通食品產業與鹽化工產業。舞陽縣醫藥化工專業園區建設初步方案已完成,總投資56億元的60萬噸食品級、醫用級、注射級小蘇打項目全面開工。五是打通食品產業與物流產業。大力支持雙匯第四方物流信息平臺建設,積極參與冷鏈物流行業標準制定,前11個月全市冷鏈物流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9.5億元。六是打通食品產業與動物飼料產業。總投資10億元的寵物食品科技產業園在召陵區動工;在建的美國嘉吉20萬噸預混料項目將利用玉米提取澱粉和果糖後的副產品加工飼料母料,形成玉米深加工全產業鏈。

搭建三大平臺

會展平臺。自2003年起,漯河市連續成功舉辦了十八屆中國(漯河)食品博覽會,加速了食品產業優勢資源向漯河集聚。第十八屆食博會共有60個投資項目集中簽約,線上線下成交和意向採購額達439.7億元,逆勢增長3.7%。

研發平臺。漯河市建立科技創新券制度,鼓勵企業組建多種形式的產學研聯合體,加快漯河市食品產業公共研發平臺、漯河市休閒食品協同創新中心和河南省休閒食品工程技術中心建設,提高公共研發能力。截至目前,漯河市已與中國科技大學合作建立了科技園,與中國科學院老專家技術中心共建了漯河工作站,與江南大學建立了長期全面合作關係,成立了河南工業大學漯河工學院(本科學院),全市食品行業共擁有博士後科研工作站4個、博士後研發基地2個、院士工作站2個、全國主食加工業示範企業4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0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4家,以企業為主體的自主創新體系日益完善。

檢測平臺。漯河市發揮好國家肉製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國家肉及肉製品檢測重點實驗室兩個「國」字號食品檢測機構優勢,為食品企業提供高效、安全、權威的檢測。臨潁縣產業集聚區建設了食品質量檢測中心,個性化單品檢測水平不斷提高。

完善四大體系

產銷對接體系。漯河市積極引導市食品工業協會、市餐飲與飯店行業協會籤訂《戰略合作協議》,促進會員企業間的產銷對接,減少物流成本。特別是發揮雙匯發展集中採購白糖平臺功能,提高漯河食品企業用糖質量、降低用糖價格。

質量標準體系。出臺《漯河市市長標準獎管理辦法》和《漯河市標準化戰略發展規劃》,設立「市長標準獎」,一次性獎勵50萬元。全市80%的規模以上食品企業導入了卓越績效管理模式。全市共發布農業地方標準248項,主導起草20多項省級地方標準,參與制訂、修訂與食品有關的國家和行業標準39項。全市無公害農業標準化覆蓋率、生豬規模養殖率分別達95%和90%以上。

監測預警體系。漯河市每月編發工業經濟運行月報,分析食品工業運行態勢;搭建「企樂無窮」服務平臺,及時發布產業預警信息和企業解決方案,進行「一站式」服務。

安全追溯體系。漯河市將食品安全納入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考核體系「一票否決」範圍,致力打造「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深化全國肉類蔬菜流通追溯體系建設試點城市建設,實現了肉類蔬菜來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證、責任可追究。

建設五大基地

全球最大的肉類加工基地。全市年屠宰生豬能力達600萬頭,佔全省的十分之一,年產肉及肉製品170萬噸,佔全省的70%。

全國知名的休閒食品生產基地。全市已培育省級農業產業化聯合體20家,省級農業產業化集群13個。

全國最大的冷鏈物流產業基地。全省9家中國冷鏈物流百強企業,漯河獨佔6家;全市冷藏車擁有量佔全省的四分之一。河南進口肉類指定口岸漯河查驗區成為中部內陸地區唯一的進口肉類指定口岸。

全國重要的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基地。目前,全市食品工業已形成肉類加工、糧食加工、飲料加工、果蔬加工、包裝材料、食品機械六大產業鏈,國家統計局統計的21類食品行業中,漯河市擁有18大類50多個系列上千個品種,麻辣麵製品、火腿腸、冷鮮肉等單品產量居全國第一;年糧食加工量達600萬噸,佔全省的15%。

行業領先的食品產業人才培養基地。全市建設眾創空間、創業孵化基地、新生代職工創新空間等不同類型的人才培養基地50餘個,雙創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今年9月,漯河市人民政府與江南大學籤訂協議,致力打造「江南大學技術轉移中心漯河分中心」,掀開了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加強人才培養的新篇章。

「我們以『健全鏈條、豐富品種、提升品質、完善功能、揚長補短』為路徑,持續深化『三鏈同構』,不斷提升食品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確保食品工業持續保持全省領先地位,致力打造國內領先優勢凸顯、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食品名城,更好服務新發展格局。」漯河市中國食品名城建設工作指揮部辦公室負責人表示。

連結

雙匯老品牌追求年輕化

□郭海方張樂

「我們每天都有眾多主播直播帶貨,今年線上銷售同比增速達140%!」近日,雙匯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

牽手「頂流主播」開展直播帶貨網紅營銷,全力打造新一代年輕化網紅產品——老品牌雙匯正在加速擁抱年輕人群。面對數字經濟的藍海,2019年,雙匯發展斥資1億元成立雙匯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加大線上銷售力度。近兩年,雙匯聚焦熟食、辣嗎辣、潤口、筷廚等重點新品,策劃了一系列新潮的營銷組合拳。例如,針對火炫風刻花香腸,籤約形象大使鄭愷;針對雙匯熟食,籤約郭德綱;牽手90後實力小花楊紫;贊助知名綜藝「奔跑吧」等等,有效帶動了新品推廣,也使雙匯這艘中國肉類航母不斷煥發出品牌年輕化的氣息。在日前揭曉的第十四屆中國品牌價值500強榜單中,雙匯再次入圍中國品牌500強,品牌價值達704.32億元。

「我們將積極擁抱新變化,持續加大產品創新和市場創新,不斷推進品牌年輕化,加快企業轉型升級,勇擔肉類行業『調結構、促轉型』的重任。」雙匯發展負責人表示。

編輯:王超越

相關焦點

  • 漯河:食品名城招牌越擦越亮
    實施「網際網路+」,推動經營創新,是雙匯創新發展的一個側面,更是漯河市推動食品產業轉型升級的一個縮影。    作為中原內陸小城,近年來,漯河市依託良好的生態環境,圍繞打造最具競爭力的「中國食品名城」,深入實施食品「超千億計劃」和骨幹企業培育工程,著力以科技創新、業態創新引領食品產業向綠色化、高端化、國際化邁進。
  • 漯河:「三鏈同構」打造食品產業生態圈
    大河網訊(河南日報記者郭海方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仵樹大)11月24日上午,在位於漯河市的河南美宜家食品有限公司,看著裝滿小麥、麵粉的車輛進進出出,公司採購部經理廉順超非常高興:「有了聯合體,我們不僅與更多下遊食品企業密切合作,還依託家庭農場和種植合作社,建設了3萬多畝優質專用高筋小麥種植基地
  • 看不見的漯河足跡:文字祖地與河南味道
    南街村從一個小小村辦企業到全國十大名村,雙匯由本地一個資不抵債的小廠蝶變為全球肉類行業龍頭老大,食博會從無到有,從地方走向全國,一大批國際國內500強企業投資漯河……首家中國食品名城、中國特色魅力城市、中國品牌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全國綠化模範城市、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一張張漯河名牌熠熠生輝,
  • 搶佔數字經濟發展制高點 全國首家食品雲在漯河上線
    大河網訊(河南日報記者 郭海方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仵樹大)11月30日,漯河市舉行儀式,全國首家食品雲、全國首家食品行業標識解析綜合型二級節點和全國第二家「星火·鏈網」骨幹節點正式上線,鄭州大學(漯河)大數據研究院、中原鯤鵬創新中心漯河分中心等一批大數據項目同步籤約
  • 該高校創辦於1999年,在校生1萬餘人,在中原食品名城漯河
    作為中原食品名城的漯河,其高效並不多,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所位於漯河的高校創辦於1999年(還沒有小編年紀大),擁有在校生1萬餘人,該高校就是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後來在1999年的時候竟教育部批准成立了漯河職業技術學院。
  • 漯河新增大數據「引擎」,打造食品產業新...
    (漯河)大數據研究院、中原鯤鵬創新中心漯河分中心合作協議。漯河市委副書記、市長劉尚進表示,食品行業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二級節點、「星火·鏈網」骨幹節點在漯河上線,中國信通院、鄭州大學、黃河科技集團、騰訊雲計算公司、中國聯通河南分公司等實力雄厚的科研事業單位、高校和企業,與漯河市政府及有關政府部門、高校和企業籤訂一系列合作協議,成立鄭州大學(漯河)大數據產業研究院、中原鯤鵬創新中心漯河分中心等創新平臺,並為食品行業工業網際網路標識應用創新中心揭牌,對於完善漯河市工業網際網路產業生態體系
  • 決勝中原|讓漯河資源輻射周邊——建設豫中南地區性中心城市,打造...
    漯河位於兩大國家中心城市鄭州與武漢的中間地帶,地處中原城市群沿京廣發展主軸、東部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和南部高效生態經濟示範區交匯處,既是中原城市群核心發展區節點城市,又是淮河生態經濟帶節點城市,交通區位優勢明顯,主導產業帶動較強,經濟外向度高,與周邊地市經濟社會聯繫密切,具有連通豫中南地區與鄭州大都市區的獨特作用。
  • 媒體採風團走進漯河食品職業學院
    中國網訊 (王吾中)4月22日,陽光明媚,暖意融融。河南手機臺自媒體聯盟一行走進了漯河食品職業學院參觀。近年來,漯河食品職業學院根據當地產業需求設置專業,實施定向培養。全體教職工始終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方針,開拓進取,奮力拼搏,為漯河中國食品名城和河南食品工業大省及全國食品產業輸送了大批急需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 食品名城再添文旅新地標——漯灣古鎮品牌發布會暨漯河文旅論壇側記
    漯灣古鎮以食品之城美食文化為紐帶,以漯河璀璨的歷史文化為依託,規劃業態豐富、旅遊項目多,對於發揚城市特色文化、發展特色文化旅遊、打造食品產業創新發展新高地意義重大。全力支持漯灣古鎮開發建設,期待項目高效有序建設運營,力爭將漯灣古鎮建成源匯區樣板工程、精品工程,為全市文旅事業發展培育新引擎。
  • 河南芝麻香飄湖南,東北大米青睞中原
    作為全國重要的糧食大省,河南省佔全國1/16的耕地,生產了全國1/10的糧食、超過1/4的小麥,每年外調原糧及製成品超過400億斤。借著此次交易會,河南的糧食產業也與其他省市合作,讓河南糧食產業「飛向」全國。  |數據:河南糧食種植面積1.6億畝,生產糧食佔全國1/10  河南是全國重要的農業大省、糧食大省。
  • 國家食品名城,漯河市4所高等院校介紹
    漯河市,河南省轄市,河南省人民政府批覆確定的國家食品名城、區域性交通樞紐城市、中原經濟區重要的現代商貿物流中心、生態宜居城市。漯河歷史悠久,在賈湖遺址出土的國寶七音骨笛,是世界最早的樂器;發現的8000-9000年前的甲骨契刻符號是迄今為止世上最早的文字雛形;出土的釀酒遺留物將人類釀酒史推到了9000多年前。
  • 貴州生態特色食品產業風生水起 香飄四海
    貴州十大工業產業之生態特色食品產業——產業風生水起 「黔味」香飄四海  萬山深處藏靈秀,多彩貴州出山珍。  貴州酸湯家喻戶曉、貴州綠茶香飄四海、老乾媽食品風靡全球……越來越多的貴州生態特色食品正走出大山、走向世界。  近年來,貴州按照「12345」產業鏈模式,促進「雙千工程」深度融合,實現工作鏈、產業鏈、價值鏈「三鏈合一」,有力助推生態特色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數據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全省生態特色食品產業完成產值950億元,同比增長8.1%。
  • 中國最牛食品名城:食品企業超7000家,雙匯火腿和衛龍辣條最有名
    民以食為天,國內有這麼一座城市,被稱為中國最牛食品名城。它曾是"內陸經濟特區",現已被評為"中國品牌城市",它就是漯河市。漯河,河南一座年輕的城市,說起一座城市,必先挖一挖他的深厚歷史,8000年前這裡已最早有了人工栽培水稻。明朝時漯河已是繁華的水陸交通要道,商埠重鎮。
  • 解碼漯灣古鎮:中國文旅小鎮的新邏輯與漯河食品產品的新想像
    (駐馬店皇家驛站)作為偉光匯通在河南落地的以投資、建設、運營全鏈條、全周期介入模式落地的第一個項目,自建設運營以來,不僅為偉光匯通帶來了較好的現金流收益,實現了其文旅產業小鎮模式在中原地區的複製落地以旅遊為引領,以產業為支撐,通過產文融合、產城融合打造國際食品文化休閒小鎮,帶領漯河走向世界舞臺,最終打造成為「漯河城市會客廳」、「中原美食文化旅遊目的地」和「中國食品產業發展名片」。
  • 漯河食品職業學院掛牌成立
    本報訊 (記者劉國挺 通訊員楊海燕)經河南省人民政府、教育部正式批准,日前,「漯河食品職業學院」在原漯河市食品工業學校正式掛牌成立,它標誌著漯河市食品教育基地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  漯河是中國食品名城,食品產業特色鮮明,地位突出。
  • 漯河將來有大發展的縣區,不是舞陽、召陵,也不是郾城區
    漯河是年輕的省轄市,城市不大,發展速度一定很快, 她的主要產業是食品,其中「雙匯集團」聞名國內外,利用水利資源,早日開通水路航運,繁榮漯河經濟,是有特色的最大亮點,也是其最大的魅力所在,京漢鐵路與沙河交匯,漯河、鐵路和航運物流集散,孕育了漯河上世紀的高速發展, 漯河可以說是古老的中原最年輕的城市
  • 銷售達人辭職創業將漯河食品銷往全國
    王保軍是臨潁縣人,十多年來,他一直在休閒食品銷售領域摸爬滾打,他開過工廠,經營過營銷公司,從業務員逐漸成為營銷總監。在休閒食品銷售行業從業十多年,對漯河的休閒食品行業了解甚深。2019年,在外人看來已是成功人士的王保軍,抱著「打造屬於漯河的休閒食品知名品牌」的理想,毅然選擇辭職、創業,註冊成立了一家品牌運營公司,以包裝、策劃、推廣銷售漯河的休閒食品為主業。近一年來,他將漯河生產的小麻花、貓耳酥等食品銷售到了全國二十多個城市。
  • 仙桃成為全國首個食品產業名城
    原標題:仙桃成為全國首個食品產業名城   昨日下午,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授予仙桃市「中國食品產業名城」稱號。仙桃由此成為全國首個「中國食品產業名城」。   同日,中國零售企業戰略合作聯席會與仙桃市政府籤訂戰略框架合作協議,真巧、閩中、蠟筆小新等11家食品企業與仙桃市籤訂總額46.1億的項目投資協議。
  • 河南漯河經開區打造產業生態鏈
    近年來,漯河經開區全面落實新發展理念,圍繞食品、液壓科技等特色主導產業,強化招商措施針對性,著力打造食品和包裝機械、液壓科技、食品輔料、檢驗檢測、零擔和大宗商品五大專業園區。通過聚焦專業園區抓招商、引項目、強鏈條、延鏈條,精心培育國內較大的食品包裝和機械專業園區、全國有影響力的液壓產業基地,引進培育了一大批輔料企業,整合科研院所等資源形成檢驗檢測園,依託香港宇培、圓通速遞、雙匯物流等200多家物流企業,形成涵蓋多功能的現代服務業集群。  目前,漯河經開區實現企業不出區,就可原料進廠、輔料入廠、產品出區。
  • 出良謀獻實策 開創工作新局面
    會議傳達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發表的重要講話精神,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精神,以及全省領導幹部會議精神。會議強調,這次全國兩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關鍵之年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