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海方黃強
近年來特別是今年以來,漯河市瞄準「一二三四五」目標,堅持以「三鏈同構」為抓手、以項目建設為支撐、以服務企業為根本,推動中國食品名城建設高質量發展。11月20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對國務院第七次大督查發現的典型經驗做法給予表揚的通報》,漯河市堅持「三鏈同構」推動食品產業向縱深發展的典型經驗做法受到通報表揚。
新時代漯河之中國食品名城建設
站位為全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添濃彩,建設中國食品名城,使之成為漯河的味道。
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通過健全鏈條、豐富品種、提升品質、完善功能、揚長補短,提高先進位造水平,完善服務功能,增強研發創新能力,強化食品安全,加快食品產業轉型升級向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發展,打造國內領先優勢凸顯、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食品名城。
堅持一個遵循
遵循習近平總書記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指示精神,漯河市以龍頭企業帶動產業鏈、以特色產品提升價值鏈、以電商物流串起供應鏈,致力建設「三鏈同構」示範市,保持了食品工業在全省的領先地位。前9個月,全市規模以上食品工業呈現出「5678」的發展態勢,即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53.4%,較去年年底增加6.1個百分點;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6.7%,佔全市工業營業收入的66.8%,較去年年底增加6.4個百分點;稅金總額同比增長5.3%,佔全市工業稅金總額的79.4%;利潤同比增長12.2%,佔全市工業總利潤的81.9%;102個中國食品名城建設重點項目前11個月完成投資141.6億元,佔年度投資的102%,超額完成任務。全市食品工業規模佔全省的六分之一,佔全國的六十分之一。
形成兩大鏈條
縱向鏈條上,漯河市在食品產業鏈前端,突出抓好了「雙匯產業化工程」,採取「龍頭+基地+農戶」的形式,建立起企業與農戶之間互利共贏的聯動機制。全市成立7個小麥產業聯合體和1個玉米產業化聯合體,培育省級農業產業化聯合體20個,食品工業擁有「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69家。在食品產業鏈中端,著力培育一批行業「頭部企業」,帶動相關產業及整個產業鏈快速發展。雙匯發展作為全球最大的豬肉食品企業,品牌價值高達704.32億元,連續多年名列中國肉類行業第一,母公司萬洲國際是世界500強企業和中國食品飲料100強企業第一名,並成功入選香港恒生指數成份股。衛龍食品成為全市繼雙匯發展後第二個銷售收入過50億元的工業企業,中大恆源生物科技成為世界知名的綠色天然色素供應商。在食品產業鏈終端,漯河港建成運營,漯河「通江達海」夢想實現;全市快遞業務量和增速均居全省前列,漯河成為全省唯一的「中國快遞示範城市」。
橫向鏈條上,漯河市著力推動「六個打通」,助力產業間、企業間市場要素的共享。一是打通食品產業和裝備製造產業。經開區智能食品裝備專業園區一期5.3萬平方米標準化廠房已竣工,4家食品機械企業及1家食品機械展示交易運營公司已入駐。臨潁縣河南(廣東)智能裝備產業園積極招引豫商,廣東東莞的6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已入駐。二是打通食品產業與造紙產業。佔地2.3平方公裡的臨潁食品飲料包裝專業園區已招引臺灣宏全食品包裝、福貞包裝、南街村包裝等龍頭企業入駐,成為中部地區最大的食品飲料包裝產業基地。三是打通食品產業和醫藥產業。郾城區微康生物益生菌項目3個車間年初達產,年產值3億元,二期1000噸菌粉項目已確定建設。四是打通食品產業與鹽化工產業。舞陽縣醫藥化工專業園區建設初步方案已完成,總投資56億元的60萬噸食品級、醫用級、注射級小蘇打項目全面開工。五是打通食品產業與物流產業。大力支持雙匯第四方物流信息平臺建設,積極參與冷鏈物流行業標準制定,前11個月全市冷鏈物流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9.5億元。六是打通食品產業與動物飼料產業。總投資10億元的寵物食品科技產業園在召陵區動工;在建的美國嘉吉20萬噸預混料項目將利用玉米提取澱粉和果糖後的副產品加工飼料母料,形成玉米深加工全產業鏈。
搭建三大平臺
會展平臺。自2003年起,漯河市連續成功舉辦了十八屆中國(漯河)食品博覽會,加速了食品產業優勢資源向漯河集聚。第十八屆食博會共有60個投資項目集中簽約,線上線下成交和意向採購額達439.7億元,逆勢增長3.7%。
研發平臺。漯河市建立科技創新券制度,鼓勵企業組建多種形式的產學研聯合體,加快漯河市食品產業公共研發平臺、漯河市休閒食品協同創新中心和河南省休閒食品工程技術中心建設,提高公共研發能力。截至目前,漯河市已與中國科技大學合作建立了科技園,與中國科學院老專家技術中心共建了漯河工作站,與江南大學建立了長期全面合作關係,成立了河南工業大學漯河工學院(本科學院),全市食品行業共擁有博士後科研工作站4個、博士後研發基地2個、院士工作站2個、全國主食加工業示範企業4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0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4家,以企業為主體的自主創新體系日益完善。
檢測平臺。漯河市發揮好國家肉製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國家肉及肉製品檢測重點實驗室兩個「國」字號食品檢測機構優勢,為食品企業提供高效、安全、權威的檢測。臨潁縣產業集聚區建設了食品質量檢測中心,個性化單品檢測水平不斷提高。
完善四大體系
產銷對接體系。漯河市積極引導市食品工業協會、市餐飲與飯店行業協會籤訂《戰略合作協議》,促進會員企業間的產銷對接,減少物流成本。特別是發揮雙匯發展集中採購白糖平臺功能,提高漯河食品企業用糖質量、降低用糖價格。
質量標準體系。出臺《漯河市市長標準獎管理辦法》和《漯河市標準化戰略發展規劃》,設立「市長標準獎」,一次性獎勵50萬元。全市80%的規模以上食品企業導入了卓越績效管理模式。全市共發布農業地方標準248項,主導起草20多項省級地方標準,參與制訂、修訂與食品有關的國家和行業標準39項。全市無公害農業標準化覆蓋率、生豬規模養殖率分別達95%和90%以上。
監測預警體系。漯河市每月編發工業經濟運行月報,分析食品工業運行態勢;搭建「企樂無窮」服務平臺,及時發布產業預警信息和企業解決方案,進行「一站式」服務。
安全追溯體系。漯河市將食品安全納入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考核體系「一票否決」範圍,致力打造「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深化全國肉類蔬菜流通追溯體系建設試點城市建設,實現了肉類蔬菜來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證、責任可追究。
建設五大基地
全球最大的肉類加工基地。全市年屠宰生豬能力達600萬頭,佔全省的十分之一,年產肉及肉製品170萬噸,佔全省的70%。
全國知名的休閒食品生產基地。全市已培育省級農業產業化聯合體20家,省級農業產業化集群13個。
全國最大的冷鏈物流產業基地。全省9家中國冷鏈物流百強企業,漯河獨佔6家;全市冷藏車擁有量佔全省的四分之一。河南進口肉類指定口岸漯河查驗區成為中部內陸地區唯一的進口肉類指定口岸。
全國重要的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基地。目前,全市食品工業已形成肉類加工、糧食加工、飲料加工、果蔬加工、包裝材料、食品機械六大產業鏈,國家統計局統計的21類食品行業中,漯河市擁有18大類50多個系列上千個品種,麻辣麵製品、火腿腸、冷鮮肉等單品產量居全國第一;年糧食加工量達600萬噸,佔全省的15%。
行業領先的食品產業人才培養基地。全市建設眾創空間、創業孵化基地、新生代職工創新空間等不同類型的人才培養基地50餘個,雙創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今年9月,漯河市人民政府與江南大學籤訂協議,致力打造「江南大學技術轉移中心漯河分中心」,掀開了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加強人才培養的新篇章。
「我們以『健全鏈條、豐富品種、提升品質、完善功能、揚長補短』為路徑,持續深化『三鏈同構』,不斷提升食品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確保食品工業持續保持全省領先地位,致力打造國內領先優勢凸顯、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食品名城,更好服務新發展格局。」漯河市中國食品名城建設工作指揮部辦公室負責人表示。
連結
雙匯老品牌追求年輕化
□郭海方張樂
「我們每天都有眾多主播直播帶貨,今年線上銷售同比增速達140%!」近日,雙匯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
牽手「頂流主播」開展直播帶貨網紅營銷,全力打造新一代年輕化網紅產品——老品牌雙匯正在加速擁抱年輕人群。面對數字經濟的藍海,2019年,雙匯發展斥資1億元成立雙匯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加大線上銷售力度。近兩年,雙匯聚焦熟食、辣嗎辣、潤口、筷廚等重點新品,策劃了一系列新潮的營銷組合拳。例如,針對火炫風刻花香腸,籤約形象大使鄭愷;針對雙匯熟食,籤約郭德綱;牽手90後實力小花楊紫;贊助知名綜藝「奔跑吧」等等,有效帶動了新品推廣,也使雙匯這艘中國肉類航母不斷煥發出品牌年輕化的氣息。在日前揭曉的第十四屆中國品牌價值500強榜單中,雙匯再次入圍中國品牌500強,品牌價值達704.32億元。
「我們將積極擁抱新變化,持續加大產品創新和市場創新,不斷推進品牌年輕化,加快企業轉型升級,勇擔肉類行業『調結構、促轉型』的重任。」雙匯發展負責人表示。
編輯:王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