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不只是一家智慧型手機企業。
其產品涵蓋彩電、智能手環、音箱、無線耳機、行李箱、洗衣機、電熱水壺等等。
產品矩陣之豐富,在我國網際網路科技企業中足以排在前列。
01:小米的生態鏈
小米創辦近十年來,在雷軍的帶領下,產品種類愈發豐富。
這樣的戰略打法,小米官方稱之為「生態鏈」,以期在物聯網時代真正到來之際,自家產品覆蓋足夠多的領域,全方位為消費者服務,進而提升自身競爭力。
事實上,布局物聯網的不僅僅只有小米一家,國內知名的科技公司都在跟進,只是採取的打法不盡相同。
從目前來看,究竟哪種策略能幫助企業在物聯網賽道上取得最終勝利,還不得而知。
但有一點可以確定,生態鏈戰略,為小米集團拿下了高達6661.02億港元(約合人民幣5658億)的市值。
也就是說,市場對小米當前的戰略比較看好,而這恐怕也是小米繼續堅持多元化的信心所在。
02:米家電水壺
2016年,繼推出電飯煲、LED檯燈等產品之後,小米又推出了第三款智能家居產品,米家電水壺。
根據了解,當年小米第一款電水壺具備快速沸騰、水溫智能控制等功能,同時還有著304不鏽鋼內膽、三重安全保護等特點。
集眾多功能於一身的電水壺,售價卻不到兩百元。這樣的打法,符合小米一貫的性價比打法。
經過四年時間的發展,目前小米一共推出了5款電水壺。在某貓平臺上,有一款米家電水壺月銷量超55000臺。
按照其一臺79元的價格來算,改款電水壺每月銷售額高達434.5萬元。這一份非常不錯的數據,意味著米家電水壺每年能給小米貢獻不少營收。
03:為何受到消費者認可?
四年前小米推出電水壺產品時,國內電水壺市場競爭激烈,國內外品牌混戰。
那麼,彼時作為新生品牌的米家電水壺,是怎麼從市場中脫穎而出的?
具體來分析,無非有兩個原因,一是產品自身的優勢,二是背靠小米的優勢。
先來看第一點。在設計上,米家電水壺純粹、簡潔,符合消費趨勢;功能更人性化,比如快速沸騰(只需要5分鐘左右)。
同時,還實現通過手機APP連接設定保溫形式、保溫溫度及保溫時間等。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智能化,科技感滿滿,自然受到年輕人的青睞。
再來看第二點。作為小米旗下的電水壺,供應鏈等資源自然是共享的,背靠小米的米家電水壺,並非真正意義上的白手起家,而是有了較高的起跳點,相比其它品牌更容易取得成功。
除此之外,「小米」這個品牌也有不小的加成作用。對於米粉來說,如果喜歡用小米手機,那麼其購買彩電、無線耳機、音箱、電水壺等產品時,有很大的概率會選擇小米系。
品牌溢出效應,也是小米打造生態鏈的底氣所在。
筆者認為,小米電視也好,米家電水壺也罷,如果離開小米品牌的加成,其實很難在短時間內取得如今的成績。
從另一個角度講,小米藉助自身的品牌和多年來積累的技術,能在數年時間裡將產品線擴張的現在這種程度,又何嘗不是其實力的體現?
當然,小米的發展也不是沒有問題,經過多年的性價比打法,其中低端的品牌形象已經被逐漸固化。如何實現高端化而不引起消費者反感,是其當前積蓄考慮的課題。
站在消費者的角度,其實很樂意看到中國出現更多的高端品牌,並參與到國際競爭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