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CAR-T治療技術與世界「並跑」

2020-12-17 瀟湘晨報

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近日,安徽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血液科翟志敏教授團隊關於「CAR-T治療白血病」臨床研究成果的論文在國際學術知名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發表。研究表明,國內CAR-T治療技術完全可以媲美歐美發達國家水平,並首次報告了骨髓外侵犯和高抑制性T細胞(Tregs)是影響CAR-T治療療效的獨立不良因素。

該研究是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科研項目支持下,經過相關倫理委員會批准並在國際臨床試驗機構(clinicaltrials.gov, U.S.NIH)註冊後,開展的一項關於採用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D19 CAR-T)治療復發難治急性B淋巴細胞白血病(r/r B-ALL)的療效和安全性研究。項目由翟志敏教授負責,其研究團隊與南京醫科大學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抗體技術重點實驗室及相關企業密切合作。翟志敏研究團隊曾獲2019年「安徽省重大科技創新項目」資助。

翟志敏團隊從72名有意向接受CAR-T細胞治療的患者中,篩選出51例復發難治急性白血病患者。其中47名3歲到72歲的患者順利獲得CD19 CAR-T細胞輸注及療效評價。在目前國內外關於CD19 CAR-T細胞治療的臨床研究報告中,該研究納入的病例數多,患者年齡跨度最大,伴有髓外病變患者的比例也最高,因此研究風險和難度大大增加。

經過近5年對入組患者的精心治療、觀察隨訪和系統分析,結果顯示,總緩解率為81%,1年的總生存率(OS)和無復發生存率(RFS)分別為53.0%和45.0%,這一結果與歐美其他醫療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相似。關鍵是4級以上嚴重不良反應發生率僅6.4%,而歐美國家報導一般在30%左右。這提示國內自主設計製造的CD19 CAR-T細胞不僅療效肯定,且治療過程更安全。

論文進一步探討了患者因素對CAR-T治療的影響,在國際上首次報告骨髓外侵犯和高抑制性T細胞(Tregs)是影響CAR-T治療療效的獨立不良因素。這些研究數據和成果對今後進一步提升CAR-T細胞質量、優化治療模式、推進CAR-T治療在國內向臨床應用轉化具有重要意義。

據了解,「靶向免疫細胞」治療惡性腫瘤是近5年迅速發展起來的一種全新的治療方式,也被稱為「活藥」。其中,CD19 CAR-T細胞作為全球首個基因編輯的抗癌新藥於2017年8月在美國獲批上市,用於臨床治療兒童和青少年復發難治急性白血病,此項技術為遏制腫瘤打開了一扇全新的大門,且應用前景廣泛。目前,科學家正不斷創新、完善和優化各具特色的靶向免疫細胞產品,並積極在臨床驗證、推廣。翟志敏教授表示,今後將竭力為血液腫瘤患者提供最新、最合理的治療手段。(戴睿 程焱 記者 徐慧媛)

【來源:中安在線】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CAR-T治療白血病技術躋身世界先進水平
    記者12月4日從安徽醫科大學獲悉,該校第二附屬醫院血液科翟志敏教授團隊關於「CART治療白血病」開展臨床研究,首次報告了骨髓外侵犯和高抑制性T細胞是影響CAR-T治療療效的獨立不良因素,並證明國內CAR-T治療技術完全可以媲美歐美發達國家水平,研究成果以論文形式近日在《自然·通訊》
  • 長海醫院利用CAR-T技術治療白血病獲得突破
    這一癌症治療領域的階段報告讓人們看見了細胞免疫治療這項新技術的曙光,對這項當紅技術的商業探索、科研推進與標準建立等問題,再被提上議程。  一點點把癌症的「堡壘」攻破  全球癌症治療領域裡,免疫治療無疑是最令人激動的進展,它讓病人用自身免疫系統來打擊體內的癌細胞。CAR-T是免疫治療的一種。
  • 細胞免疫治療 CAR-T療法知多少?
    因此,腫瘤的免疫細胞治療也包括了不同的種類,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以CIK、DC-CIK、NK等為代表的非特異性的老技術;一類是以CAR-T、TCR-T為代表的需要體外基因改造的特異性的新技術。而Kymriah和Yescarta兩種療法都是CAR-T免疫療法,CAR-T療法也是當前的最熱門。1. 什麼是CAR-T?
  • 中國CAR-T治療癌症首案:爭議CAR-T藥品、療法屬性
    對於卞秀芳的訴訟,王志慧的主治醫生、二院血液科副主任醫師曹江9月17日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說,接受王志慧是希望能用新的技術幫助他,但所有的CAR-T治療都會有風險,在事前已經告知過王志慧及其家屬,「我認為醫院方是無責的」。
  • 免疫療法之CAR-T細胞療法
    CAR-T 發展簡史 CAR-T進行治療,大致通過以下步驟進行: 從患者體內提取t細胞;利用基因工程技術將其改造為CAR-T細胞; 大量擴增CAR-T細胞; 將其輸回至患者體內展開治療。
  • CAR-T明星Yescarta在新適應症上表現良好,吉利德考慮將其推進至...
    CAR-T治療是提取患者自身的細胞,在實驗室中重新注入嵌合抗原受體後,再回輸至病人體內的一種療法。這些經過改造的細胞可指導病人的T細胞攻擊癌細胞,以達到治療癌症的效果。有146例iNHL患者在接受兩個或多個治療後接受了Yescarta的單次輸注,包括124例濾泡性淋巴瘤 (FL) 和22例邊緣區淋巴瘤 (MZL) 。
  • CAR-T細胞在腫瘤免疫治療中的機遇與挑戰
    縱觀免疫細胞治療技術的發展歷程,任何一項新的治療手段從實驗室到臨床應用都需要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CAR-T細胞治療技術同樣如此,雖然它在血液系統惡性腫瘤的報導顯示出前所未有的療效,但目前CAR-T細胞療法尚存在體內存續時間短、復發率高、對實體腫瘤療效不佳的缺陷。針對上述問題,本文結合近年來CAR-T細胞治療技術的研究進展及該領域中亟需解決的問題作一分析與展望。
  • 開發出比CAR-T細胞更安全、用途更廣的cCAR-T細胞技術
    通過改進使得它具有更大的覆蓋範圍和多功能性,這種稱為convertibleCAR T細胞(cCAR-T)的新技術在多個治療領域顯示出了巨大的前景,特別是在抗擊HIV方面,這是因為它可以用來縮小在接受抗逆轉錄病毒療法(ART)期間HIV感染者體內持續存在的受感染細胞的庫存量。
  • 對比2018,研究CAR-T的公司取得了哪些進展?
    CAR-T,全稱是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Immunotherapy,指的是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療法,其在腫瘤治療上的有效性與安全性使其廣泛的應用於臨床治療,圖1為CAR-T的作用流程圖。
  • CAR-T細胞知多少(一)——CAR的起源|CAR-T細胞|腫瘤免疫療法|起源|...
    同時,隨著腫瘤免疫學研究自身的積累,腫瘤免疫治療近期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一系列新的免疫治療手段逐步進入臨床,其中以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AR-T細胞)治療為代表的腫瘤細胞免疫療法在白細胞等血液系統惡性腫瘤的治療中,取得了很大的進步。然而,CAR-T細胞究竟是何方神聖?CAR本身又有何含義呢?
  • 給CAR-T細胞「一束藍光」——王英曉團隊實現光控CAR-T技術
    責編 | 酶美基於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AR-T)的免疫療法通過改造來自於病人的T細胞,使其表達可識別特定腫瘤抗原的CAR,已經成為一種廣受關注的新興腫瘤治療方案。即使能找到高特異性的腫瘤細胞抗原,大量CAR-T細胞注入人體後產生的細胞因子風暴以及腫瘤溶解症候群也會帶來治療的風險,而由於個體差異目前針對CAR-T注入劑量的精準預測仍非常困難。因此,開發一種在時間和空間上可控的CAR-T細胞技術存在迫切需求。
  • 科學網—CAR-T細胞療法有望成治療多發性骨髓瘤新策略
    4月16日,從瑞金醫院召開的「產學研結合,我國學者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獲得突破性進展」新聞發布會上傳來一則令人振奮的消息:經過一年多的臨床試驗,通過新型CAR-T技術,瑞金醫院在復發/難治多發性骨髓瘤(MM)方面取得了顯著療效。該項目由中國工程院院士、瑞金醫院終身教授陳賽娟,瑞金醫院血液科主任醫師糜堅青博士等領銜的專家團隊共同完成。
  • CAR-T發展及市場環境淺談
    在我國鼓勵藥品創新的戰略規劃下,臨床必須的治療性產品將享受優先審評審批等各種優惠政策,特別是醫保談判和醫保目錄動態調整機制,可有效的改善臨床用藥結構,推動我國藥品質量升級。未來CAR-T作為新上市的優秀治療用藥,大概率被納入醫保支付範圍,將惠及到更多的腫瘤患者,市場空間巨大。
  • 因圖片重複等問題,Nature期刊撤回一篇關於利用CAR-T細胞療法治療...
    這篇論文報導了一種允許免疫細胞胞越過血腦屏障並靶向難以觸及的腦瘤的新技術。在出版後同行評審網站PubPeer上收到50多條匿名的評論後,這篇論文於2019年2月20日被撤回。圖片來自Nature, 2018, doi:10.1038/s41586-018-0499-y。
  • CAR-T療法和腫瘤疫苗領域的最新進展
    CAR-T療法雖然在治療血液癌症方面取得了出色的療效,但是如何有效治療實體瘤仍然是研究人員需要解決的挑戰。在今年的AACR年會上,我們也看到了這方面的進步。Shoba Navai博士是貝勒醫學院,德克薩斯兒童醫院和休斯頓衛理公會醫院的細胞和基因療法中心的兒科教授。她和她的同事使用靶向HER2的CAR-T細胞對10名復發/難治性HER+肉瘤患者進行了治療。
  • 活體藥物還是醫療技術——十字路口的國內CAR-T企業
    醫谷微信號:yigoonet CAR-T在中國,可謂一波三折。 從2009年開始,細胞治療正式從灰色地帶走到監管之下,衛生部將其列入第三類醫療技術重點監管;2015年,衛計委發布通知,針對細胞治療,配套政策採取「雙重備案」模式。
  • 斷臂求生,世界首例PD-1敲除非病毒CAR-T驚豔亮相
    1.首款PD-1敲除非病毒CAR-T優勢分析 該CAR-T產品,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將嵌合抗原受體CAR直接定點插入到基因組的特定位點,一步實現基因敲除和CAR的穩定整合。
  • 龍華醫院牽頭制定我國首部《視頻輔助下肛瘻治療技術操作規範》
    新民晚報訊(記者 郜陽)11月13—14日,由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肛腸病專業委員會主辦,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肛腸科承辦的「視頻輔助下肛瘻治療技術專題研討會」在滬召開。本次會議邀請來自北京、江蘇、湖北、湖南、河南、浙江、雲南、安徽、廣東和上海共41家醫療機構的專家共聚一堂,由龍華醫院肛腸科牽頭制定的我國首部《視頻輔助下肛瘻治療技術操作規範》受到與會專家的肯定,並在會上進行了首發儀式。
  • CAR-T免疫細胞治療技術研發商「宜明細胞」完成A輪1.2億元融資
    原標題:CAR-T免疫細胞治療技術研發商「宜明細胞」完成A輪1.2億元融資   12月16日,
  • 張同存:用CAR-T阻擊愛滋
    前段時間,「應用CAR-T治療愛滋病」的專利技術問世。  此事經媒體報導後,找張同存的電話就沒斷過——有患者打來的,也有投資人打來的。這些電話令專利發明人、武漢科技大學張同存、顧潮江兩位教授應接不暇。  「今年春節後,我們又對5位患者進行了CAR-T治療,截至目前已經積累了7個相關病例。我們正在觀察臨床療效,希望近期能完成2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