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昌明:退休不褪色,帶領村民謀產業
「今年菸葉產量高、價格也不錯,我種了80畝煙,收入有40多萬元,多虧了陳昌明帶領合作社一班人從育苗、移栽、田間管理、烘烤、分選等環節,都給我們提供技術指導啊!」湖北興山縣榛子鄉和平村菸葉種植大戶遊朝紅欣喜地說道。 村民口中的陳昌明就是金鵬菸葉合作社理事長,一名有著46年黨齡的老黨員。
-
【頭條】退伍不褪色,福建省監獄管理局召開軍轉幹部...
【頭條】退伍不褪色,福建省監獄管理局召開軍轉幹部...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本文原標題:《【頭條】退伍不褪色
-
退伍不褪色 奉獻在鄉村
陳玉嬌 記者耿向文 在東山區蔬園鄉前進村有一位人人誇讚的退伍軍人,他堅守「退伍不褪志,退伍不褪色」的信念,發揚軍人的優良作風,帶領村民發展生產、建設美麗鄉村,最終帶領全村走上了富民強村的發展之路。
-
覃捷:「槍桿子」到「筆桿子」,以行動詮釋退伍不褪色-廣西新聞網
「退伍不褪色」,他把部隊的作風一直帶到現在的工作崗位上。覃捷,2011年7月大學畢業參加工作,2012年12月入伍,服役於武警廣西邊防總隊北海支隊,歷任戰士、副班長,服役期間,由於表現優異,連續兩年榮獲「優秀士兵」獎章、廣西邊防總隊「優秀共青團員」稱號,2014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14年12月退伍,退伍後考取良慶區社區黨建組織員。
-
退伍不褪色!同安區檢察院召開「迎八一」復轉軍人座談會
他們都曾是軍營裡的崢崢鐵漢多年的軍旅生活磨礪了他們良好的政治品格和軍人本色退伍不褪色,轉業不轉志如今,他們卸下戎裝會上,全體軍轉人員一同追憶了難忘的軍旅生涯,對軍轉幹部如何在檢察工作中再立新功的話題進行了交流,並結合各自工作崗位,為檢察院發展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建議。檢察院應該如何更好地爭先創優,軍轉幹部如何在自己的崗位上發光發熱……大家暢所欲言,紛紛為檢察院發展建言獻策。
-
退伍不褪色,關掉燒烤店去抗洪的退伍老兵已經回來了!
退伍不褪色,關掉燒烤店去抗洪的退伍老兵已經回來了!新聞的主角之一 正是該部去年退伍的劉廣磊 劉廣磊,是一名服役16年的老兵 自去年退伍後,便與3名同是退伍戰友的 孔令文、李雷和沈偉宏
-
太原市第二實驗中學校——退役不退志 退伍不褪色
,退伍不褪色」為主題的退役軍人座談會。校長陳文斌首先向全體退役老兵致以節日的問候和崇高的敬意,隨後向與會的各位老前輩們匯報了太原市第二實驗中學校的發展現狀和未來的發展規劃讓學校人人都是管理者,每一位學生都能配合學校管理,支持學校工作,關心學校發展,形成可持續發展的教育教學環境,實現提高教學質量的目標。今年疫情期間,校管理團隊在大年初二首次召開會議,大年初五召開第二次會議,最終決定大年初七開始補課,將老師們集中安排在學校,利用網絡設備向在家的學生進行線上課程直播,之後又更新了直播設備,保證了網課的傳達。
-
永豐鎮峪北村:退伍不褪色 堅守「疫」線當先鋒
還有許多未被提及的退伍軍人,他們活躍在各個"戰場",不畏風險,堅守抗擊疫情第一線,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維護著老百姓的生命安全,踐行著"退伍不退志、退伍不褪色、離軍不離黨"的誓言。(田姍姍)
-
「退伍不褪色 忠誠永記心」 ——內蒙古退役軍人紅色文化展
「退伍不褪色 忠誠永記心」 ——內蒙古退役軍人紅色文化展 2020-08-09 11: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蘇州】退伍不褪色 姑蘇區退役軍人志願服務永葆軍人本色
中國江蘇網訊 戎裝雖卸,初心不改。近年來,蘇州市姑蘇區退役軍人事務局激勵轄區廣大退役軍人把「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者精神與退役軍人「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的理念相結合,努力扛起全區文明城市創建「主陣地」、「核心區」的責任和擔當,為打造歷史文化名城「硬核」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
蘭州市永登縣中堡鎮農民「老闆」張勇——退伍不褪色帶領鄉親齊致富
原標題:永登縣中堡鎮農民「老闆」張勇——退伍不褪色帶領鄉親齊致富 張勇學習大型機械駕駛、種植養殖技術,7年間,除了農民工的工資支出,他把掙來的錢都投資到了合作社的發展上。
-
老兵退伍不褪色 積極脫貧當標兵
西部網訊(記者 熊惠玲 通訊員 黃志順)一頭寸發,行動輕捷,思維清晰,66歲的龔智國雖然退伍40餘年,但是從他身上還能看到軍人的印記。家住紫陽縣雙橋鎮雙河村的龔智國2014年被評定為貧困戶。扶貧工作隊通過小額貼息貸款、互助資金等金融扶貧政策幫扶,龔智國新建豬圈、擴建羊舍,下狠心發展養殖產業。龔智國的屋後是大片山林,適合放養山羊。龔智國以此為優勢,養羊30多頭。他說:「簡單得很,早上趕上山,下午收回來就行了。你看我的羊,油光水滑的。」龔智國說得輕描淡寫,其實是下了大功夫的。他的家離放羊山場有近3公裡路,每天早上放羊時,龔智國挑著80斤水到林地裡供羊飲用。
-
家庭農場種養致富成功案例分享
我國在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裡首提發展「家庭農場」,以解決我國農業生產低效、土地利用率不高、生產方式相對傳統傳統、規模化生產困難等難題。一些走在時代前沿的農場主們已經牛刀小試,在家庭農場的試驗田裡收穫了金子,實現了致富願望。
-
重溫戎裝歲月 退伍永不褪色
秀水社區 重溫戎裝歲月 退伍永不褪色 ■社區播報員 盧 靜 近日,秀水社區特邀某婚紗攝影為社區內的退伍軍人拍攝了一組革命年代的軍裝照,讓退伍軍人重溫戎裝歲月。此次「重溫戎裝歲月 退伍永不褪色」活動,激發了他們的愛國情懷。今年88歲的張高芝老人是社區內的一名退伍軍人,他曾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火紛飛的年代,他一身戎裝,浴血奮戰。此次,當接到社區拍攝軍裝照的通知後,老人家高興地戴上了珍藏多年的寶貝勳章,來到社區進行拍攝。「微笑,抬頭,看這裡……」攝影師傅用專業的技術為現場30多位退伍軍人留下了最美的紀念。
-
「區縣解讀」楊壽江:37年紮根山區學校 築起山鄉「鳳凰」巢
從教37年來,他紮根山區學校,用自己的理想、智慧和汗水,詮釋著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與使命,帶領著一所所鄉村學校實現了歷史性的蛻變與超越。他把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傾注於鄉村學校的教育事業,築起了山鄉「鳳凰」巢。楊壽江也成為首批「忠州英才」服務卡持卡人之一。
-
拔山中學楊壽江:37年紮根山區學校 築起山鄉「鳳凰」巢
從教37年來,他紮根山區學校,用自己的理想、智慧和汗水,詮釋著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與使命,帶領著一所所鄉村學校實現了歷史性的蛻變與超越。他把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傾注於鄉村學校的教育事業,築起了山鄉「鳳凰」巢。楊壽江也成為首批「忠州英才」服務卡持卡人之一。
-
我校陳昌明老師登南方日報,分享他的航海人生.
進入大學後,陳昌明才知道自己選擇的專業有多難。在多年的航海經歷中,他更明白了「船長」兩個字更深刻的含義。 「小時候想開船就是個空泛的想法,進入大學後我才真正知道船長應如何存在。」作為廣州航海高等專科學校(即廣州航海學院前身)的第一屆學生,1995年大學畢業後,陳昌明首先選擇留校。但在他內心深處,仍然保留著對海洋的嚮往。
-
退伍不褪色「坦克兵」史純華(中共桂陽縣委網信辦推薦)
退伍坦克兵史純華退伍不褪色,發起成立志願者組織,十幾年來幫助的人不計其數,翻山越嶺尋找關愛縣內倖存老兵170多人,後經核實,參加過抗日戰爭的老兵就有34人,使抗戰老兵得到各種關愛和免費醫療救助
-
湖北武穴帥又龍:武穴伢陳昌明,圓夢遠洋輪高級船長,揚威亞丁灣
陳昌明是1995年廣州航海學院遠洋船舶駕駛專業畢業,2011年受交通運輸部委派,作為旗艦船長參加海軍第九批護航編隊赴索馬利亞海域執行任務並榮立一等功,現任廣州航海學院專任教師、高級船長。1972年,陳昌明出生在武穴市花橋鎮鄭公塔一個偏僻鄉村。在那個交通極不發達的年代,輪船成為了萬裡長江上的一道風景線,雖然速度較慢,但也是最重要的出行交通工具。
-
退伍不退志 退役不褪色——記藍田縣退役軍人劉小龍
在這個史上最長的假期,大多數人宅在家裡不出門,做好個人及家人的防護,就是對防控疫情的貢獻。其實,在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還有一個群體,同樣令人注目、令人感動,那就是退伍不退志 退役不褪色的退伍軍人。家住藍田縣三官廟鎮南灣嶺村,一位有著24年黨齡的老黨員,一名為國防事業奉獻6年青春歲月的退役老兵劉小龍,始終彰顯著一名合格軍人的初心和使命。自從退伍回到家鄉,時時處處都以一個黨員、一個合格的軍人嚴格要求自己,始終不忘部隊的教導和培養之恩,致富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