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內閣安插了中國人民老朋友的……兒子,就能掩蓋安倍的野心?

2021-02-07 觀察者網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陳洋

► 日本東洋大學社會學研究科博士生

經歷了一系列改造後,新一屆安倍內閣於8月4日正式成立。對於剛剛經歷了日本防衛大臣稻田朋美辭職、女性參議員今井繪裡子「小三門」,自身又醜聞纏身、支持率暴跌的安倍來說,如何組建一支新隊伍來提振士氣顯得尤為重要,從人事安排上來看,安倍也確實動了一番腦子。

在此次內閣改造中,內閣官房長官、財務大臣等主要職位並未發生變動,這首先說明了安倍政權的基本政策不會發生巨大的變動。

與此同時,安倍首相啟用了「知華派」政治家、日本前眾議院議長河野洋平的長子河野太郎擔任外務大臣,以及對安倍政權頗有批判的野田聖子擔任總務大臣,這也預示著安倍首相今後會在外交政策與內政方面進行一定的微調。

安倍率新內閣亮相,來源:新華社,新華社記者馬平攝

由於《日本國憲法》的第68條賦予了內閣總理大臣「任命國務大臣」以及「任意罷免國務大臣」的權力,所以首相在遇到內閣支持率暴跌或內閣成員出現醜聞等情況下會進行內閣改造。這樣做,一來通過調整閣僚的人事任命可以刷新內閣的整體形象,二來則可以喚起民眾對新內閣的期待與關注。

此次迫使安倍首相進行內閣改造的直接原因,就是東京都議會選舉的慘敗以及加計學園醜聞、PKO日報隱瞞等問題,這導致安倍內閣支持率大跌。

根據時事通信社在7月中旬發布的民調顯示:安倍內閣支持率降至29.9%,系2012年底第二次安倍政權成立以來最低值。在8月3日的臨時內閣會議中,安倍晉三首相將新內閣稱之為以最終結果為導向的「工作人內閣」,可見他迫切渴望取得實際成績來擺脫輿論對此前「朋友內閣」的批判。

當然,首相藉助改造內閣來擺脫執政危機,既有成功案例,但也不乏失敗的教訓。比如,根據日本經濟新聞的報導,2003年時任首相小泉純一郎在進行內閣改造前的支持率為45%,改造後則猛升65%;2012年1月時任首相野田佳彥在內閣改造前的支持率為30%,而改造後則驟降至20%。

由於安倍晉三在此次內閣改造中,「揮淚斬馬謖」地將首相接班人稻田朋美調出內閣,並將「反安倍」勢力的河野太郎、野田聖子等納入內閣,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獲得日本民眾的認可。

日本共同社在4日發布的緊急民調顯示,安倍內閣支持率較上個月上升8.6個百分點,為44.4%;每日新聞在同一天發布的民調也顯示出類似的結果,安倍內閣支持率較上個月上升7個百分點,為35%。雖然內閣支持率有所回升,但不支持的比例依然佔據半數以上,所以安倍晉三的此次內閣改造並不能說是完全成功,民意支持率依然在低位徘徊。

8月3日,在日本東京,新任外務大臣河野太郎抵達首相官邸。(新華/美聯)

在本次的安倍內閣改造中,筆者認為最具看點的就是在核電站等問題上,對安倍政權頗有批判的河野太郎入閣擔任外務大臣。

出生於1963年的河野太郎曾在美國喬治城大學攻讀比較政治學專業,而且還曾在一些美國政治家的辦公室中擔任實習生。

在今年6月初的香格裡拉對話期間,河野太郎還曾用流利的英語向美方官員進行提問。鑑於日本外交長期以日美同盟作為出發點,所以安倍首相的這一任命顯然是看中了河野太郎在美國政界的廣泛人脈以及流利的英文水平,這將有助於與美方高級官員建立良好私人關係以及鞏固日美同盟關係。

當然,筆者認為安倍首相將外務大臣一職委任給河野太郎,並不完全是為了鞏固發展日美同盟。回顧2012年至今的安倍外交可以發現,其絕大部分成績都集中在對歐美外交,從G7峰會的舉辦、促成美國總統訪問廣島、對珍珠港進行歷史性的訪問到與歐盟達成經濟夥伴關係協定(EPA)談判等。

但是,安倍政權在處理與周邊鄰國的外交上則絲毫沒拿到任何便宜——中國海警船巡視釣魚島呈常態化、日韓「慰安婦」協議面臨重申、日駐韓大使館前的「慰安婦」少女銅像依然未被撤走、日俄領土問題仍然原地踏步等。

在對歐美外交與亞洲鄰國外交上出現這樣不平衡的結果,其實凸顯出了安倍外交的局限性。因此,任命河野太郎擔任外務大臣,安倍首相很有可能是尋求改善日本與中韓等鄰國的關係。

河野太郎的父親河野洋平在日本政界屬於「鴿派」政治家、「知華派」政治家。在1993年8月4日,河野洋平以內閣官房長官的身份發表了影響深遠的「河野談話」,就二戰期間日軍強徵「慰安婦」問題進行衷心地道歉與反省。

正是這樣的一份坦誠的談話表態,不僅讓河野洋平深受中韓等亞洲國家民眾的尊重,也使其成為日本政壇中為數不多的能夠與中國政府高層進行直接對話的政治家。

河野洋平

比如,2014年4月訪華期間,河野洋平獲得了國務院副總理汪洋的接見;2015年4月與2017年4月訪華期間,河野洋平兩次獲得了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接見,並被稱讚為「有勇氣面對歷史」「(發表『河野談話』)展現了政治家的勇氣和擔當」等。

因此,在當前日本與周邊鄰國外交發展緩慢的背景下,安倍首相任命河野太郎為新外務大臣,想必也是希望藉助其父親在中韓兩國的影響力與人脈來改善日本與中韓兩國的關係,特別是安倍首相念念不忘的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儘早在東京舉行,以及2018年對中國與韓國進行正式訪問等。

除了其父親河野洋平在中韓兩國有廣泛人脈外,河野太郎的祖父河野一郎在俄羅斯也有一定的影響力。河野一郎曾任農林大臣、建築大臣,在1960年代初還曾被視為首相的有力競選人。

1956年5月,河野一郎以農林大臣的身份前往莫斯科,與蘇聯就兩國捕魚量問題進行談判,並最終妥善解決。同年10月,河野一郎與時任首相鳩山一郎前往莫斯科,見證標誌戰後日蘇(俄)邦交恢復的《日蘇共同宣言》的籤署。

鑑於安倍首相迫切希望在任期內使日俄爭議領土「北方四島(俄稱南千島群島)」問題取得突破,所以河野太郎擔任新外相,也有助於向俄羅斯打感情牌。

由於戰後日本政府長期堅持以日美同盟作為制定外交政策的出發點,所以新任外相也必將沿襲這樣的政治傳統,預計河野太郎能夠自由主導的外交空間較為有限。

河野太郎雖然可以藉助其父親、其祖父的影響力與人脈來推動日本與中韓等鄰國關係的改善,但不應忽視的是,日本外交的最終決定權依然掌握在安倍晉三首相手中,並且還不時受到美國政府的亞太政策的幹擾。

因此,河野太郎上臺後的中日關係、日韓關係值得期待,但也應該保持足夠的理性與冷靜,畢竟「太郎」與「洋平」並非同一人,至少在修改《日本國憲法》問題上這對父子的觀點就截然相反,河野太郎積極支持修憲,而河野洋平則明確反對。

最後,根據日本年內的政治議程安排,9月底開始舉行秋季臨時國會。在此次的國會期間中,由安倍晉三率領的自民黨將正式向國會提交憲法修改草案,並進行廣泛的討論。

雖然通過此次的內閣改造,使得加計學園問題、PKO日報問題的相關問責暫時告一段落,但安倍內閣如果不能在秋季臨時國會前取得實際成果的話,那麼這些陳舊問題不僅將會打亂安倍首相的修憲議程設置,而且還會再度威脅到安倍晉三的執政。

這樣一來,此次讓人倍感驚喜地任命河野太郎擔任外務大臣,安倍首相究竟是真心尋求發展中日、日韓關係,還是僅為了改變任人唯親的形象,則值得我們進一步關注。

轉載規範請後臺回覆:轉載

商務合作/廣告投放

market@guancha.cn

QQ :2920915625

相關焦點

  • 永田町詳解:安倍內閣成員概況(圖)
    ,安倍內閣17名閣員中有2人表示出參拜意向,4人表示不去參拜,另外11人持保留態度。  在對華態度上,除經濟產業大臣甘利明屬知華派外,安倍內閣總體上明顯缺少與中國聯繫的人際管道。不僅如此,包括安倍在內,內閣18名成員中有10人屬於國會內的親臺組織——「日華關係議員懇談會」。雖然不能因此斷言安倍內閣將成為事實上的親臺政權並將大幅度改變日本的對臺政策,但這至少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安倍內閣所具有的濃厚的親臺背景。
  • 日本新內閣名單公布,安倍胞弟出任防衛大臣
    【環球網快訊】 據日本共同社剛剛消息,當地時間16日下午,日本官房長官加藤勝信宣布了日本新一屆內閣名單,安倍的胞弟、前外務副大臣岸信夫出任防衛大臣。據日媒介紹,岸信夫為自民黨眾議院議員,是前內閣官房長官安倍晉太郎與安倍洋子第三子,也是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之弟。
  • 安倍卸任立即「拜鬼」 專家:想給菅義偉內閣留下一個暗示
    當日,日本問題專家在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認為,安倍此舉背後有著給日本右翼「一個交待」的考慮,並將給菅義偉內閣在歷史問題的認知和態度上奠定基調和底色。圖自安倍推特安倍19日在其推特中說道,「今天參拜了靖國神社,向『英靈』報告了我本月16日退任首相的事。」這是安倍16日卸任後首次參拜靖國神社。
  • 安倍允許希特勒自傳進教材
    在14日的內閣會議上,日本政府確定了回復民進黨議員的答辯書的內容,表明了政府的態度。答辯書上寫道:「按照教育基本法的宗旨以及相關注意事項,在校長和學校創辦人負責、並判斷是有益且適當的情況下,可予以使用。」
  • 安倍改組內閣將不經日國會質詢即解散 多方批評
    然而,包括改組在內的新內閣上臺後不經國會質詢就解散在現行日本《憲法》下尚無先例。日本在野黨反駁稱「輕視國會」,專家也表示「說明不夠無可否認,把政治置於股掌之上的疑慮不消」,對安倍的政治手法提出批評。安倍「這是『突破國難』的解散。」安倍在25日的記者會上這樣命名此次解散。他把少子老齡化對策作為「大義」所在。
  • 安倍內閣「大換血」 前首相小泉之子引關注
    首次入閣的共有13人,是安倍內閣最多的一次。女性為兩人,分別是總務相高市早苗、奧運相兼女性活躍擔當相橋本聖子。據日本共同社9月11日報導,留任原職的僅有副首相兼財務相麻生太郎和兼任綁架問題擔當相的菅義偉。高市與出任厚生勞動相的自民黨總務會長加藤勝信重返內閣。
  • 安倍獲贈衝繩特色襯衫 稱將穿其出席內閣會議
    原標題:安倍獲贈衝繩特色襯衫 稱將穿其出席內閣會議安倍表示,他將穿著這件襯衫出席內閣會議。   報導稱,在25日的會面中,安倍和翁長雄志均未提到日本中央政府和衝繩縣政府分歧嚴重的美軍普天間機場縣內搬遷問題,而是面帶笑容握手,會面自始至終氛圍融洽。   翁長表示,「嘉利吉」很環保,也將有助於宣傳旅遊,希望安倍一定要穿上。對此,安倍說「不知道是不是適合我穿」。
  • 安倍祝賀蔡英文當選 稱「臺灣是日本的老朋友」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蔡英文重視同日美兩國的關係,與希望實現兩岸統一夙願的中國大陸方面保持距離。有意見認為,安倍有意默默支持蔡英文,謀求與在亞太地區增強影響力的中國之間的「勢力均衡」。  據日本《產經新聞》1月18日報導,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對蔡英文贏得臺灣地區領導人「大選」表示祝賀,並聲稱「臺灣是日本的老朋友,在言論自由的基礎上通過選舉決定領導人是臺灣自由和民主的證明。
  • 安倍就臺灣地震致信蔡英文 聲稱"全力支援老朋友"
    摘要: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致信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聲稱「臺灣是日本的老朋友,願意提供一切協助」。安倍還在日本首相官邸的多個社交網站帳號上同步更新了書法照片,照片中寫著「臺灣加油」四個字,落款為「安倍晉三」。
  • 安倍內閣支持率下跌,近七成日本人都不滿這個事
    而據多家日媒最新的民調顯示,安倍內閣的支持率較此前下跌明顯,近七成日本受訪者認為,安倍就此事的回應「不可信賴」,難以接受。據日本共同社、《日本經濟新聞》網站等媒體報導,日本共同社23日至24日實施的全國電話民意調查顯示,安倍內閣的支持率為48.7%,與上次10月的調查相比減少了5.4個百分點。不支持率為38.1%。
  • 日本的階級固化——安倍家族
    在日本流傳著一句很形象的抱怨之詞「政治家的兒子長大依然是政治家」,這句話非常準確地形容了日本政壇的權力世襲。與君主專制時代的父死子繼差不多的是,日本權力中心的傳序更替一直掌握在國內頂級門閥的手裡。比如在今年八月剛剛卸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所在的安倍家族中就出過日本歷史上三位首相。
  • 安倍穿衝繩傳統服裝出席內閣會議 稱「很涼爽」
    中新網6月7日電 據日本媒體報導,當地時間7日上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身著衝繩夏季正裝「嘉利吉」襯衫出席了內閣會議。為推進夏季的「清涼著裝」活動,6月首次例行內閣會議上穿著「嘉利吉」已成為慣例。據悉,這套襯衫由衝繩縣知事翁長雄志贈送。
  • 國際觀察:從曖昧的日語表述看「安倍談話」
    模糊的詞彙侵蝕著日本國民對過去歷史的認知,也為有野心的保守政治家們提供可以引領思想潮流的空間。 在今天的日本,「敗戰日」的8月15日,被另一個日語詞「終戰日」記述著並被普遍接受。從「敗戰」到「終戰」,展示著日本「告別戰後」的志向情懷,掩蓋的卻是日本對之前二戰中的殖民統治和侵略戰爭的逃避與否認,充滿著對亞洲受害國深深的忽視乃至輕視。
  • 安倍稱要奪回「強大日本」 總務大臣新年拜鬼
    圖/CFP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首相安倍晉三1月1日發表新年講話稱,奪回「強大日本」的戰鬥才剛開始,這是應該朝著日本「建設新國家」邁出一大步的時刻。分析人士指出,安倍的發言措詞強硬,與往年日本首相論調大不一樣。同日,內閣總務大臣新藤義孝參拜靖國神社,成為今年日本首位「拜鬼」的閣僚。
  • 菅義偉和安倍接連作出危險舉動,趙立堅火速把話挑明,日本聽好了
    此次參拜距離安倍上次到訪的時間正好相隔一個月。在參拜之後,安倍告訴日本媒體,他參拜靖國神社是為了表達對戰爭死難者的敬意。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新首相菅義偉在17日當天,與日本國會眾議院議長大島裡森、厚生勞動大臣田村憲久等政府官員一起向靖國神社供奉了祭品,而此事引起了中國和韓國的強烈譴責。
  • 66.4%,日本新內閣收穫高支持率
    日本共同社16日至17日開展民意調查,結果顯示新首相菅義偉領導的內閣獲得66.4%支持率,高於前任安倍晉三2012年上臺時所獲62%的支持率。圖源:共同社菅義偉16日當選首相,當天組建新內閣。他說將延續上屆政府政策,沿用8名安倍內閣閣僚。
  • 安倍家族:權力世襲下的頂級日本門閥
    在安倍晉三2006年擔任首相之前,家族共出過兩名首相,一個是岸信介(安倍的外祖父),另一個是佐藤榮作(安倍的外叔祖父)。岸信介當上首相後,安倍晉太郎(安倍的父親)成為首相秘書官,並藉助家族的政治基盤當選國會議員,進入內閣擔任大臣,如果不是1991年即將出任首相前夕因病逝世,安倍家族就將出現「一門四首相」的盛況。
  • 野心與理想同伴
    有這麼一個日本首相,表面看起來謙遜有禮實則堅韌剛強,更有著自己的野心和抱負。他開創了日本總理內閣大臣執政時間的最久紀錄,成為了深受日本民眾愛戴的日本最長時間首相。他,就是安倍晉三。安倍晉三,1954年出生在日本東京的一個政治世家內。安倍的外公、外叔公,都曾擔任日本首相。
  • 71歲菅義偉將出任日本新首相 一直是安倍左膀右臂
    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以377票的顯著優勢獲勝,當選為新任自民黨總裁,將接任安倍晉三成為日本首相。根據法律程序,日本政府16日將召開臨時國會,正式任命新首相。菅義偉,71歲,現擔任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自2012年底以來一直是安倍的左膀右臂,身處最高決策層近8年。另外,菅義偉普通家庭的出身讓他博得了不少民眾的好感。
  • 菅內閣擺脫過渡性質至少要過兩道坎
    上午,安倍內閣在臨時內閣會議上全體辭職,執政7年零8個月的安倍長期政權落下帷幕——安倍首相執政天數累積達到3188天,自二次上臺以來連續執政2822天,從平成到令和時代,創下了歷代最長紀錄;下午,新任自民黨總裁菅義偉在眾議院臨時國會上接受指名,出任日本第99任首相。當晚,菅義偉率領內閣成員覲見德仁天皇,獲任命為首相,新內閣正式成立啟動。菅義偉隨後以首相身份,召開了首場記者招待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