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網訊 8848.86米,是珠穆朗瑪峰的新高度。13金6銀5銅17優勝獎,是廣州的技能新高度。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簡稱「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圓滿落幕,廣州選手參加了43個項目的角逐,在41個項目中獲獎,其中金牌13枚、銀牌6枚、銅牌5枚、優勝獎17項,獲得金牌項目佔全國超1/7、佔全省超四成,金牌數超過廣東省以外的其他省市,為廣東代表團奪冠貢獻廣州力量。
職業技能競賽是推動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手段,廣州通過參賽、協助辦賽,充分展示了廣州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成果和技能競賽水平,也選拔培養了一批技藝精湛的羊城工匠,他們代表了廣州產業發展的先進水平,將引領全市技能人才再攀高峰、再創佳績。
84.1萬人
目前,廣州市技能人才總量達269萬人、佔從業人員30.5%,其中高技能人才84.1萬人、佔技能人才31.2%。
44個比賽項目
廣州共承辦44個比賽項目,超全部比賽項目半數,其中承辦第46屆世賽選拔項目33個、國賽精選項目11個,組建項目管理團隊,實行項目負責制,保障各項賽事順利進行。
1.7億人次
共有來自全國各地的2557名選手、2376名裁判參賽。在比賽時間有1.7億人次通過「雲觀賽」方式觀摩大賽。
更高含金量:與先進位造業、新興產業緊密結合
縱觀廣州的獲獎項目,既有機電一體化、工業控制等先進位造業項目,也有移動機器人、機器人系統集成、新能源汽車智能化技術、移動應用開發等新興產業項目,還有時裝技術、健康照護等服務業項目。獲獎項目高度契合廣東、廣州的經濟發展、產業結構,和人民生活息息相關,技術含金量高。
本次大賽的一大亮點,就是對接企業生產實際,模擬現實工作環境打造競賽場景。比如移動機器人項目的比賽題目,就是來源於加拿大一家公司的智能倉儲現場,參賽選手需要完成移動機器人的設計、組裝、控制機器人完成任務等模塊。在這個賽場上,有4名廣州選手(2人一組),分別代表廣東隊和行業隊參賽。其中,代表廣東隊參賽的許駿和李曉傑,以高出第二名1.21分的優勢,奪得該項目冠軍。
「廣東機器人產業成熟、類別豐富,有服務機器人、建築機器人、教育機器人等。」廣州市機電技師學院移動機器人項目教練龐春表示,學校經常讓老師和學生到企業學習,促進產教融合,「我們直接對接企業,企業告訴我們需要什麼人,我們也了解企業有什麼新技術,互惠雙贏。」
隨著智能終端的普及,移動應用開發技術日益受到重視。這次大賽新增了移動應用開發項目,選手需要完成APP功能開發、APP遊戲開發、APP界面實現等模塊。廣州選手楊書明設計出來的移動應用頁面精美,功能又好用,最終獲得了該項目的金牌。「該項目需要選手具備常規的專業英語閱讀能力,有較好的邏輯思維,對APP產品進行編程,並在較短的時間內進行APP開發,對選手有較高的要求。」楊書明的教練葉重涵表示,隨著資訊時代的來臨,廣州的移動應用市場正在蓬勃發展,出現了各種信息服務類企業,這些企業為傳統公司、政府機構或民眾提供各種信息化服務,為該行業的技能人才培養提供了大量項目實踐案例、項目經驗和優質的就業機會,提高技能人才素質。
在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簡稱「世賽」)中,廣州選手代表國家參賽拿到了混凝土建築項目的金牌,而在這次比賽中,代表廣東的廣州選手林怡峰和謝健強,也顯示出較強的實力,整個比賽過程有條不紊,進度也是最快的,最終為廣東隊奪得一枚金牌。
廣州城建技工學校校長葉忠表示,在廣東,混凝土建築項目的訓練有很好的產業支撐,比如訓練用到的混凝土,在廣東廣州由於基建產業鏈比較完善,混凝土攪拌站分布合理,選手訓練可以用到生產標準的混凝土,而其他地方則沒有這個條件,有的甚至要學生自己攪拌混凝土,無法達到生產標準。
建人才高地:選拔培養更多技藝精湛的羊城工匠
在大賽頒獎的當晚,製冷與空調項目冠軍阮康與其他冠軍一道,在美麗的珠江邊上按下了金手印,這些「國手印記」將保存到廣州市國家檔案館。而在2017年剛入學的時候,阮康還只是一名普通的學生。出於對世賽的嚮往,他先是報名成為世賽製冷與空調項目集訓基地的工作人員,陪著集訓隊訓練,直到去年他終於成為第46屆世賽製冷與空調精英班學生,經過層層選拔,最終站在了國賽的最高領獎臺。
在此次大賽中獲獎的廣州選手,大部分都與阮康有著類似經歷——從普通學生到成為集訓隊隊員,一步步提升技能、最終成就自己。此外,他們還帶動其他技校生提升技能。「大國工匠對於學生來說,可能有點遙遠,但每天一起學習的同學就離得很近,當他們看到自己同學能在全國最高水平的競技場上比賽,就會覺得自己努力一下,也能行。」廣州市公用事業技師學院院長成振洋表示,此次參加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的4名選手,已經成為學生們的榜樣,有很多「粉絲」。
正如人社部職業能力建設司司長張立新所說,職業技能競賽是推動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手段,摘金奪銀並不是唯一目的,關鍵是要通過辦賽、參賽,促進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廣州積極舉辦各項職業技能大賽、參加國賽乃至世賽,充分展示了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成果和技能競賽水平,也選拔培養了更多技藝精湛的羊城工匠。競賽中湧現出來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也將通過競賽成果轉化,廣泛在職業教育培訓中運用,進一步提高技能人才培養水平。
廣州市工貿技師學院共有11名選手參加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獲6金1銀3優勝的成績。該學院院長湯偉群認為,這些成績的取得,主要得益於「校企雙制、工學一體」的辦學模式和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以及得益於世賽成果轉化。「目前,學院對標世賽商務軟體解決方案項目成功開設了商務軟體應用專業,並將製冷與空調、CAD機械設計等項目世賽標準轉化應用到製冷設備製造安裝與維修、工業設計等10個專業的技能人才培養過程,讓世賽成果惠及更多學生。」湯偉群介紹,學院成立了世界技能人才培養研究中心,對世賽標準展開深入研究,努力推進世賽技術標準轉化為技能人才培養標準和課程標準、參賽選手培養路徑方法轉化為技能人才培養路徑方法的「兩個轉化」工作,編著了國內技工院校世賽研究中首套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成果轉化叢書,助推世賽標準轉化工作。
傾全力辦賽:助廣州展現城市魅力
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格最高、項目最多、規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綜合性國家職業技能賽事,共有來自全國各地的2557名選手、2376名裁判參賽,還吸引了新聞媒體170餘家、記者500餘人參與宣傳報導。在比賽期間有1.7億人次通過「雲觀賽」方式觀摩大賽。大賽期間,廣州提供的周到服務和展現的城市魅力,給各地參賽代表和媒體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比賽接近尾聲之際,來自外省的130多名媒體記者受邀登上廣州塔、夜遊珠江,來自青海廣播電視臺的記者楊惠瑾表示,感受到了廣州尊重技能的氛圍。廣東的技工教育質量和規模都走在全國前列,廣州舉辦了很多行業競賽,技能競賽和學習的氛圍都特別濃厚。
「這幾天賽事安排很周到,比賽環境也很好。」吉林省人社廳宣傳中心主任郭毅表示,吉林省有87位選手參加了76個項目的競賽,選手們都順利參賽,並進行了學習交流。
作為大賽的舉辦地,廣州市傾力支持大賽舉辦。市主要領導擔任大賽組委會副主任,市分管領導擔任大賽廣東省執委會副主任,市人社局主要領導擔任大賽廣東省執委會成員,並抽調骨幹力量擔任執委會13個工作部的副部長,抽調精兵強將全程參與44個項目聯絡員工作,12個單位承擔大賽技術保障工作,精選600名技校學生承擔志願服務,全力協助省統籌各項競賽組織工作。廣州共承辦44個比賽項目,超過全部比賽項目半數,其中承辦第46屆世賽選拔項目33個、國賽精選項目11個,組建項目管理團隊,實行項目負責制,保障了各項賽事的順利進行。「看著選手爭分奪秒地比賽,我也被他們精益求精的精神所感染。」負責場館賽事的志願者楊瑩瑩說道。
在大賽造勢上,廣州不遺餘力。11月中旬起,廣州的地鐵、公交上,反覆播放著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的廣告和視頻,廣州塔連續14晚在黃金時段為大賽「亮燈」。比賽期間,珠江北岸建築還進行了「技能主題燈光秀」。「技能主題燈光秀視頻」在網上廣泛傳播,曝光量上億。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何穎思、劉春林
[ 編輯: 佘湘娥 ]
【來源:大洋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