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娃快四歲了,堅持親子閱讀也有三四年的時間了。每晚都要堅持讀幾本書,有時回來太晚沒有給他讀書,他總是在睡了一會後爬起來庫,說還沒有讀書就睡覺了,於是起床開燈,讀書,然後他才會再次安靜入睡。
經常有些父母有想我問題,睡前到底該如何給孩子講故事呢?
經常有父母說,講完睡前故事,孩子反而沒有睡覺去越來越興奮,這是怎麼了?
如果你的睡前故事沒有讓孩子安靜下來,反而更精神,其實是你選書方面除了問題。
有些書適合白天讀,有些書更適合睡前讀。
比如:
《從頭到腳》《蹦》等等一系列交互性特別強,需要肢體配合才能更好演繹故事的繪本就不適合在睡前讀。這種書不但刺激孩子的視覺神經還讓他們的大腦處於極度興奮的狀態,讀完這樣的書孩子能睡覺才怪。
我記得之前我在睡前給孩子讀了一本《被窩大冒險》,本來以為這是一本很好的稅前故事,可是讀完之後才發現,孩子在裡面找到屬於自己的興奮點,他也要學著姐弟二人的樣子蒙在被子裡去喝水,去廁所,那一天折騰了很久才入睡。
有了這樣的失敗經驗之後,我在睡前故事的選擇上格外的小心。
經常會給孩子讀比較安靜、溫馨的故事類繪本比如:《晚安,月亮》《月亮蛋糕》等等。
周圍環境對孩子的影響是不可低估的,情緒往往會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化。
有的人喜歡在客廳給孩子講故事,如果家裡有老人的話,可能會開電視,也可能會幾個人在撈家常。這樣的環境並不適合講故事,孩子的注意力特別容易分散。
最好的講故事的地方其實就在臥室,兩個人坐在床上,可以並排坐也可以讓孩子坐在自己的懷裡,兩個人相互依偎,開始你們的故事之旅。
根據不同的故事類型可以是爸爸講或者媽媽講。我們家孩子的習慣就是,普通的中文繪本,基本上是由我來講,一旦哪天要看英文的了,點名要媽媽講。
這樣的習慣對於孩子來說是件好事,秩序嘛,有利於內在安全感的形成。
有段時間孩子睡前的情緒特別急躁,每次都喊這個還沒做,那個孩子還沒做,要先做完這個,再去做那個。這樣幾天下來孩子很疲憊,家長也焦慮不堪。
認真思考了之後發現,其實那幾天的睡前儀式的順序上除了問題。
通常晚飯後就會回到房間讀書,洗澡、喝奶、讀書、刷牙睡覺。
有時候想偷懶省掉了一次讀書的過程,孩子就會急躁,發脾氣。
原來三四歲的孩子正是簡歷秩序和規則的階段,在這個階段我們一定要固化好睡前的一系列流程,讓孩子在固定時間段讀書養成習慣。
習慣就是哪天他不做,就渾身不舒服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