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當第一聲上課鈴聲響起,一位頭髮花白、步伐穩健、穿著樸素的耄耋老人會準時出現在圖書館閱覽室。他安靜地看著書,一隻布滿皺紋的手「刷刷」地寫個不停。他滿臉專注的神情,似乎忘卻周圍的一切。他數年如一日,風雨無阻地堅持到圖書館讀書的精神觸動著周圍所有師生。
他叫王會臣,曾任 遼寧建築職業學院前身遼陽市建築工程學校校長,遼寧省建築工程學校副校長。今年已經84歲高齡的他,仍然說話渾厚有力,笑聲爽朗,眼不花、手不抖。王老校長說,這樣的年紀還能有如此健康的身體,都要得益於他堅持讀書、不懈動腦、經常運動。坐在窗明几淨的圖書館,沉浸在讀書的氛圍中,品味著書中每一個字的魅力,讓他心裡美滋滋的,幸福感十足。
談起王老校長為何在如此耄耋年紀還能堅持數十年如一日,風雨無阻地堅持到圖書館學習,他說,多年的教書育人工作,讓他已經離不開學校、離不開學生了。這種育人情懷讓他喜歡跟學生在一起。另外,退休前上班太忙了,很難抽出時間和精力專心去讀書。退休後,閒暇時間可以滿足他對知識的渴望。
每天,老校長到圖書館後,先練習一個小時的書法。他說,書法可以陶冶情操,培養良好的心境。書法之後他會讀書,還會認認真真地做讀書筆記、寫心得體會。圖書館工作人員對王老校長十分敬佩,每次來到圖書館,他從不需要特殊照顧,生怕麻煩管理人員和打擾到周圍學習的同學。他總是安安靜靜地讀書、學習,享受在知識的海洋中。
現在,王老校長給自己設立每天的小目標和五年的大目標。他每天要完成練字、讀書、寫筆記,而五年內要讀完20本書,寫5本筆記,步行6千公裡。學校放假,他會提前借書回家,在家繼續讀書、寫筆記。對於他來說,三尺講臺雖已不再,但育人情懷卻不忘初心。因為從事建築專業教學工作大半生,他對有關畫法幾何的內容尤為專注。他不僅研讀相關書籍,還精心記錄相關的重點、難點,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和所看書中的知識,做成筆記貢獻到圖書館,供學生學習,發揮一名退休教師的餘熱。
王老校長筆耕不輟的精神一直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周圍的同學們。有時,會有學生特意坐到他身邊學習,感受他學習的氛圍。甚至還有同學跟王老校長一起研究專業課問題。他總勉勵身邊的同學說,國家強大了,學生們學習的環境也更優越了。同學們更應該加倍努力學習,畢業後學有所成,來建設我們的國家。大學生應該比知識、比修養、比文化、不要比生活,年輕時要樹立正確的信念,堅持自己的信念,持之以恆,必定會成就一番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