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靜,體現了一個人的成熟,一個人的修養,一個人的境界。
靜,是一個人修身養性的最高境界。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只有恬靜寡慾,耐得住寂寞,排除外界的幹擾才能明確自己的志向,達到自己的遠大目標。
所以說,靜,是一個人能夠成功的前提。
齊白石衰年謀求畫風變革,閉門十載,「破壁」騰飛,終成中國畫之巨擎。
國畫大師劉海粟再三告誡學生「要甘於裡末,只有耐得住寂寞,才不會寂寞。」
就像諸葛亮說的:「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
學習必須要靜心專一,而才幹來自勤奮學習。
所以說,學成才幹的前提是,靜心。
這個世上能夠始終經受住煩惱衝擊的就是保持著一顆寧靜的心。
可是因為心不靜而浮躁,最終功敗垂成的人也不在少數。
1965年世界撞球冠軍爭奪賽,福克斯一路領先,他只要保持住這樣的狀態,那麼冠軍非他莫屬。
就在大家都以為他會贏得勝利的最後時刻,一隻蒼蠅圍著球案飛來飛去,幾次落到了主球上,觀眾的笑聲和蒼蠅的「挑釁」讓他心神不寧,變得煩躁起來。
於是他用球桿去趕走蒼蠅,可是沒想到球桿碰到了主球,主球移動了幾釐米,裁判判他擊球。
就這樣,亂了方寸的福克斯在接下來的比賽裡接連失誤,最終輸掉了比賽。
第二天福克斯投河自殺了。
本來穩贏的局面,就是因為一隻小小的蒼蠅的幹擾,就落得這樣的下場。
米貝爾說過:「有恬靜的心靈就等於把握住心靈的全部;有穩定的精神就等於能指揮自己。」
其實我們生活中面臨各種各樣的幹擾,如果都像福克斯一樣,被一隻小小的蒼蠅就攪得心神不寧,那麼我們的生活將被籠罩一層厚厚的陰霾。
如果不能及時地將這陰霾拭去,一直沉迷在毫無意義的幹擾之中,那我們最後只能迷失在愚昧和無知的深淵裡不能自已。
莊子說:「水靜猶明,而況精神,聖人之心靜乎!天地之鑑也;萬物之境也。」
大意是說,平靜的水面可以澄澈明麗,映出萬物,更何況人的精神呢,聖人的心裡有靜的境界,就如同那平靜的水面,可以稱作應照天地和萬物的鏡子。
我們可能做不到聖人的心靜,但是我們可以做到一個普通人的安寧。
擺正心態,控制情緒,遠離那些誘惑,無視那些幹擾,保持著內心的一片寧靜。
人生,沒有太多的華麗,有的只是普通的尋常,所以不要盯著遙不可及的目標,自怨自艾,望而興嘆,徒增煩惱。
卻也不是讓你安靜地無所作為,心靜,也並不是心得空洞,而應該像一潭深水,不會因為一點的風吹草動就喧譁個不停。
從現在起,學會慢下來,靜下來。
一個人只要心靜下來了,那麼他整個人也就靜下來了。
就像白居易所說「病來心靜一無思,老去身閒百不為。」
不要等你老了,生病了才看透,原來一切的是是非非,非非是是,當你靜心的想一想,其實什麼都不是,不過只值一笑而已。
以前的時候遇事總是想要爭個高下,辯論出個是非對錯來才肯罷休。
越長大越發現,越是成熟內斂之人,越是安靜的與世無爭;越是淺薄之人越是喧譁的表現自己,恐怕被人遺忘。
滿瓶的水,即便你怎麼晃動,它也默不作聲;
半瓶的水,你輕輕地搖晃,它也是譁譁地響個不停。
「心靜即聲淡,其聞無古今。」只有以閒情,以心靜才能耐得住寂寞,才能體會到自然的真趣。
境由心生,心安,便是歸處!
願我們都能夠保持一顆純淨的心,淡然地看透世事。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