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教育不只是讀讀繪本那麼簡單,有些觀念必須及早給孩子建立

2020-10-06 積木育兒

今天再聊聊孩子的性教育。

開始前,先分享兩個小故事。

第一個故事,來自上周末,我坐地鐵時親眼目睹的這麼一幕:

一個約摸6、7歲的小女孩,跟她媽媽上了車。很快,一個年輕小夥子起身,要把座位讓給小女孩。

或許是有些認生,或許是那個年輕小夥子手臂上的紋身,讓小女孩覺得緊張了。當小夥子站起來邀請小女孩坐空出來的位子時,女孩站在原地,侷促地抓住扶杆,沒動。

女孩媽媽有些慍怒:怎麼這麼墨跡,人家好心好意給你讓座,快去坐下,聽話!

女孩臉憋得通紅。正猶豫中,被媽媽推搡著跌坐在空位子上。

看起來是個很微不足道的小場面吧?可當時卻看得我難受極了。

到現在都沒法忘。

我也能理解那個女孩的媽媽。

當別人釋放出善意的信號,孩子卻沒及時接收,媽媽是不安的。可能她怕別人覺得自己女兒沒禮貌,更怕人說自己當家長的不會教孩子,還怕自己孩子遲遲沒接受別人的善意,拂了別人面子,傷了別人的心。

總而言之,女兒僵持在原地時,媽媽內心是非常尷尬的。所以,她需要女兒聽話,甚至需要通過強迫女兒坐下的方式,去結束掉那段尷尬光景。

可是,站到孩子的角度,我們看看孩子到底又在經歷什麼呢?

孩子在猶豫的當下,必定有一些導致她抗拒的內心活動或感受。

面對一個陌生的場合和一個陌生人,孩子緊張也罷,沒準備好也罷,這些感受都是合理的。

可是當媽媽為此開始訓斥孩子、強勢要求孩子順服之時,孩子卻學會了:

我的身體感受和內心想法,是不重要的,是不值得被尊重的。為了照顧他人的感受跟需要,以及為了尋求權威的認可,我需要放棄掉自己的主權,壓抑掉自己的真實感受。

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

你當然可以說,我這是小題大做。

一次「讓座」這樣的小事情,當然不至於就能傷害到孩子了。

我也同意這種推斷。

但是,我還想說另外一個故事,來自一位女性朋友的真實經歷。

那年她9歲,在興趣班學跳舞。

有一陣,女老師請假了,班上來了個代課的男老師。

男老師很幽默,長得也斯文、好看。

孩子們都很喜歡他。

有一次,舞蹈課結束了,媽媽還沒來接她。諾大的舞蹈教室,就剩下男老師和女孩。

男老師坐在一把椅子上,微笑著示意女孩靠近一點。

女孩就站到男老師身邊,男老師的手很自然就放到了女孩腰上。

這個動作當時其實挺突兀的,但是女孩很快克服了自己渾身上下的不自在,害羞但乖巧地站在那裡。

因為男老師誇她會跳舞,聽話、懂事。

男老師說這些話的時候,雙手就在女孩身上遊走著,揉捏著。

時間不長。

因為媽媽的電話很快就打過來了,男老師收了手,一本正經地帶女孩下樓見媽媽。

但這個場景卻像一塊烙鐵一般,深深印刻到了女孩的生命裡。

她最沒法原諒自己的是,在被男老師撫摸的那個當下,她內心其實是欣喜的。

因為她感受到了被權威認可和垂青的快樂。

甚至把老師的侵犯當做自己的一項「殊榮」。

可是,這件事怎麼能去責怪當時尚且年幼的她呢?

打小她就是個溫柔、聽話的孩子。

「被讚許」「被欣賞」「被認可」「討人喜歡」就是她的人生目標。

只有當她照著大人的指示去行為處事,才會被認為是「好孩子」。

只有當她順服、替別人著想、毫不「自私」的時候,才會被認為有禮貌、品德高尚。

於是,這個女孩,她早早就學會了放棄自己的自主性和本能的身體直覺,因為「父母和權威理所當然是永遠正確的;做孩子的就該永遠順服和聽話。」

不僅如此。

當這樣的孩子某一天真遇到了權威者的侵犯,他不僅不敢去反抗,反而還會從自己身上找問題,甚至主動把權威者的錯誤行為進行美化。

當初林奕含和她筆下的房思琪就是這麼做的。

「我不能只喜歡老師,我要愛上他。

你愛的人要對你做什麼都可以,不是嗎?思想是一種多麼偉大的東西!

我是從前的我的贗品。

我要愛老師,否則我太痛苦了。」房思琪如是說。

現在再把上面兩個故事放在一起看,你是否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說回地鐵讓座那件事。

原本在那個尷尬時刻,媽媽完全可以換種方式去回應:先對那個讓座的年輕人真誠地說句謝謝。然後迴轉身,問問緊張地杵在原地的女兒:你想現在坐過去嗎?如果不想,那媽媽陪你多站一會兒。

這樣的舉動會告訴孩子:

寶貝,我尊重你。

此時此刻,不管你心中忐忑的緣由到底是什麼,我都會試著理解你。

你的感受是沒錯的,你對你自己的身體和自己相關的事情有完全的自主權。

你不必為了照顧權威的感受而委屈自己。

我當然知道,地鐵上那個女孩所經歷的尷尬場面,的確不常發生。

但是,「要求孩子聽話,哪怕為此不得不犧牲掉孩子自己的真實感受和意願」這樣的事,絕對絕對不是偶然才發生的呀!

比如,日常生活中,經常會有大人見到小孩可愛,忍不住就要上去摸一摸、捏一捏,甚至親一親、抱一抱。

有些孩子就會很本能地抗拒這種親近。

可一些大人卻偏偏喜歡逗弄孩子。

不僅如此,孩子的父母遇到這種情況也會上來數落孩子:叔叔阿姨那是喜歡你呀,你幹嘛這麼小氣,給叔叔阿姨親一下有什麼關係!

這種回應跟地鐵上那個女孩媽媽的回應,是不是很像?

但這個舉動會很容易讓孩子混淆:我的身體我說了不算;大人才有無上的權力。只要大人喜歡,他們想對我做什麼都可以。

所以,千萬不要以為性教育就是讀讀繪本、跟孩子強調幾次「私密部位」不能碰就萬事吉大吉了。
要孩子學會自我保護,不是嘴上說說,孩子馬上就能理解並能做到的。

這需要從日常生活去建立觀念。

哪怕只是現實中看起來很小的一件事,比如孩子不想被親戚、朋友親親和抱抱;比如孩子不願意接受陌生人的示好。

當孩子為難的時刻,就該是父母站出來為孩子提供愛和尊重的時刻。

但凡孩子表達不喜歡或者表示出牴觸情緒,請不要繼續去觸碰TA、勉強TA。

請務必告訴孩子,權威不總是對的。

每一天的育兒中,父母也都需要心裡有根弦:

我有沒有尊重孩子的感受跟意願?我是否在不自覺地控制孩子、過分要求孩子乖順和服從?

父母愛孩子、尊重孩子,幫助他們體驗自己的感受,珍視自己的感受,愛自己的性別,愛自己的身體,愛自己整個的人,那麼這些孩子的整個生活,包括性方面的發展,都更可能處於一個良性的狀態裡。

與所有父母共勉。

相關焦點

  • 兒童性教育,不只是了解性器官那麼簡單
    作者:寶寶知道 小糖果嘛 孩子對於「性」的探索,不只是了解性器官那麼簡單。父母需要了解他們行為後面的好奇和渴望,幫助他們完成性的啟蒙課。 雖然我喜歡與孩子親密無間的嬉戲,可是,我又擔心性教育的問題。 這樣解釋:孩子喜歡觸摸父母裸露的胳膊,甚至有時會觸摸媽媽或阿姨的胸脯,這時的性不僅和性器官有關,同時意味著對愛、溫暖、滿足感和安全感的渴望。所以,面對這種情況,父母不應該馬上理解或聯想為這是「性」反應, 更不能用羞辱和責罵或打罵的方式來對待孩子。
  • 媽媽們必看的性教育繪本
    本期推薦8本繪本,基本涵蓋了孩子成長過程中所有關於性教育的經典問題,希望能對各位有所幫助。「我從哪裡來」:認識受孕過程每個寶寶都會問到一個經典的問題——「我從哪裡來?」這是兒童性教育所要回答的第一個問題。可惜,不少父母都會顧左右而言他,甚至給出一些稀奇古怪的答案,比如「垃圾堆裡撿來的」之類的回答。這樣的回答容易對孩子產生誤導,建議不要使用。
  • 兒童性教育,不僅僅是讀讀繪本而已……
    很多年輕爸媽都有向孩子普及性知識的意願,但是他們遇見的問題大體有兩點:不知道該從孩子幾歲開始進行性教育;不知道該從何說起。曾經有寶媽和我聊天時說,一想到要一本正經地和熊孩崽聊一聊性知識,就感覺尷尬癌就要犯了。
  • 性教育有多重要?這些繪本告訴你答案!
    絕大部分父母覺得性教育迫在眉睫,必須馬上給娃安排起來。可是到頭來,又有多少父母真正給孩子科普過性教育呢?原因有很多,最大的原因,是很多父母覺得性教育難以啟齒。中國是一個性教育知識特別匱乏的國家,大部分人談起性教育,都覺得是一個令人羞澀的話題。
  • 父母這樣給孩子「性教育」,不但不尷尬,反而相當有趣,別錯過了
    3到5歲的孩子幾乎都問過這個問題。 如何回答這個世紀難題,真的很考驗父母們的知識儲備量和育兒技巧。有些家長為避免尷尬,會對孩子撒謊: 「你垃圾桶撿來的。」 「爸爸下班的時候在路邊撿來。」 「媽媽買醬油的時候送的。」 孩子天真不懂分辨,會對父母的話深信不疑。
  • 給孩子正確的性教育,守護孩子健康成長
    那麼,父母的正確態度應該是怎麼樣的呢?01、正面回應,不要逃避受傳統觀念的影響,不少父母對於給孩子開展性教育一事,覺得羞於啟齒,所以當寶寶問起此類問題時,家長下意識的選擇忽視或者躲躲閃閃、避而不答。這種做法會給孩子留下「討論這些事情非常可恥」或者「我不應該跟父母討論這些事」的印象,很有可能孩子以後都不敢跟父母討論。
  • 幼兒性教育,家長「羞於」卻「必須」面對的人生必修課
    其實所有的這些問題,歸結起來都是性教育的範疇,那麼如何破冰,今天我們就簡單聊聊。簡單的將性理解為「羞羞的事兒」是極不全面的。如果孩子在認知發展的過程中沒有接受過科學的性教育,那麼就很容易受到外界錯誤信息的影響,產生扭曲的性觀念。各位家長不妨回想一下自己的成長經歷,那些所謂的性知識都是通過哪些渠道得來的?其中又有多少謬誤和不負責任的觀點?但即便如此,是不是也無法阻擋曾經那個少年「求知」的熱情?
  • 這10本「性教育」繪本真的一點不尷尬
    作為家長,都不希望這種事情發生在自己的孩子身上。隨著「性教育」的普及,很多家長認識到了「性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如何和孩子談論這一話題?很多父母卻不知道如何開口。「我是怎麼來的?」「為什麼媽媽的咪咪比爸爸的大?」「為什么爸爸和媽媽不穿衣服躺在床上?」
  • 5套幼兒園指定繪本,搞定「開不了口」的性教育!
    性教育,在很多家長心中,一直都是敏感話題,人人談性色變。可如今,社會上未成年性侵事件頻頻發生,性教育迫在眉睫,家長們不得不重視起來。那麼性教育都涉及哪些方面,從孩子幾歲開始普及,家長如何不尷尬地對孩子進行「性教育」呢?
  • 5套幼兒園指定繪本,搞定「開不了口」的性教育
    性教育,在很多家長心中,一直都是敏感話題,人人談性色變。可如今,社會上未成年性侵事件頻頻發生,性教育迫在眉睫,家長們不得不重視起來。 那麼性教育都涉及哪些方面,從孩子幾歲開始普及,家長如何不尷尬地對孩子進行「性教育」呢?
  • 13歲兒子幫媽媽搓背引熱議,孩子的性教育,從建立界限開始
    所以性教育到底該怎麼去建立,到底該怎麼跟孩子進行溝通?性教育要從建立界限開始。之前網上就有一則讓人大跌眼鏡的消息:單親母親一個人撫養孩子長大,母子倆相依為命,本身關係比較親近一些也正常。但是孩子已經13歲了,母親竟然還要求孩子在洗澡的時候給她搓背。
  • 「性教育」主題書單:覺得性教育難開口,建議你用繪本和孩子溝通
    ,有過不知道如何給孩子進行性教育的迷茫,也有在做過功課後面對孩子卻難以啟齒的功虧一簣,但是我不認為「孩子還小應該等他大一點再進行性教育」。還有《我想看爸爸洗澡》、《我是男孩》、《我是女孩》等故事,都用很常見的故事情節和簡單的易懂的話語將「男女有別」的性別意識傳遞給了孩子。
  • 適合兒童性教育的繪本,必須收藏!
    比如通過挑選具有性別特徵的衣服、用具、玩具等,給孩子建立性別意識,讓孩子能明白自己是男孩或女孩。小編整理了好看又易懂的「性教育繪本」送給所有已成為父母、即將成為父母、未來會成為父母的人,送給你們更送給那些可愛的、需要懂得拒絕和學會保護自己的孩子們。當然,也送給我自己,和未來會出現的那位小天使。【性啟蒙:我從哪裡來?】
  • 保護孩子,早期性教育應該從家庭繪本閱讀開始
    ,孩子早期性教育的內容,以及通過繪本進行性教育的方法。從心理學角度講,3歲以上的幼兒已經進入性心理發展階段,能夠分辨男女性別差別,建立性別意識。所以,幼兒階段的性教育並非可有可無,而且,除了幼兒園外,家庭教育是一個特別重要的渠道。
  • 開不了口的性教育 用繪本「坦蕩蕩」上好這一課
    必須正確認識自己的身體,明白自己從哪來,了解成長的過程中身心會發生什麼變化,明白人與人身體的界限。  才能幫助孩子更好的保護自己,讓孩子學會警惕和拒絕有可能出現的傷害,建立健康的性價值觀。  性教育應該從什麼時候開始?  越早越好!
  • 性教育繪本推薦,讓寶寶的性啟蒙更輕鬆!
    早教專家說糊弄孩子不好,可真的要講給孩子聽卻不知道該怎麼開口。  在爸爸媽媽左右為難之際,繪本就成為了爸爸媽媽的好幫手。符合孩子視覺的畫風,再配合一些簡單的說明,這些讓爸媽覺得難開口的問題就顯得容易回答多了。
  • 真實的兒童性侵遠比新聞多,你必須知道的兒童性教育繪本!
    永遠不要用孩子的人身安全,去賭人性的善惡。雖然不想承認,但這個世界有時就是很危險,保護孩子,我們父母必須要盡心盡力,我們不肆意揣測善惡,但防人之心永不可無。每個孩子都是天使,在鮑毓明事件中,星星作為受害者站出來,保護了其他可能受到傷害的孩子,相信那個「懂法律」的畜生,法律會給他一個歸宿。
  • 性教育刻不容緩!5本適合孩子的性教育繪本,馬上學習!
    我們不能把孩子的安全寄希望於別人的善良,我們能做的只有防患於未然。可是,儘管我們都知道孩子的性健康教育很重要,但是很多家長在面對孩子性教育問題的時候還是有很大的困難。想和孩子好好談談「性知識」,卻總是羞於啟齒;不進行性教育怕孩子遇到壞人不懂得保護自己,講多了又怕孩子失去童真……於是,迴避,成了大部分家長選擇的方式。
  • 「性教育」主題繪本書單:對孩子難以啟齒的性教育,讓繪本來幫你
    可當孩子問「我是怎麼來的」,「為什麼男孩女孩不一樣」的時候,我們又不知道該怎麼講給孩子聽。這時候,繪本就派上大用場了。我們可以以繪本為載體,緩解難以啟齒的性教育尷尬,通過別人的故事,讓性教育自然而然地出現。韓國引進的性教育繪本:《幼兒學習與發展童話系列》這套繪本是從韓國引進的,全套10冊,適合對低齡寶寶進行性教育及安全意識的培養。
  • 父母難以啟齒的性教育,再不開始就晚了
    遙想當年自己一片空白的教育經歷,再看看現在越來越開放的社會觀念。對寶寶勢在必行的性教育讓媽媽手足無措:何時開始、怎樣進行才能既科學的教育、又不會引起負面效果傷害到他?媽媽要了解寶寶想知道的究竟是什麼:生殖器的名稱、男生女生的差異或者別的;其次 按照寶寶的理解能力回答:這個階段的寶寶不需要深入複雜的解釋,順應他的思維簡單作答即可。最後 科學正確 簡單回答:回答寶寶的提問要科學、準確、簡單。直接告訴寶寶陰莖、陰道、精子、卵子這些正確術語,採用委婉隱晦說法只會讓他更糊塗;並且只針對他的問題作答,不需要展開更深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