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了初中,做父母的都會發現,孩子突然性情大變,對於你的關心和教誨表現的不耐煩,感覺自己很厲害,懂得很多,突然覺得父母很平凡,拒絕和父母溝通,或者感覺和父母不能溝通,相互無法理解。
父母看到性情大變的子女心裡既生氣又委屈,感覺孩子不領情自己的關心,看不到父母的付出,經常對父母出言不遜,父母對這樣的孩子有點束手無策,氣憤不已。
父母從掌握這幾個技巧應對,和青春期孩子更好地溝通。
一 主動學習,了解青春期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點。
俗話說的好,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作為父母要了解青春期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才能投其所好,有針對性地進行溝通和教育。
作為父母要多讀書,多學習關於青春期孩子心理的課程,去了解青春期孩子的關注點和煩惱,以及青春期孩子的愛好。
通過對孩子全面了解,另外,去關心孩子和孩子聊天或者與老師溝通關於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和行為。
作為家長除了關心孩子的健康成長還應該積極和孩子溝通,聊天,通過孩子的言行了解她對事物的看法。對孩子進行正確引導。
二 父母要有威嚴,讓孩子有所畏懼。
無論任何時候,作為家長都要有自己的威嚴,要讓孩子對父母有敬畏感,有愛與尊敬。
同事小敏的女兒上初二,小敏和女兒相處的一直很好。
從小,小敏就覺得應該和女兒做朋友,和女兒無話不談,讓女兒把自己當朋友對待,可以隨意說自己的意見和建議。
小敏和女兒的關係一直很好,可是,上了初中之後,女兒對小敏仍然無話不談,經常說自己班的男生那個很帥或者誰和誰在談戀愛,或者說誰喜歡誰。
小敏很擔心女兒會「早戀」,便開始對女兒淳淳教誨,女兒變的不愛聽,有時候頂撞小敏,覺得小敏太囉嗦。
面對女兒的出言不遜,小敏端出家長的威嚴,很嚴肅的教訓了女兒。
平時覺得媽媽和藹可親,對自己無限寬容的女兒,突然發現媽媽的厲害,小敏的女兒,不再惡意頂撞小敏,改為凡事試探,商量,相互可以發表自己的見解。
從此以後,小敏的女兒對小敏既敬又愛,以後說話知道分寸,再也沒有對媽媽當面頂撞。
三 換位思考,能夠讀懂青春期孩子的內心,做好孩子的引路人。
作為父母都會無條件的愛自己的孩子,但是,愛孩子的方式各有不一樣的表現。有的父母愛孩子就是每天督促孩子好好學習,有的家長愛孩子就是每天給孩子足夠的零花錢,還有的愛孩子就是對孩子360度無死角的保護和監護,讓孩子安全成長。
其實,真正的愛孩子就是要理解孩子,學會換位思考,對孩子能夠好好說話,進行有效溝通和引導。
麗麗家的孩子經常對父母說的一句話就是,你們根本不懂我,就知道天天對我指手畫腳,根本不關心我的心裡所思所想。
在麗麗眼裡,麗麗只是覺得孩子越來越難以溝通,而且叛逆。麗麗讓女兒去寫作業,正在看電腦的女兒氣呼呼地走進自己屋子,咣當一關門,不知道在屋裡幹什麼。
女兒想要參加同學生日聚會,麗麗把去參加的同學全都問一遍,打一遍電話,女兒一生氣,賭氣不去參加同學聚會了。
麗麗的女兒回到家就關門進屋,只有吃飯才會來。
麗麗,覺得這樣下去,不知道女兒心裡所想,更不了解女兒在幹什麼和那些同學交往,這是很危險的。
麗麗找老師交流,並和女兒的好朋友進行聊天了解女兒,平時自己讀書研究青春期孩子的行為和心理特點。
麗麗學會了和女兒溝通,學會了和女兒聊自己青春期喜歡的男生,和女兒聊自己那時候的叛逆,並向女兒講述自己做的荒唐事。
女兒很感興趣,並開口和麗麗聊起自己的同學,自己對戀愛的看法。
麗麗在和女兒聊天過程中告訴女兒,每一個人都有青春期,都會有自己喜歡的人,可以喜歡然後讓自己變得優秀去和喜歡的異性交朋友,得到更多人的歡迎和喜歡。
愛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的特點,關心孩子就要關心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作為父母要坦然地告訴孩子青春期身體的特徵是每一個人都有的特徵,告訴孩子自己青春期的經歷,告訴孩子自己也曾經經歷過喜歡過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