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叛逆少年的青春期,父母伴子如伴虎:孩子比看起來更需要你

2020-12-24 蟲兒媽媽育兒

中國的知名作家麥家曾說:「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戰爭,其實是一場不公平的戰爭,你永遠是處在被動方,這個時候,你只能忍耐。」

青春期是父母繞不過去的坎。

即便你有很高的聲望,事業無比成功,面對孩子青春期的突變,一樣束手無策。

麥家就曾在《朗讀者》節目中說:兒子初二的時候,突然有一天關上房門,這個房門一關就是三年,再也沒有打開過。那三年,兒子不允許他們進入他的房間,否則就離家出走,親子互動和交流幾乎為零。

叛逆的孩子,無助的父母

曾看過一部央視的紀錄片《鏡子》,裡面跟蹤拍攝了一些問題孩子,這些孩子多是在進入青春期的前後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從原本聽話懂事的孩子變成了讓父母頭痛的不良少年。

這當中有個初二男孩澤清,14歲,整天沉迷於上網玩遊戲,輟學在家不說,父母多說一句,或是打擾了他玩遊戲,他就拳腳相加。

還有一個孩子家明,16歲,高一才上了一個月就輟學回家了,也是成天在家上網玩遊戲,死活不肯去上學,父母只要一逼他,他就自殘割腕來要挾,他的手腕上全是一道道割痕,令人觸目驚心。

而一個叫張釗的18歲男孩,讀高三時談戀愛,之後就輟學了,他把女朋友帶到家裡住,把父母趕出家門,父母不敢回家,因為怕兒子一氣之下去跳樓。

這些孩子處於完全失控的狀態,他們就像一個個火藥桶,父母伴子如伴虎,擔心孩子出事,又不敢靠得太近,無奈之下,他們只能把孩子送去特殊學校。

這些青春期變得特別叛逆的孩子,他們的家庭教育都有缺失,有的父母夫妻關係惡劣,家庭缺少溫暖,有的父母對孩子施加冷暴力,各種打壓,有的父母強勢控制,這些父母在孩子出現問題以後一直很困惑,並沒有意識到孩子身心的巨變和家庭教育中的問題。

對孩子的青春期缺乏覺知,對家庭教育中的問題缺乏自省,是孩子走向失控的主要原因。

失控的青春期源於「八分熟」的大腦

世界衛生組織把青春期的年齡規定到10-20歲之間,而人的大腦發育成熟大約需要25年時間。所以,青春期的大腦只有「八分熟」。而孩子青春期叛逆,情緒化,自控力差等問題,跟這一時期「八分熟」的大腦密切相關。

1、 青春期情緒化與「八分熟」的大腦

額葉是大腦的司令部,負責人的認知和決策,青春期尚未發育完全的額葉會導致,大腦缺乏預測風險的能力,孩子做事往往不顧後果,而因為自控力差,孩子很難靠理智抵擋外界的誘惑,更容易犯錯

與情緒化相關的還有大腦的邊緣系統,它會和額葉一起處理我們的情緒。

但邊緣系統是一個敏感又易怒的傢伙,它總能很快捕捉到外界對自己的諷刺和不友好,從而產生憤怒,並把這種情緒傳遞給額葉,讓額葉來決定是發洩情緒還是壓抑情緒。

而此時的額葉自己也是個「嫩頭青」,既不能預測風險,又缺乏自控力,所以,會更傾向於發洩情緒。這種情緒促使身體分泌大量的腎上腺素等激素,使孩子的情緒一觸即發

2、 沉迷網絡與「八分熟」的大腦

據研究調查顯示,我國網絡成癮人群的年齡,主要在15到20歲之間。

這個時期的孩子大腦海馬體特別活躍,他們記憶力好,學習能力遠超成年人。但這種學習能力是一把雙刃劍,他們能學好,也很容易學壞。比如沉迷網絡。

現代腦科學研究表明,大腦的成癮機制跟大腦裡的快感中樞有關,當快感中樞被偶然刺激到,它會分泌出大量的「多巴胺」,而「多巴胺」會讓人心情非常愉悅。為了獲得這種愉悅感,人會不斷重複之前的行為。

與成年人的大腦相比,青春期的大腦更容易被外界刺激,釋放出多巴胺,對多巴胺的反應也更為強烈。由於額葉發育不成熟,對風險的預測和行為控制力比較弱,這使得孩子們很難控制好自己,抵擋住誘惑。

面對青春期的孩子,家長如何做?

作家喬希-西普曾說:「你可以控制孩子,也可以幫助他們成長,但二者不可兼得。教育一個孩子成長是一個複雜的體系。孩子比看起來更需要你。」

具體該如何做呢?三點建議。

1、 把青春期的「鬧騰」視為一個正常階段,放下焦慮。

孩子叛逆不聽話,行為出格,家長會很焦慮,本能地想要去控制去糾正,卻往往勢得其反。

李玫瑾教授說:「把孩子青春期的鬧騰視為一種正常階段,放下焦慮,就把他(青春期的孩子)當成一個有病的人就對了。」

孩子此時的情緒化、自控力差等,都是與大腦的發育特點相關的,家長多理解孩子,接納孩子,才有可能更好的引導和幫助孩子成長。

2、 尊重孩子,放下控制。

孩子進入青春期,自我意識增強,也更注重個人隱私。

李玫瑾教授有一個有趣的描述:「孩子放學回家跟你說,媽媽,今天吃啥?媽媽,今天我們髮捲子了。這是小學生。如果孩子放學之後砰地把門一關,這就是青春期了。」

青春期孩子最喜歡說的一句話就是:「我的事,你們不管!」

此時,孩子身體發育趨於成熟,外表看起來跟成人相差不大,他們會覺得自己長大了,會主動地拉開與父母的距離,父母應尊重孩子,放下控制,給孩子多一些空間。

3、 學會傾聽,少嘮叨,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6歲之前,父母的話對孩子而言,是黃金,但12歲之後,父母的話就變成了垃圾。

對於父母的老生常談,孩子最愛說的話就是:「別說了,我都知道了!」

這時,媽媽一定要注意,不要再囉嗦嘮叨,爸爸也不要再給孩子講大道理,不停地說教。

良好的溝通方式非常重要。

我的老朋友有個兒子,從小到大,性格開朗樂觀,成績名列前茅,從來沒有跟父母高聲說過話,兒子的青春期沒有出現叛逆,去年考上當地的重點高中。

朋友夫妻倆很擅長傾聽孩子,進行朋友式的溝通,所以,孩子現在都很愛跟他們聊天,把他們當成自己最信任最知心的朋友。

面對青春期問題,父母需要提前準備

青春期是親子關係面臨巨大考驗的關鍵期,孩子的問題會在這個時期集中爆發:早戀、遊戲成癮、結交壞朋友、厭學、成績滑坡等問題可能會一個接一個接踵而至。

青春期問題,其形成是在青春期之前。

所以,提前了解青春期,早作準備,是父母的必修課。

父母需要為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學會辨別益友和損友,而最重要的是,要跟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關係一定是先於教育的。

不要等到你的話對於孩子而言都變成垃圾以後,再想去糾正。

更不要等到孩子失控以後,病急亂投醫,把孩子交給專家或機構來管教。

《鏡子》裡的三個孩子,在離開特殊學校後,都沒有多大的改變,上網的依然上網,輟學的繼續輟學,改變的是他們的父母,這些父母重新學習跟孩子相處,進入遙遙無期的等待。正如其中一個孩子的父親所說:這就是一場劫難。

真是讓人唏噓!

幫孩子平穩度過青春期是一個複雜的工程,《解碼青春期》會給你一份詳細的實操指南。這本書是青少年勵志專家喬希-西普寫給青春期孩子父母的實用手冊。書中詳細分析了「青春期的不同階段的特點」、「父母容易走入的誤區」等。

作者還針對「青春期的棘手問題」,如遊戲成癮、校園欺凌、壓力過大、網絡的負面影響等,結合豐富的案例,給出了詳細的解決方案,幫助父母們更好與青春期的孩子相處,為孩子解決成長過程中的困惑和問題。

如果你的孩子將要進入青春期或已經進入青春期,一定要仔細閱讀本書,這本書曾被樊登多次極力推薦,原價46.8元,活動價29.9元,讓你輕鬆化解青春期矛盾,收穫一個平和積極的孩子。喜歡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連結下單。

(文中圖片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你相信青春期孩子會叛逆,你家孩子就會叛逆
    說到青春期,家長們往往如臨大敵——就會想到叛逆、個性張揚、不斷挑戰世俗和規則……說到家有「中二少年」,家長們都能心領神會這種艱難,真的是這樣嗎? 有一位心理學家卻說,青少年的問題其實沒那麼普遍。如果你相信青春期的孩子都是叛逆的,你家孩子就一定會是叛逆的。這個假設之所以成立,是你自找的。
  • 如何應對青春期叛逆的孩子?
    鋒哥的觀點是: 1、不是孩子叛逆,是父母成長太慢 青春期是每個孩子成長的必經階段,是孩子向成人發展的關鍵階段,這個階段,孩子的「自我」意識迅猛發展,他更希望被當作成人而不是一個孩子來對待,他希望有更多的事情可以自己做主,希望自己的事情,爸爸媽媽能減少管控,所以很自然的,會表現得不像小時候那麼乖、那麼聽話。
  • 青春期孩子叛逆、頂嘴?父母無計可施,你需要了解孩子的神奇大腦
    在你的印象中,青春期的孩子有什麼特點?青少年,顧名思義就是指一個人從13歲到19歲年齡段的少年和青年。也可以說是一個人從青春期開始到個體獨立的整個發展時期。。我們總是在說青春期的孩子有各種壞毛病,和他們完全無法溝通。其實是因為我們沒有完全能夠了解青少年的大腦。
  • 「反抗我,你就開心了?」青春期父母:叛逆更是一種成長的力量
    父母也覺得齊敏就是學壞了。齊敏之所以會這樣的確有不妥當的地方,但是這裡也有著我們不能迴避的問題,那就是齊敏也進入了青春期。一般來講,青春叛逆期發生在14歲左右,也就是進入初中後,這些少年們覺得自己已經不是個小孩子了,但是,在父母的眼裡卻不是這樣,所以他們通過反抗父母的管教,來宣洩自己內心的不滿。
  • 厭學、遊戲、叛逆,為什麼青春期的孩子容易成為「問題少年」?
    家長們把這些孩子稱之為「問題少年」。父母們不了解,明明小時候很乖的孩子為什麼長大了就不聽話了,還學會了這麼多的壞毛病?當父母將視線全都放在孩子身上時,完全沒有覺察到孩子的問題也許是在家長身上。就像複印件出現了問題,如果修改的話一定是修改原件。而父母就是孩子的複印件。
  • 青春期的孩子叛逆甚至辱罵父母怎麼辦?
    一方面孩子想擺脫父母,自作主張;另一方面孩子又必須依賴家庭,因此逐漸進入叛逆期。如果這個時候父母不調整自己的教育方法,還把他們當作小孩來看待,不停地嘮叨、批評、指責,孩子就會厭煩,從而產生反抗心理。青春期的孩子,儘管自我意識發展了,但是自我控制能力還很差,常會無意識地違反紀律。
  • 青春期孩子叛逆,父母需要掌握這幾個技巧來應對
    孩子上了初中,做父母的都會發現,孩子突然性情大變,對於你的關心和教誨表現的不耐煩父母看到性情大變的子女心裡既生氣又委屈,感覺孩子不領情自己的關心,看不到父母的付出,經常對父母出言不遜,父母對這樣的孩子有點束手無策,氣憤不已。父母從掌握這幾個技巧應對,和青春期孩子更好地溝通。
  • 青春期的叛逆,是父母對孩子最大的誤解
    到三年級時自我意識的發展到達第一個平穩期,我們也通常將三年級看作青春期的開始。青春期往往來得很「突然」,孩子的變化容易讓大部分家長走進這樣的誤區:把孩子的自我意識和「叛逆」等同起來。於是父母不自覺地抱怨:「孩子變得太快了,話都說不上幾句了。」一旦陷入這種誤區,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在潛意識裡讓孩子離我們越來越遠。
  • 孩子青春期叛逆,父母應該怎麼管?
    孩子青春期叛逆是成長過程中經歷的一個很正常的階段,這個階段的孩子獨立意識旺盛,但又隱隱有過於偏激的傾向,父母的引導非常重要。勤藤教育準備了面對青春期叛逆,父母幫助引導孩子的方法,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一、放手但有邊界孩子青春期時自我意識是很旺盛的,父母過於緊張嚴肅,孩子的逆反心理也就會越強。因此,勤藤教育建議父母在孩子這一階段時需要適當的放手,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意見,在很多事情上可以給他們選擇權,讓他們自己決定安排自己的學習生活。
  • 如何應對青春期孩子的叛逆?
    所以,每一個孩子都需要一個這樣的家長,都需要一個這種能夠把孩子視作機會的父母。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很多父母對待親生的孩子,都是大吼大叫的,覺得只有這樣管孩子才是管用的。實際上,我們的父母必須要知道,在青春期以前,你對孩子的方法有多麼的簡單粗暴,在青春期以後,你就會經歷一個多麼痛苦的過程。
  • 青春期的孩子,父母要注意與孩子的交流,這樣孩子才會少叛逆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每個父母應該最不想面對的應該就是處於青春期階段的孩子,畢竟在這個階段的孩子最大的特點就是叛逆,不聽父母的話,還會和父母發生言語上的衝突,以至於讓很多父母都很頭疼於不知道如何與處於青春期的孩子交流。
  • 青春期孩子不學習、難管教?父母需要先了解這3個厭學類型
    青春期的孩子有一條救命的繩子:「少年勵志」,每一位家長要利用好。很多孩子會跟媽媽說:我要去做網紅、我要當一個編劇、我要做演員....面對孩子這些天馬行空的想法,很多家長會語言上先打擊一波孩子:你先好好學習吧,考上大學都不錯。
  • 青春期孩子叛逆,其實是成長的開始,家長看懂了,孩子就有救了
    其實,「叛逆」沒有什麼稀奇的,孩子的世界叫「叛逆」,成人的世界叫「不服」,最關鍵的是要看到行為背後的內在需求,才能有力的支撐到孩子的成長,叛逆只是一個過程,父母和孩子只有經歷過其中的痛苦和掙扎,才會慢慢成熟,父母更懂孩子,孩子也會理解父母。2、做到「放手」,我和媽媽在等你的好消息!
  • 為什麼青春期的孩子變得喜歡和父母作對?
    為什麼青春期的孩子變得喜歡和父母作對?想讓孩子真正成年,父母需要讓孩子打敗自己剛把你的問題拆開了3點,並表示鼓勵,為什麼呢?我帶你分別看一下。第一,你一點辦法都沒有,說明孩子的勝利。別指望早年對孩子很好孩子就不會出問題,青春期這幾年是個必經之路,是孩子到成人的唯一通道。
  • 「青春期」的孩子為什麼叛逆?是因為孩子不懂事,還是父母不負責
    她姑娘我見過,孩子肯定是個好孩子,只是因為青春期叛逆,父母又管教不得當,導致孩子心思跑偏,走上了歪路。孩子會討厭父母偶爾賴床,沒有按時給自己準備早餐;會討厭父母每天刷劇,卻不讓自己玩手機、打遊戲;還會討厭父母總是催促自己速度快一點,他們自己做起事、出個門的時候,卻總是慢條斯理、不慌不忙。
  • 青春期的孩子為什麼叛逆?
    在正常的心理發展中,青春期的孩子一定會經歷某些形式的「叛逆」,如果父母可以恰當地對待這些「叛逆」,孩子就會從「叛逆」中發展出獨立、自信的個性。很多青春期不被允許「叛逆」或者被父母鎮壓了「叛逆」的孩子,通常會比較沒自信,在決策上非常依賴於父母的判斷(比如高考報什麼志願完全沒有自己的想法),在成年後難以做出決定青春期的界定是十二三歲至十八九歲。
  • 青春期孩子叛逆不好管教?試試情景教育法,做個「合伙人」式父母
    青春期的孩子總是有著叛逆的性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又應當怎麼樣去教育呢?實際上,許多父母不免會擔心青春期的孩子不夠聽話,並且經常感覺很難和他們溝通;但是,如果不做出努力,爸媽又擔心自家的寶貝會變成叛逆少年。
  • 叛逆比順從更重要,青春期不是父母之殤!家長都應該看看
    叛逆對孩子來說是好是壞?為什麼莫言說他崇拜反叛父母的孩子?一位母親這樣訴說自己的困惑:「如今的孩子,怎麼越來越不好管了。就說我們女兒,小時候挺乖的,什麼話都對我們說。自從上了中學,就對我們沒話了,還常常一臉心事的樣子。你問她,張口就是:別管我,說了您也不懂。如今孩子為什麼會這樣?」一位父親這樣訴說自己的困惑:「如今的父母,真是越來越不好當了。
  • 叛逆比順從更重要,青春期不是父母之殤!家長都應該看看
    叛逆對孩子來說是好是壞?為什麼莫言說他崇拜反叛父母的孩子?一位母親這樣訴說自己的困惑:「如今的孩子,怎麼越來越不好管了。就說我們女兒,小時候挺乖的,什麼話都對我們說。自從上了中學,就對我們沒話了,還常常一臉心事的樣子。你問她,張口就是:別管我,說了您也不懂。如今孩子為什麼會這樣?」一位父親這樣訴說自己的困惑:「如今的父母,真是越來越不好當了。
  • 青春期孩子的叛逆,不是因為到了13歲,而是沒得到父母足夠的愛
    那麼青春期孩子出現叛逆行為,父母應該怎麼做呢?通常來說,青春期出現在13至17歲左右,由於孩子身體發育和家庭教育的不同,這個階段可能略微提前或是延後。但是,對於「青春期」孩子的教育,父母不能把「叛逆」的標籤,輕易地放在孩子身上。因為孩子在初高中的教育問題,不僅僅是所謂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變化,更重要的是孩子在幼年、童年和少年時期,所接受家庭教育方式的弊端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