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碧俊 發表於 2018-07-25 14:43:00
要不把4K電視當顯示器用?恐怕不少人也想過這種問題吧。不過電視當顯示器用真的可以嗎?
其實顯示器和電視看起來尺寸和效果都差不多,甚至工作原理都是相同的,但實際用起來差距可不小,這主要是由於顯示器與電視定位不同造成的。顯示器的定位就是電腦畫面輸出設備,可以肩負辦公、上網、圖片設計、工作、遊戲等多種應用。而電視的應用更加單一化,也就是視頻信號的輸出,當然說詳細的也就是看看有線電視、IPTV、看看電影之類的,但真的用起來的話兩者間區別還是挺大的。
主流顯示器的亮度通常在250—300尼特,而電視動不動可以達到400尼特以上,在如此近距離的觀賞下對眼睛的刺激性可謂相當大。當然有人說可以調節亮度呀,當然了電視可以通過調整背光強度和亮度參數實現最終亮度調整,不過一般這個參數調的很費力,背光調低了色域低,亮度調低了畫面暗又不舒服。而顯示器一般只有亮度調節,設置和效果要方便的多。
另外電視與顯示器的伽馬值設置也不同,一般而言顯示器默認是2.2,電視為2.4。好的顯示器能調整伽馬值,但便宜的電視一般無法調整伽馬值。在不同畫面場景下2.4的伽馬值會顯得畫面失真。除了亮度外顯示器的灰階輸出與電視不同,顯示器一般1-256灰階,電視為16-236輸出,這意味著電視會損失部分灰階信號。
剛才我們提到了色域,電視採用的NTSC色域範圍要比顯示器的SRGB要更寬廣,這意味著電視色彩表現力更強。但不要忘了顯示器追求的是精確性,顯示器除了遊戲、電影外還能辦公使用,包括圖像設計、列印等行業都用得到,所以色彩精確性更重要。
而電視追求的是色彩覆蓋面的寬廣和亮麗,給人一種濃鬱、鮮豔的視覺效果。也正是因為如此,很多量子點電視雖然有超高的色域值,但其色彩精確性卻遠不如普通顯示器準確。所以如果用電視來做設計的話,估計美工要造反的。(設計臺詞:這什麼破電視,看的眼睛要瞎掉了,顏色差的要命,給客戶看的都偏色了)
硬要說畫面的話,便宜的電視還有個很要命的問題就是漏光,顯示器目前有IPS、VA甚至TN等多種屏幕,相同價位下的顯示器通常漏光控制還算不錯的。但便宜的電視就不對了,由於電視必須用廣視角面板,所以廉價的IPS、VA便成了重災區,黑色畫面下4個邊角漏光會非常嚴重,甚至發白的情況都有,當然高端電視這類問題少得多,畢竟價格擺在那。
除了畫面色彩外電視的面板灰階響應速度通常比較慢,畢竟電視用途是看電視、電影的,而顯示器為了追求遊戲效果會用一些2ms、5ms和8ms的面板,因此在遊戲效果上有明顯區別,特別是FPS遊戲、賽車遊戲時電視拖影會更明顯點。
電視在設計上主要為家庭用戶所想,因此大尺寸電視需要有一定的間隔距離,通常為2-3米左右,如果把55英寸電視放在桌上,由於距離太近會產生一種壓迫感,並且一眼智能看到少量的畫面信息,不但自己看著脖子疼,還容易看漏那些探頭蹲坑的敵人。那曲面電視這麼便宜會不會效果好一點?其實無論曲面還是平面,電視太大距離太近始終會影響觀影體驗,長久如此甚至可能引發頸椎性疾病。
最後關鍵的來了,都知道4K電視解析度是3840x2160,也就是4倍於1080P的解析度和清晰度,那麼問題來了。4倍清晰度=4倍於1080P的顯卡和CPU需求,要知道現在想玩4K解析度遊戲的顯卡可不便宜啊,CPU最好6核的,顯卡1080以上,最好SLI的,畢竟4倍啊。
什麼解析度降低點?液晶點對點才是最佳清晰度,低了畫面模糊。什麼降低畫質?要清晰度還是畫面你看著辦咯。買全高畫質電視不就行了?當然可以,不過43英寸全高清放在50釐米內那顆粒感可是很酸爽的呢。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