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揚州」古運河畔 一水三關

2021-01-10 江南人家G

歷史上,南門是揚州的重要關隘,在它附近有很多寶貴的歷史遺存。今天我們就去逛一逛揚州城頗有名氣的「一水三關」。

挹江門是揚州從元代到民國時期的十二座古城門之一,位於古運河和小秦淮河的交叉口處,圖中這座城門,是2007年用舊城磚重新壘砌的,高約5米,是揚州目前恢復展示的六座城門之一。

從挹江門下坡,一塊大石頭映入眼帘,上面寫著「鈔關」二字。文化愛好者洪大林介紹,鈔關設立於明宣德年間。

洪大林 文化愛好者:

朝廷當時在揚州設了兩個機構,一個正五品的叫鹽運史,一個正三品的叫鹽運御史,既然官在這兒,商和官是離不開的,官府要在這裡收稅,但是不叫稅,叫鹽課,課本的課,鈔是指鈔票,在這裡就設了鈔關這麼一個碼頭。

鈔關是明清時期國家設置的對過往關卡的船隻、商品徵稅的專門機構,主要設在運河、長江、沿海等交通樞紐處。明清時期,每每到了漕運的高峰期,運河之上「帆檣如林、百貨山積」,鈔關附近也成了熱鬧喧囂的交易市場。離鈔關不遠處,還有一處名為「龍頭關」的水利設施。

洪大林 文化愛好者:

明朝嘉靖年間,這裡築了一條河,叫秦淮河,小秦淮河的頭在這兒,叫龍頭關,尾在北水關橋。當時挖土,要開出河流,土堆在邊上,就構成了第一條街,叫埂子街,再延伸下去,就到了北柳巷、南柳巷,而北柳巷這個地方是龍的最高處,叫龍背,這裡叫龍頭,就構成兩條龍,一條水龍,一條陸龍。

揚州老百姓口口相傳的「一水三關」,水指的是古運河,三關就是鈔關、龍頭關和南水關。清朝康乾時期,鈔關、龍頭關一帶是揚州最熱鬧的地方。埂子街上店肆林立、熱鬧非凡,小秦淮河上畫舫蕩漾、笙歌沸天。曾有詞人寫道:「揚州夜,花月擁邗關」,這裡的「邗關」就是指的鈔關。清朝道光以後,因漕船停運,黃河北徙,運河降為區域性河道,這一帶便慢慢衰敗了。如今的龍頭關是2003年修復的,依然有閘關的功能,既可以調節水位,也能起到一定的防禦作用。

幾百年來,「一水三關」見證了揚州城的歷史變遷,見證了運河的興衰榮辱。在鈔關附近有一座老宅子,同樣特別有故事,我們一起去看看!

鈔關西后街10號是一座清代老宅,一共三進,坐北朝南,結構完整。但在十多年前,它差點被拆掉。

顧風 文化學者:

因為這條街已經殘缺不全了,我當時就跟分管城建的市長打電話,講到它的重要性,當時我是文物行政主管部門的領導,這是我的工作職責所在,我當然要把它保下來。

在文物部門的努力下,這處民居最終得以保留。兩年之後,也就是2007年,大運河開始申遺,作為牽頭城市揚州需要成立申遺辦公室。

顧風 文化學者:

這個地方又是龍頭關,又是這麼一個老宅子,又在運河邊上,儘管辦公條件差一點,但是它的意義很重要,大運河就是一條龍,我們又是牽頭城市,而且我們這個辦公室,就設在龍頭關,我當時心裏面就有種暗示,申遺可能成功,結果果然成功了。

文物工作者保護了古運河邊的老宅,幾年後,它又助力大運河申遺成功,這不得不說是一種美妙的緣分。如今的老宅不僅是揚州市文物保護單位,還是揚州市博物館協會和揚州市大運河保護志願者總隊的辦公室。在這裡,一群熱心的志願者在積極為保護大運河出謀劃策。

俞江 大運河保護志願者:

大運河守護站,都要有個像這個樣子的小舢板,或者橡皮艇,現在很多,你如果一個守護站配一個,對河道的治汙很有效,漂浮物那些很煞風景。

周元益 揚州保護大運河志願者運河文化傳播支隊支隊長:

從我們志願者的角度,守護站的角度,大家要盡到責任,做到以前規定的,天天要有人守,月月要有人護,每年還要進行總結評比。

74歲的周元益是一名退休教師,他和好友丁東民從2009年起投身大運河保護志願服務工作。十多年來,原有的兩個人已經慢慢壯大為了一個二十多人的團隊。

周元益 揚州保護大運河志願者運河文化傳播支隊支隊長:

杭州、嘉興、無錫、常州,到北京、濟寧,一路跑下來,幾個同志一起進行宣傳,就帶著資料去宣傳,我跟他們總結出來的,首先一個是自願,第二個是自費,第三是自製,自己製作,第四個是自運,自己運到那去,另外還要自己布展,自己講解。

丁東民 市收藏協會顧問:

有人說大運河是一本書,有人說大運河是一部詩,還有人說大運河是一首歌。從這個方面,我們也做了很多的工作,我們走進了社區、工廠、機關、鄉村,這個展覽我們辦了將近五十場,專門宣傳大運河,還搞了一些大型的宣傳活動,有歌舞、詩歌朗誦這些。

保護大運河環境、宣傳大運河文化,十多年間,周元益多次獲得揚州市優秀志願者、志願服務先進個人稱號,團隊也多次被評為揚州市優秀志願服務組織。

周元益 揚州保護大運河志願者運河文化傳播支隊支隊長:

我的身心健康得到很好的保障,一個我跑動有利於身體健康,另外一個我在思考問題,精神上也得到了充實。我們的努力得到了民眾的肯定,得到政府有關部門的肯定,還使得很多年輕人乃至於小學生,都參與到保護當中來,這個是最大的功勞,我們畢竟老了,精力有限,他們能夠充分參與就很好。

近日,周元益舉辦了「揚州是個好地方 周元益先生大運河遺產點攝影圖片展」,用圖文並茂的方式,向大眾宣傳運河文化。在揚州大學運河研究院副院長劉懷玉看來,正是因為有了從官方到民間多年如一日的付出,揚州的運河才會生生不息、永葆活力。

劉懷玉 揚州大學運河研究院副院長:

我們古運河這個地方,它還發揮灌溉、排澇、景觀、旅遊這些功能,前段時間,揚州組織了古運河水上遊,效果蠻好的,我看許多同志還排長隊買票,不僅古運河充分發揮了在用活態遺產的作用,我們1958年開挖的京杭運河揚州段,也就是新運河,同樣也在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古運河和新運河是交相輝映,在我們文化帶建設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為揚州這個好地方塑造了非常好的形象。

「一水三關」見證歷史,運河邊的老宅同樣承載了悠悠歲月。揚州的運河有讀不完的歷史,說不完的故事,以後也一定會有說不完的發展,說不完的傳奇。

相關焦點

  • 揚州三灣重現「運河帆影」「鐵鑊鎮水」
    揚州三灣重現運河帆影 顧瀟 攝9月7日,3艘風帆船和7隻鐵鑊來到古運河揚州運河三灣風景區段,將在這裡重現運河帆影和鐵鑊鎮水這些大運河文化元素。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這3艘風帆船都來自揚州高郵石工頭,據漁民老夏介紹,目前整個高郵只有8艘風帆船。年過七旬的張懷清,家住運河三灣旁,他的記憶裡,幾十年前,來往古運河的船隻,大多還是風帆船。韓秋顧瀟「百舸爭流,千帆競過」是曾經古運河風帆船的真實寫照。運河三灣風景區負責人王石群說,隨著機動船隻的興起,風帆船已成為稀有之物,市民在城區難得見風帆船。
  • 揚州「運河三灣」續寫「保護傳承利用」運河的新傳奇
    12月17日,一艘「水上觀光巴士」停靠在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碼頭。 崔佳明 攝中新網揚州12月17日電 (記者 崔佳明)「大運河流經揚州,北高南低,水流急轉直下。孟德龍 攝當日,參加「踐行囑託開新局」全媒體主題採訪報導活動的中央省市多家媒體記者走進揚州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講解員告訴記者,近年來,揚州市利用三灣原有運河溼地資源,啟動建設3800畝的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搬遷企業、拆除碼頭、清理違建,實施水系疏浚、駁岸改造、溼地修復,生態環境極大改善。「經過三年治理,昔日『垃圾地』已成為閃耀在古運河畔的一顆璀璨明珠。
  • 運河揚州|運河三灣風景區:古今交融韻味濃
    運河三灣風景區位於古運河三灣段,總佔地面積3800畝,是以運河三灣及周邊溼地風光為依託,因地制宜配置人文景觀及休閒設施而形成的大型生態人文景區,擁有眾多耀眼的頭銜:世界文化遺產、國家水利風景區和國家4A級景區。有水就有橋,在景區內有多座各具特色的橋,成為了市民遊客爭相打卡的「網紅」景點。
  • 無錫新「夜」態潛力持續釋放,古運河畔老宅變身「民宿群」
    而今,租下運河邊的老宅子,改建成了民宿,也完成了他最初落戶運河畔的願望。「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楊振明在大文豪蘇軾的詩詞中尋著了自家民宿的店名。  市民坐船夜遊古運河。(盧易 攝)  老宅,運河,城中……這些都是運河文化的歷史遺存,老街區中傳統民居雖底蘊厚重,卻不能滿足遊客住宿的需求,於是催生了一大批由老宅改造的民宿出現,除了「推開門食人間煙火,關上門享遺世獨立」的莫宅外,祝家花園、花築小團月、摯舍等所構成的「民宿群」出現在古運河畔,給了遊客更多入住選擇,也補全了囊括吃住行遊購娛的「運河十二時辰」。
  • 古運河畔麗人行 再現江南古街古巷繁華盛景
    5月19日下午,古運河畔、明城牆邊,借著「五月江南美,獨愛常州樂」2019中國旅遊日暨常州首屆漢服·非遺嘉年華活動的契機,來自全國各大高校的百名漢服愛好者齊聚常州,巡遊明城牆與篦箕巷,再現江南古街古巷繁華盛景。今年的5月19日是第8個全國旅遊日。背靠巍巍明城牆,面臨千年古運河,眾多市民遊客在此相約,唱響「文旅融合、美好生活」的主旋律。
  • 講好無錫運河故事,《悅行無錫:古運河人文之旅》出版發行
    《悅行無錫:古運河人文之旅》出版發行第二屆中國大運河博覽會開幕前夕,《悅行無錫:古運河人文之旅》一書由九州出版社出版發行。《悅行無錫:古運河人文之旅》全書19萬字,全彩印刷,設計細膩,圖文並茂,文筆流暢,是一本散文隨筆風格的講述無錫運河人文故事的歷史文化普及讀物,適合讀者在無錫邊走邊讀。縱觀世界,每一條大河都與人類的生活和歷史密切相關。
  • 山東聊城落葉叢中走起「時裝秀」,古運河畔美女搖曳「國際風」
    山東聊城是一座古運河畔因水而興的北方城市,在人們的印象中滿滿的傳統文化元素讓她樸實無華,遠離時尚。但日前一場由獨立搭配師女裝品牌和日本美肌沙龍品牌聯合主辦的時裝秀,卻古樸中透著國際風。四大國際時裝周、中國國際時裝周,想去看,就是太遠,再說也都已落幕,這對於一些人來說,未免有點淡淡的遺憾。
  • 大隱於市的新中式園林酒店,古運河畔枕水而居,獨享古韻水鄉風情
    周末如果想去魔都周邊走一走,一定不要錯過,西抱惠、錫二山,中有千年古運河、南瀕浩渺太湖享「太湖明珠」美譽的無錫。除了擁有黿頭渚、拈花小鎮、靈山大佛等知名景點,同樣薈萃豐富歷史遺存和人文景觀,古運河景區也是必打卡地之一。
  • 考察調研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習近平總書記誇讚「揚州是個好地方」
    11月13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聽取大運河沿線環境整治、生態修復及現代航運示範區建設等情況介紹,沿著運河三灣段岸邊步行,察看運河生態廊道建設情況,了解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取得的成效。在碼頭,總書記同市民群眾親切交流。  從汙染嚴重的一汪死水到揚州人鍾情的親水公園,三灣生態文化公園是揚州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得意之作。
  • 走 到三灣公園看「運河帆影」
    三艘嶄新木帆船亮相三灣公園。孔生 攝揚州網訊 (記者 張孔生) 昨天,記者在三灣公園看到,三艘新的木帆船亮相,昔日「運河帆影」再現。古運河是揚州的母親河,運河哺育了揚州,是揚州的「根」。古運河揚州段是整個運河中最古老的一段。現在揚州境內的運河與2000多年前的古邗溝路線大部分吻合,與隋煬帝開鑿的運河則完全契合,從瓜洲至寶應全長125公裡。其中,古運河揚州城區段從瓜洲至灣頭全長約30公裡,這一段運河最為古老,最著名的就是「揚州三灣」。過去的揚州運河,是水陸交通的樞紐,古運河上滿眼帆影,揚州歷史上曾有「車馬少於船」一說。
  • 祖孫三代人,跨越六十年!這是他們眼中的運河時空!
    前段時間,國務院為正在揚州建設的大運河博物館正式定名,叫"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 「我們三代人都圍繞一個水的東西,喝著運河水長大,所以說我們怎麼變,都離不開水的那種靈氣。」
  • 設計理念源於古運河圖景中的船、帆、水三個元素
    首都博物館(東館)是鑲嵌在城市綠心中的「古韻風帆」,集收藏保管、開放式展陳、科學研究、社會教育、文保修復等功能於一體,設計理念源於古運河圖景中的船、帆、水三個元素,向「運河之舟」致敬。  首都博物館(東館)建築面積約為9.7萬平方米,建築最高點48米,日接待量約為6000人次,計劃於2022年12月底完成工程竣工驗收。
  • ...揚州市民深情回憶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調研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
    11月1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來到揚州考察調研。  在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習近平聽取大運河沿線環境整治、生態修復及現代航運示範區建設等情況介紹,沿運河三灣段岸邊步行,察看運河生態廊道建設情況,了解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取得的成效。在碼頭,習近平同市民群眾親切交流,稱讚「揚州是個好地方」。
  • 跟著總書記看江蘇③丨美得令人窒息的運河三灣究竟是何來歷?
    三灣溼地公園裡的剪影橋運河三灣溼地公園位於古運河揚州城區段的中心位置,北鄰揚州歷史城區,沿古運河兩岸規劃建設,水系與瘦西湖水系無縫銜接。公園佔地面積1520畝,其中570畝是運河水域面積。明朝萬曆年間,當時的揚州知府郭光復為了改變這一狀況,沿河舍直改彎,將原來近200米長的河道變成了1800米,以增加河道長度和曲折度的方式來抬高水位和減緩水的流速,彰顯了古人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利用自然的水工智慧,後人稱該段河道為「三灣子」,堪稱「三灣抵一壩」。細論起三灣,一種說法認為該運河河段內存在三道水灣,因以名之,所謂「寶塔灣、新河灣、三灣子」。寶塔灣,在今文峰塔下。
  • 古運河畔,常州人喜提夏夜絕佳納涼處|新聞中心|中國常州網 常州第...
    如今,從市區橫穿而過的古運河,雖不再具有航運的功能,卻依然是一條引人入勝的景觀帶。經過改造,我市古運河兩岸花卉鬱郁、樹木蔥蔥,夏日的晚上,古運河邊清風習習,被一些市民戲稱為天然空調,成為市民納涼休閒的絕佳去處。連日來,常州晚報記者以戚街道工農橋為起點,市區懷德橋為終點,從東到西走訪發現,古運河邊至少有以下幾個「熱門景點」。
  • 富山市中心「富巖運河環水公園」
    沒去過富山的人可能會以為它沒什麼特色,其實從JR富山站徒步9分的富巖運河環水公園,不僅有世界最美的星巴克、法式料理鐵人餐廳外,更有高人氣的富山縣美術館,多樣化內容絕對有能力競爭「日本自由行玩家票選高CP值公園」呢(笑)!
  • 運河文化潤揚州
    經濟日報記者 蔣 波「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每當人們提及江蘇揚州美景,貫穿全城的大運河總是繞不開的。在大運河揚州段,水闊天長、舟楫縱橫。古運河風光帶裡,叢林秀美,旖旎多姿。「我們要讓『古運河重生』,爭當運河生態治理修復的典範,爭當運河文化保護傳承的典範,爭當運河文旅融合發展的典範。」揚州市委書記夏心旻表示,揚州將用世界遺產標準來保護好大運河,推動大運河文化帶傳承和發展,努力走在前列、擔當典範。
  • 水利專家解讀古代揚州「水工...
    揚州歷代治水者有著怎樣的智慧?又創造了怎樣的「水工傳奇」?政經君邀請水利專家為您解讀古代揚州的「水工智慧」。   三灣公園裡,一對母子在古運河親水平臺遊玩。   小男孩一臉稚氣地問:「這個公園為什麼叫三灣公園啊?」
  • 揚州的千年歷史老街,位於運河之側,古城之中,古色古香
    十年一覺揚州夢。這首詩還是不能寫盡揚州的。她是一個需要細細觀察的城市。在微風和迷人的花朵中,我想像著杜牧在江南睡了多少個美麗的夢,寫下許多美麗詩篇,甚是羨慕,揚州是以多水而得名的。東莞街是在運河的河畔之上。
  • 揚州,每一個文藝青年都愛去的地方
    得到APP上面有個林楚方先生的課程,「文明地標30講」。這個課程很好的一點,不是就旅行本身說旅行,不是說這裡好玩那裡好玩。而是基於「人類文明如何產生」這個邏輯,來細說散落在世界各地的「30個地標」,及其彰顯的人類文明層面上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