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叮咚……」無錫民宿「小團月」的店堂內,網上新訂單的接收信號響起,「『五一』期間客房滿員,這幾天還有不斷詢價預訂的客人。」4日,「80後」店主楊振明一邊指揮店員處理訂單,一邊忙著為住店客人確認清名橋的夜遊活動。他是這條街的「老商戶」,幾年前先開了一家貓咖店。而今,租下運河邊的老宅子,改建成了民宿,也完成了他最初落戶運河畔的願望。「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楊振明在大文豪蘇軾的詩詞中尋著了自家民宿的店名。
市民坐船夜遊古運河。(盧易 攝)
老宅,運河,城中……這些都是運河文化的歷史遺存,老街區中傳統民居雖底蘊厚重,卻不能滿足遊客住宿的需求,於是催生了一大批由老宅改造的民宿出現,除了「推開門食人間煙火,關上門享遺世獨立」的莫宅外,祝家花園、花築小團月、摯舍等所構成的「民宿群」出現在古運河畔,給了遊客更多入住選擇,也補全了囊括吃住行遊購娛的「運河十二時辰」。「我們是衝著運河邊的民宿來的,這兩天逛了祝大椿故居、絲業博物館,還參加了青春夜市、夜巷市集的活動,很有意思。」揚州遊客小凡說,運河邊的設計師民宿,依然會是她下一次來無錫的住宿首選。
高品質的民宿群在提升旅遊品質的同時,也活態呈現著歷史遺存,為運河文化鐫刻下時代印記。南下塘135號的摯舍,近日頻頻在國內外設計平臺亮相,「五一」期間不少遊客在此「打卡」。這是著名設計師蔣華健繼「渝舍印象」後又一次的民宿作品,備受期待。「對於設計師來說,感覺很重要,在千年文化的運河邊設計與其相符的民宿,讓它成為國內外遊客到錫打卡的地標。」蔣華健說,「保留傳統歷史,融入現代元素,才能讓歷史更好的傳承,這是打造摯舍時的想法。」摯舍原址是典型的傳統三進式院落,前低後高,較為保守。走進室內,白牆黛瓦,小橋流水,保留了這座江南小院古樸典雅的氣息,而鐵鏽板、簡約的落地玻璃及獨特的導向系統等現代設計元素,則賦予了老宅新的活力。設計師們重視、研究並發掘地域文化元素,民宿不僅僅是遊客棲息的經營場所,更是地域文化的精神媒介和功能承載物。
南下塘遊客絡繹不絕,「夜經濟」展現蓬勃活力。(盧易 攝)
江蘇古運河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的杜軍認為:沒有高品質的住宿,談夜經濟發展只是空中樓閣。「建全產業鏈格局,尤其是重點發展住宿業,有針對性地引進與景區建築風格、文化底蘊相吻合的主題精品酒店,在提升景區接待品質的同時,讓遊客進得來、住得下、留得住。」無錫運河畔的民宿群在吸引了設計師們的加盟後,呈現出更為深刻的價值——城市文化空間載體,體現著城市獨特的性格。(韓玲、馬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