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匯點訊 斑駁的老牆,大面積鋸齒形廠房,高聳的煙囪……走進常州運河五號創意街區,隨處可見工業遺存和文化遺蹟,由老廠房改建的各種文化建築,訴說著無聲的故事。
這裡曾是常州紡織工業的搖籃,80多年前,這個地方叫「恆源暢」,燈芯絨、印花雙面絨、靛藍勞動卡、童鷹毛毯等當年紅極一時的搶手面料和床上用品,都是從這裡,走向全國眾多家庭。
而今,歷經滄桑的廠房搖身成為文藝青年們最愛打卡的「創意聖地」,話劇場、展覽館裡文化大咖雲集,兩岸青年在這裡開展創意和文化的交流。
從曾經的「古運河畔老工廠」到「常州文化新碼頭」,運河五號創意街區的發展,正是大運河常州段工業遺產活化利用的縮影。曾經,以水運為主要交通運輸手段的年代,運河常州段作為運輸的黃金地段,過往船隻絡繹不絕。隨著經濟的發展,運河一點點地褪去往日的繁榮。今天的運河常州段已是另外一種嶄新面貌,除了讓母親河重現碧水清波,常州堅持創造化、創新性發展,將運河兩岸風光帶建設與文化發展緊密結合,讓運河兩岸又「熱鬧」起來。
「在大運河傳統運輸功能弱化的今天,要彰顯其文化價值。要在運河的歷史文化和現代文明中找到新的平衡點,為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養料,實現運河文化的華麗轉身。」從小住在常州大運河邊西吊橋太平巷的常州市運河辦智庫專家邵志強,一生沉醉於研究運河歷史文化。申遺成功後,他提出在沿河原有工業遺存處建常州工業遺產公園。如今,據此打造的「運河五號」,已成為有名的文化創意產業集中地。
目前運河五號創意街區已形成「運河記憶、工業遺存、創意產業、常臺合作」四大主題,並享有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工業遺產、兩岸文創產業合作實驗示範基地等殊榮,成為江蘇最美運河地標,運河工業遺存保護的「常州樣本」。
「發展旅遊是工業遺產實現它自身價值的重要途徑。」運河五號創意街區執行董事、總經理趙洪波介紹,運河五號為尋找城市記憶、追溯歷史文化、熱愛創意生活的人們提供了如百年工商文化遊、悠悠運河水上遊、創意休閒時尚遊等豐富多元的旅遊體驗和服務,去年客流量高達70多萬人次。今年,藉由發展夜經濟契機,街區主推夜間文旅消費,舉辦「龍城夜未央」品牌活動,以夜遊、夜市、夜食、夜展為切入點,吸引了大量市民前來,平均每晚人流量達到三四千人次。
讓工業遺產「活起來」,在工業明星城市常州還有不少。
走進常州市經濟開發區丁堰街道的中國中車旗下中車戚墅堰機車廠,八十餘年的紅磚老廠房,百年前的聯合剪衝機訴說著歷史底蘊。
戚機廠是我國鐵路客貨運內燃機車的重要研發、製造和維修基地。始建於1898年,前身是上海吳淞機廠。1936年遷至常州戚墅堰,並改名為戚墅堰機廠,是常州第一個大型近代化工廠。公司佔地面積約98萬平方米,擁有各類設備4600多臺套,有雄厚的機械加工和生產製造能力。近年來,相繼開展電力機車、地鐵焊軌車的試製,開工建設城軌車輛製造基地,全面進入內燃機車、電力機車、城軌車輛、工程機械等軌道交通裝備多個領域。
拓展運河沿線工業文旅,2020年,百年戚機廠成為工業旅遊網紅線路。在青少年教育示範、工業文明感受、紅色文化體驗等方面,針對不同受眾,開發不同線路,讓受眾沉浸式體驗中車戚墅堰公司百年歷史文化。今年以來,已有3萬多遊客前來參觀歷史設備陳列室、廠史陳列館、現代工藝車間,「零距離」感受我國軌道交通建設的歷史進程。
聚點成線,在工業資源豐富的丁堰街道,已形成一條6.5公裡的特色工業文旅路線。丁堰街道黨工委委員、辦事處副主任徐熠告訴記者,為了將運河工業遺存傳承好、利用好、保護好,近年來,丁堰街道充分利用轄區內戚機公司、戚電公司、天虹紡織等大運河畔百年工業企業資源,結合運河公園文旅資源,從百年老廠的歲月印痕到服裝名企的花園錦簇,從產城融合、創意文化到休閒娛樂、工業文旅,提供給所有遊覽者觀測民族工業的最佳視角,為百年老廠打造充分展示百年工業文明的舞臺。
交匯點記者 顧敏 唐穎 滕升智 範俊彥 田博 毛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