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出分在即,考生如何填報志願搶佔優質專業。2020高考已經結束,那麼接下來就是出分填報志願。在知道自己成績後如何上好學校選個好專業去個好城市,在自己高考分數一定的情況下做出最優選擇是考生及家長最迫切的願望,所以更需要考生家長們提前準備。對於大部分考生來說,高考是大多數學生中一生中只有一次的是情也是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一次選擇,再加上新高考逐漸推行全國多個省市的錄取批次發生了變化,這對一些考生來說,是難得的紅利,但對另一些考生來說,卻成了不知道怎麼辦的困境。
今天我將從地區學校專業興趣,為此等多個方面出生後的志願填報方法進行分享,希望對各位考生和家長有所幫助。首先第一個我要跟大家說的是要關注。為此,由於試卷難度的原因,在高考志願填報中只看分數意義不大,試卷難了大家分數都會都低,試卷簡單大家分數就會都高。但是不管分數是高還是低,省排名所對應可能考上的大學是相對確定的,所以高考分數出來後,各位考生和家長在明確分數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要清楚自己在所在省份的位次大學,在每個省份的招生位次事大概的一個區間。
比如,同濟大學在甘肅理科的招生,為此大概是100到1300這樣,為此110生的考生基本就可以肯定能考上同濟大學專業也幾乎是隨便選為此1300左右會以後的考生可以衝刺一下有被錄取的機會。因為往年有位次1638的考生被錄取,但幾乎沒有什麼專業選擇的餘地。
簡單來說,就是如果考生的位次與院校或專業,以往連續幾年錄取考生的位次大致相當或者就在錄取考生位次範圍以內則報考這些院校或者專業把握性較大。第二個要重點強調的,是要注重分差。各所院校的錄取分數線,每年都會有所變化,在參考分數線的時候,一定要把分數線轉化為分差這個,分差就包括了院校的分差專業的分差和自己成績的分差。
首先來說院校分差:院校分差是院校的錄取分數線減去當年的省控線,比如說某年某省理科一批為520分,某所高校當年在該省理科的提檔線是540分,那麼540分減去520分所得的20分就是分差。再來了解這個專業分差。那麼專業分差,就是用某個專業的錄取分數線減去當年的省控線所得出一個分數差值,比如說四川大學口腔醫學專業在某地某年的錄取分數線是590,當年該第一本線省控線是520分,那麼專業分差,就是70分,所以說要報這個口腔醫學專業,考生還要考慮自己的成績,分差跟專業分差,是不是能夠對應。還有一個就是自己的成績分差,就是考生的高考成績減去當年所在省某批次省控線得出的差值。比如某考生文科總分是550分,當年文科一本省貢獻在530分,那麼分差就是20分。在計算出分差後就一定要按照這個分差找出對應的高校。
那麼考生在選定目標院校的時候,就要用自己的分差跟院校分差去對比。第三個我要講的是拉開梯度,雖然今年有11個省市的錄取批次有所變化,但從志願填報上來說,除了浙江省考生可以填報80個志願多數地區仍是實行平行志願考生可以有五個左右的院校志願選擇在這樣的情況下,院校和專業的選擇,一定要拉開梯度,做到衝保5分的科學搭配,衝就是填報志願有希望能夠得著的理想學校。保就是填報與自己成績門當戶對的學校,特別提醒的是分數沒有絕對優勢的考生,千萬不要將五個院校志願全部填同一層次的學校,一定要選好保底學校,如果填報不當會慘遭落榜。梯度設定為多少沒有一個標準答案,最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定,如果有五個院校志願的話,建議A志願的分差應該比自己的分差要高出20分左右,B志願的分差應該高出自己的分差大概十分左右。那麼,C志願應該跟自己的分差基本一致,那麼第四志願分差應該低於自己的分差十分左右。那麼最後的應該低於20分以上。此外,平行志願中的五個院校雖然是平行的,但計算機檢索投檔是有先後的,五個院校排序的先後就是投檔的順序。
如果考生所填報的平行志願中有多所院校都可以投出去,那麼檔案只能投到這些院校中排在最前面的那一所。因此,考生在填報平行志願時,最好將最想就讀的學校填在靠前的位置。那麼在拉開梯度的同時,考生要爭取最大機會填滿所有志願。對於不想復讀或者心儀某所學校的考生建議,儘量選擇服從專業調劑,但如果有自己明確的專業目標,非去不可再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那麼第四個我要說的是冷熱結合,毫無疑問熱門的專業院校和地區都是有更多人選擇填報的,三熱的考生將面臨更大競爭,所以填報志願是考生和家長要充分考慮這三方面因素的冷熱搭配,避免一位集中三者失掉其他機會,那麼熱門地區先來看一下,往往是北京,上海,南京等經濟,文化發達的地區,在這樣的城市上學學習,不論是不是重點,學校還是一般學校都會受到良好環境的薰陶擴寬自己的視野。如果能上重點高校,則能夠享受更優質的教學資源和接觸到更好的教育,但同樣批次的院校,在這些城市往往比冷門城市的學校錄取分數要高,生活消費也相當高。
那麼再來看一下,這所些院校往往具有綜合實力強,區域位置好,校園文化歷史悠久的特點,是絕大部分考生嚮往的地方,除了名校名譽可以給學生外,更重要的是這些院校能提供給學生更多優質資源和機會。名校有深厚文化底蘊和雄厚的人脈資源,個人發展空間大,在歷年名校競爭力強,錄取分數高,如果分數不是很有競爭力,可能只能選讀重點大學的冷僻專業。
如果這些冷門專業是自己不感興趣的考生可能要面臨著很多的壓力和困難。甚至會面臨中途退學,那麼最後再看一下熱門專業往往與社會發展和當下需求有關從總體上看,熱門專業的就業機會,薪酬福利都會更有優勢,但360行行行出狀元真正決定是發展的好不好的是你個人對這個專業的學習程度,任何行業,只要你是頂尖的人才都不愁好的發展,近年來熱門的金融類專業,各個院校在分數不低的情況下,還是考生扎堆大家都衝著金融的名號而去,就很少分析這個學校的金融專業到底怎麼樣?
金融專業要學到什麼樣的程度才能有好的發展,結果往往是拼了很高的分數進去了大學畢業後發現各種發展並沒有社會吹捧得那麼好,所以家長和考生在選擇專業時,大可不必只求熱門社會是不斷發展變化的近兩年的熱門專業,未來不一定熱,要注意分析社會發展趨勢,在專業選擇是也要做到冷熱結合,避免因為熱門專業的高分扎堆浪費感情。
最後一個我要跟大家強調的是吃透高校章程,注重具體要求。招生章程,是考生了解招生政策的主要途徑是填報志願不可或缺的參考資料,讀懂招生章程,那麼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看高校情況,讀懂招生章程,首先要了解院校基本情況,包括隸屬關係院校性質及層次辦學規模,院系及專業設置情況,師資狀況,科研水平及成果收費標準,獎學助學措施畢業生,就業率及去向的內容。對於設有分校及多個校區的院校,還有關注考生在哪個校區就讀,其畢業證書學位證書的印章是否帶有分校或校區的字樣。
第二點,是看加分政策,高考照顧加分,由教育部統一划定範圍,各省有一定的自主權。一般來說各省級招生部門確定的政策加分,只適用本地區的高校,外籍高校認可與否,由學校審查決定,所以考生的加分是否管用,一定要仔細閱讀各高校的招生章程中的加分條款,部分高校在提檔是承認政策加分,但在錄取時卻按照考生的實際高考成績和報考志願安排專業,也就是說提檔加分是起作用的。但在專業錄取時,部分高校是按考生持考分算加分不起作用。
第三點看投檔比例,不少考生家長誤以為只要被高校提檔就一定會被錄取,其實這是不對的。學校審閱檔案後,少數考生檔案會因各種原因被學校退回到市教育考試院及退檔。教育部規定,普通高校的調檔比例有一定限制,其中順序志願一般不得超過招生計劃的120%,平行志願不超過105%,各高校為了既順利完成招生計劃,又保證招生質量調檔比例,一般都在100%到120%之間。
第四點看志願錄取方法。部分高校既有順序志願又有平行志願,其錄取方法是不同的部分學校的招生章程中規定順序志願錄取,方法是會標註一句當第一志願生源不足時接收非第一,志願考生及如果第一志願上線人數達到或超過招生計劃數院校可以在第一志願完成招生計劃,就不再招收非第一志願考生。如果第一志願上線人數少於招生計劃,院校則通過招收非第一志願考生完成招生計劃。具體情況以該校章程中規定為準,請考生和家長們務必仔細研讀
第五點看單科成績。要求高考錄取時,有些高校對已投檔的考生在安排專業是有單科成績的要求主要有兩種方式,單科成績原則上應達到及格水平,單科成績,必須達到某分數標準。這一些關鍵的問題,你都可以從招生章程中去核實清楚。招生章程,一般最後都會附上招生辦公室的電話,因此碰到招生政策不清楚的地方可以打高校的電話進行諮詢。現在不少高校還在招生章程後,附上學校的官微官方微博啊!官方微信等新媒體聯繫方式考生和家長也可以關注並隨時諮詢
第六點要跟大家強調的是量體裁衣。所謂量體裁衣,就是在依據考生分數,在此分差的基礎上,結合考生自己興趣特長和學習能力結合,發展志向和職業規劃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每年高考結束後,都有很多考生和家長因為志願填報不同而發生矛盾的情況。高考志願填報是一個複雜的博弈過程,每一位家長都希望孩子未來能夠飛黃騰達。但這應該是最尊重孩子個人意願的基礎上進行的,而不是以過來人的口吻強加於他們身上,所以作為家長要學會真誠平等的和孩子交流關注,他們內心的真實想法和訴求理性,客觀地向他們分析不同志願選擇的利與弊。那麼,作為考生由於個人經驗閱歷,社會認知等方面的限制,在對一些事情的分析上不會如父母透徹,所以志願填報時,切不可意氣用事,不能對專業學校和地區望文生義,要學會結合,對自己傾向的專業進行合理評估,認真傾聽和分析父母師長的意見。做到興趣特長,發展規劃和科學有力選擇的統一。
高考是人生大事,需要我們有足夠的慎重,而志願填報填的好可能會讓你的分數上到更好的學校。最後祝福每一位考生都能考上心儀的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