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聯
如懿傳中皇帝走的「浮雕路」叫啥?名字很尊貴,走的方式也很特殊
中國古代宮殿的臺階中間都會有一塊石板浮雕,石板上雕刻著飛鳥壽山,龍鳳祥雲之類的圖案。景區中這些石板是禁止遊客上去的,而且這些浮雕看著很是光滑不適合攀登。
可是在《如懿傳》中卻出現了這樣一幕,皇上走在浮雕上登基,大臣們走在兩旁的臺階上去。人們不禁疑惑,有好好的臺階不走,皇帝為什麼非得走在浮雕上,難道這其中有什麼特殊意義?
首先說這「浮雕」,它的學名叫做丹陛石,從字面不難看出,「丹」代表紅色,「陛」則指的是皇宮前面的臺階,因為古時候皇宮前的臺階多為紅色,所以宮殿臺階也叫「丹陛」,這臺階上的石板浮雕也就自然而然的叫做丹陛石。
丹陛石代表著皇家身份,用料極其講究,選材為上好的漢白玉石,製作過程中通常使用一整塊漢白玉石,有的也會用到幾段漢白玉石。丹陛石由能人巧匠雕刻「龍鳳祥雲」「飛鳥壽山」等吉祥長壽的圖案,說到圖案肯定少不了龍鳳,畢竟龍鳳代表著皇權。
關於龍鳳的順序一般是龍上鳳下,代表著封建時代男權大於女權,但凡事都有例外,慈禧墓的圖案就恰恰相反,風凰在上龍在下,這也反映了中國古代統治者對丹陛石的重視。
國內保存最大的在故宮保和殿北面。據史料記載是在明朝完成的,用的石頭約兩千噸重開材質自房山。當時統治者為了完成這個動用了民夫萬餘,兵士六千。
當時人們生產力低下道路不暢單單是運輸這石頭原料便是一大難題。為了便於運輸,人們在冬季修建專門運石頭的「冰路」,從房山到皇宮每隔一裡便掘一口井引水上來澆在路面結成冰,將石料放在在光滑的冰面上由人和騾馬拉到皇宮,即使如此也歷時一個月,一塊丹陛石竟如此費時費力,皇家的講究可見一般。
如此講究的丹陛石,當然只有身為九五之尊的皇帝才能在它上面經過,但並不是徒步在丹陛石上行走,而是由力士舉天子轎輦行於兩側臺階,皇上乘轎中沿丹陛石進入宮殿,電影《末代皇帝》也出現過這個場景。
如此隆重的上殿方式當然不會在尋常日子進行。皇帝只有在登基、壽辰、婚禮等大場面下才會經這上殿。畢竟影視是經過美化的,皇上也不像武林高手,在如此光滑的有不規則的帶稜角的石壁上行走顯然很困難的,非常危險,萬一腳下一滑,恐怕就會當場馭龍歸西。
所以在現實的生活中我們也不要隨意踏文物,會給文物造成傷害,如果被工作人員看到輕則罰款重則喝茶,畢竟咱們普通小老百姓可比不得古代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