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周日我是不寫文章的,想給自己放個假,但是今天是個很特殊的日子,母親節,這是受眾最廣的一個節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母親,每個人也都會變成母親或者父親。所以一大早我起來打開朋友圈各式各樣對母親表白的信息鋪天蓋地,不過大多數都是轉發。
愛媽媽這件事情,我們簡化的連自己寫幾段話都免了,只是簡單的把別人寫的文字文章轉發過來,或者別人做好的視頻轉發一下,這似乎變成了一年一度的例行公事,讓別人知道你不是一個冷血的人,你心裡還是想著媽媽的,轉發文章或者視頻更多的不是想讓媽媽看見,而是想讓朋友圈的所有人看見,有些人可能轉發的時候連媽媽都還是例行屏蔽,畢竟這樣煽情的話很難對媽媽說出來。
其實我覺得愛媽媽這件事情,只要我們自己心裡明白,讓媽媽知道,並且一直努力用行動去愛就好了,與其在朋友圈裡說一千遍說一萬遍發無數個大哭的表情說我愛你我愛你我愛你好感動好感動,都不如多打幾個電話回去,把陪男朋友女朋友的時候省下一點來陪陪媽媽。
前幾天和同事聊天,她講她對她媽媽很無語,我問她為什麼,她說她媽媽喜歡玩微博,裡面也有30個粉絲,但是有一天粉絲掉了兩個,她媽就打電話給她訴苦說,好傷心啊,粉絲怎麼就掉了呢?她好氣又好笑,一氣之下給她媽買了3000殭屍粉,她媽立刻開心的像孩子一樣。
聽完之後我挺感動的,我一直覺得最好的母女關係就是平時像姐妹一樣,不管是在電話裡還是在家裡吵吵鬧鬧,一分開掛掉電話的時候又彼此想念。而這些我是做不到的,可能因為我是個男生吧,我上初中開始寄宿,那時候也就十二三歲,只是剛開始初一的時候常常會哭鼻子想媽媽,覺得學校和家的距離是這世上最遙遠的距離,後來漸漸適應了,天涯海角我都不再覺得遙遠,和朋友的時間越來越長,給媽媽的時間越來越少,上大學的時候每周給媽媽一個電話,兩個人沒什麼話可講,只是簡單的幾句。媽媽說錢夠嗎?我說夠。我說家裡還好嗎?我媽說還好。媽媽說吃飯了嗎?我說吃了。然後沉默了幾秒,我說沒什麼事就是打個電話回家,我媽說沒錢的時候記得講。
越長大和媽媽的話越少,也越來越明白愛媽媽不是在朋友圈轉發多少篇文章,而是靜下心來把和媽媽過往的點滴回憶一遍,媽媽的生日是哪一天,媽媽最喜歡吃什麼菜,媽媽穿多大碼的鞋,媽媽的身高是多少,媽媽最喜歡聽誰的歌。這些你都記得嗎?
如果這些都不記得,發再多條朋友圈又有什麼用。畢業以後我總是想努力讓自己出人頭地,因為我知道我今天的成就決定了以後別人看我媽媽的目光,所以當我第一篇文章發表拿了稿費的時候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媽媽,我第一次在公眾號裡發廣告掙錢的時候我趕緊打電話給媽媽,我的文章第一次被《人民日報》轉載上了微博熱搜的時候第一時間也是打電話給媽媽,我換了新工作開始在高大上的寫字樓裡上班也是趕緊打電話給媽媽,很多時候我真的不知道如何如表達愛,我只是想讓自己在一步步變好的路上媽媽是我第的一個分享者。
朋友圈裡祝母親節快樂的文章越來越多,每一個人都很感動,很多人都說看哭了,但是哭過之後有沒有打一個電話回家是我想問的,有沒有勇氣和媽媽說一聲我愛你是我在意的,而不是剛哭完之後下午就跑去商場給自己買了個新包包壓壓驚。
今天就用網上流傳的一句話結尾吧:世人總想拯救世界,卻沒人願意為媽媽洗一次碗。
發朋友圈之前
先打個電話回家吧
午安
方不見
平凡的寫作者
只寫低到塵埃的相遇和離別
如果你喜歡我的故事
喜歡我忙忙碌碌走過的
這些如風如塵般的路
希望你能把我的故事分享給更多朋友
出版作品:
《願有深情可回首:方不見和你講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