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李克強3次總理記者會透析六大語言特點--列數字引典故憶往昔
今天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閉幕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人民大會堂三樓金色大廳會見中外記者並回答記者提出的問題。
總理記者會是每年兩會的壓軸大戲。今天是李克強就任國務院總理以來第三次答中外記者問。《法制晚報》記者梳理發現,在過去兩次總理記者會上,李克強共計回答了26個問題(2013年11個,2014年15個)。在記者會上,李克強許多生動、乾脆、有韻味的語言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亮數字、引典故、愛回憶、說口語、打比方、懂幽默,這是本報梳理出李克強總理記者會上6大語言特點。
特點1
數據說話不空談
今天上午,李克強答記者問時表示,本屆政府兩年內下很大力氣完成了當初提出的五年內砍掉三分之一行政審批事項的目標。同時他介紹,今年將全面取消非行政許可,國家部門授權地方政府審批的事項1200多項,今年要砍掉200多項,「不能像開車一樣,鬆了手剎,還踩著腳剎,明放暗不放。」
記者注意到,有法學學士和經濟學博士背景的李克強,在講話時很少空泛談論,善於用數字去講道理,這也是過去兩年記者會上顯現的特點。
2013年3月17日,李克強以國務院總理身份第一次出現在答中外記者會上。在為時107分鐘的記者招待會上,他回答了11個問題,其中列出的幾個數據讓人印象深刻——國務院各部門行政審批事項還有1700多項,本屆政府下決心要再削減三分之一以上;30多年前,中美的貿易額不過10億美元,2012年已達近5000億美元。
2014年的記者會上,在兩個小時的提問中,李克強列出了23個數據!用事實說話令人信服。
特點2
引用典故有韻味
國家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是兩會的重要議程,也是李克強擔任國務院總理的記者會上遇到的第一個問題。
2013年的記者會上,在被問及「這次改革是不是您理想的方案?」這一問題時,李克強說,「你談到理想,凡事想要做成的話,總是要在理想和現實之間作出可能的選擇。」
他介紹說,這次改革方案核心是轉變政府職能,當然也是簡政放權。「我們要有壯士斷腕的決心,言出必行,說到做到,決不明放暗不放,避重就輕,更不能搞變相遊戲。」
今天上午的記者會上,李克強再次提到了「壯士斷腕」。他直言,簡政放權是政府的自我革命,削權是要觸動利益的,它不是剪指甲,是割腕,忍痛也得下刀。
其實類似的情況還不少,《法制晚報》記者梳理注意到,在過去兩年的記者會上,李克強至少16次運用典故來回答記者的提問。
「自古有所謂『為官發財,應當兩道』。既然擔任了公職,為公眾服務,就要斷掉發財的念想。我們願意接受全社會、接受媒體的監督。」2013年記者會,在談及腐敗問題時,李克強語氣堅決。
特點3
滿懷深情憶往昔
喜歡深情地回憶往事,也是李克強記者會上的一大特點。
今天上午,李克強在談民眾創業時回憶說,去年他去企業登記場所,遇到一位退休婦女。她說要辦一個婚慶公司,說知道這個地方辦婚禮的老禮數,她沒有讀過幾年書,但知道怎麼辦,這是她的核心競爭。他還看到過一些咖啡廠,「有奇思妙想,可以帶動市場需求,真是高手在民間啊。」
作為新一任總理,李克強2013年記者會上被問及個人經歷和從政生涯。此時,李克強動情地回憶起知青生涯:
「我曾經是安徽鳳陽的插隊知青,很難忘那一段和鄉親們度過的艱難歲月。那裡當時是中國農村出了名的窮地方,也是後來中國農村承包製改革的發源地。我還記得1977年高考後,我是在田頭鋤地時得到高考錄取通知消息的。」
在2014年的記者會上,李克強回想起30多年前在農村當村幹部時情景。「那時候起早貪黑,恨不得把每個勞動力當天幹什麼都給定下來,結果呢?到頭來就是吃不飽肚子。」李克強說,後來搞承包製,放開搞活,農民自己決定幹什麼、怎麼種,幾年時間溫飽問題就解決了。
特點4
說大白話接地氣
回答問題時,李克強經常用老百姓能聽得懂、記得住的「大白話」去闡述觀點。比如「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城鎮化不是靠攤大餅」「把錯裝在政府身上的手換成市場的手」「我們還要繼續去啃『硬骨頭』」等。
今天上午,李克強談到創業問題時說,我還到過許多咖啡屋、眾創空間,看到那裡年輕人有許多奇思妙想,他們研發的產品可以說能夠帶動市場的需求,「破繭就可以出蠶。」
李克強曾多次提到改革是中國最大的紅利。
「改革貴在行動,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2013年答記者問時,李克強說,之所以說改革是最大的紅利,是因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還在完善過程中,靠改革進一步解放生產力還有巨大的潛力,讓改革的紅利惠及全體人民還有巨大的空間。
「開了弓哪還有回頭箭?我們只能是一抓到底、一往無前」,「還要繼續去啃『硬骨頭』」,「努力做到讓市場主體『法無禁止即可為』,讓政府部門『法無授權不可為』」……2014年記者見面會上,李克強用鏗鏘有力的話語表達了繼續推進簡政放權的堅定決心。
特點5
生動形象打比方
在答記者問時,李克強使用了大量生動、形象而深刻的比喻。
今天上午,談新出臺的《環保法》時他說,環保等執法部門也要敢於擔當,承擔責任。對工作不到位、工作不力的也要問責,瀆職失職的要依法追究,「環保法的執行不是棉花棒,是殺手鐧。」
2013年記者會上,在談新形勢下兩岸關係時,李克強深情地說,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居住在兩岸的是骨肉同胞。「所謂打斷骨頭還連著筋,同胞之間、手足之情,沒有解不開的結。」
他說,大陸和臺灣是我們共同的家園,把它一道維護好、建設好,使其花團錦簇,花好總有月圓時。
談到中國經濟問題時,李克強說了一句老百姓常用的比喻:「所謂磨好了斧子才能劈開柴。」他說,只要我們正視困難、直面挑戰、趨利避害,就是遇事克難的成功之道。
特點6
睿智幽默答提問
睿智、幽默也是李克強記者會上一個明顯的標籤。
今天的總理記者會上,第一個問題由《金融時報》記者提出,關於中國公民在海外購房的問題。李克強在回答時,向外國記者打趣詢問:看你面孔像是西方人,中文說得這麼流利,不知道有沒有在中國買房?
2013年記者會上,美聯社記者拋出一個帶有「陷阱」的封閉式提問——中國是否會停止對美國的黑客攻擊?
「剛才你說的話我怎麼有有罪推定的感覺啊?」李克強馬上以輕鬆幽默的方式進行了回應,黑客攻擊問題可以說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中國本身就是主要的被黑客攻擊的受害者,中方不僅不支持,而且反對黑客攻擊行為。
2014年記者會上,他還三次稱讚外國記者「中文很標準」。「但是因為這是中外記者招待會,還得請翻譯做一次翻譯。」李克強說。臺下再一次響起笑聲。
回答完最後一個關於民生的問題後,李克強說:「到了吃午飯的時間了。中國人說民以食為天,所謂民是眾的意思,你們加起來遠遠超過我一個人,還是要讓大家不能挨餓。」
本版文/記者王選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