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鋼筆字教學:意義、困境與突破
滕衍平
摘 要:三年級學生開始學寫鋼筆字,這是學生語文能力發展的需要。教學過程中,教師會遇到學生書寫基礎參差不齊、寫字教材缺少循序漸進、評價標準部門不協調等難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觀察領悟、比較發現、模仿體驗、練習鞏固等策略進行深入學習,並做到循序漸進、分層指導、形成合力、活動促進、持之以恆。
關鍵詞:鋼筆字教學 基本技能 指導策略
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從三年級上學期即安排了鋼筆字的學習內容,其目的是希望從三年級開始,讓學生學習寫鋼筆字。鋼筆,因其方便、耐用、具有豐富的線條表現力等優勢,成為我們工作學習中最經常使用的書寫工具。因此,學會使用鋼筆書寫漢字,對每個人都是一生受用的基本技能。而小學階段,正是學生學習、掌握鋼筆的書寫方法,養成正確使用鋼筆書寫習慣的最佳時機。
那麼,為什麼要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學寫鋼筆字?學生在用鋼筆書寫中會遇到哪些難題呢?教師如何針對問題進行有效地指導呢?筆者結合近年來的教學實踐,談一談在這方面的教學思考,以求教於同仁。
一、三年級學生學寫鋼筆字的意義
《教育部關於在中小學加強寫字教學的若干意見》中明確要求:「中小學寫字教學要使學生會寫鉛筆字和鋼筆字……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正確的寫字姿勢,並有一定的書寫速度。」三年級的學生開始學寫鋼筆字,是不是過早,這是很多老師的疑問;鋼筆字寫起來有難度,學不好,反而會造成作業效果的退步,這是許多老師的顧慮。那麼,為什麼要在三年級安排寫鋼筆字的教學內容呢?
(一)這是書寫美觀的需要
到了三年級,學生經歷了兩年的鉛筆字書寫練習,他們對漢字的審美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對於寫出好字,已經不再停留在寫印刷的楷體字上了。為此,蘇教版教材中安排了鋼筆字的書寫字例。這時候,原先的鉛筆書寫工具就不能滿足學生練字的需要了。比如,用鉛筆寫字時筆畫要麼比較細,要麼比較粗,不容易表現字的粗細變化。特別是不好解決筆畫的頓筆,以及撇、捺、鉤等筆畫的出鋒的問題。而鋼筆的筆尖有彈性,適宜學生處理好順勢起筆和頓式起筆,適宜學生在運筆的過程中做好提頓動作,適宜學生在收筆時做到筆畫的出鋒等。
(二)這是學習內容的需要
到了三年級,學生學習的重心由原先的讀背課文、大量識字,漸漸地轉變為語言的理解與運用,讀寫內容不斷增加,特別是寫筆記、寫作文時,需要大量的動筆書寫。如果仍使用鉛筆寫字,筆芯很快就會變粗、變短,就需要不斷地更換或者削筆,這樣反而影響了正常的書寫速度。一篇習作二三百字,用兩隻鉛筆寫有時都需要反覆削幾次。而鋼筆,灌水一次,基本可以用一個上午或一天的時間。
(三)這是習慣養成的需要
到了三年級,由於作業量的增加,有些孩子自己私下裡就已經開始使用籤字筆、鋼筆來書寫了。如果任其隨意書寫,就錯過了學生鋼筆字書寫方法訓練和習慣培養的初始期。一旦形成不良的習慣,要改過來是非常艱難的。因此,在開始的時候老師給予學生正確的書寫指導,無疑是切中時需的。這個時候的正確指導,對學生終身進行科學規範地書寫都有幫助。就如何寫鋼筆字而言,我們不難發現,今天的許多成人握鋼筆寫字的姿勢不對,要麼筆尖反向朝上,要麼寫字後不蓋筆帽。其實,這些都是小時候沒有養成良好的使用鋼筆的習慣造成的。
二、三年級學生學寫鋼筆字的困境
剛走入三年級的學生畢竟年齡還小,觀察事物的細緻程度、手腕的力量都停留在二年級末的水平上,三年級一開學就寫鋼筆字,困難自然不會少。對教師而言,進行自然狀態下編班的大班化教學,若要進行細緻的指導也是有難度的。因此,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
(一)寫字基礎:學生參差不齊
試想,如果讓我們僅指導一個學生寫字,你是不是很有信心能將他教好。你會說,可以的。因為你可以根據他的特點進行教學,然後依據他的問題進行輔導。再試想,如果一個班級的學生寫字水平差不多,你也會有信心將他們教好,因為教學和輔導的內容相對集中和固定。但是,三年級鋼筆字指導教學時,要面對的是一個班的學生,且每個學生鉛筆字的書寫基礎參差不齊,這就讓很多老師沒有了教學自信。事實上,也確實是很難組織有效教學。三年級老師在鋼筆字教學指導伊始,遇到最大的困難就是學生原有書寫水平差異。新接手的班級,難度自然會更大。因此,了解學生已有的鉛筆字書寫學情應該是第一位的。然後,才可能依據具體的情況,確立不同層級的學生設計指導方案。
(二)寫字教材:缺少循序漸進
學習寫鋼筆字,其實是可以按照一定的規律進行練習的,比如,先寫橫畫和豎畫,練習短橫和長橫的寫法,然後寫豎,寫好懸針豎和垂露豎,然後寫由橫和豎組成的字和詞。可是現有的教材上,鋼筆字是教材的生字內容部分。顯然,學生練習書寫的就只有這些生字。可是這些生字對於剛開始書寫的孩子而言就太過困難。比如,三年級教材中學生在第一課中就要寫的生字是:周、槳、牆、愉、塔等,很難找到指導寫字的切入口。因此,最大矛盾點就是生字出現的無序性與寫字指導需要的有序性沒有得到良好銜接。沒有有序的書寫指導教材,給鋼筆字的書寫指導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三)評價標準:缺少部門協調
三年級學生寫鋼筆字,如何寫,寫到什麼程度,有關部門缺少統一的要求。有的學校按照教材的安排統一進行鋼筆字的學習,在習字冊、作文本上,包括試卷上需要學生用鋼筆字書寫。而有的學校就不做要求,依然用鉛筆書寫。指導學生寫鋼筆字,短時期內作業質量必然是下降的。要提高鋼筆字的書寫水平,必然要耗費師生的精力,因此,必然影響到當下的測試成績,也就是分數會暫時下降。由於要求不一,評價不一,導致教師缺少指導學生學寫鋼筆字的積極性。不可否認,從長期效應考慮,一定是進行鋼筆字指導對學生的發展最為有益,短期的評價結果誰願意買單?做好統一的評價標準,確立長遠意識的評價標準,是目前極其需要重視的。
三、指導三年級學生寫鋼筆字的策略
寫好鋼筆字是一項技能,技能的訓練一是需要方法,二是需要實踐,這二者需要有機地結合起來。指導學生學習寫鋼筆字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需要老師與學生的有效合作。因此,長久有效地解決好「結合」與「合作」的問題,就是提高鋼筆字寫字指導效果的突破策略。
需要強調的是,在寫字教學中主體依然是學生,教師的教必須服務於學生的學。為此,在指導學生學寫鋼筆寫字的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成為永遠的發現者、體驗者、實踐者、成功者。為保證有效教學,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採用如下的教學策略:
(一)讓學生在觀察中領悟
這裡的觀察,主要通過「看我寫」的活動來展開。教師要讓學生仔細觀察老師如何握筆,觀察老師在寫字的過程中每一個筆畫是如何起筆、運筆、收筆的。然後,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出來,說出來就會起到強化的作用。比如寫「撇」,在學生看老師寫完之後,要讓學生說出剛才老師的運筆過程:「先輕輕向右下一頓——停住,然後向左下方行筆,最後輕輕提筆——看著筆鋒寫出來。」這樣的書寫要領,學生自己必須先說出來,然後才容易寫出來。在進行臨寫和仿寫的時候,也需要「看我寫」。讓學生觀察老師是如何用「鋼筆蓋住紅」的,關鍵是如何處理好字起筆和收筆時的頓筆。仿寫的時候,仔細觀察老師是如何把字的不同筆畫規範地寫在田字格相應位置的。當然,這裡的「我」不一定僅指教師本人,優秀的學生,或者存在典型問題的學生,都可以寫,讓其他學生觀察、比較、借鑑。為了讓學生能夠反覆觀察,教師還可以把書寫的過程拍成視頻,讓學生在學校、在家裡反覆觀察、揣摩。
(二)讓學生在比較中發現
比較,最容易發現事物的特徵。一方面,我們可以讓學生比較鉛筆與鋼筆在書寫上的異同點,通過比較,學生會發現,很多的臨寫、仿寫方法,學生在學習鉛筆字的時候已經學過了。那麼,在這裡就可以免去做重複的工作了,把精力用在「刀刃上」。另一方面,比較法可以運用在了解筆畫的細微變化上。例如:三種常見的撇——短撇、長撇和豎撇的寫法,它們在寫法上有什麼相同之處,比如都要先頓筆,都要在收筆時出鋒;有什麼不同點呢,則可以讓學生在具體的漢字中去發現,比如「彩」「爽」等字,學生一比較,不同點就顯而易見了。
此外,還可以將不同學生書寫的同一個字放在一起進行比較,許多學生本以為自己寫的字挺好的,可是放在一起一比,立刻就能發現哪些字寫的更規範,哪些字出現了問題。
(三)讓學生在模仿中體驗
觀察和比較一般停留在學生的頭腦認識層面上,而字是寫出來的,必須動筆才行。許多學生口頭上也許可以說的出來,可是一動筆,就是寫不出美觀的漢字來。這就需要教師放手讓學生進行實實在在地臨寫、仿寫練習了。在臨寫的過程中,總會有一部分同學找不到感覺,比如,撇、捺、懸針豎等筆畫總是寫不出鋒來。這個時候,教師就需要手把手地讓學生在模仿中體驗。指尖即筆尖,教師可以握住學生的手指,讓學生的手指在桌子上經歷輕輕頓筆,然後行筆,收筆時輕輕提筆的過程,讓學生靜心體驗,尋找感覺,反覆幾次,學生的書寫感受自然見效。在仿寫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每個字的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力爭寫出來的字和臨寫的字位置保持一致,做到「學得像,不走樣」。
模仿是規範的過程,模仿是寫好一個字的起始階段,其最終目的是為了創造。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模仿的過程中,可以安排有序的模仿內容,易於學生發現規律,舉一反三。比如,可以讓學生寫一組字:春、奉。待學生模仿的有模樣之後,可以讓學生試著寫一寫與此字形相關的字,比如泰、秦、奏等。學生會發現,原來寫字有這樣的規律可循,寫好幾個字,就可以寫好更多相關的字。這種愉快的體驗,會助推他們學習寫字的興趣。
(四)讓學生在練習中鞏固
寫字需要方法,需要不斷地練習。因此,教師要把指導學生寫好鋼筆字作為語文教學的重點工作。教育部規定每節課要安排10分鐘左右的練字時間,要想在教學中落實,就必須捨得留出時間,讓學生安安心心、實實在在寫好字。學生觀察、比較、體驗得到的寫字經驗,都需要在較為充裕的時間裡進行練習鞏固。
四、指導三年級學生學寫鋼筆字需要注意的問題
字無百日工,意思是練好字並不難,只要方法科學、得當,善於總結規律,不斷練習,是能夠寫一首好字的。可是,三年級學生要寫好鋼筆字,則「字需百日工」,不下工夫是寫不好字的。為此,在指導三年級學生學習鋼筆字的時候還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循序漸進
寫好鋼筆字需要循序漸進,教師可以自己設計有序的書寫內容,甚至可以根據學情開發出屬於自己的寫字課程。循序漸進,首先體現在寫字內容的安排上,一般適宜從簡單到複雜:從簡單的筆畫到複雜的筆畫,從容易寫的漢字,到複雜的漢字。內容有聯繫、有系統,學生就容易把握規律,進步的速度就快。循序漸進,也包括書寫速度的問題,一開始寫字的目的在於練字,一定要放慢,體會每一個筆畫的完整運筆過程。漸漸地,一旦筆畫成型,就可以加快一些速度,最後做到有質量有速度。循序漸進,還體現在作業的設置,在剛開始的時候,不一定立刻把所有的作業都用鋼筆做,可以將鋼筆字當作專門練習,一個月之內的作業還用鉛筆做。待到鋼筆字寫的基本成熟了,再改換成鋼筆也不遲。
(二)分層指導
許多老師在指導學生寫字的過程中,看到幾十個參差不齊的孩子會著急,不知從何下手,這就需要分層指導。把班級的學生分分類,哪些是基礎好的,哪些是一般水平的,哪些是底子差的。再具體一些:哪些是認真但基礎差的,哪些是由於不認真導致水平差的,哪些同學哪些筆畫有問題。這樣一來,幾十個學生,就變成了幾個層次,指導的內容和方法就可以適當分配。這樣一來,教師胸有成竹,教學指導就變得井井有條,遊刃有餘了。
(三)形成合力
指導學生寫好鋼筆字,語文老師應該首當其衝。但是,這絕不僅僅是語文老師的事情。加強寫字教學,培養良好的寫字習慣是所有老師的共同任務。學科教師要達成共識,共同努力,齊抓共管,讓學生形成「提筆即為練字時」的意識,不管是哪一樣作業,都要規定寫字的要求,甚至在作業、測試得分中專門設置書寫獎勵。這樣,形成合力,學生時時處處在練字,不寫好字都難。
教師的表率作用也很重要。對於全體教師而言,如果都能以正確、認真的書寫作學生的表率,全校形成良好的氛圍,自然會對學生學寫鋼筆字起到更好的促進作用。
(四)活動促進
鋼筆字寫了一段時間,教師可以組織班級、校級的書法比賽,讓寫好字的同學有榮譽感。也可以通過作業展、書法展、向報社投稿、參加書法考級等方式,激發學生的書寫興趣。讓學生在寫字的過程中看到自己的進步,體驗取得成功的樂趣。
最後,要強調的是持之以恆。寫字能力的提高需要方法和持久的訓練,練習寫字需要持之以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寫字也一樣。
關注「語文教學通訊小學刊」:
1.掃一掃二維碼(本刊公眾微信二維碼)
2.搜索微信號「ywjxtxxxk」或公眾號「語文教學通訊小學刊」即可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