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的焦點只有一個,就是高考填報志願。
家長愁,學生問,親朋好友也緊張。
那就一起說說吧。
一
招生諮詢會通常能遇到一些奇異的場景。
家長在各個諮詢攤前面踱來踱去;
學生本人則在家長後面躲來躲去。
有時候一陣恍惚,難道考上的是眼前這個中年男人?
有時候一陣猶豫,後面那個羞澀的孩子到底要不要?
看半天,家長拿起招生簡章開始諮詢,其實,都不用開口。
內容大同小異:
你們學校有沒有進雙一流?
你們學校是不是985?
你們學校是不是211?
你們學校是不是本科一批?
你們學校有什麼王牌專業?
解釋多了,口乾舌燥,恨不能放一個大喇叭,錄製一段固定內容:
走過路過,不要錯過,全國重點大學來咱們家招生啦……
問題來了,這種打開方式都正確麼?
不,這叫亂碼。
好吧,咱們聊聊如何選大學。
二
我們必須清楚究竟是誰考上了大學?
我們都愛我們的父母,我們都尊重父母的意見,但是……
大部分父母並不了解大部分的專業。
大部分父母也並沒有花很多心思了解子女的喜好。
就算是你父母給你選了專業,將來上學的還是你自己,就業的也是你自己。
如果學校和專業非要你父母給你選,這和包辦婚姻有什麼區別?
包辦婚姻當然不一定就不幸福,但是至少要磨合很久,甚至一輩子。
當然,你會說,不靠父母怎麼辦,我不知道怎麼選啊!
沒事兒,別緊張,中國學生大多都這個樣,面臨選擇,但是不會選擇。
那我們一起來選擇。
三
影響我們選擇的第一個因素,是興趣。
然而,我們恰恰最不重視這個。
所有家長湧過來,開口基本都是一句話:你們學校就業情況怎麼樣?
額,我們學校就業水平好像是全國領先。
報!
對不起,這並不是報考打開的正確方式。
或者說,你如果僅僅是因為就業就做出了選擇,這很難讓人興奮起來。
因為我們並不知道這個目前成績優異的學生在未來是否能保持優秀。
其實,所有的就業情況和未來發展都取決於個人。
是不是適合?
是不是喜歡?
有沒有興趣?
公務員好不好?公安牛不牛?
稅務甩不甩?國企棒不棒?
銀行火不火?教師爽不爽?
都很好。
但是你有沒有見過這些行業有些人面無表情、壓力山大、得過且過、痛不欲生?
不是崗位不好,不是個人不行,不是環境不棒。
是不喜歡!!!!!
任何一個行業做到領軍人物的都必然是對事業充滿了熱愛和興趣。
都不見得是當年考進這個專業的第一名,肯定會有,但是不多。
那我們怎麼判斷自己有沒有興趣?到底怎麼選專業?
來,教你四字真經:知己知彼。
四
四步來確定你對一個專業有沒有感覺。
第一步,先通過招生簡章圈定幾個自己有些興趣的專業;
第二步,網上查查這些專業平時到底學些什麼內容;
第三步,網上查查這些專業的課程都用哪些教材;
第四步,去網上書店搜索一兩本相關教材看看目錄和內容。
清楚麼?
我舉兩個例子。
先說個文科專業,比如英語。
英語的本科學習內容涉及英語精讀、英語泛讀、英語寫作、翻譯、跨文化交際、英美文學、英美國家概況等。
再說個工科專業,比如飛行器相關專業。
本科學習內容涉及高等數學、大學物理、工程圖學、機械設計基礎、理論力學、材料力學、工程熱力學、工程流體力學等。
看懂了學習內容,知道了學什麼,然後搜索上課用的教材,或者去網上書店輸入類似書名,就會出來很多,比如《英語精讀》,出來好幾十本,然後挑一本看看目錄和內容簡介,進一步判斷有沒有興趣,如果沒有就差不多了,如果有,那就進一步多看兩本。
這是對專業的探索,然後就是對自己的認識。
你還必須要問問自己,是好動還是好靜,是喜歡做研究,還是喜歡人際交往,是喜歡裝配修理電器,還是閱讀科技書刊、在實驗室工作,是研究某個科研項目還是製作飛機、汽車模型,是喜歡素描、製圖或繪畫還是表演戲劇、小品或相聲節目,還是喜歡對他人做勸說工作,討論政治問題……
知己知彼,這兩部分的交集,其實就是你的未來。這背後體現的就是你自己的傾向,是能力和興趣的苗頭,這些能力包括科學研究能力、藝術創造能力、解釋表達能力、商業洽談能力、事務執行能力等等。
就算你現在不研究這些問題,你進入大學也要面對這些問題,因為你要選擇參加什麼社團,投入什麼比賽,參加什麼活動,認識哪些朋友。
五
影響我們未來的還有這樣一些因素,比如地理位置。
有人會說哪裡都有好大學,地理位置不重要。
那當然,哪裡都有好大學,東北西北西南東南都有,我們說的不是大學,是環境。
大學是你用四年、七年甚至更多年去融入一種文化,適應一種氣候,養成一種思維。
風土人情語言習慣飲食風俗都是適應,這甚至影響你未來的就業抉擇和生活抉擇。
你去青島會愛上海鮮啤酒,你去南京會愛上小龍蝦或者鴨血粉絲湯,你去西北會愛上羊肉泡饃,你去哪兒都可能愛上火鍋。
也許,你花了四年都沒愛上,別人的最愛恰恰是你的痛點,於是四年都在磨合和適應。
當然,地理環境背後還代表著機會和條件。
你去瀋陽西安成都會發現航空企業特別多,你去北京上海會發現實習機會特別多。
全國也有很多學校都有對外漢語專業,這個專業簡單說就是教外國人學漢語。
但是你很清楚如果一個城市都沒有幾個外國人,你想實踐和鍛鍊機會也少得可憐。
所以,地理環境當然重要。
六
是不是非要雙一流?是不是非要985?是不是非要211?
不夠重點大學的線怎麼辦?
來年再戰!
這是很多家長的答案,這是很多同學的答案。
於是,很多人哭天搶地回去復讀了。
好吧,祝你幸福,希望今天的哭天搶地能換來某一天的歡天喜地。
甚至,很多同學夠了重點大學,不夠985,也要回去復讀。
好吧,祝你幸福。
但是,我個人認為,你不一定會幸福。
因為,你大概也不知道為什麼一定要進985。
因為,你大概也不知道985並不能許你一個未來。
因為,你大概也不知道就算你勉強夠了985的線,你也只能面臨最身不由己的選擇。
因為,你大概也不知道這個最無奈的選擇和你相對最靠後的成績可能帶來四年痛苦。
因為,也許等你終於可以堂堂正正進入985的時候,你發現國家不再使用985了。
嗯,是的,現在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
你可以在大海裡做一條小魚,可以在大江裡做一條大魚。
其實,不是985又如何,不是211又如何,如果你喜歡,如果你擅長,如果你在這所大學裡是出類拔萃的選手,如果你在這所大學裡得到最充分的鍛鍊,四年之後你一定會比那些985和211的很多人強很多很多。
我當然有資格講這句話,因為我當年沒考上985,也沒考上211,當年連本科一批都不是。
但是這不妨礙我畢業籤了富士康,去了新東方,做了世界盃的翻譯官,考了中文系的研究生,成功面試過銀行報社電視臺、世界500強企業和重點大學……
其實這不過是一個普通高校畢業生的成長史。
有人說,我怎麼跟你比。
你當然不能跟我比,你比我強多了,你起點比我高多了,你未來的可能性比我大多了。
所以,哪個大學給你的機會最多,你最適合哪個大學,永遠是最重要的。
七
如果專業被調劑了怎麼辦?
沒關係,你還有很多次機會重新調整回來。
在很多很多大學,都不止一次選專業的機會。
以南航為例,至少有四次機會轉專業,比如入校後就會有考試,筆試面試成績突出就有機會編入各種各樣的強化班創新班,這些同學在校內或者院內擁有重新選專業的機會;比如在大一結束後,成績優異的同學可以在全校任意選專業;比如在大二結束和大三結束,學校還會有部分專業面向全校招生等等,如果你有特長和特殊困難,你還有特別的機會。
當然,在所有學校,還都存在一次共同的機會,本科結束,換一個自己喜歡的專業好好考研。
我就是這樣,從英語跨專業到了中文。
所以,有想法就有辦法,其實都不是只有一條路。
你看,分數段已經確定,就業區域大致確定,專業大致確定。
其實,剩下的選擇不會太多。
八
我在南航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