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祖」「插柳」「踏青」 這些清明節習俗你都知道嗎?

2020-12-15 聊城新聞網

   清明節祭掃先人墓由來已久

  據《舊唐書·玄宗紀》記載,「寒食墓 祭 」大 約 在 南 北 朝 時 就 已 形 成 習俗。唐玄宗在開元二十年,將寒食墓祭作為國家禮俗確定下來。不久,寒食與清明混為一體,清明節祭祀遂成習俗。清明節祭掃先人墓地,百姓歷來十分看重。如果不祭掃,就會被認為是「斷後」。因此,無論多麼窮困的家人,這天都要到祖墳上去壓一張黃表紙,以盡緬懷思念之意。

  清明是掃墓祭祖的日子,所以,民間也稱清明節為「鬼節」「冥節」。舊時,百姓均有上墳之風俗。當天,一般是後輩人帶著供品、燒紙、香等,扛著鐵鍁,到自己的祖墳林地,先將祭品供上,然後焚紙燃香,叩拜祭奠,最後,給墳墓上添新土,並在每座墓頂壓上一張黃表紙,叫「壓墳頭紙」,表示子孫曾來上墳。「民間有一種說法,祭奠祖墳一般不穿紅衣服,應穿素衣為好。給墳墓上添新土這是給祖先修屋,以防夏天雨大漏水,以示對祖先的敬孝。給墳墓添土時,須去遠處取土,取土時須平取忌掘土。」東昌府區沙鎮 86 歲的陳於合說。

  隨著社會的發展,清明節除了民間的祭祖上墳外,掃墓祭奠英烈也成為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往每年的清明節,各企事業單位的員工以及大學生、市民等各界人士紛紛自發來到聊城市革命烈士陵園,深鞠躬、獻白花、看事跡,以不同的方式憑弔革命先烈,追思先烈。

  清明節戶戶插柳外出去踏青

  在北方尤其聊城一帶,清明節正值柳樹發新芽的時節。60 後、70 後的人都記得,清明節這天,在農村,家家戶戶均於凌晨折柳插於門框兩邊、窗上、梁上、床鋪的席後面等地方都插上柳條,有的還給耕牛和狗帶上特編的柳條圈。插柳的目的是令馬蜂、蠍子敬而遠之,不敢蜇人。農家老太太還有用柳條抽打牆壁、灶間、席後、床下、旮旯的風俗,一邊抽打一邊念道: 「一年一個清明節,柳條單打青幫蠍,白天不準門前過,夜裡不準把人蜇。」 還有很多小孩子將嫩柳條截成段,將柳 皮 擰 下 來 做 成 哨 子 ,吹 得「 嗚 嗚 」 響,寓意警示蠍子、馬蜂不要靠近,也讓年幼的孩子們自得其樂。

  以前,民間還有「清明不插柳,紅顏成皓首」的俗語,意思是,清明的時候不插柳枝,即便是漂亮女子也會變成老太太。還有一種說法是,插柳能吸引陽氣,迎吉祥、避邪祟。同時,又有勉勵人們珍惜光陰之意。

  清明節,門戶上插柳條是多年來的傳統民俗。不過,近幾年這種民俗情節似乎越來越淡。在農村或郊區偶然可見折柳插於門戶的習俗。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聊城市首批籤約藝術家劉旭東說,在臨清,清明節除了祭掃上墳外,還有一個習俗是「扎青」,早飯打點兒菠菜湯、韭菜湯之類的,算是「見了青」。清明節正值仲春,舊時人們認為,一年中過了這個節氣,就能吃生瓜梨棗、涼菜等寒食。這個時節,人們攜酒食到野外野炊、遊玩賞春,稱為「踏青」,祈求一年不生腳疾。因此,清明節又叫踏青節。

  中國幅員遼闊,各地的清明節習俗也不盡相同。除了祭掃、插柳、踏青等外,清明節還有植樹、放風箏、蕩鞦韆、拔河、蹴鞠、射柳、鬥雞和運動等。

  來源於聊城日報、聊城晚報、聊城新聞網的原創作品,轉載請註明出處和原創作者。

相關焦點

  • 掃墓祭祖踏青插柳蕩鞦韆 清明節習俗一覽
    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掃墓祭祖  中國歷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為習俗。唐朝之後,寒食節逐漸式微,於清明節掃墓祭祖成了此後持續不斷的節俗傳統。唐朝大詩人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詩云:"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累累春草綠。
  • 掃墓之外的清明節習俗:踏青插柳吃雞蛋期盼新生
    掃墓之外的清明節習俗:踏青插柳吃雞蛋期盼新生   另據介紹,清明節還吸收了上巳節的內容,在宋元時期成為一個以祭祖掃墓為中心,將寒食風俗與上巳踏青等活動相融合的傳統節日。  在學者閻崇年看來,清明節是一個凝聚著多元文化的節日,它至少有六重含義:一為節氣,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地球繞日,運行不息,清明節時,氣清景明,萬機勃發。二為農事,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的農諺,過了清明,開始農忙。
  • 插柳蕩鞦韆放風箏,清明節的民俗活動您知道多少?
    清明節除了有掃墓祭祖的習俗外,還有踏青、蕩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掃墓祭祖中國歷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成為 習俗。唐朝之後,寒食節逐漸式微,於是清明節掃墓祭祖成了此後持續不斷的節俗傳統。
  • 清明節習俗盤點,除了祭祖剩下的全在這了
    眾所周知,清明節是傳統的祭祀節日。人們通過掃墓祭祖緬懷先祖的形式,不僅弘揚了孝道親情,還喚醒了同族人的共同記憶,有力地加強了民族凝聚力和歸宿感。清明節的發展史,承載了太多的文化內涵。清明這天,人們除了舉行傳統的祭祀活動外,還有些習俗不被人們所熟知。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盤點一下,清明節除了祭祖還有哪些習俗活動?蕩鞦韆:蕩鞦韆是古代清明節習俗,五代時期王仁裕在《開元天寶遺事》中曾這樣記載「天寶宮中至寒食節竟豎鞦韆,令宮嬪輩戲笑以為宴樂。帝呼為半仙之戲,都中士民因而呼之。」北宋文學家蘇軾在《蝶戀花·春景》中這樣描述「牆裡鞦韆牆外道。
  • 清明習俗有講究,煙臺民間踏青、插柳、蒸面燕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既是一個掃墓祭祖的肅穆日子,也是人們親近自然、踏青遊玩、享受春天樂趣的歡樂節日。清明節習俗甚多,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上或細節上的差異。各地習俗雖不盡相同,但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是共同基本禮俗主題。這一天,煙臺人不僅焚香掃墓、緬懷先人,還講究吃雞蛋、蒸面燕、蕩鞦韆、插柳等富有特色的民俗活動。
  • 清明|插柳、踏青、寒食,背後竟都有這樣的「中醫原理」?
    很多人對於清明習俗非常了解,但你知道清明習俗與中醫的關係嗎?清明為春季倒數第二個節氣,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我國地大物博,但整體而言此時氣溫逐漸升高,雨量增多,春風溫潤柔和,萬物生長。清明習俗背後的中醫養生原理我國歷史悠久,地大物博,清明節的具備了豐富多彩的內涵,其實都與我們的自然規律、優秀的傳統中國文化息息相關。
  • 作為中國人,清明節除了要掃墓祭祖還可以做什麼?
    清明節又稱祭祖節,是中華民族傳統的春祭節日,清明節習俗甚多,全國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上或細節上的差異,但各地習俗雖不盡相同,但掃墓祭祖是基本禮俗主題。清明節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清明節既是一個掃墓祭祖的肅穆日子,也是人們親近自然、踏青遊玩、享受春天樂趣的歡樂節日。清明節還有那些文化?
  • 清明節的起源和文化習俗
    提到清明節,我們都知道是一個祭祖掃墓的節日,那到底它起源是怎麼樣的呢?有哪些風俗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清明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節,屬於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清明節歷史悠久,源自上古時代的春祭活動,春秋二祭,古已有之。
  • 清明節的傳統習俗20字50字簡短介紹 10個清明祭掃風俗習慣
    2020年清明節就要來了,你了解清明節的來歷和傳統習俗嗎?2020年清明節居家隔離,不能掃墓祭拜,我們也要了解清明的主要習俗。中國地廣物博,不同地方過清明節有哪些不同的方式和民俗呢?小編整理清明節的來歷和全國各地清明節習俗盤點。
  • 清明節的習俗有哪些 插柳鬥雞蹴鞠蕩鞦韆
    清明節的習俗有哪些 插柳鬥雞蹴鞠蕩鞦韆時間:2017-04-01 23:15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清明節的習俗有哪些 插柳鬥雞蹴鞠蕩鞦韆 清明節的習俗有哪些?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
  • 清明節的來歷及習俗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看過[新白娘子傳奇]的朋友都知道有一段講的是許仙踏青片段,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細雨濛濛萬物復甦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運動活動的的習俗。
  • 2020年清明節是什麼時候?放幾天假?清明節有哪些習俗?
    2020年清明節是什麼時候?放幾天假?清明節有哪些習俗?時間:2020-04-03 06:5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20年清明節是什麼時候?放幾天假?清明節有哪些習俗?
  • 小學作文——清明節的習俗
    清明節,是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也是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節氣,這天過後,春天就進入了最後一個階段——暮春時節,這時春花盛放,人們紛紛踏青觀賞。中國各地清明節的習俗會有不同,但祭祀拜祖的這一風俗卻大致一樣。
  • 清明節由來及習俗
    一.清明節由來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祭祖節等,是中華民族傳統隆重盛大的春祭節日,屬於慎終追遠、禮敬祖先、弘揚孝道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清明節習俗甚多,全國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上或細節上的差異,各地習俗雖不盡相同,但掃墓祭祖、踏青是共同基本禮俗主題。
  • 清明節傳統習俗有哪些?清明節的起源來歷和全國十大習俗盤點
    2020年清明節就要來了,你了解清明節的來歷和傳統習俗嗎?2020年清明節居家隔離,不能掃墓祭拜,我們也要了解清明的主要習俗。中國地廣物博,不同地方過清明節有哪些不同的方式和民俗呢?小編整理清明節的來歷和全國各地清明節習俗盤點。
  • 除了祭祖掃墓和踏青春遊,古代清明節還有哪些習俗?
    除了祭祖掃墓和踏青春遊,古代清明節還有哪些習俗?時間:2019-04-06 19:2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除了祭祖掃墓和踏青春遊,古代清明節還有哪些習俗? 今天是2019年4月5日,農曆三月初一,我國傳統的清明節。
  • 春日祭祖話清明,關於清明節你知道多少?
    人離開現世,「歸」到我們不知道的那個神秘的世界,這是傳統中國人靈魂觀念的表現,對祖先的追悼是傳統中國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內容。春秋戰國祭弔先人墳墓的習俗就逐漸濃厚起來。這是唐代詩人杜牧的著名詩句,詩中描繪的就是清明節的景象。如今按照舊的習俗,掃墓就是通過掛紙、燒紙錢和培土修墳等活動,向逝去的親人表達哀思。清明節後雨水漸多,大地呈現春和明媚之象。這一時期萬物「吐故納新」,無論是大自然中的植物,還是與自然共處的人類,都在此時去除冬天的汙濁,迎來春天的明媚,實現由陰到陽的變化。
  • 關於清明節 你必須要知道的常識都在這裡了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關於清明節 你必須要知道的常識都在這裡了 在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柳堤煙雨、杏花繽紛、天藍地翠、燕子歸來,每一首詩詞中的情懷,都是人間好時節。 1、清明節的清明二字作何解? 清明,顧名思義,是清澈明朗的意思。
  • 清明節有哪些習俗 清明祭祖有什麼講究 清明詩歌賞析
    清明時節雨紛紛,祭祖踏青兩不誤。清明既有慎終追遠的感傷情懷,也有歡樂賞春的喜慶氣氛。清明兼具節氣與節日兩大內涵,將節氣與民俗融為一體,造就了清明豐富多樣的節俗。讓Maigoo節氣小編帶著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清明節氣的習俗、美食還有清明詩句,感受清明「天人合一」的文化內涵。
  • 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同一個節日嗎?寒食節將至,這天都有哪些習俗?
    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同一個節日嗎?寒食節將至,這天都有哪些習俗?中國古代社會不同時期形成的眾多傳統節日,不僅充滿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神秘意韻,同時也體現出了不同社會思想契機下的獨特人文關懷。這個時節大約為清明節的前1-2天左右,從時間上來看寒食節與清明節特別臨近,而且從節日性質上來分析也可以得知,這兩個節日的主要習俗都是以祭祀為主。4.民間重要傳統節日「清明節」清明節又稱為踏青節、行清節或祭祖節,相傳這個傳統節日也起源於上古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