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華人曾在海外建立一國,面積是臺灣20倍,如今發展如何?

2020-12-20 趣觀歷史

引言

楊炯曾在《從軍行》一詩中說:「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古往今來,無數英雄好漢投筆從戎,選擇徵戰沙場,建功立業。比如東漢時期的著名史學家班超,他初至洛陽時做的是校書郎的工作,每天抄抄寫寫令他不勝其煩,便嘆道:「大丈夫當效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之賞,安能久事筆硯間乎?「隨後投筆從戎,奔赴西域,成為一時美談。

今日也有一人,他雖為平民無官無職。但卻能在海外建立亞洲第一個共和國,面積是臺灣的20倍。他是如何做到的?如今現狀又如何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羅芳伯傳奇的一生。

▲羅芳伯雕像

01

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羅芳伯出生在廣州一個農戶家中。這裡山清水秀遠離紛擾,鄉鄰之間相處融洽。羅芳伯自幼讀書習武,性格豪爽,頗受鄉裡歡迎。他從小就立下志向,那就是憑藉才學考入仕途,報效國家。然而到了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34歲的羅芳伯還是屢試不中,只能在家當一個教書匠。這讓他心中煩悶不已,本以為自己能在官場縱橫,可人到中年還是這樣一番沒落光景。漸漸他開始尋找一條新出路。

當此時家鄉正掀起一股「淘金熱」,許多中國人到海外淘金。羅芳伯認為這是個機會很快便和幾個同鄉出發了。他曾在《遊金山賦》中說:「即從虎門而出,定直達乎龍宮。」由此可見,羅芳伯在離開家鄉時就有了去海開疆拓土、稱王稱霸的雄心壯志。

▲羅芳伯故居

02

羅芳伯跋山涉水,經過一番艱辛,終於來到「採金」目的地——婆羅洲。剛到婆羅洲的羅芳伯還是以教書育人為生,起碼這樣能夠供應他在這裡的日常生活。與這片土地上的人熟識之後,羅芳伯就發現當地華人生活頗為艱辛,生產用具十分落後,經商貿易也沒有流通。當地礦產資源雖然豐富,但也因此導致匪患猖獗,民不聊生。

羅芳伯看到問題所在後,先是與當地華人一起成立「同鄉會」大力開採金礦,推動商業流通發展,提高百姓們的生活水平。之後便開始專心處理安全問題。他組織了一支華人隊伍將境內土匪一一解決,其驍勇的指揮作戰能力令當地土著十分欽佩。不止如此,羅芳伯後面還聯合當地首領奮力抗擊外來入侵者,平定了個多處海盜,讓百姓們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

▲蘭芳大統制共和國地圖

隨著羅芳伯聲望漸長,他的部隊也擴大到二十萬人。當地首領更是主動歸附,將王位讓給他。就這樣,在公元1777年,羅芳伯以坤甸為首都,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制國家——蘭芳大統制共和國。轄110萬民眾,當地人尊稱他坤甸王。

03

羅芳伯成立蘭芳共和國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派人回國覲見乾隆皇帝。一方面是羅芳伯想歸屬大清,在海外稱藩;另一方面,也是想將清朝作為靠山,免受荷蘭侵擾。可當時的大清號稱「天朝上邦,泱泱大國」,又怎會對這彈丸之地看重呢。所以並未承認羅芳伯身份,只同意開展貿易。雖然投靠沒成功,羅芳伯藉此機會,對外宣稱已經歸屬大清,此舉在當時還是起到了一定效果,荷蘭礙於清朝國力也不敢輕易襲擾了。

▲蘭芳共和國人民照片

解決了外憂問題,羅芳伯開始大力發展經濟。農業上,改進農耕技術,提高生產效益,建立採金公司統一由國家統一經營管理;軍事上,建立「工農兵」一體政策,定期組織軍事訓練,平時從事農耕生產,一旦開戰迅速集合;教育上,創辦學校,羅芳伯從清朝引來一批儒生來教學,推動了當地的文化教育。法制上,蘭芳推行依法治國政策,各屆領導人都嚴格按照法律條規行事。

在國家制度上,蘭芳也是開創了民主共和的先河。每一屆領導人換屆需要推薦並進行民主投票選舉,國家內部設立了一套完整的行政、立法、司法機構,每逢大事須經「議會」商定。

▲羅芳伯墓碑

在這樣井然有序的治理下,荷蘭人雖然眼饞蘭芳共和國,但始終不敢侵擾。1795年羅芳伯去世,他創立的蘭芳共和國歷經110年鬥爭,最終於十九世紀後期被荷蘭侵佔。後人為紀念羅芳伯將其墓園命名為「蘭芳園」。

結語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羅芳伯雖然逝去,但他心繫百姓、勵精圖治,為當地作出了巨大貢獻,影響至今。而他開創第一個亞洲民主共和制國家的壯舉也將千古流傳。

參考資料:

《從軍行》

《後漢書·班超列傳》

《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


相關焦點

  • 華人在海外建的第一個共和國,面積是臺灣的20倍,後來怎樣了?
    他就是這樣一個人,他是新加坡國父的偶像,他也曾被梁啓超稱為「最偉大的人」,他叫羅芳伯。一七三八年,羅芳伯生於廣東嘉應州石扇,人傑地靈的地方。羅芳伯在很小的時候就顯出了不凡的風採,不但會讀書,會練武,小的時候就懂得了,技多不壓身的道理,加上他性格豪爽,為人勤快,因此在村裡受到了極大的讚揚。但遺憾的是,儘管他能文能武,但他還不能應試。
  • 亞洲第一大島,面積是臺灣島的21倍,華人建國為何被乾隆放棄?
    加裡曼丹島面積約74.33萬平方公裡,世界第三大島,亞洲第一大島,約為臺灣島的21倍。加裡曼丹南部是印度尼西亞,北部是馬來西亞和汶萊,三國人口合計約為2200萬,是個地廣人稀的大島。該島中部偏北是依蘭山脈,這座山脈覆蓋了半個島嶼。島上最高峰,就是依蘭山脈北部的基納巴盧山,海拔約4095米,也是馬來西亞最高峰。
  • 華人在海外建立國家,為什麼都被滅掉了?
    曾經,世界上存在一些華人在海外建立的國家,到現在人只剩下新加坡,其他華人建立的國家都已經滅亡。在歷史上,特別是在東南亞一帶有很多華人建立的國家,其中最有名的、也許也是持續時間最長的是一個叫蘭芳共和國的華人國家,有100多年(1776年~1884年)。
  • 揭秘華人建立的4大海外國家,最後一處至今仍有華裔渴望建國!
    一說到海外華人國家,大家都會想到新加坡。其實在歷史上,由華人所建立的國家並不只有這一個,勤勞智慧的華人同胞們在海外創立了數個政體各異的國家,今天就為大家介紹其中最著名的4個(不以時間先後為序)。1、近代亞洲的第一個共和國——蘭芳大統制共和國▲蘭芳共和國勢力範圍公元1776年,註定是特別的一年。
  • 618單量暴漲100倍,海外華人市場到底有多香?
    「某韓式牛仔褲賣家,618期間單量環比提升100倍」 「某品牌筋膜槍618成交近10萬臺幣」 「揭陽產業帶創業商家,618訂單量2000+」 …… 今年618,「天貓淘寶海外 據了解,「天貓淘寶海外」是阿里巴巴旗下的全球化電商業務,是以天貓作為主引擎,將阿里生態模式複製並落地全球市場,提高當地電商效率,服務品牌商家和海外華人消費者。如今已成為阿里巴巴集團核心海外業務板塊。 目前「天貓淘寶海外」已覆蓋200+國家及地區,擁有8個本地站點,超千萬的海外華人消費者。
  • 天地會逃亡海外,後代有多牛?建立5個國家,有一個比兩個日本大
    天地會的勢力雖然很大,但清朝的屢屢鎮壓還是讓其受到損失,嘉慶之後,天地會漸漸地向海外發展,在東南亞和美洲都有天地會的組織,稱「洪門兄弟」,他們多數作為聯結華僑的紐帶所在,也有的作為一種武裝力量幫助當地百姓反抗殖民主義的壓迫
  • 曾是中國第一大島的庫頁島,面積為臺灣2倍,清朝時脫離至今未歸
    前言中國的地理版圖見證了中國曆朝歷代的興衰歷史,晚清時期清政府的腐朽無能不僅讓我們國家的金錢大量流失,我國的國土面積也隨著清政府籤訂的各種條約逐漸減小。說到臺灣島可能很多小夥伴都不陌生,而庫頁島的島嶼面積達8萬平方公裡,是臺灣島的2倍,你們了解這個島嗎?01「毛民之國,為人身生毛」,這說的就是我們現在的庫頁島,其實從漢代開始庫頁島就出現在中國的歷史記載中,文中的庫頁島氣候非常炎熱,所以島上的民眾身上的體毛也比較重。
  • 清朝時,天地會2成員逃去海外當國王,國土比日本大,至今說漢語
    是的,就在清朝乾隆年間,天地會的2個成員跑到了海外,還當上了國王。這倆成員一個叫羅芳伯,一個叫吳元盛,都是廣東嘉應州(今梅州)人,羅芳伯原本是吳元盛下屬,乾隆在位時,吳元盛謀劃了反清起義。
  • 一華人在亞洲建立一國家,如今富得流油,國旗上還有此華人標誌
    一華人在亞洲建立一國家,如今富得流油,國旗上還有此華人標誌。文|周哥眾所周知,亞洲人口多,面積大。不過,也有這個一個亞洲小國,雖然人家面積不大,人口稀疏。黃森屏回到加裡曼丹島後便安頓了下來,隨後又在島上建立了一支華人武裝。其實黃森屏並不知道,在這座島嶼上還有一個非常弱小,經常被其他國家欺負的國家,就是汶萊。那時的汶萊並不叫汶萊,而是叫勃泥國。
  • 中國史上第一大黑幫:富可敵國的洪門組織海外發展簡史
    中國古代對海外的移民活動,漢唐時便有記載,宋元之後由於華商海外貿易的逐漸形成,東南沿海之地有數以百萬計的民眾漂洋過海,前往南洋以至更遠的地域謀生、定居。晚明時,因為華人的經濟實力引起西方殖民者的猜忌,曾發生過西班牙人在馬尼拉屠殺數萬華僑的慘案,也從側面證明了海外華人世界已經初步出現。
  • 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印尼客家華人比例最高的城市
    清朝乾隆時期,大量的華人漂洋過海來到加裡曼丹島開採金礦,由於當地自然條件和生活條件極為艱苦,路途遙遠,他們得不到祖國的關心和照應,所以被乾隆皇帝成為天朝棄民。由於和當地的爭端,便出現了很多糾紛不斷的幫派。羅芳伯來到這裡,加入一個叫蘭芳會的華人社團。
  • 華人在海外建立的國家,為何將英語作為第一語言
    在人口遷移的同時,這些新移民建立了一個又一個新國家,比如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等。這些新移民國家基本上都繼承了原來國家的文化,特別是語言。今天的世界,有英國人後裔建立的國家基本上都是英語國家,北美、澳大利亞、紐西蘭……西班牙人建立的南美洲國家基本上都是講西班牙語的,就算一個小小的葡萄牙,它的殖民地巴西也繼承了葡萄牙語。
  • 海外華人面臨的這些困境
    歧視背後的文化認同、國際關係、經濟利益20世紀末以來,由於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國際人員流動頻繁,出現了新一輪的移民潮。中國在改革開放後有五百多萬人走出國門,前往世界各地。移民潮促進了輸入國的人才流動和經濟發展,也引發了一系列社會問題。西方國家社會分裂凸顯、政治危機突出、社會不平等加劇、族群矛盾嚴重,而移民則成為這一切負面問題的「背鍋俠」。
  • 中國歷史上曾有20個附屬國 如今何在
    大清時附屬國清朝時期,我國大面積擴展土地,曾擁有的附屬國就大約近二十個,是當時的泱泱大國。但後來這些附屬國又境況如何呢?琉球:十四世紀開始,就一直是中國的朝貢國,一六五二年歸化清朝。十九世紀中葉,日本強佔琉球。琉球國王在一八七九年曾兩次密令紫巾官向德宏,到天津拜謁李鴻章,請求清政府問罪日本。後來,又派出一個龐大的使團,長跪於總理衙門,希望清政府看在「俯憐二百年效順屬藩」的份上,救援琉球。
  • 60年前,華人佔此國人口40%,如今減半,穆斯林佔到六成以上!
    在印度洋與南中國海之間,面積24萬平方公裡的馬來半島橫亙其間,其中馬來西亞擁有的領土面積約佔整個半島面積的一半以上。因為馬來半島位於南海的西端,有關馬來西亞的領土部分又被稱為西馬來西亞。與之隔海相望的東馬來西亞面積20萬平方公裡,擁有著豐富的森林、礦產、水能資源。
  • 海外客家籍華人華僑人物(軍政篇)
    ,印度尼西亞大同黨總主席印尼是海外華人最多的國家,現在印尼共有2000多萬華人,華族已經成為印尼的第三大民族。模里西斯的老華僑華人約有3萬多人,以廣東梅縣地區客家人為主(約佔90%),大多已加入模里西斯國籍。最近20多年來,近1萬名左右來自中國大陸(主要為廣東、浙江、福建和江蘇省)、香港、臺灣地區及東南亞地區的華人新移民以投資、勞務或跨國婚姻等方式赴模里西斯定居及就業。在模里西斯說中國話,就是講的梅縣客家話。至於講普通話,人們說講「京話、正音」。模里西斯政府規定,小學到高中,每天要上一節中文課。
  • 離曾母暗沙四百公裡,華人曾佔80%,納土納共和國是如何夭折的?
    ――羅大佑納土納群島,今屬印尼,由納土納主島和271個小島組成,面積約相當於兩個香港島(2110平方公裡)。歷史上曾為不毛之地,華人是最早的開拓者,並對群島進行了有效的管理。潮汕華人張杰緒曾在島上建立王國。在荷蘭人和印尼人到來之前,納土納群島一直在中國人的控制之下,他們種田,打魚,經商,繁衍生息。
  • 曾為我國最大島嶼,面積為臺灣島兩倍多,如今成鄰國屬地很難收回
    要問道我國的最大島嶼是哪一個,大家都知道是臺灣島,臺灣的面積為3萬6千平方公裡,面積算是很大了。然後有一個島嶼曾為我國最大島嶼,礦產資源超過海南臺灣,如今成鄰國屬地,它就是著名的庫頁島。庫頁島位於東北之北,在渤海與黑龍江相交處的以東,是一個非常狹長的大島,看起來就像是一條漂浮在水面的魚。該島的面積為7.64,島上有1600多個湖泊,以及6000多條河流。
  • 臺灣是如何納入到中國版圖的?清朝的貢獻不可磨滅
    臺灣,是中國最大的島嶼,面積為3.58萬平方公裡,人口2300多萬。而臺灣除了臺灣島之外,還有澎湖列島、釣魚島等附屬島嶼。臺灣島在東亞地區具有不可忽視的戰略地位,被美國軍事家稱為「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臺灣島被納入到祖國的版圖是一段曲折而辛酸的歷史,作為中國人,更應該要對這段歷史要熟悉。
  • 馬來西亞華人街變「空城」,60萬華人出走,如今被印尼人「佔領」
    生活質量的提高,帶來的是新興事物的發展,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如今國人旅遊的腳步越來越快,國內一座座的山峰被改造成旅遊景區,一棟棟的寺廟成了景點,代表的就是國內旅遊的昌盛。中國人的移民歷史特別久遠,最早的記錄是在商朝的時候,那時候就有中國人出走不同國家定居發展,後來經歷的唐宋的西域開放,明清的西洋遷徙,民國至抗戰的出逃和改革開放的對外交流後,中國人的蹤跡遍布了全球各國地方,所以那些在海外定居的人也就成為了我們口中說的「華人」,是和我們具有血緣關係但卻是不同國籍的人,而馬來西亞就是這麼一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