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亞西亞的孤兒在風中哭泣,沒有人要和你玩平等的遊戲。――羅大佑
納土納群島,今屬印尼,由納土納主島和271個小島組成,面積約相當於兩個香港島(2110平方公裡)。歷史上曾為不毛之地,華人是最早的開拓者,並對群島進行了有效的管理。潮汕華人張杰緒曾在島上建立王國。在荷蘭人和印尼人到來之前,納土納群島一直在中國人的控制之下,他們種田,打魚,經商,繁衍生息。一直到上世紀80年代之前,華人人口都佔納土納群島總人口的80%以上。由於中國同東南亞諸國在南沙群島上的爭議,印尼對納土納群島上的華人一直十分警覺,不停地要求中國明確納土納群島為印尼領土。直到1995年,中國外交部首次承認納土納群島屬印尼,印尼才鬆了一口氣,立即向納土納群島大移民,在短短十多年間,使納島人口從1·5萬人漲到9萬人,華人被稀釋,淪為少數民族,納土納群島華人追求獨立的夢想,遂徹底破滅。
納土納島地圖
一:前赴後繼:華人對納土納群島幾個世紀的開發。
中國人是納土納群島最早的發現者和開發者。漢代前,印尼人是沒有國家觀念的,整個印尼群島都是一些十分鬆散的原始部落,他們互相攻打。至於遠在邊陲的納土納島,則是荒無人煙的不毛之地。由於這裡離大島較遠,並不大適合人類生存,生產力極其低下的印尼土人,根本無力涉足。納土納群島最早出現在人類視線,是在中國史書中,當時中國人稱納土納島海域為〝漲海〞,稱納土納群島為〝漲海崎頭〞,稱納土納主島為〝極大崎頭〞。所謂〝崎〞,險峻的意思,指浪頭高險如山,因為這裡是太平洋和印度洋交匯處,所以水況複雜。東漢學者楊浮在其著作《易物志》中說:
漲海崎頭,水淺而多磁石(指暗礁)。
三國時,吳人萬震亦在《南洲易物志》中有記載:
東北行,極大崎頭出漲海中,漲而多磁石。
由於中國漁民經常從此出沒,為方便記,把納土納主島形象地叫〝鍋蓋島〞,因為此島遠看就象鍋蓋。
宋朝時,納土納島是中國商船出海時的必經之路,按當時慣例,納土納島和交趾洋就是中外分界線。
南沙中國官兵
明朝,這塊海域又被中國漁民稱為〝石塘〞,納土納群島被稱為〝石塘嶼〞,而納土納主島則被稱為〝萬生石塘嶼〞,意即每年有上萬後生(〝後生〞者,青壯年也,主要指鄭和船隊的船員和來往的中國漁民)在此居住歇息。鄭和在此建有固定駐地,大量營房,並派軍人把守,一邊開荒打漁,把這裡作為船隊的補給和物資中轉站。世界著名的史圖《鄭和航海圖》上,明確標有〝萬生石塘嶼〞的名稱。當時的納土納島基本沒有印尼土人蹤影。
1433年,鄭和船隊歸國,因為〝萬生石塘〞上有完整而龐大的生活設施,加之許多中國人不想走,鄭和遂向朝廷請示是否拆除和撤離此地。明宣宗了解情況後,下旨曰〝萬生嶼,安不納〞,意即充許中國人在此安居樂業,並世世代代不用納稅。一時間高呼萬歲,響徹雲霄。於是華人又把〝萬生石塘〞改名〝安不納島〞,由於有了皇帝的手諭,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從華南沿海來到這裡,其中一個叫曾沅芳的漁民,成為他們的首領。他們在此開荒種地,打漁建房,使安不納島有了集鎮的雛形。曾沅芳死後,他的妻子活了90多歲,在華人中被當作活神仙,極受尊敬,人們尊稱為〝曾母〞。曾母死後,為了紀念她,當地華人也把這塊群島稱〝曾母群島〞,稱主島安不納島〝曾母島〞,這亦是〝曾母暗沙〞名稱的中來。
保留傳統的印尼華人
二:獨立建國:納土納華人從不言棄。
明末,一批明朝殘兵在首領張杰緒的帶領下,流亡到納土納群島,很快控制了這裡。他們先是以此為基地做海盜,但受到清政府的敵視和追剿。不久他們就發現這裡的巨大商機,一方面這裡是來往漁民晾曬魚乾(當時沒有冷凍設施,涼曬是唯一方法)的極佳地點,另一方面這裡是中國淘金人下南洋時的一個重要補給線。當時中國人到加裡曼島淘金的非常多,掏到金後離開加裡曼島,都不得不在納土納島休整和補給一下,張杰緒就靠控制這裡的水陸碼頭,壟斷了這些淘金人的生意。有了巨大的物質支撐,張杰緒決定成立〝南華公司〞。
所謂〝南華公司〞,其實就是一個由張氏子弟世襲的獨立王國。和歷史上著名的華人共和國〝蘭芳公司〞一樣,都有完整的,富有效益的行政建制。以公司化的形式建立國家,這大概就是華人的聰明吧,華人被稱為東方的猶太人是有道理的。現在不也有人叫新加坡為〝新加坡有限公司〞麼?務實的重商主義將使國家更有活力。這些被祖國遺忘的同胞在異國他鄉過得有滋有味。也許有人會問,為什麼叫〝南華公司〞,而不直接叫安不納王國呢?據說當時南華公司和蘭芳公司(東南亞著名的華人國蘭芳共和國,後被荷蘭屠滅)一起,曾到清朝求封,清王朝沒有同意,因為清王朝不希望華人到遠離祖先故土的地方生活。所以,蘭芳共和國和納土納王國決定都冠公司稱號,意即他們只是在此做生意的,賺了錢還會回故土。
當然,納土納王國和蘭芳共和國還是有不同的地方,因為實在比蘭芳共和國小的多。蘭芳共和國任人唯賢,有現代民主架構,南華公司的張氏王國,則完全是張氏世襲制。同時期,廣東人吳元盛在婆羅洲北部建立的戴燕王國,福建人吳陽在馬來半島建立的吳氏王國,都是世襲王國。這些袖珍華人小王國,在異鄉的土地上,不僅打得土著服服貼貼,而且物質生活要高出土著一大截。最後,我們這些無畏的華人先民,都遇到了一樣的悲劇,在西方的船堅利炮面前,他們的王國很快就解體了。
張杰緒死後,他們的子孫為了獲得王國的控制權,爭得不可開交,這給荷蘭殖民者提供了機會。16世紀,荷蘭人來到這裡,宣布這塊土地歸他所有,張氏王國解體。
張氏王國解體後,荷蘭人把〝安不納島〞改名為〝安波納島〞,〝不〞改成〝波〞,一字之差,是為了去掉中華文化的痕跡。這個操作,恰恰表明這塊群島一直是中國人管理和生活的土地。荷蘭人後來發現〝安波納〞與另一個地方重名,遂改為〝納土納〞。
關於〝安不納島〞的名稱,曾沅芳的子孫(目前住在湖南),就留有祖先保留的一塊象牙胸牌,上面刻有〝萬生嶼,安不納〞,〝宣宗癸丑年〞等字樣,雄辨地說明〝安不納島〞的名稱是中國皇帝所賜。
南海風光
結語:荷蘭奪取東印度公司後,荷蘭和英國劃界,納土納島屬荷蘭,但並沒得到中華民國政府的承認。之後民國的新地圖,明確阿南巴斯和納土納島都是中國領土。印尼建國後,荷蘭把納土納島交給印尼,但由於島上華人佔絕大多數,華人對此極為不滿,一部分意志薄弱的華人回到大陸,另一部分華人留了下來,他們在新加坡獨立運動的鼓舞下,策動納土納島獨立,或回到中國懷抱。最先他們向蔣經國求助,但偏居臺灣的蔣經國自身難保,有心無力。李登輝上臺後,追求本土化,甚至連太平島都想丟棄,更不可能過問納土納島的事。這批亞西亞的孤兒仍不死心,他們派代表和鄧·小·平先生接確。據上世紀90年代新加坡媒體的報導,鄧·小·平對華人代表說,在解決完香港問題後,他將過問納土納島的事。這個報導引起了印尼的高度警覺,並成為1998年印尼排華運動的重要誘因。為了印尼華人的安全,也為了中印友好的大局,中國政府承認納土納島為印尼領土。2015年11月12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說:納土納島屬於印尼,中方無異議。
2008年,印尼在這裡發現巨大油田。據一些國際機構的研究,東納土納盤地是世界最大油田。整個群島所在區域,石油儲量佔全球的60%,天然氣儲量佔全球總儲量的一半。目前,印尼已經邀請8國共同開發納土納島的油氣田。未來這裡不會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