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厚道,你會想起誰?
是不是一張樸實、憨厚的臉?是不是看起來不愛說話、不善交際,傻傻的,憨憨的人?
其實,古人說:「大智若愚,大巧若拙」,處處顯擺自己聰明的人未必就真的聰明。你看《知否》的林小娘子,佔著自己的小聰明,以為盛紘是真愛自己,只是迫於她的出身,才被逼娶妻,卻不想男人首先想的是自己的仕途,再談感情。最後落得自己死的悽涼,女兒也過得悽悽慘慘。
《知否》看來很多遍,每看一次都會有新的感悟。
盛老太太是個特別有意思的人,她年輕的時候看上了盛老爺子,不顧一切嫁給了他,結果,兩個相愛相殺,盛老爺子出軌了,老太太脾氣上來,吃了愛情的虧;卻不曾想,盛老爺子死了,她卻可以精心撫養庶子長大成人,甚至成才,而且不惜和自己娘家人翻臉也要苦心為他求取王家的女兒。
曾經孔嬤嬤來盛家教授禮儀的時候,問盛老太太:「當初你有爹娘支撐,你在盛家又沒有牽掛,何苦為他苦苦支撐盛家,讓自己過得如此悽苦。盛家的盛老太爺還是一個有規劃的人,三個兒子,當時把家產分好,誰知你家盛老太爺剛分家,就撒手人寰,如果不是你在苦苦的支撐,你這庶子早就被他那三叔啃得渣都不剩。」
盛老太太當時就回答:「我把庶子撫養成人,請先生講授,就當是全了當年的夫妻之情。」
很多人都說是因為愛,盛老太太太太愛老太爺了,以致他死後才能夠心平氣和地撫養一個庶子長大成人,撐起盛家的門楣。
可是,要我說,當年的侯府大小姐和探花郎的愛情早已經在女兒紅兒死去的時候就死去了,哪有那麼長的愛情?盛老太太是一個敢愛敢恨的人呢,如果僅僅是為愛,她早就轉身了。
我認為,最重要還是因為老太太厚道。正是因為盛老太太是厚道之人,正直而坦蕩,因此她才收穫了別人的信賴,支持以及好感。 `
勇毅候獨女十裡紅妝下嫁探花郎,結婚後喊打喊殺,淪為大家笑談的「妒婦」,可等男人死後,她又憑藉著一己之力,撐起了整個盛家,成為了人人稱讚的盛家老太太。為了墨蘭的婚事,她親自去說項,伯府因此才得以首肯。
因為她的為人,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和尊重。她的所作所為,為她贏得了人心。
在劇中,有一段情節是這樣的:老太太被康王氏下毒陷害,生命垂危時,盛家老爺(盛紘)還在平衡權益,猶豫是否要為老太太討個說法。盛家老爺(盛竑)勸明蘭:「算了,大家都是骨肉至親,都是有血緣關係的,不要逼人太甚。」明蘭回答:「是的,在這大宅子裡,我和爹爹有血緣關係,我和大哥哥、二哥哥、姐姐們都有血緣關係,我們這個宅子裡的人都有血緣關係,只有祖母,只有她一個人是沒有有血緣關係的人的,可是她卻為了我們這些沒有血緣關係的人,付出了一輩子!」若非盛明蘭殫精竭慮的謀劃計策、全局把控;頂住壓力、寸步不讓地維護著老太太,老太太可能就真悲催了。
到這裡,大家可能會說,是因為盛老太太對明蘭有恩,明蘭才如此維護老太太;可是,長柏呢?不要忘了,明蘭終究是女子,要不是長柏更是一力堅持,不惜自毀前程也要為老太太討回公道,事情是不會如此順利的。
好好想想,如果不是平素裡老太太的為人,會有人為她出頭嗎?盛竑再猶豫,他也知道他的權衡是站不住腳的,否則,他早就拍板了。
公道自在人心,人人心中都有一桿秤,你是自私自利,還是真心實意,一目了然。也許當初老太太寧可得罪家裡人,也要撐起盛家門楣時,很多人都暗暗笑她傻,可焉知老太太會有現在的福報?
鮑叔牙和管仲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
春秋時期,年少的鮑叔牙和管仲一起在鬧市做買賣,每次分利時,管仲都會多拿一些。
鮑叔牙的手下看不下去,提醒鮑叔牙要注意,他聽後只是笑了笑,說:沒事兒,你們是不知道,他的家庭不好,有老母親需要侍奉,我手頭還算富裕,他多拿點是應該的。
鮑叔牙的厚道讓人佩服不已,管仲也沒有辜負他的幫助,兩個人成為了生死之交。
之後,在管仲和鮑叔牙聯手輔佐下,齊桓公九合諸侯,成為春秋時期第一位無可爭議的霸主。
而在面對眾人稱讚時,管仲說:「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也。」
所以說,做人,要把目光放長遠,算盤不能打得太響,看似佔了小便宜,卻丟掉了大格局。
而厚道,正是是一種遠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