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歐五國之中,瑞典是個不折不扣的大國,無論是從國土面積、人口總數還是GDP的總量,都是穩居頭名。
地理概況
瑞典國土面積45萬平方公裡,人口剛1000萬出頭,斯堪地那維亞山脈縱貫南北。境內有許多湖泊,面積最大的維納恩湖是歐洲第三大湖泊,相當於我國的青海湖面積大小。
全國有5成以上的土地為森林所覆蓋,大多為針葉林,南部有少數溫帶葉林。礦產資源有鐵、銅和金銀,維納恩湖東南還發現鈾礦。水力資源非常豐富,水電蘊藏量相當於每年950億度。
歷史變革
瑞典歷來與北歐各國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所以今日斯堪地那維亞半島諸國,在政治、經濟和文化交往上是很頻繁的。今日的瑞典人,是長期定居在當地的日耳曼部族的後裔,瑞典語是日耳曼語的一支。
從1523年起,瑞典就組成了一個中央集權的國家。16世紀中葉至18世紀初,是瑞典在國土面積、軍事和政治等方面的全盛時期。19世紀初期以後至今,瑞典遠離戰火,一直埋頭發展搞建設,良好的外部環境是瑞典成為當今世界最富裕國家的原因之一。
強大的製造業
瑞典實行混合經濟,大多數企業為私人所有。鐵路郵政、電訊、大部分能源生產與基礎設施則屬於國家所有。教育、衛生保健、社會福利等公共部門是社會性服務事業。其中在國有企業中就業者不到10%。
在上個世紀之前,瑞典的傳統工業部門如鋼鐵、造船、化工非常發達,在世界市場都有一席之地。以造船業為例,在80年代,瑞典的造船噸位僅次於日本,位居世界第二。後來因為石油危機與國際競爭,瑞典的造船業有所衰落,但是在軍艦製造領域,瑞典生產的「維斯比」級輕護艦,是世界首艘全隱身作戰艦艇,外觀科幻、技術一流。
90年代末,瑞典適時地進行產業升級,改造落後的傳統產業,同時積極引導企業發展電子、環保、能源、生物、製藥、工業機器人等高端製造業。研發經費投入佔GDP的比重多年一直保持在3%以上。瑞典生產的工業機器人、金屬切割刀具、特種鋼、精密工具機在全球市場供不應求。
在高端製造業底蘊強大,造起坦克、飛機、艦艇來自然沒有多大壓力,瑞典是世界上少有幾個擁有完整軍工體系的國家,是一個武器出口大國。像軍迷們耳熟能詳的JAS-39戰鬥機堪比美軍F-16,更為關鍵的是這款戰鬥機在80年代就生產出來了,距今已有30多年的歷史。
瑞典雖不大,但是過去5年有11家企業入圍世界500強,包括了沃爾沃集團、愛立信公司、H&M公司、伊萊克斯、宜家家居等世界知名品牌。
工業4.0時代,瑞典又對自己的工業化提出了新的要求,突出了「數位化轉型」和「綠色生產」,力求把自己打造成為全球創新的高地之一。
數據顯示,2018年瑞典GDP達5500億美元,人均GDP約5.4萬美元。從面積上看,瑞典與我國的黑龍江相差無幾,但是經濟總量是其2倍有餘。大約同河北的規模相當。但是要看到,瑞典經濟的發展質量與產業結構是上述兩省無法比擬的。
梳理瑞典的經濟發展,有太多的地方值得我們去借鑑學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