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情況,本科末尾211,考研上岸上海某交,理工科學碩一枚,研二在讀。
記憶猶新,研一上學期上課那會兒的痛苦。講真,本科的時候還覺得自己學了一點東西,自己還挺驕傲,雖然沒有保研,但是也是專業排名前幾的,而且考研也上岸了,上岸的學校比起他們保送的好多了,非常自豪。結果等來了這個學校才發現,太弱雞了,真的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因為是學碩,我們班大部分同學都是保送進來的,考研的小菜雞隻能默默崇拜大佬。班裡的人隨隨便便都是985前幾名畢業,還有大佬自我介紹說日常愛好就是看文獻。打個比方,你以為自己上了個本科,結果跟周圍人一比,你像是剛初中畢業。這落差感可想而知,更不用提上課的痛苦,全英授課,課堂上還有外國人,老師一發布問題討論,大佬們站起來侃侃而談,菜雞聽都聽不懂,只能瑟瑟發抖。這都不算啥,剛開始閱讀文獻,我去那個痛苦啊,一篇文獻其實也就十幾頁,但是我剛開始的時候是一個字一個字的扣,沒辦法,基礎太差,跳過一點就看不懂了。看著痛苦,內心也抗拒,一篇文獻往往要專心讀一周,再加上上課,斷斷續續,每次斷掉再重新開始又要給自己做好久的心理建設,所以九月到十月我只讀了一篇英文文章。其實還想讀兩篇中文的矇混過關,結果發現大家都瞧不上,導師委婉地說還是要跟國際潮流,國內文章意義不大,頓時覺得自己太過丟人。每周繁忙的課程,加上自己的心理落差,只能一邊接受著自己東川路墊底的稱號,一邊讓自己繼續努力,心理折磨差點都要抑鬱。最可怕的是,還選上了院裡出了名的魔鬼課程,這才是真的魔鬼,每節課老師都會隨機抽學生提出自己的觀點或問題,那老師還有口音,課堂上還有好幾個巴基斯坦學生,老巴那英文說的,我真的是聽天書,從來沒有聽懂過。跟我一起上課的同班大佬每次都能提出一個good question,我嘛,就是老師: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 我就搖搖頭,Sorry, no,自己都覺得尷尬的不行。偶爾能提出一個問題,也害怕自己的問題在別人眼中過於弱智,老師抽到只能硬著頭皮上。好在最後考試除了魔鬼課程,其他基本都是課程論文或者小組presentation,大家一起分配任務工作倒也還行,成績差別不會太大。
研一課程上完之後,就每日每日實驗室休息室食堂宿舍,實驗室氛圍很好,可能是導師年輕的原因,剛回國沒幾年,不會存在刻意延畢這種現象,全靠自覺,也沒有其他實驗室的打卡制度,導師說因為他讀書期間被打卡制度折磨的不輕,所以不想讓我們也受此折磨(其實可能他就是懶)。導師的放縱,讓我們整個實驗室都天天處於嘻嘻哈哈的狀態,不存在那些表面客套,實際沒朋友那種現象。上學期畢業了好幾個人,外國人因為疫情也沒回來,課題組目前就剩五個人了,一日三餐大家都一起吃,晚上也一起回宿舍,周末偶爾還一起出去happy一下。雖然課題組不大,導師也不是大佬級別,但是氛圍真的好,文章也還可以。碩士嘛,都是按套路走,導師扔給你一個課題,然後就是請教師兄師姐,實驗很簡單,什麼時候出成果就看你自己了。早發文章就兩年半畢業,晚發文章就三年。當然去了實驗室你也是最菜雞的那一個,實驗出智障問題不說,實驗原理這些更是一概不通。很長一段時間我都是實驗室的笑點所在,做錯的事情我自己都哭笑不得。不過我這個人就是這種逗逼戲精,能作為大家的開心果大家一起樂呵樂呵也不錯,非常榮幸能讓大家為之一笑。
疫情在家期間就只能惡補文獻,一周一篇,順帶看看sci這些業內頂級期刊,看得多了,自然就輕輕鬆鬆,現在來說十幾分的論文可能還會認認真真看,幾分的文章都是隨隨便便看看就了解。不過文獻管理文獻總結還是會認認真真寫,畢竟以後都是畢業論文編字數的來源所在。
碩士期間當然不是跟本科生一樣,天天宿舍躺屍,期末考試周惡補就能過。碩士還是要認認真真學一些屬於自己的東西,畢竟這些都是你自己的,最後的文章也是你自己的。雖然現在還是一臉懵逼的狀態,但是每周給自己制定一個小計劃,然後再分配到每一天,每天進步一點點,每周弄明白一個實驗原理,日積月累,慢慢地也會成為小萌新眼中的大佬。現在我就是向著這個方向努力,雖然自稱東川路菜雞,也不能真的就這麼甘心做菜雞,本菜雞還是有讀博的夢想的!
要學的東西還有很多,總之呢,生活就很苦逼,既然不能改變,那就學著去享受吧
作者:迪士尼在逃毒皇后
來源: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