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簡直太火,幾億播放量,讓眾多寶藏姐姐火速出圈。
最令人意外,也是爭議度最大的,要屬藍盈瑩了。
她從一個多年前不被人記得的《甄嬛傳》配角,一舉逆襲,以A爆全場的氣勢成為91分唱跳俱佳的初舞臺第一名,就此登頂話題女王的寶座。
然而令人尷尬的是,以演員的身份擊敗一眾專業唱跳歌手、脫穎而出的她,卻沒有獲得大眾的掌聲與讚美,取而代之的是網友滿滿的嘲諷與嫌棄:
「她給我的感覺是急功近利,做什麼都太迫切了。」
「她真的很努力,但我就是喜歡不起來。」
這讓我不禁疑惑,本該眾人誇的「學霸」,到了藍盈瑩這兒,怎麼就招人煩了呢?
明明家裡有「礦」偏偏天生倔強——安心做你的富二代不好嗎,非要出來搶飯碗?
與很多小時候家庭經濟困難而被迫踏入演藝圈的悲情女明星不同,藍盈瑩既沒有「替父還債」的壓力,也沒有「供養弟妹」的負擔,她從小家境優越,能成為一名演員,全憑自己一腔熱血。
藍盈瑩父母都是成功的商人,鼎盛時期父母總共投資、控股、擔任法人的公司有10家之多。在父母的規劃裡,藍盈瑩本該報考「工商管理」專業,學成後繼承家業。
然而,我們的藍盈瑩小姐,偏偏是個「有主意」的孩子。
從小愛好文藝的她,中考時,不顧父母反對,擅自報考了上海戲劇學院附屬中學,遲遲沒有等到錄取通知書,原以為落榜,卻在垃圾桶裡撿到被父母撕碎的通知書。
中考的機會被破壞,那高考決不能再錯過。
藍盈瑩自學了考試科目,自編自導小品段子,信心滿滿地參加了中戲的專業考試,順利殺過三試。最終以全班女生第一名的成績畢業。
不少網友酸她的一點是:
不用努力,在家「葛優躺」就可以活得很好,為什麼非要出來跟我們普通人搶飯碗?!
娛樂行業有多麼不景氣?30+的女演員普遍無戲可拍,才為了維持知名度、有工作集體跑去考女團、上綜藝!
本來就僧多粥少、資源匱乏,你倒好,明明家裡有「礦」,還非要跑來跟沒有出路的大齡女演員搶飯碗,怎麼不招人煩?
在網友看來,「富二代」們就應該乖乖回家,「啃老」也好、繼承家業再續輝煌也罷,總之你不工作也餓不死,有退路、有更多選擇,就不該出來跟「沒有選擇」的大眾來搶飯碗。
在很多人看來「不努力就要回家繼承家業」不過是富二代用來「炫富」的一句調侃。
但其實這真的不是「炫富的調侃」,而是「富二代的無奈」。
他們看似有退路,但實際上,選擇「退路」往往會付出更大的代價。
因為不靠自己出來「搶飯碗」,回家靠父母、靠家業,就只能過上「被支配」的人生。
還記得澳門賭王何鴻燊最得意的女兒何超瓊嗎?
她雖精明能幹、貴為豪門,卻不懂反抗、或是無力反抗父親的「霸權」,自己的人生毫無半點自主權,連終身幸福都要為家族聯姻讓路。
在父親的旨意下,她放棄一生摯愛陳百強,嫁給沾花惹草、緋聞不斷的許晉亨。
悲痛欲絕的陳百強,同年推出《只因愛你》專輯,主打歌第一句便是:「若要跟旁人相戀,便覺生而無可戀」。第二年便因用酒服安眠藥導致昏迷不醒,最終離世。
至此,錯失真愛的何超瓊,才幡然醒悟、懊悔不已,不顧香港「人妻扶柩不吉」的規矩和外界的眼光,堅持為「一生鍾愛」的陳百強扶靈,送他最後一程。
如今雖有千億資產傍身,卻再未陷入過愛情,一直單身的她,曾不無感慨的說:「我談過幾次戀愛,只有陳百強知道。」然而斯人已逝,空悲嘆又有何用?
如果當初她能像藍盈瑩一般倔強、勇敢,為自己而活,會不會比現在過得更幸福?
想起超越妹妹說過的那句大實話:「有錢人吃路邊攤就是接地氣,沒錢人吃路邊攤就是窮。」
路邊攤還是路邊攤,吃的人不一樣了,感覺就不一樣了,根本原因就在於:
一個有選擇權,而另一個沒有。
富二代也有富二代的煩惱,身份的焦慮、家族的厚望、不得已而為之的人生。只是普通人都看不到。
就像列夫.託爾斯泰在小說《安娜@卡列尼娜》中的那句名言:「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
想要幸福,就要拿到人生的掌控權。
藍盈瑩曾無比坦蕩地說過,能贏得這些成績也好,成就也罷,都是她個人拼搏和努力爭取到的一個結果。
能依靠的,從來都只有自己。
藍盈瑩的倔強,從來都不是「搶飯碗」這麼簡單,她就是要拿回人生的掌控權,貫徹「我的人生我做主」的一種態度。
敢於拋棄一切、一路鬥爭到底,才能贏回人生的自主權,一手掌握自己的幸福。
努力又認真,幹一行像一行——野心寫滿臉,是要販賣焦慮嗎?
如果不是最近在《乘風破浪的姐姐》中,從一眾專業歌手中脫穎而出,拿下全場最高91分,再次奪得第一名,誰也不會記得這個曾經《甄嬛傳》裡的小配角「浣碧」。
看到初演時藍盈瑩的舞臺表現,出道幾十年的「偶像師奶」伊能靜,一臉焦慮的表示:「這唱得又好,跳得又好」。
連被許多觀眾詬病、要求苛刻、令人極其討厭的杜華,都對藍盈瑩讚不絕口,直呼:「這真是別人家的孩子。」
也許你無法理解,一個演員,怎麼可以唱跳俱佳,甚至在沒有彩排、狀況百出的舞臺上大放異彩,讓專業人士都目瞪口呆?
但只要你關注一下藍盈瑩就會發現,她是個將努力刻進骨子裡,將認真貫穿於生活中的狠人。
你只看到了她3分鐘的彈唱演出,無論氣息還是舞步節奏,全都挑不出毛病;在沒有彩排的情況下,全舞臺的機位她都能精準抓到,抬眼的瞬間,讓鏡頭聚焦,形成「穿透人心」的對視感,讓觀眾熱血沸騰、震顫不已。
但你沒看到她背後有多努力、多認真,絕不是帶著玩票的心態來應付,鬼知道背後她都做了些什麼?
當黃曉明無數次安慰姐姐們:「你們是演員,來就已經是加分項了!」
可各位姐都還是憂心忡忡地說,「我唱不好、我跳不好、我沒準備好,大家都是專業的好厲害……」時,只有藍盈瑩氣定神閒的說:「我有好好練習。」
直到組團,給大家送出秘密武器,你才明白她能夠那麼胸有成竹、遊刃有餘,底氣全來自於背後的努力。
為了這場首演,她提前兩周開始練習,背沙袋、壓腿、練體能樣樣到位;舞姿動作一遍遍熟悉不說,甚至拿出專業歌手備戰演唱會的勁頭,自己跟老師要求邊跑步邊唱歌,只為了在唱跳時氣息穩定不走音。
曾看過一句話:你的好運氣藏在你的實力裡,也藏在你不為人知的努力裡。
記得她上次驚豔眾人還是在《演員的誕生》。
當凌瀟肅飾演的丈夫在新婚之夜死去時,藍盈瑩作為妻子並沒有嚎啕大哭,只是微笑著默默的流下兩行淚滴,像什麼都沒有發生過一樣,收拾東西,然後悄然上路。
這段高級有深意、克制又出彩的表演,讓國際影后章子怡看完都秒變星星眼,而電影的原作導演顧長衛,則乾脆利落地評價「最愛」。
但在節目背後,你們不知道的是,為了不給人藝丟臉,藍盈瑩曾經3次拒絕《演員的誕生》節目組的邀約,不是她不想來,只是她總覺得自己準備的還不夠,一定要練好本領再來示眾。
《演員的誕生》第一名,這次《乘風破浪的姐姐》初舞臺又是第一名,也許你會說,參加個綜藝,至於這麼拼、樣樣拿第一嗎?
確實,在這個「喪文化」風行的時代,努力、認真又上進,恰恰是被無情嘲諷與詬病的對象。
對於很多人來說,藍盈瑩的努力,是一種冒犯。
就像「鯰魚效應」裡描述的情形一樣:
原本魚槽裡全是沙丁魚,大家舒服的擠在一起,沒有競爭也沒有摩擦。這時候,一條鯰魚進了魚槽,由於環境陌生,鯰魚四處遊動,大量挑起「摩擦」。
而沙丁魚突然發現,身邊出現了一個「異己分子」,不得不緊張起來,加速遊動。這樣一來整個魚槽都活了起來。
藍盈瑩,就好比是這麼一條「鯰魚」。
本來大家都心安理得的「喪」著,即便不努力,也可以安慰自己「努力沒有用」。
偏偏這時候蹦出來個藍盈瑩,她長相普通、也沒聽說天賦異稟,卻屢屢拿第一,樣樣她都行。她從不吝嗇在鏡頭前展現拼搏與上進,不遺餘力的用行動告訴你,努力有用!動起來,就有可能!
怎麼辦?自我安慰的藉口被拆穿,還能怎麼騙自己?眾網友自然氣急敗壞,看她就煩!
與其說討厭藍盈瑩,不如說他們討厭的是被拆穿的自己。
一個如此努力,並且通過努力獲得成功的藍盈瑩,讓他們不得不被迫面對現實:任何時代,努力都是有用的,沒用的只是不上進的自己!
《向前的人生》中的有一段話:
「見過強者打拼的樣子就會明白,他們能達到別人到不了的高度,全是因為吃過別人吃不了的苦。這世上從來沒有橫空出世的運氣,只有不為人知的奮鬥。」
所以,藍盈瑩的努力,有什麼好嘲的?
不加掩飾的野心,全力以赴的努力,任何時候,都是實現自我目標的最佳途徑。
她只不過用自己的行動,拆穿了「喪」的謊言,讓大眾看見了努力的意義。
興趣廣泛,還樣樣都不賴——你生活天天精彩,我就是看著神煩!
翻看藍盈瑩的動態,每天除了日常官宣,大部分都是她個人多彩的生活,看書、唱歌、跳舞、滑板、運動、攀巖……基本沒有啥事她不會的。不僅都會,而且樣樣都不賴。
長期堅持健身的她,馬甲線不在話下,更是被隊友吐槽:精力充沛、永遠不知道累。
健身讓藍盈瑩對身體的控制感更強,精力更足,即便長期熬夜,臉上也絲毫不見疲態,這也是為什麼她能在《浪姐》的舞臺上,一直保持最佳狀態、表情管理優越的原因所在。
在《浪姐》中,隨手操起尤克裡裡,就是一個小型音樂會現場。與黃靈合唱一曲《後來》,歌聲動人、直擊人心,讓隊友白冰瞬間陷入情緒、感慨萬千、淚如雨下。
前不久,她與鬼靈精怪的黃靈浴室獻唱視頻,也是圈粉無數。兩人自然搞怪、可愛又清新,藍盈瑩曾說自己是一個被演戲耽誤了的歌手,喜歡在浴室裡唱歌。
要知道黃齡可是專業歌手,一曲《癢》能唱得人汗毛直立,而作為演員兼閨蜜的藍盈瑩,卻敢在專業人士面前合唱,可見,她的歌唱實力不俗,乃至於整個演藝圈對她的歌聲也是各種褒獎。
「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的藍盈瑩,愛攀巖、愛跑步、愛滑板、愛健身,擁有美好的肌肉線條和常年維持在18%的體脂率,隨便拿出一項就足夠秒殺不少人?卻依舊被嘲:
「堅持英語打卡,看了幾本書,寫了幾篇文章,看了幾部電影,去了幾個國家……也過於瑣碎和俗氣了吧?」
在網友看來,藍盈瑩什麼都要拿出來分享,無非是內心缺乏安全感、迫切需要外界的肯定,像個沒見過世面的傢伙,事事求表揚。
而在我看來,這恰恰是藍盈瑩「自律」的一種手段。
自律,是指在沒有人現場監督的情況下,通過自己要求自己,變被動為主動,自覺地遵循法度 ,拿它來約束自己的一言一行。
曾聽過一則關於自律的小故事:
時任南開大學校長的張伯苓,有一次看見一個學生手指被燻得焦黃,便指著學生說:「你看,把手指燻得那麼黃,吸菸對青年人身體有害,你應該戒掉它!」但這位學生反唇相譏 :「你不也吸菸嗎?怎麼說我呢?」當下張伯苓將自己所存呂宋菸全數拿出來,當眾銷毀,並表示再不吸菸,果真如此,張伯苓再沒吸過煙。
自律的第一步,就是要公開自己的目標及行動,以便於更加嚴格的執行。
而對藍盈瑩自己來說,她分享自己的興趣愛好、生活日常,同樣只是為了公布目標,讓自己沒有藉口和退路,幫助自己更自律。
她自然而然的習慣把自己的目標,自己的計劃,包括進展到哪一步都說出來,其實更像是對自己的一種心理暗示。是為了告訴自己,這些是自己真正想要做到、並且必須要做的事情,並不是信口開河、誇誇其談的假把式。
你們的「女超人」藍盈瑩,也會被人性的弱點所裹挾,也會有想要偷懶、放棄的時候,而她對抗惰性的辦法,就是公布出來,逼自己一把,斷掉後路才能更自律。
這跟大家加入一個「早起打卡群」、「讀書打卡群」、「打卡滿額返學費」的健身群,有什麼區別呢?
嘲諷藍盈瑩的眾網友們,敢說自己沒參加過這樣類似的任何一個群?
生活中,很多人的興趣愛好僅僅是興趣愛好,但藍盈瑩的興趣愛好,卻統統做得有模有樣。
要去唱跳,就讓自己達到專業水準;
要學英語,就每天堅持不斷打卡;
要運動健身,就要讓自己練出馬甲線;
要學樂器,就經常打卡發布彈唱視頻……
我絲毫不懷疑她分享、打卡的動機,因為她就是一個目標明確、行動力超強的人。分享打卡促進「自律」,不過是她實現目標的一種策略。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麥克利蘭,曾提出:動機形成自律。
換句話說:當一個人清楚明白並且非常確定的知道自己要什麼,任其他人怎麼勸說或者打擊,都不會對他產生絲毫影響的時候,這就是你真正想要的目標。有了這個目標,你才會毫無顧忌、釋放所有力量去達到。
不需要外界的監督,你就會發自內心的做好一切,動機是自律的原因。
藍盈瑩無疑從小就是知道要什麼的人。父母阻礙不了她追求演藝事業;想要第一名,從來都寫在臉上,由內而外的明確。而她也曾說,不斷體驗新的東西,不斷增加新的經歷,就是為了拓展人生新的邊界。
她單純的像個孩子,沒有那麼多亂七八糟、奇奇怪怪的想法。沒想過立人設、沒想過成名出風頭,她唯一鎖定的只有自己的目標,以及完成自己的目標。
她將真正的自律落實到行動中,而不僅僅是喊著自律的口號,用虛假的努力去感動自己。
她說:「我要讓你們覺得我幹一行,像一行」,這就是她自律的動機,真實而強烈!
真實不做作,陽光又努力——我就愛這樣的藍盈瑩
你可以說她「好鬥」,為了奪回人生的掌控權,一直在跟父母「鬥爭」。
你可以說她「野心勃勃」,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毫不掩飾自己的期待與努力,又有什麼錯?
你還可以說她立人設、裝自律,因為你從沒勇氣向她靠近,所以「學霸」的世界,你永遠不懂。
但,藍盈瑩就是一個如此真實的女孩。
她沒想過要不要保持淑女形象,就那麼自然而然、毫無明星包袱的對著攝像機摳腳,摳腳的同時還不忘發表勵志宣言,給隊友打氣、鼓勵。
她不僅自我要求高,更不吝嗇幫助隊友一同進步。理直氣壯的要求年齡40+的隊長鄭希怡訓練必須戴沙袋,即使被吐槽「已經過了練基本功的年紀」,她依然一臉嬌嗔的堅持「拿掉沙袋,想都不要想」。
她說得言之鑿鑿,毫無顧忌,因為她根本就是一心為團隊演出著想,根本沒有想過:會不會得罪人呀?會不會被觀眾罵呀?會不會不招人喜歡呀?她只是個單純上進的孩子,如此而已。
在我看來這段畫面明顯是姐妹深情的瞬間,充滿愛的監督與鼓勵,卻被大家理解為不通情理、強人所難?
就連隊長鄭希怡也被她的純真所吸引,她曾說:
「我從沒見過一個女孩子,會用牙撕膠帶的。但是當她咬的時候,我一點也不覺得有礙於一個女人的美觀,我覺得那時候她很帥、很美麗,對,因為她很淳樸,很直接,就是為了想去幫人,我喜歡這種大咧咧的女生。」
電影《無問西東》裡有這麼一句話:
「你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做到什麼,和誰在一起,如果有一種從心靈深處滿溢出來的,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平和和喜悅,那就是真實。」
我想,藍盈瑩無疑是真實的。
她不顧父母反對,執著的追求屬於自己的人生;她不被世俗浸染,從不掩飾努力和勤奮、野心和收穫;她不看他人臉色,恣意活出人生的精彩與無限可能。
每個人要面對的,終究是自己的人生。
面對真實的自己,如果積極主動的掌控生活,也要被討厭,那我寧可這麼「討厭」!
生命只有一次,我高興就好,管你高興或是不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