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心理治療師的孔子|對一種應對虛無的生活方式哲學的重估

2021-01-11 騰訊網

· 如果喜歡本文,記得點在看 ·

孔子是中國人精神結構的塑造者,也是中國哲學的奠基者。他做了很多貢獻,也埋下了很多問題。這次我來分析一下他作為心理治療師的貢獻。

01

如果去掉《論語》中偽經部分,作為中國最早直面虛無主義的心理治療師孔子就出現了

他第一個治療設置是確立一套無神的、現世的外部權力結構,也就是確定一套君臣父子關係結構,這個結構不單是要求孩子順從,還有對父親位置的界定。也就是說,誰都別亂來,建立「北辰眾星」式的穩定秩序,這不就是建立穩定的客體關係嗎?

拉康說,自我是他者的寫入,由此推導,改變自我的關鍵在於改變書寫自我的他者結構,也就是改變外部權力關係結構。

孔子就是這樣做的,他為中國人建構了一個穩定的、無神的客體關係結構。這個結構是他的智慧,讓國人老早就擺脫了——神教的問題。這個結構也是他的不足,讓國人陷入全民自我攻擊的人格問題,也就是我稱之為「編輯型人格」的諸多問題。

他的第二個治療措施是生活方式,也就是儀式化的藝術生活。這一點,主要集中在《鄉黨》篇,他不厭其煩地講述生活方式的細節,從出門行走的禮儀到居家飲食的「食不厭精,膾不厭細」,他講得都饒有興趣。這樣一套藝術化的生活方式,本身就是一套行為治療方式。

最後,他為什麼要建構這種組織方式與生活方式呢?孔子的答案是成為君子,用尼採的話來說就是成為更高級的人。這個目標非常有趣,人本身成為了目標,這在古今哲學史上都比較罕見。

他這種為人生的哲學,或許只有古希臘哲學家可以相比較。後來的西方哲學總是試圖追求一種完美世界或者絕對價值或者絕對精神,總之人都被貶低。

02

孔子建構這一套心理治療系統的基礎是當時的社會現實:春秋無義戰,舊秩序崩潰。

早在他之前,周朝就建立了一個以群意志「德」為理念的權力秩序。到孔子時代,他顯然無法用宗教來重整秩序。

他隱約感受到了虛無主義時代的來臨,他也明白神靈無法拯救這個潰敗的格局。所以,他提出了「敬鬼神而遠之」,以此永久地把諸神懸置了。同時,他又建構了「北辰眾星」的權力秩序,以儒家文人的肉身永遠地制約住人間天神的君王。

無論是仁義禮智信,還是修身齊家成君子,都不過是他的一種價值相對主義的話語外殼。他真正在乎的是人本身。

當然,這是我理解的可能的孔子,不是《論語》塑造的矛盾孔子,也不是儒家教主孔子。

03

無論你同意與否,無論後世儒家對他有多少篡改,孔子還是建構了一套應對虛無主義的組織方式、生活方式與目的論。

從這個角度看,孔子的確是一位東方的宗教創始人。不過,他聰明地去掉了宗教的神話部分。

他也最大程度保留了宗教治療系統的全部結構:

宗教的神秘目的論被他替換為一種人間目的論:他鼓勵人成為君子、仁者,成為更加藝術的、享樂的、創造的人。所以,他讚賞曾皙,那個喜歡旅遊的文藝青年。

他把宗教的組織方式替換為君臣父子關係結構,這是一個微妙的替換:以前的宰相是武力君王的幫兇,現在的宰相則加入了限制的功能。他確定是一套限制君王權力的秩序,一套不能亂套的無神的世俗權力秩序結構,並以此讓天下穩定,讓人們安穩。

他把宗教的生活方式轉變為人間的藝術生活方式,這也是不為人注意的部分。《論語》中有大量講述生活方式的內容,我們明確地看到音樂、文藝都成為文人生活方式的重要部分,藝術作為享樂而存在,這可以消解子在川上看到的時間的虛無。

孔子的治療系統難道沒有問題嗎?當然有,他建構的權力秩序顯然是父子關係結構,並沒有打破和超越父子關係倫理秩序,更沒有超越俄狄浦斯困境。

這可能是孔子最大的失敗,他實在想不出來用什麼權力秩序來替代父子關係倫理。他在想的是為什麼要打破這個結構呢?維護就好了啊。

除此之外,他的治療都可謂成功:

他的藝術生活方式演變為「詩書禮樂琴棋書畫」的式的中國藝術生活。

他的讓人成為君子的目的論依然是今天國人的價值論,人們依然在這條成為高級的人的路上前行。

04

孔子的結構化構想實際上就是改變外部權力結構的心理治療方式。他的藝術化生活方式實踐,則是行為治療。

在目的論上,他沒有提出形上學體系的目的論,而是提出了一種「成為更高級的人」的目的論,這是一种放棄絕對價值構建的目的論建構,也是一種應對虛無主義的有效建構。

從這三個角度看來,孔子的心理諮詢體系可以說是從觀念、結構、行為三個方面都有涉及,都似乎達到了非常現代的效果。

不過,由於在最為核心的權力結構上,他沒有創造出顛覆性的結構,沒有徹底改變人的結構困境,故而讓他的治療大打折扣,僅僅變成了個體的生活方式的療愈,而沒有實現結構化的療愈。

這是他的知識分子保守性造成的結果,他沒有馬克思對剝削結構的憤怒,也沒有弗洛伊德那種對閹割結構的洞察,故而沒有展開徹底的改變措施。

這是孔子哲學建構的遺憾,也是中國哲學建構的缺憾。這件事終究要我們來面對和解決。

相關焦點

  • 哲學只是語言的自慰?——《無理之人》與作為生活方式的哲學
    本文根據哲思學意4月19日晚《電影與哲學》系列微課的簡單筆記整理,對完整版語音課程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在文末點擊閱讀原文報名。在古希臘人那裡,「哲學」指的就是「愛智慧」; 皮埃爾·阿多將其解釋為「為了智慧修煉自身的生活」,也就是在根本上改變自身。在當代,哲學僅僅是一門具體的學科、遠離生活的抽象理論。對古希臘人來說,哲學不是概念體系的建構,而是生活的選擇。
  • 讓心理治療師心甘情願地掏錢購買心理沙盤
    讓心理治療師心甘情願地掏錢購買心理沙盤昨天將心理沙盤網(xinlisp.cn)的幾篇文案做了調整後,得到師哥(一直在某校心理諮詢中心工作)微信語音。雖然沒能繼續做所謂的「研究」,但圍繞心理沙盤與3D心理沙盤,一直也在做另一種「研究」,或許是更高級的研究:如何將理念性的東西產品化,如何讓客戶心甘情願地掏錢,可能這才是最大、最實際的心理學。最近幾年,自己做的選擇,遠比十幾年前更讓我覺得踏實。
  • 存在心理 | 什麼是存在治療(上)
    什麼是存在治療?存在治療是一種具有哲學取向的心理諮詢或治療的形式,它囊括了豐富多樣的理論和實踐。大致說來,由於存在治療不斷發展的多樣性,對之做出定義並不容易。例如,一些存在治療師並不認為存在治療是獨樹一幟的心理治療「學派」,而是一種整體的治療態度、方向或立場。然而,近年來,更多的人認為存在治療是一種獨特的、自成一體的治療方法。
  • 中國極度缺乏合格的心理治療師
    當然,弗洛伊德的影響絕不止於心理治療,文學、藝術、哲學等各個領域均可見到其深刻烙印。   今年5月6日是弗洛伊德誕辰150周年,世界各地紀念活動絡繹不絕。普裡茨則於上周率領十來位頂尖的奧地利心理治療專家來到北京大學,與中國同行一起探討精神分析治療方法和心理治療的現狀與趨勢。精神分析是目前諸多心理治療方法中的一種,其他方法還包括行為治療、家庭治療等。
  • 確認過眼神是對的人丨心理治療師選擇指南
    心理治療為你提供了改變生活的方法,幫助你更好地與他人相處,建立自己想要的生活,以及應對生活中的各種意外事件。關於心理治療的迷思迷思:心理治療是為瘋子準備的。事實:任何意識到自己需要幫助,或想要提升自信水平和情緒穩定度的人都可以接受治療。
  • 腫瘤患兒不配合治療?心理治療師有辦法輕鬆應對
    當前,腫瘤的三大治療手段分別是手術然而,無論選擇哪種治療方式,患兒都要面臨反覆檢查、打針等長時間的治療,這容易導致患兒出現恐懼、反抗的心理。廣東三九腦科醫院腫瘤綜合診療科心理組在兒童醫療輔導上探索5年,總結出腫瘤兒童心理輔導的系統方法,旨在通過輕鬆遊戲的方式,讓孩子們開心完成治療。
  • 後現代主義心理治療解析
    治療師要對他本人的意見、價值觀的後果承擔責任,並且也要鼓勵來訪者這樣做。在這樣的治療方案中,治療師幫助來訪者把症狀或問題看作是生活的社會形態的一部分,而不是一種疾病或是個體的內部問題。這種「生活中的衝突」並不是發生在思想與情感之中,而是在不同的衝突性的社會情境之中。治療師要做的是通過採用各種互動方式,以幫助來訪者建立並發展新的意義;通過與來訪者合作,以創造出一種新的、令人滿意的、可發展的情境。
  • 對話孔子|如何用哲學方式去思考和閱讀《論語》?
    如果我們要談《論語》哲學(或《論語》裡的孔子哲學),我們最好能先確定:《論語》是一部哲學文獻。但怎樣才算哲學文獻?我的興趣在中國哲學,尤覺得這問題不易回答。「中國哲學」作為一門現代學科,實際上只有一百年多一點的歷史。古代無「哲學」一詞,自然就沒有「自覺地將某些文獻歸類為哲學文獻」或「自覺地為哲學文獻訂立標準」的長期實踐和思考。
  • 當現代心理治療遇見禪學
    可以說,心理治療是現代人的一次自我認識的契機,通過一種「心理症狀」的隱喻,喚醒了人類內在自我認識的原動力,從程式化的現代生活中掙脫出來,獲得一個「轉身」的機會,重新審視自己的生命道路。這使得心理治療自身不得不反思其存在邏輯,從一種科學主義的範式向一種生命人文哲學範式演進。
  • 心理治療師考試
    相較於心理諮詢師,心理治療師取得了更為明確的醫務人員的法定地位,未來心理諮詢師是在心理治療師的指導下進行心理健康服務。被納入國家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的心理治療師證書含金量越來越高。三 考試相關1、心理治療師的重要性?由於心理諮詢師國家17年考試停考。心理治療師考試就屬於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方面的唯一的國家考試,(全國統一考試)使得心理治療師地位越來越高而且心理治療師是衛生人才技術職稱考試系列,就像醫生需要考的主治醫、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的職稱一樣,是有處方權的。
  • 確認不了眼神,如何遇上對的人丨心理治療師選擇指南
    但是,心理治療不僅可以緩解症狀,還能使你長期獲益。心理治療為你提供了改變生活的方法,幫助你更好地與他人相處,建立自己想要的生活,以及應對生活中的各種意外事件。關於心理治療的迷思迷思:我不需要治療師。機智如我一定能獨立解決問題。
  • 為什麼心理治療不見效果?學做自己的治療師
    而那些相對少數成功的心理治療案例,又是如何發生的?他們做了大量的定量與定性研究,發現心理治療的效果與治療師本人,以及使用的治療方法關聯不大,和治療師與當事人之間的互動關係有些許的正向關聯。而治療成功的關鍵,在於當事人是否真正內化新的經驗。
  • 團體心理治療
    作為一種治療方式,團體心理治療包括各種各樣的方法,這些方法在很多方面都不同,包括涉及的成員類型、解決的問題、目標、領導特徵和指導治療師的理論取向。小組成員的數量也不同,固定成員和滾動成員,以及會議的數量、長度和頻率。團體治療可以在門診、住院和住院的情況下提供,可以單獨提供,也可以與其他心理治療和/或藥物相結合。
  • 心理諮詢師和心理治療師有區別嗎?
    心理諮詢師和心理治療師看似差不多,其實區別還真不小。1.報考的證書不同心理諮詢師:以前是二三級證書,現在取消了,但有替代品可以作為參考,是社會培訓證書。對專業、工作經驗要求不高,只需要滿足一定的學歷,就可以報考。心理治療師:對專業和相關工作經驗都有要求,主要是醫學專業的人員報考,需要相關工作經驗。
  • 自學心理學,做自己的心理治療師,拒絕心理從業者的心理操控!
    從今天晚上或明天開始,我會在《超心理》這個號首發關於心理諮詢和治療的入門內容,因為從8歲上小學開始,我就覺得我挺另類的,就從8歲開始剖,平均每年剖一次,內容名字我暫時想好了,就叫《自剖27刀,回溯我的抑鬱時光,教會你做心理治療師》。我的口號和樂嘉老師的《本色》差不多,叫剖得越深,活得越真。
  • "性上癮"是一種心理疾病?治療師:很難一概而論,得看詳情……
    簡單地說在當初」性上癮「,居然被專業人士們定義為一種心理疾病。他們的理由的是因為」性上癮「會讓人造成強迫性的重複。不過最近有治療師說出了自己的看法:任何與性的相關行為,只要對自己的日常生活產生影響,並且給家庭、愛人、工作造成巨大影響,都可以被稱為」性上癮「。
  • 薩特 正視生命中的虛無
    在愛達荷州立大學的調查結果表明,自殺未遂者自殺動機是:有85%的學生是由於再也看不到任何意義,而其中有93%的人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是健康的。他們經濟狀況良好,家庭關係和睦,學習成績也令人滿意。顯然,是意義失落的空虛感迫使他們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弗蘭克《無意義生活之痛苦》第6頁,三聯書店)
  • 心理治療師解析面對高考如何調整情緒
    根據心理門診處理考前焦慮的經驗,心理治療師認為考前焦慮並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對緊張的緊張,對焦慮的恐懼」。因此,允許緊張存在且願意和它共存,這種心態能最大可能地在高考時助學子們一臂之力。  受訪者:天水市第三人民醫院心理綜合門診心理治療師 羅瑛婕  採訪者:蘭州晨報/掌上蘭州首席記者 王蘭芳  記 者:學子們出現這種緊張情緒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羅瑛婕:不僅僅是學子,我們所有人在面對尚未克服的困難時,均會產生一定的焦灼感,這種焦灼感就叫作焦慮。
  • 從醫學人文看心理治療,心理治療師得天獨厚的優勢
    心理治療師的社會需求將大增,而具有醫學與心理學背景的專業技術人員將可能轉行到心理治療師崗位,繼而成為一個職業化心理治療師。4.心理治療師指導心理諮詢師的地位得到確立在2017年以前,心理諮詢師與心理治療師均屬於國家考試認證項目,只是前者直屬於國家勞動人事管理部門管理,後者屬於勞動人事管理部門與國家衛生管理部門共同管理。但在2017年心理諮詢師退出國家考試認證,將改由行業協會來管理,而心理治療師作為一個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仍然保留為國家考試發證。
  • 北大哲學教授楊立華做客先鋒書店談「魏晉的價值虛無與歸宿」
    服食、飲酒、玄談等生活方式風行一時。近日,北大哲學系教授楊立華攜新作《中國哲學十五講》做客先鋒書店,舉辦「清談,虛無?——魏晉的價值虛無與歸宿」分享會。這也是北大博雅講壇第208期活動,北大博雅講壇是北京大學出版社為弘揚傳統文化,推動全民閱讀打造的高端閱讀文化品牌,是北京大學首批重點文化品牌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