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度打造新光天地的臺灣新光,居然這麼牛!

2021-01-14 RET睿意德

近日,繼通州萬達廣場、環球影城之後,北京通州區域再出重大項目。頭頂北京新光天地(現已更名為「北京SKP」)全國多年單店冠軍的光環,臺灣新光集團北京第二個項目落戶通州。


新光再次進京也是大手筆,據悉,該項目位於北京通州商務核心區,東北至溫榆河西濱河路,南至通燕路,西至安順路。總建築面積46.45萬平方米,其中地上面積34.45萬平方米,地下面積12萬平方米。全國最大商業地產全程服務機構RET睿意德為該項目商業部分提供策略顧問和商業設計優化服務。


作為臺灣最著名的企業之一,新光集團在大陸已先後試水百貨及金融領域,而與其影響力相比,關於其集團的歷史,卻在大陸鮮有報導。


羅馬並非一日建成,新光亦是如此,兩次進京都是大手筆,看看新光的歷史,你就會明白新光自有自己「任性」的理由。


臺灣新光集團:遠不止地產及零售


新光集團,臺灣大型企業集團,臺灣五大家族之一,由吳火獅與洪萬傳、林登山創立,旗下企業涵蓋紡織、合成纖維、瓦斯、百貨食品、建設、保全、電腦、金融保險等領域。其名來自吳火獅在1945年創辦的「新光商行」,是合吳火獅家鄉新竹的「新」字、以及創業前在日治時代受提攜的恩人小川光定之「光」字而成,有感恩念本之意。現主要由吳火獅四位兒子吳東進、吳東賢、吳東亮與吳東升負責經營。


2002年,臺灣開放設立金控公司時,集團內分別由有吳東進主導的新光人壽與吳東亮主導的臺新銀行兩家金融機構,由於兄弟的經營理念不同,因此分別成立了新光金控和臺新金控兩家公司。


北京新光天地,現已更名為「北京SKP」。


第一代吳火獅 :從零開始


吳火獅,1919年生於臺灣新竹市東勢潭後,幼時師事鄭怡堂,學習漢文。父親是一個小店主,膝下生有三男三女,生活並不富裕,但卻十分重視子女教育。吳火獅10歲時,被送進新竹第一公學校,開始了半工半讀的一段時光,因家貧,幾至輟學,多虧老師濟助他完成學業,1934年以優異成績畢業。後因父患病、生活困難而輟學,由大哥吳金龍介紹到臺北一家日本人開的平野商店當學徒。


這是一家頗具規模的布匹進口批發商,這對後來吳火獅的經商幫助很大。他日勤百務,夜則在稻江補校進修。因工作勤奮,才識過人,得到該店日本老闆小川光定的賞識,便拿出3萬元開設了一家分公司小川商行。1939年起,讓年僅20歲的吳火獅出任經理。負責棉布批發,足跡遍臺南及日本通都大邑。中日戰爭後期,經濟統制,布業尤為蕭條,吳火獅深明變通之理,小川商行遂能獨步同業。


起家紡織業


吳火獅在上世紀40年代認準紡織業是他的致富之路,就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投入到紡織業上來。1950年,他在苗慄創設了一家織布廠,生產絲織衣料。1951年在新竹創設染織廠,這是後來「新光」集團的母體。為了掌握印花技術,吳火獅的兩兄弟吳金龍、吳金虎,跑遍日本每一個印染廠,學習先進技術,結果吳氏兄弟的紡織布品圖案精美,質量可靠,成為市場上的暢銷品。


到了60年代,吳火獅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隨著經營活動項目增加,他創辦了「新光商行」。所謂「新光」,寓意為新竹之光。當然,也有說法認為「新光」具有雙重意義,「新」代表著他是新竹人,「光」則是為了感謝有恩於他的日本老闆小川光定,也意味著「新竹之光」、事業興旺發達之意。新光的快速發展與吳火獅的獨具慧眼大有關係。1949年,當時臺灣物資奇缺,物價一日數漲,其中以衣食兩項最為顯著。政府決定紡織開放民營,並大力扶植獎勵,在1957年之前,因限制成立新紡織廠之法令,予以保護,並以代紡代織,低利貸款,扶植已成立之紡織廠,吳氏為把握此工業發展之契機,以化整為零方式,將紡織機器拆成零件,再以零件進口組合,創辦新光紡織廠於新竹、苗慄等地,由布匹買賣,布料批發,躍升為織布工業。1954年,獲得日本技術支持,多方設法尋求幫助,獲準成立「中國人造纖維公司」。這是臺灣地區第一家生產人造棉及人造絲棉的公司,開拓了紡織新紀元。


進軍保險業


1963年,吳火獅又由紡織業向金融、保險界進軍。有一天,吳火獅發現一年繳的產物保險費,包括工廠進出口貨物的金額數目相當可觀。於是,他先後創設了新光產業保險公司和新光人壽保險公司,這是他在事業發展中的一個轉折點。當然,吳火獅的這個決定也是根據當時臺灣當局的政策而做出的。


1960年,臺灣當局決定開放利潤豐厚的保險業民營,各路豪傑紛紛出馬角逐。要在眾多高手中取勝,沒有政界的關係與足夠的經濟實力,就不可能取得經營權。吳火獅當然不會放過這一機會。他以雄厚的資本與當時「省議會副議長」謝東閔合作,取得產物保險公司的經營權,於1963年成立新光產物保險公司。同時,在謝東閔的支持下,吳火獅也於同年設立新光人壽保險公司。吳火獅自己也不會想到,這兩家保險公司後來成為新光吳家事業的支柱。


根據新光保險的元老回憶,創業時期,老東家吳火獅騎著摩託車跑遍東南部各鎮。保險事業在這些地方很難為民眾所接受,人們覺得人壽保險不吉利,因為只有人死了以後才能領到錢,參加人壽保險,無異於是詛咒一個人的死亡,因而都不願參加。可是有關部門規定:一家保險公司如果不做人壽保險,則有可能被吊銷執照。吳火獅只好一起做了。當時,吳火獅雖是商界名人,但實力還趕不上國泰蔡家的蔡萬春。北部的人壽保險市場可以說是蔡家國泰人壽保險公司的天下,壟斷了大部分市場。吳火獅便決定和其得力助手吳家錄南下,到南部開拓新市場,同時向鄉鎮進軍,並進行大量、艱苦的宣傳說服工作,逐漸打開了局面,業務量不斷增加。公司營業額在1966年到1969年4年內增長近10倍,從2億多元增到20億元,從而奠定了新光人壽在中南部的地位,也為日後事業的進一步擴大打下了基礎。


如今,新光人壽保險公司在臺南是一個金字招牌,沒有不知道它的人。雖然目前臺灣的人壽保險仍以國泰人壽居首位,但是新光集團的營業收入,有一半是來自人壽保險。新光人壽保險公司的業務員最多時高達數萬人,而吳火獅本人可算是這些業務員中的第一個。新光人壽公司成立時,是9家壽險公司中成立最晚的一個,但經多年努力,新光人壽保險公司成為僅次於國泰人壽保險公司的臺灣第二大壽險公司。特別是近十年來,公司業務獲得迅速發展。1986年吳火獅去世那一年,公司營業額為251億元,資產總額359億元;到1995年底,分別達到1042億元與2437億元,分別增長4倍與6.8倍,有效契約由十年前的79萬件增為255萬件,業績十分顯著。


臺灣新光人壽保險摩天大樓


目前,新光人壽公司有330家分公司,市場佔有率近30%;有270萬投保戶;員工近2.5萬人。而公司在管理上堅持不辭退員工與重視外勤人員的企業文化,加強了員工的向心力,是業績突出的重要原因之一。


「煤氣」新骨幹


吳火獅的另一個骨幹企業為大臺北瓦斯公司,是新光集團賺錢較多的大型企業。他以銳利的眼光,看準了煤氣事業有厚利可圖。1964年以前,臺北市的燃料問題沒有得到很好解決,整個城市烏煙瘴氣。臺北居民密集,人們健康受到影響。臺北市原先有一家公營的煤氣公司,設備陳舊,管理不善,始終發展不起來。於是,臺北市議會提議將公營的煤氣公司開放為民營,市政府接受了這一建議。煤氣事業在臺灣是要特許經營的,又是大賺錢的買賣,最終這個特許給了吳三連和吳火獅。吳三連是前臺北市市長,吳火獅就和吳三連一起合作創立公司。吳三連出資1000萬元臺幣,吳火獅湊足5000萬元臺幣。1964年7月,他們兩人就以6000萬元臺幣的資本建成了大臺北瓦斯公司。最早由吳三連任董事長,到1967年,吳三連退出公司,經營權就落到吳火獅手裡。從1967年到1986年10月,吳火獅擔任董事長20年。如今,大臺北煤氣用戶大約為20多萬戶,資本是1964年成立時的十幾倍。


煤氣公司創立之初,1964年秋天,他專程去日本考察煤氣事業兩個月。從原料的提煉到煤氣的輸送,他都細心觀察每一個生產環節。他主張一切工程設施,要採用國際先進標準。他不惜以重金聘請日本專家,長駐公司作技術指導,並派遣公司的基層人員到國外實習考察。經過精心的經營,大臺北瓦斯公司成為臺灣省煤氣管道最長、漏氣率最低、用戶事故最少的煤氣公司,也是亞洲東部10大煤氣公司之一。據說,這家公司每年淨賺十幾億元臺幣,成為吳火獅新光集團兩棵搖錢樹中的一棵。以1985年為例,其營業收入達23.84億元新臺幣,淨利潤12億元。


吳氏為求取新知及新技術,經常到國外考察,並將產品擴展至國外市場,自1957年起,先後到東南亞、美國、韓國及歐洲等地考察,觀察各國經濟趨向,貿易動態,以其獲得新資料,供作決定經營方針之參考,終身奉行「保持現狀即是落伍」的信條,在不屈不撓的戰鬥精神和創造性的企劃力下,新光企業得以隨著時代進步而發展,諸如:人造絲染印,三班製作業之新光紡織士林廠,民營瓦斯、壽險電腦化,綜合大型觀光大樓及壽險業採固定薪資等,均為臺灣地區首創。


新光三越百貨由新光集團與日本三越百貨在1989年共同合資成立,總部位於臺北市。


吳氏除悉心奉獻實業外,還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數十年來,每次發生天然災變,都慨捐巨款,慰問災民,並撥款設立基金會,如新光人壽獎助學金基金會、吳氏基金會、新光人壽慈善基金會等。1983年,捐助重點科技獎學金,曾獲政府褒揚。其他如捐救護車,舉辦巡迴義診,及全國書法、作文、兒童繪畫、攝影比賽等公益事業,不勝枚舉,受惠人頗多。


來源:網絡整理 部分來自經濟參考報


(關於臺灣新光集團在通州最新項目的詳情,請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


RET睿意德是中國最大商業地產全程服務商。基於深厚專業素養與行業資源,以成功實踐和擔責未來之姿態,攜手產業鏈全球領導者,構思及實踐創新商業模式,全力驅動行業生態進化。


相關焦點

  • 新光天地「滿百天」,臺灣風情已融入重慶
    由臺灣新光三越打造的重慶新光天地百貨,自8月9日正式開業以來,日前剛過100天,按照本地人的傳統,100天是個隆重的日子。對於骨子裡有著強大臺灣基因的新光天地來說,這100天,有沒有真正的融入這座城市?業績表現是否令人滿意?給重慶零售界帶來了哪些影響?重慶人對新光天地又有什麼樣的認識和感受?
  • 新光三越吳昕達:打造新光天地 要求完美
    (吳昕達全力打造北京新光天地,曾有廠商說:「看看吳昕達頭髮掉了多少,就知他對新光天地投入的心力。」)   新光三越百貨總經理吳昕達向來與媒體不太接觸,這次新光三越與北京華聯集團的「新光天地」經營權之爭,讓他遭遇被公安「請下飛機」的驚魂記,更讓他的名字幾乎每天都登上媒體版面。
  • 新光天地舉行首屆臺灣精品美食展
    鳳梨酥、牛軋糖、糕餅……這是很多人造訪我國臺灣地區都必須品嘗的特色美食,而在千裡之外的成都,好吃嘴們也將一飽口福到源自臺灣的各式美味小吃。 記者從位於溫江區的新光天地了解到,該商場將從今日起舉行首屆臺灣精品美食展,活動會持續至10月8日。美食配美景,吃喝玩樂一條龍。亮相此次活動的臺灣品牌眾多,涉及美食、精品、旅遊與文化等領域,將呈現來自臺灣的10大伴手禮、30家正宗夜市小吃、100多種精選商品、120款人氣零食。現場可謂亮點頻出,精彩紛呈。
  • 新光天地首屆臺灣精品美食展登陸成都
    9月25日至10月8日,新光天地首屆臺灣精品美食展將在新光天地成都1F 歡樂大街舉行。此次臺灣精品美食展活動除了美食以外,更融合了臺灣精品、旅遊與文化等4大元素,讓消費者只需到成都新光天地,就能親臨其境感受臺灣地域文化,現場不僅集結了臺灣節慶10大伴手禮、30家正宗夜市小吃、100多種臺灣精選商品、120款臺灣最完整人氣零食與多項文藝表演,並在全川唯一有軌叮叮車的軌道上打造5大臺灣知名旅遊景點,一個更好吃更好玩更好買的臺灣精品美食展,就此展開。
  • 「新光天地」品牌難回京城
    北京華聯與新光三越合資打造的北京新光天地(現更名北京SKP)難具複製性  被期許的新光天地在通州捲土重來恐怕將要落空。北京商報記者昨日調查發現,號稱落戶通州的「新光天地」項目並非臺灣新光三越集團所為,而是由新光集團關聯企業臺灣新光資產投資管理(香港)有限公司與遠洋地產合資開發。這也意味著,「新光天地」品牌短期內難以重返北京,而新光項目能否在通州一展拳腳還需畫上問號。
  • 蘇州新光天地難複製北京光環
    從選址蘇州之時,新光三越打造的全新新光天地項目,或許就註定與曾經的兄弟項目北京新光天地(現已更名北京SKP)命運不同。在兩個截然不同的消費市場,有著強百貨基因的新光三越均打造出一個頗具特色的項目,但蘇州新光天地的鋒芒與華聯時期合作的北京新光天地相比卻遜色很多。
  • 發現寶島·品味臺灣 新光天地臺灣精品美食展開幕
    中國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作為中國的第一大島,臺灣的飲食文化繼承了中華美食的傳統,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性格,也體現出臺灣飲食的多元文化。10月30日-11月8日重慶新光天地將美食、文化、觀光等元素融合,為重慶市民打造一場好吃好玩、絕對地道的臺灣精品美食展,讓重慶市民不出重慶也能感受正宗臺灣味和人文風情。
  • 重慶中渝國際都會攜手新光天地 打造百萬平米綜合體
    重慶新光天地擁有四通八達的交通條件、周邊集聚了眾多消費人群,加上集商業零售、娛樂、休閒為一體的現代百貨業態,相信一定會取得成功。  規劃建設的重慶「新光天地」位於中渝物業打造的中渝國際都會,建築面積約25萬平方米,預計2016年開幕營運。建成後將成為國內西部地區面積最大、長江上遊高端的購物及生活中心,對我市打造購物之都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 中國最賺錢百貨公司驚變 臺灣團隊撤出新光天地
    新光天地曾經是大陸與臺灣合作的明星項目,但是其兩大股東北京華聯集團和臺灣新光三越百貨之間的激烈矛盾,也在新光天地開業不久即被公告天下,如今磨合7年依然走向分手,令業界嘆惋的同時也著實擔心新光天地未來的業績會否掉頭向下。
  • 重慶新光天地即將開業
    重慶新光天地即將開業 2017-08-08 18:24:39圖為重慶新光天地內部。 錢濤 攝 重慶新光天地的設計參照重慶山城的地形,將山城的「爬坡上坎」融入商場的設計中。圖為重慶新光天地內部。 錢濤 攝重慶新光天地室內擁有一座高達9米、寬達18米的雙層式旋轉木馬。圖為雙層旋轉木馬。 錢濤 攝圖為重慶新光天地內部。 韓璐 攝圖為重慶新光天地內部。
  • 新光天地改名北京SKP
    本報訊(記者 孫超逸)在與新光三越正式分手後,作為北京商業地標之一的「新光天地」正式更名了。昨日,新光天地證實,商場名字已正式改為北京SKP,其商城內外的所有LOGO均已更換。2006年,臺灣新光三越與北京本土品牌華聯以各自持股50%的模式合資成立了北京新光天地項目,由於商場主要由臺灣新光三越負責運營,因而當時商城的名字取名為新光天地。但在此後的經營中,由於雙方股權對等,並不存在控股方,矛盾不斷突出,今年年初新光三越的管理團隊從新光天地撤出,華聯開始負責商場運營,「去新光」化也開始逐步實施,直至此次徹底替換下所有新光天地的標識。
  • 「渝耀新光·鼓舞新年」新光天地x新光裡 2019點亮嘉州商圈
    新光天地x新光裡攜手85後紙雕設計師溫秋雯,顛覆傳統自我創新,以潮流形式造勢,文化傳承與商業潮流結合,12月14日開啟「渝耀新光鼓舞新年」新光天地x新光裡新年燈會,帶來一場極具藝術感、視覺感、體驗感的匯集文化與潮流的盛會。
  • 盡享臺灣魅力|新光天地首屆臺灣精品美食展登陸成都
    9月25日至10月8日,新光天地首屆臺灣精品美食展將在新光天地成都1F 歡樂大街舉行。9月17日在富邦華一銀行舉辦該活動新聞發布會,重點闡明臺灣精品美食展的五大亮點,此次臺灣精品美食展活動除了美食以外,更融合了臺灣精品、旅遊與文化等4大元素,讓消費者只需到成都新光天地,就能親臨其境感受臺灣地域文化,現場不僅集結了臺灣節慶10大伴手禮、30家正宗夜市小吃、100多種臺灣精選商品、120款臺灣最完整人氣零食與多項文藝表演,並在全川唯一有軌叮叮車的軌道上打造5大臺灣知名旅遊景點,一個更好吃更好玩更好買的臺灣精品美食展
  • 成都新光天地公布開業時間 或將引入奧萊業態
    2014年與北京華聯「分手」後內陸獨資布局3項目,成都延期大陸與臺灣百貨背後總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北京SKP便是一個極好的例子。2007年,由臺灣新光三越(臺灣新光集團和日本三越百貨Mitsukoshi合資)與BHG北京華聯集團合資打造運營。
  • 矚目新焦點英皇電影城將落戶新光天地
    原標題:矚目新焦點英皇電影城將落戶新光天地香港英皇集團與臺灣新光三越集團成功在國內展開了首次合作, 英皇集團旗下的全資影院英皇電影城將於2017年進駐新光天地於國內的兩大明星項目--「新光天地重慶」和「新光天地成都」。
  • 顏忠義:「新光天地零售商業市場的轉變」
    作為長江上遊高端的購物及生活中心,新光天地重慶承載了嘉州商圈發展重擔。從開業至今,項目在市場的熱度依舊未減。是什麼原因讓新光天地重慶備受關注?它究竟有著怎麼樣的魅力?對於該項目,我想,新光天地百貨(重慶)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顏忠義先生最有發言權。   接下來,就讓我們有請新光天地百貨(重慶)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顏忠義先生,帶來「新光天地零售商業市場的轉變」主題演講,有請顏總。
  • 原汁原味 盡享美食 新光天地首屆臺灣美食節登陸重慶
    9月15日至9月24日,新光天地首屆臺灣美食節將在重慶新光天地8樓活動空間舉行。老字號名店聯手登場 尋味地道臺灣美食新光天地以源自臺灣的真材實料精選美食,引進超過20家臺灣知名老字號品牌,55個首度進駐重慶的品牌,其中既有像度小月、海瑞貢丸、李亭香這樣在臺灣家喻戶曉的老字號
  • 溫江新光天地服務大眾的深夜小食堂
    隨著地攤經濟在成都的興起,作為溫江新城核心地帶的新光天地,適時推出了服務大眾的「深夜小食堂」。為加班晚歸和周邊需要夜宵服務的市民提供了一個「大快朵頤,釋放心情」的地方。溫江新光天地,是中國臺灣新光三越公司在大陸開的第三家商場,於2019年12月25日開業。溫江新光天地從建設到開業歷經了許多曲折,最終經多方協調得以順利開業。其打造了全新型態的美麗購物公園,為大眾提供了一處自在休閒的購物環境。方便了居住在溫江的市民,不出溫江也能逛高端商場。
  • 百貨店王新光天地消失北京 全面變身「北京SKP」
    摘下新光天地的標識,北京華聯掌管的新光天地將徹底褪去新光三越的身影,全國百貨店王從此的名字是「北京SKP」。從大望路地鐵站出來,便能看到地鐵導視牌、通道內的指路標以及廣場上的新路面導航已全部更換。在新光天地(北京SKP)八周年之際,北京華聯還啟動了這八年來的最大規模調整。
  • 新光天地更名SKP的背後:華聯老大說了算 前景存分歧
    強勢更名   臺灣新光三越被失語?   在今年華遠地產的一次活動上,時任董事長的任志強邀請來了好友--國華置業董事長房超,在活動論壇上任志強現場調侃:「為什麼房總的項目長得像『棺材盒』一樣,還能那麼牛?!」引發現場哄堂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