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部分家長都給孩子讀過一本叫《魔法親親》的繪本吧。故事講的是小浣熊Chester不願意去上學,因為他不願意離開媽媽去一個陌生的環境,媽媽向他保證,他一定會喜歡新學校,並告訴他一個秘密:「the kissing hand」。
媽媽在小浣熊的掌心印上一個吻,這樣每當小浣熊在學校感到孤獨的時候,把掌心輕按在臉頰,媽媽的吻就會溫暖他的心,就不會再孤獨和害怕了。
那天小浣熊去上學,他在媽媽的掌心也印下了一個吻,好讓媽媽在想他的時候,也可以感受到這魔法親吻。
而近日看到了一個暖心的視頻,簡直就是現實版的《魔法親親》。內容是一個剛剛入園的小朋友午休時,靜靜地躺在床上,眉頭稍皺,眼睛閉著,小手卻在自己肚子上一下一下有節奏地拍打著。你知道小朋友在幹什麼嗎?原來他這是自己在哄自己睡覺。這段視頻是小朋友的老師發的,小朋友告訴老師自己的爸爸媽媽在家就是這麼哄自己睡覺的。!!所以這位小朋友把自己的小手當成了媽媽的手,好像媽媽在他身邊一樣。
網友留言:小朋友太可愛了~。
另一個網友留言:邁向獨立的第一步
這就是父母愛的教育成果:無論我在與不在,我的愛隨時存在。
從上面的小示例中我們可以看到裝滿父母愛的孩子更加的獨立。
如何讓孩子心中充滿愛
一、家庭和睦
如果把孩子比喻成一粒種子的話,家庭氛圍就是土壤,父母的愛就是陽光。
家庭成員中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最大。父母之間的關係是家庭氛圍的指向標。夫妻關係好,彼此相愛,家庭氛圍就好,孩子內心的愛就充盈,反之則匱乏。
曾經在一本書上看到一句話:父母相愛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這份愛能帶給孩子安全感,孩子相信別人,願意與別人交往。
反之父母之間關係緊張,整天冷眼相對,互相吵架,抱怨甚至動手,孩子經常感受到的是害怕恐懼,膽子會變得很小。對周圍的環境充滿不信任,不敢與陌生人交往,怕再次受到傷害。
有孩子的媽媽應該深有體會,帶孩子出去人多的地方,會看到有的小孩子自來熟,很快和小朋友打成一片。同時有的孩子總躲在家長腿後,畏畏縮縮,想玩又不敢靠近,只能眼巴巴的看著。這就這就是有無安全感的區別。
二、無條件愛孩子
愛可以分成有條件的和無條件的兩種
有條件的,是以自我為中心,不顧別人的感受,這不是真正的愛,這個我們可以稱呼它為私。有條件的愛關注的是事而非人的內心,以自己心中的標準要求對方,滿足自己,傷害孩子。
無條件的愛,是以他人為主體,並能感受到,這才是愛。也就是說不管孩子怎樣,父母始終都是她堅強的後盾,始終愛他,不因為她的缺點,錯誤而拋棄他。
無條件的愛能讓孩子產生安全感,因為孩子堅信無論自己如何糟糕,世界的某個角落裡始終有個港灣接納他。
「再不聽話媽媽就不喜歡了」「再不老實點媽媽就不要你了」「考這點分數,真丟人,媽媽這連都給你丟盡了」要不是為了你,我至於受這份罪嗎」
孩子小的時候,父母是孩子最安全的依賴。但父母總是以愛的名義在日常生活說一些威脅或者打擊孩子的言語或者做一些傷害孩子的事情,理由僅僅只是她帶給了你麻煩或者不合你的意願。而正是這樣父母的愛帶上了好多條件或者功利性。
三、陪伴孩子閱讀繪本
兒童繪本的力量是巨大的。看似簡單幾張圖畫配帶少許文字,傳達給孩子的卻是無盡的想像力和感染力。每個繪本都有不同的故事,每個故事都有一定的教育意義。
為了讓孩子心中有愛,家長可以選擇一些關於愛的教育的繪本,比如我們上面提到的《魔法親親》系列的,繪本可以用淺顯易懂,孩子能接受的語言和場景教會孩子什麼是愛,愛的力量。
有時候,一些父母沒法表達的或者沒法解決的教育問題,通過繪本卻很輕鬆的搞定。而父母陪同孩子閱讀更是一種和孩子共同接受教育愛的洗禮的方式。繪本也是親子溝通的有效方式。
在閱讀中,父母可以全方位的和孩子互動。閱讀讓寶寶更加關注父母的聲音和表情,讓親子互動很有效。
內心充滿愛的孩子更有勇氣面對困難,學會獨立,變得更加自信,善於交往。
希望每個孩子心中有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