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小調鋼琴奏鳴曲》的誕生,源於莫扎特的悲傷之旅

2020-12-11 北京日報客戶端

18世紀70年代,對於一個青年音樂家來說,成功的機遇不外乎兩個:一是謀一個宮廷音樂家的固定職位,或是靠運氣和本事雲遊四方。對於莫扎特的父親利奧波德來說,當然是努力讓兒子實現頭一個目標,退而不行求其次。父親帶著他週遊歐洲各地,經歷了三年的歐洲之行,三次義大利之旅,還有幾次短暫的維也納的逗留,天賦極高的莫扎特不但無師自通地掌握了好幾門外語,還長了見識,結交了朋友,跟不同的音樂家取長補短。於是,法國宮廷的典雅華麗,義大利歌劇的優美旋律,很快被他吸收到自己的作品中。擅長創作各種體裁的音樂,歌劇、交響曲、協奏曲,還有大量的室內樂,可說是無所不能。據說他有這個本事,寫著一首樂曲,同時還可以構思另一首作品。

▍莫扎特 新華/TAKEFOTO

有人回憶說,小莫扎特對音樂的掌握就像玩兒遊戲,一上手就會,還是高手。遇到音樂之後,樂器成了新玩具。一首新曲子,只要他看上一遍,就可以記錄下來。給他個新主題,馬上就可以寫出各種變奏。只是過了弱冠之年,莫扎特依然沒能在宮廷裡得到一個拿年薪的差事。神童的光環也一天天在褪色。加上薩爾茨堡大主教有意刁難,父親決定讓21歲的莫扎特再去闖一闖,爭取在慕尼黑、曼海姆或者波恩的宮廷裡謀個一官半職。為了讓兒子有個照應,由母親代替父親陪同出行。1777年9月23日,母子倆離開了薩爾茨堡。

安娜·瑪利亞·莫扎特是卡默古特的聖·吉爾根鎮人,嫁到薩爾茨堡後,婚姻穩定,家庭和睦,前面生的7個孩子裡,只有莫扎特和姐姐活了下來。別看她性情樸實,言語不多,但兒子那近乎粗俗的幽默性格是她的遺傳而不是父親。她愛這個小兒子,當然兒子也非常愛她。第一站是慕尼黑,雖然獲得了選帝侯的召見,但是沒有空缺的位子。10月中旬到了奧格斯堡,莫扎特的一個叔叔在那裡,顯然也是一事無成。直到曼海姆,倆人才安頓下來。這裡有非常好的藝術氛圍,管弦樂隊很成熟,莫扎特也不打算再走了,準備在王室裡找個固定工作。他給巴伐利亞選帝侯的兒子和女兒上課,自己也寫寫曲子。然而選帝侯馬克西米利安三世突然暴斃於天花。最後父親決定,讓莫扎特從曼海姆直接去巴黎找工作(兩地距離不遠),儘管他很不樂意。「除了演出,我在那兒什麼也做不成。我是個作曲家,天生就是做樂隊和指揮的料。」在1778年2月給父親的信裡他這樣寫道。父親回信警告說,你必須預料到上百件事情,否則就會窮困潦倒。利奧波德希望兒子去巴黎打開局面,掙了錢,然後把全家都接過去。不曾想,巴黎之行竟成了青年莫扎特的傷心之旅。

那個時代的歐洲,交通工具是馬車,一路自然很辛苦。莫扎特的母親寫給丈夫的信裡說,「有8天的天氣很好,每天早上冷得不行,到下午還暖和些。最後兩天颳起大風,暴風雨差一點把我們淹死。我們倆在馬車裡溼漉漉的,渾身凍得發抖。」到了第九天,也就是1778年的3月24日,莫扎特和母親總算到達了巴黎。18世紀的巴黎是無可爭議的藝術中心,歐洲第二大城市,約60萬的人口僅次於倫敦。早年作為神童,他在巴黎很受歡迎,也有些老關係。此番再來,繁華的巴黎卻沒有給他留下什麼好印象。他給父親寫了一封平安家書,忍不住抱怨巴黎人的「法國人不像15年前我在這裡那麼彬彬有禮,對人的態度可以說是粗魯放肆。」街上的泥濘和骯髒也讓他不快,和家鄉薩爾斯堡相比,巴黎簡直就是個垃圾場。為了謀生,他只得去見那些音樂界的頭面人物,希冀著找一個神話般的「音樂崗位」。一次,莫扎特帶著推薦信,去拜訪波旁王朝的德·查伯特公爵夫人。等了8天才被約見。在一個沒有暖氣的房間裡,他足足凍了半個小時:「不僅手冷,我的身體和腳都是冰涼的。」好不容易被接見,臨到演奏時,他的手指依然麻木。那架蹩腳的破鋼琴也讓他不爽。這也就罷了,最讓他氣惱的是,公爵夫人和那些心不在焉的先生們自管做自己的事情,連眼皮都不抬。莫扎特非常惱火,乾脆也就不彈了。他發誓不再為這些「愚蠢的勢利小人」效力。

對於當時的作曲家來說,要想在巴黎取得突破,必須要以歌劇打開局面。人們爭論的焦點是,應該選擇法國悲劇性的抒情歌劇,還是義大利輕鬆明快的喜歌劇。前者是過氣的貴族式音樂,後者的趣味顯然是市民階層的。莫扎特自然看不上義大利「蹩腳的喜歌劇」,巴黎歌劇界也沒把薩爾茨堡的青年放在眼裡。急於出名、掙錢的莫扎特只好另想辦法。由於音樂時尚的風向標已經轉向,一切要適合中產階級口味,音樂廳的新觀眾需要新音樂,既要容易聽懂,又不能太乏味,還要有爆發力和戲劇性。細心的莫扎特發現巴黎人喜歡熱鬧,交響曲的開頭、結尾要吸引人,莫扎特就把作品終曲的小提琴聲部改成樂隊齊奏,熱鬧的效果讓觀眾鼓掌叫好。而私底下,他並不欣賞巴黎人的審美品味。雖然是這樣遷就,他的事業也不順利,收入不多,入不敷出。正當他一籌莫展之時,悲劇降臨了。

莫扎特只顧自己在外邊奔忙,沒有考慮到母親的存在。自曼海姆出發以來,母親身體一直不舒服。在巴黎的日子裡,情況並沒有好轉。6月下旬,不知因何原因,母親發了病,發了寒熱,高燒不退。24日,莫扎特趕緊去請德國醫生。母親的病情迅速惡化,很快就失去知覺。30日,她接受了臨終塗油禮。7月3日晚上10點剛過就去世了。據推測,母親有可能喝了不乾淨的飲用水,從而導致了消化道感染。如果當時巴黎有完備的醫療體系,救治及時得當,母親也不至於撒手人寰。說到底,事關巴黎的飲用水和醫療體系。

自中世紀以來,由於人和動物糞便的排放,製革廠傾倒化學藥品,使得塞納河水受到嚴重汙染。有錢的巴黎人在住宅的地下室打出水井供自己用,而普通巴黎人喝到潔淨的飲用水要困難得多。有些人看到商機,從附近的噴泉裡有償取水,裝在有蓋的大桶裡,再滾動到各條街道的住家,按分發水量的多少收取服務費。在公共噴泉上發生爭鬥是常有的事。有的見利忘義的人乾脆從塞納河取水假冒溫泉水運到各街巷去賣,從而導致了消化道疾病。及至拿破崙時代,從烏爾庫克河開鑿運河,供水問題才得以解決。至於公共醫療,18世紀末之前,巴黎多數的醫院都是慈恩醫院,醫療服務水平遠不夠專業。直到1781年,也就是莫扎特離開巴黎之後的三年,才有了專業的醫生和科學的藥物治療。

傷心的莫扎特整夜都與母親待在一起。這使莫扎特心痛不已。為了不讓父親受到太大打擊,莫扎特先給薩爾茨堡的熟人寫了信,請朋友先不要把這個壞消息轉告父親。「和我一起哀悼吧,我的朋友。這是我一生最悲傷的一天,現在是深夜2點,但我一定要告訴你,我的母親,我親愛的母親已經不在人世了!……她死了,就像熄滅了一盞燈」。母親的死深深地刺痛了他,為此莫扎特寫下《a小調鋼琴奏鳴曲》(K.310)以宣洩他的悲傷,同時也給自己壓抑的內心減減壓。要知道,莫扎特過去從來沒有寫過這類極具個人情感性質的作品,他在這個譜子上用義大利語特意註明「莊嚴、隆重」的字樣。對於這首作品的演奏,多數演奏家不明就裡,只把這個作品當做中規中矩的奏鳴曲來處理。須知這個作品和前後兩個鋼琴獨奏作品(K.309,K.311)是完全不同的。

▍莫扎特《a小調鋼琴奏鳴曲》(K.310)曲譜

C大調的K.309大約寫於1777-1778年,莫扎特和母親前往曼海姆到巴黎的旅程中,第一樂章的小快板充滿了愉快的心情。後面創作的D大調 K. 311的第一樂章也是以歡快的旋律開始,即便是小調副主題也伴隨著柔美的和聲。末樂章更充滿活力。夾在這兩首大調作品之間的K.310是a小調,而且遠比前後兩個作品長,手法也卻非比尋常。德裔美國音樂學家阿爾弗雷德·愛因斯坦(Alfred Einstein,出生於慕尼黑,納粹德國時期逃亡美國)認為,這首作品一定是母親去世時給莫扎特留下的印象,以此來解釋其中的悲劇氛圍恐怕才是對的。樂曲一上來,右手那悲戚的旋律,仿佛突然將深淵撕開。左手的伴奏不停地敲打著,暗示了惡魔般的黑暗威嚴。在撫慰和絕望之間不斷往復是第一樂章的主要特徵。尤其再現部前出現的半音疾速下行樂句,仿佛人從懸崖上跌落,這在莫扎特所處的古典時期,意味著最高的震驚和悲劇的表達。末樂章的急板也是莫扎特寫過的最黑暗的作品之一,在復活與絕望之間充滿了奇特的交替。

在巴赫的年代,作曲家在作品中對情感的表達大都是隱曲的,即便到了海頓筆下,音樂中大都充盈著宮廷的典雅,而莫扎特的音樂在情感的表達上卻開始直指人心。這在他以前的作曲家是沒有過的。歷史學家約翰·羅塞利說,「音樂曾經為社會、宗教和娛樂的用途服務,而在莫扎特之後,音樂開始為生命、愛、死亡的陰影和個人最深刻的體驗服務」。從來沒有一部歌劇有像《唐璜》那樣的感情幅度,在溫文爾雅的風度和滑稽活潑的氣氛中,時時展現出陰鬱的景象和悲劇性的衝突。自然,莫扎特的大部分作品並非對應個人情感,尤其是器樂作品,個人的遭際和情感的悲歡並無直接的聯繫。《a小調鋼琴奏鳴曲》之外,特別是在他後期的鋼琴協奏曲中,莫扎特一直通過傳達個體的聲音來面對這個世界。一切都是至情至性的心曲吐露。莫扎特將情感的表達提升到了更高的境界,總能為聽者打開一扇又一扇門,在光明與黑暗、莊嚴與歡悅的極致表達中,人們可以感受到他最純粹和最深厚的情感。

(本文作者為音樂評論家)

(責編:孫小寧)

來源:北京晚報·五色土|作者 曹利群

編輯:楊昌平

流程編輯:吳越

相關焦點

  • 貝多芬的升c小調第十四鋼琴奏鳴曲
    一、升c小調第十四鋼琴奏鳴曲,又名月光奏鳴曲。 三、第一樂章是持續的慢板,升c小調,2/2拍子,三部曲式。為奏鳴曲式的幻想即興性柔和抒情曲。打破鋼琴奏鳴曲的傳統形式,在本曲的首樂章中運用了慢板,徐緩的旋律中有一種淡淡的憂傷;第一樂章情感的表現豐富,冥想的柔情,悲傷的吟誦,陰暗的預感。通過和聲,音區和節奏的變化,細膩地表達了作者的情感變化。
  • 莫扎特三個時期的鋼琴作品風格
    莫扎特的鋼琴奏鳴曲分為三個創作時期:早期是從1774年至1775年在薩爾斯堡和慕尼黑期間創作的6首奏鳴曲;中期是從1777年至1778年在曼海姆和巴黎期間創作的7首奏鳴曲;晚期是從1784年至1788年在維也納期間創作的6首奏鳴曲。從總體上來說,莫扎特的鋼琴奏鳴曲要比海頓的作品在創作手法上更加成熟,特別是在曲式結構的模式、主題性格的對比和聲語言的運用等方面都更加靈活多樣。
  • 不可不聽的世界名曲(三)——貝多芬c小調第十四鋼琴奏鳴曲
    不可不聽的世界名曲(三)——貝多芬c小調第十四鋼琴奏鳴曲(月光奏鳴曲)BEETHOVEN: Piano Sonata No.14第十四號鋼琴奏鳴曲,升C小調(《月光》),OP.27.2,作於1801年。
  • 貝多芬《第一鋼琴奏鳴曲》賞析
    《第一鋼琴奏鳴曲》是貝多芬呈獻給他過去的老師海頓。這首奏鳴曲具有悲劇性情緒,明顯地暗示和顯露出貝多芬精力旺盛的寫作欲望及其深刻獨創性。這首奏鳴曲以精練的鋼琴寫法,澎湃著陰暗的熱情,可以窺見到貝多芬日後強烈的、自成一體的樂調作風。這首作品的節奏較為單調,小節間的區分也多少有點生硬,還留存著較為幼稚的作曲法。
  • 莫扎特的生平簡介與鋼琴作品
    莫扎特最大的成就固然是在歌劇創作上,但是鋼琴音樂也是他創作中的一個重要領域。莫扎特的鋼琴音樂,常使人想起他的歌劇音樂。他的鋼琴作品中那些形象鮮明、互相對比的大量主題,宛若歌劇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化身。二、莫扎特的主要鋼琴作品這裡我們探討的莫扎特的鋼琴作品主要指的是它的奏鳴曲作品,主要可以從早期、中期和晚期三個階段展開。但是莫扎特的作品遠遠不止這些,除了奏鳴曲,莫扎特對變奏曲、鍵盤組曲、獨立的舞曲等多個音樂領域有相當的研究。
  • 《月光奏鳴曲第三樂章》聽鋼琴大師如何訴說愛情!
    「月光奏鳴曲」又名c小調第十四鋼琴奏鳴曲,分為三個樂章。為德國作曲家路德維希·凡·貝多芬,作於1801年。第三樂章,激動的急板,升c小調,4/4拍子,奏鳴曲式。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鋼琴曲叫《月光曲》,傳說是這樣譜成的。幾乎沒有一首名曲像這首奏鳴曲一樣,因「月光」這一俗稱而名滿天下、家喻戶曉。《月光》這一名的由來眾說紛紜,但最多的是源於德國詩人路德維希·雷爾施塔布(1799-1860)形容這首樂曲的第一樂章為「如在瑞士琉森湖那月光閃耀的湖面上一隻搖蕩的小舟一樣」。
  • 貝多芬《升C小調第14號鋼琴奏鳴曲(月光)》賞析
    在貝多芬的32奏鋼琴奏鳴曲中,如果只選一首知名度最高為代表,應該非第14號鋼琴奏鳴曲作品27-2莫屬。對喜歡過中秋節的愛月民族來說,聆賞第十四號鋼琴奏鳴曲「月光」時更增添幾分親切感。但是,您知道嗎?貝多芬當年寫這首作品時,樂念竟然與月光毫無關係。
  • 貝多芬《升C小調第14號鋼琴奏鳴曲(月光)》介紹
    第十四號鋼琴奏鳴曲,升C小調(《月光》),OP.27.2,作於1801年。  共3個樂章:  1.持續的慢板,升C小調,三段體,由不斷流出的三連音符來表達無邊的幻想。在第一主題開始的中間部,三連音曲折有致地走向高音域,呈現躁動不安的情緒,然後主題又平靜地走向第三段。
  • 適合孩子聽的十首莫扎特經典作品,越聽越聰明
    小星星變奏曲 K.265 《小星星變奏曲》是由莫扎特於1778年所創作的鋼琴曲。音樂主題出自一首古老的歐洲民謠,這個主題的節奏與旋律單純質樸,莫扎特為它配上十二段可愛又富有魅力的變奏,樂聲一直自然而愉快的流淌著。
  • 10首讓人瞬間靜心的鋼琴曲,聽完世界都美好了
    在那裡,蕭邦獲得靈感,創作了這24首前奏曲,這首《E小調前奏曲》便是其中的一首。 有時候,最簡單的曲子可能就是最有效的安撫劑,在這首鋼琴大師在最悲傷的時刻所寫的作品中,大概每個人也能看到自己吧。
  • 「音樂天才」,淺聊莫扎特及其代表作《土耳其進行曲》
    他少年成才,然而天妒英才,在35年的短暫光陰裡,為世人留下了600多首美妙的聲音作品,如帶有童貞般單純、洋溢著青春活力的鋼琴奏鳴曲《土耳其進行曲》,富有創作精神、豁達而超然的鋼琴協奏曲《降B大調第27號鋼琴協奏曲》,旋律自然流暢、充斥著憤懣激昂的交響曲《g小調第40號交響曲》,和內容與形式完美統一
  • 鋼琴教學各級別比賽與考級參考曲目
    萊蒙:3、5、63、基礎教材(任選一首,下同):大湯2:遙遠的鐘聲;帶我回維吉尼亞故鄉;星光圓舞曲;北極之旅;捉迷藏;吉普賽營地;小步舞曲;小波蘭舞曲;野兔和獵狗;我們出發了兒鋼3:快板(海頓);士兵進行曲(舒曼);鬥牛士進行曲(比才)鋼基(高師鋼琴基礎教程)1:天真爛漫(布格繆勒);
  • 莫扎特的鋼琴音樂獨立舞曲等其他作品
    獨立舞曲等其他作品莫扎特的鋼琴音樂包括各種獨立的舞曲和其他作品。他的最早作品是以同一低音創作的小步舞曲,這些作品的創作可能離不開他父親的指導。到了晚期,莫扎特也出現了一些傑出的作品,如《a小調迴旋曲》(K.511,1787年),這首作品並不是一首常規的迴旋曲。它以一個相當憂鬱的行板主題開始,旋律中包含著小調與大調的微妙交替,插部與它產生對比,但它們的基礎效果卻是統一的。
  • 郎朗高徒、「少年鋼琴家」陳坦銳首場個人鋼琴音樂會將在平安夜上演
    屆時,蕭邦、貝多芬、莫扎特等經典名曲將通過陳坦銳的演奏,給現場聽眾帶來一場美輪美奐的視聽盛宴。  據了解,陳坦銳4歲開始學習鋼琴,當今樂壇上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被郎朗稱讚為優秀的少年鋼琴家。現就讀於孔子國際學校實驗班,性格開朗,多才多藝,曾多次與優秀鋼琴家同臺演出。
  • 上音附小·鋼琴課程大綱
    四個八度的減七和弦長琶音二遍 指定一首克拉瑪練習曲(由教研組在11月訂)自選古典奏鳴曲第二樂章一首六年級四升四降大(和聲)小調(E.升c.降A.f)四個八度的反向音階一遍四個八度的反向主三和弦長琶音一遍四個八度的主三和弦短琶音一遍。
  • 2020薩爾茨堡愛樂之旅
    ·獨奏音樂會· 格裡戈裡·索科洛夫(Grigory Sokolov) 莫扎特鋼琴奏鳴曲等 伊戈爾·列維特(Igor Levit) 貝多芬鋼琴奏鳴曲全集
  • 鋼琴教材使用順序!
    3、樂曲 (1)莫扎特《鋼琴奏鳴曲集》;(多由3個樂章組成,先學技術上較容易的樂章,再學整個樂章) (外國鋼琴曲選》 中貝多芬的《六首變奏曲》、博姆《噴泉》; 中亨德爾的《快樂的鐵匠》; 中莫扎特的《d小調幻想曲》; (11)德彪西鋼琴曲選中的《阿拉伯風格曲》二首及《月光》; 四、高級
  • 升C小調第十四鋼琴奏鳴曲,紛飛的手指,四射的音符
    貝多芬:升C小調第十四鋼琴奏鳴曲(數字錄音)。「貝多芬 升C小調 第十四號 鋼琴奏鳴曲《月光》第一樂章,持續的慢板,升c小調,2/2拍子,三部曲式。為奏鳴曲形式的柔和抒情曲。一反鋼琴奏鳴曲的傳統形式,貝多芬在本曲的首樂章中運用了慢板,徐緩的旋律中流露出了許多的憂傷和傷感。」「紛飛的手指,四射的音符,這音樂真是極具畫面感。」
  • 世界10大最著名的鋼琴曲,蕭邦三首鋼琴曲上榜,你都聽過了嗎?
    3、李斯特—愛之夢:這原本是是李斯特寫的一首歌,後來改寫為的鋼琴曲,這首曲子是夜曲體裁,用鋼琴演奏出了一首抒情的歌曲,深情又婉轉。4、莫扎特—第二十一鋼琴協奏曲:這首鋼琴曲共分為三個樂章,分別是快板,C大調,奏鳴曲式、行板,F大調,三段體和極活潑的快板,C大調,缺發展部的奏鳴曲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