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大銀行正在關閉其分支機構。
從去年第三季度至今,美國銀行,花旗和摩根大通關閉了389家分公行。
美國銀行
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在金融危機前擁有超過6000家分支機構,根據第三季度的數據,目前縮減至4629家。自去年以來,該行關閉了112家金融中心。
美國銀行財務長Paul Donofrio在第三季度財報電話會議記錄中稱,關閉分支機構是滿足其新計劃的需要,該計劃中,分支機構的職能將「向自助式電子渠道,手機,網際網路和ATM轉換」。
根據其第三季度財報顯示,該行擁有2100萬銀行業務移動端活躍用戶,有18%的存款轉帳通過移動客戶端完成。Donofrio稱,這對客戶來說是更好的選擇,對公司股東來說也是件好事,這種辦理業務的成本只佔客戶在分支機構辦理的1/10。
美國銀行執行長Brian Moynihan在季報電話會議中稱,因此這是質和量的區分,他估計,在分支機構的辦理業務的人數從4,5年前的700萬下降到目前的600萬到500萬。但是這500萬人是更高質量的銀行客戶,他認為這部分客戶非常重要。
銀行分支機構變得更少了,但是那些仍存在的分支機構卻反映了客戶的行為習慣。隨著消費者逐漸採用在線對支票存款進行轉帳服務,銀行分支現在著重於有更多附加價值的面對面服務,並且增加更多抵押和投資專員。銀行分支機構正變成一個消費者就抵押貸款,投資,準備大學學費等人生大事進行諮詢的地方。
大銀行不僅縮減了分支機構的數量,同時也縮減了員工人數。美國銀行(BanKOf America)指出,早在今年6月美銀零售銀行部門總裁Thong Nguyen就在會議上表示準備從零售銀行部門裁減8000個職位。這是該銀行因客戶銀行習慣改變而進行的資源再配置以及大規模成本縮減計劃的一部分。
花旗銀行
美國銀行並非唯一一家對分支機構進行重組的銀行,上周五(10月14日),花旗集團的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其北美分支機構帳戶自去年第三季度以來,縮減了17%。在全球範圍內關閉了116家銀行,目前僅剩2679家。
花旗集團的財務長John GErspach在第三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中表示,花旗集團已花費數年重整其分支機構網絡,升級技術系統,進一步深化對其6大核心市場的投入,這使花旗能夠在縮減支出的同時,提高收入以及零售銀行的利潤率。
今年早些時候,花旗全球視角及解決方案機構(CITI Global Perspectives and Solutions)發布的報告顯示,銀行正進入其「全自動化轉折點」,並有能力立刻裁員多達30%。該報告稱,銀行業的Uber時刻的來臨,意味著銀行分支機構的「脫媒(DISintermediation)」,而非銀行本身的脫媒。
該報告顯示,「具體來講,這將意味著業務向移動客戶端的轉換,移動客戶端將變成銀行和客戶之間的主要交流渠道。」
這也意味著銀行無需那麼多分支機構及工作人員。
摩根大通和富國銀行
摩根大通也在不斷縮減其零售銀行的數量。 2016年第三季度的門店數量與去年同比下降161家,降至5310家。
根據摩根大通財務長瑪麗安娜?雷克(Marianne Lake)在第三季度電話會議的記錄顯示,第三季度新信用卡帳戶發起數量上升了35%,有四分之三的新帳戶是通過電子渠道開設的,活躍移動客戶端用戶在第三季度上升了17%。
摩根大通同時也正在針對「千禧一代」用戶進行市場營銷,目前這批客戶新開帳戶佔比為57%,而且更傾向於使用移動客戶端辦理銀行業務。
主要零售銀行富國銀行因身涉大規模欺騙性帳戶醜聞,未像同行一樣歷史性對分支機構進行裁撤和關閉。但根據其上周五(10月14日)發布的第三季度財報顯示,該行信用卡申請數量,客戶忠誠度以及分支銀行和客戶間的互動都出現了急劇下降。該行暗示也將把業務轉向移動端。
裡昂證券分析師Mike Mayo在CNN電視臺Money節目中表示,無論富國銀行意識到沒有,他們都將就關閉1000家分支機構,這只是個時間問題。
高盛試水在線銀行
在傳統零售銀行都將其重心轉向網際網路領域的時候,那些未設置消費者空間的公司,如高盛,也在嘗試美國儲蓄帳戶網際網路在線業務。高盛在去年4月開始了其在線獨佔業務,在本月13日開始了其消費者貸款服務Marcus在線平臺。
高盛公司電子金融部門主管Harit Talwar在定製廣播節目(podcast)中表示,網際網路技術使真牆實壁的傳統銀行分支面臨著很大疑問,在網際網路時代,客戶在能用手機解決問題的情況下為何要親自跑去排隊?對一些大銀行來說實體分支機構將會變成遺留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