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平均工資公布了,你的社保養老金都跟這個有關係

2021-01-11 騰訊網

近期,統計局公布了2019年的社會平均工資數據,其中,2019年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90501元,全國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53604元。此外,地方上也陸續公布了2019年平均工資數據情況,比如,北京平均工資13900元/月;上海平均工資12448元/月;天津平均工資9000元/月;浙江平均工資8304元/月;廣東平均工資8240元/月;江蘇平均工資8043元/月;雲南平均工資7215元/月;重慶平均工資7213元/月;寧夏平均工資6995元/月;四川平均工資6947元/月。

從數據我們也可以看到,如果是城鎮非私營單位,北京、上海、廣東、江蘇、浙江、天津這6省市是要超過全國水平的。如果是城鎮私營單位的話,北京、上海、廣東、浙江、江蘇、福建、重慶這7省市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那麼,我們如果想要獲得較高的工資,就應該優選工資水平高的地方,大家應該心裡有數了吧。

這裡,我們僅僅說一下,隨著社會平均工資的發布,哪些會影響到我們普通人的錢袋子呢?

首先是社保部分。我們知道,社保的繳費基數是由上年度的社會平均工資決定的。因為社會保險費最高繳費基數為平均工資的300%,最低繳費基數為平均工資的60%。

而7月份,各地社保局也集中調整了社保繳費基數。比如北京,為進一步減輕單位和低收入參保人員今年的繳費負擔,本市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以及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月繳費基數下限與去年相比沒有變化,仍為上年標準。如果說月工資低於社保最低繳費標準,那麼在繳納社保的時候,用人單位需要按照最低標準去繳納社保,而不是該員工的工資。

其次,一次性經濟賠償金,也是根據社會平均工資來計算的。

經濟補償金數額,是按職工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以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如果職工工資高於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3倍,那麼,在支付經濟賠償金時,按當地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

注意,一次性經濟補償金,如果是在當地上年職工平均工資3倍數額以內的部分,免徵個人所得稅;而超過3倍數額的部分,需要單獨適用綜合所得稅率表,計算納稅。

還有一個就是養老金,我們退休人員的養老金收入,也是會根據上一年度職工的社會平均工資去計算的,如果社會平均工資上漲了,退休人員的養老金也會隨著上調。

1843元失業金領取成功,這筆錢這樣申請,很簡單!

注意,失業金又有新調整,不去領取真的要吃虧!

相關焦點

  • 社會平均工資和繳費基數有什麼關係嗎?
    社平工資和繳費基數有什麼關係呢?很多人都知道,社會平均工資和繳費基數有關係,但是是什麼關係呢?裡面情況很複雜。社會平均工資包含好多種。每年設區的市統計部門公布當地的社會平均工資,但是由於統計口徑不同,會產生很多類社會平均工資。
  • 最低工資標準和平均工資有啥關係?如何影響收入?
    這兩項工資標準的出爐,僅僅是為了讓你判斷自己是否"拖後腿"了嗎?No no no!不管你處於何種收入水平,也不管你是在"線上"還是"線下",平均工資和最低工資標準都會影響每個人的錢袋子。  平均工資和最低工資標準到底跟你有哪些直接和間接的關係?
  • 今年社保使用全口徑平均工資,對企業和個人有什麼影響嗎?
    根據今年4月份,國務院發布了《降低社會保險費率綜合實施方案》,明確今年社會保險徵繳方面出現了一個大的變動,就是我們社保繳費基數上下限的核定,由原先的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社會平均工資,改為全口徑在崗職工社會平均工資。平均工資口徑變化有什麼影響呢?
  • 社保在北京,戶口在陝西,養老金哪裡領,怎麼更划算?
    看完鬆一口氣社保一直都是人人都很關注的一樣東西,畢竟這是和自己年老之後的生活掛鈎的,有的人年輕的時候選擇去大城市打拼,年老的時候可能就會選擇定居在那裡,比如北京,都知道北京的戶口比較難以得到,所以如果是在北京打拼的外地人,繳滿15年的社保年限之後,養老金是按照退休所在地的標準領還是按照自己的戶籍所在地的標準領取呢?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好好的講解一下吧。
  • 上海2020平均工資與社保基數公布,附歷年社保基數(2012-2020)
    6月份的最後一天,上海人社局官網終於宣布了上海市2019年社會平均工資和2020年的社保基數。2019年上海市平均工資9580元/月,比2018年的8765元/月上漲10%,跟局長上周預測的9600隻相差20塊。
  • 社保繳費以及養老金計算過程的那些事
    即當本人的實際工資低於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60%時,需要按照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來作為繳費基數,當本人實際工資高於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300%時,只能按照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300%來作為繳費基數,高出的部分不能計算為繳費基數;對於靈活就業人員繳納職工養老保險,可以在當地社保部門公布的職工月平均工資來作為繳費基數,最低的可以選擇按照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60%來繳費,中等的可以選擇按照100%
  • 為啥北京2018年平均工資9.4萬元低於上年?事關社保、公積金!
    北京市人社局數據顯示,從1995年到2017年,職工年平均工資都在穩步上漲。數據如下圖:以前的平均工資,樣本主要來自於正規就業群體,對民營企業、小微企業考慮不夠,平均工資存在高估。經口徑調整後的社會平均工資,跟實際情況更接近,這有利於降低企業、個人繳費負擔。當前經濟面臨下行壓力,有助於降低社會負擔,釋放經濟活力。」
  • 全省全口徑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和社平工資有什麼區別?
    在2019年之前,只有一個社會平均工資,那就是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而且一般以統籌地區為主(設區的市),很少看到省級社會平均工資。這個社會平均工資的作用很多,常見的像確定當地社保最高繳費基數、最低繳費基數,核算退休人員養老金,核算工傷待遇等等。
  • 「養老金補發」是什麼意思?你有沒有遇到呢?
    養老金補發是什麼?養老金補發,從字面意義上講,就是原先的養老金沒有足額或者按時發放,現在將養老金的差額發放給退休人員。養老金補發的情況有哪些?第一種,計算退休待遇使用的社會平均工資調整。像北京、青島等全國很多地區,都是從當年的1月1日使用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的。但是這個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一般都是次年的五六月份才發布。因此,就會出現1到5月份退休人員,暫時先按照上上年度的社會平均工資使用,計算臨時性養老金。等待新年度的社會平均工資發布後,再對之前幾個月份少發的養老金進行補發。
  • 2018全國年平均工資公布,這個關鍵問題你注意到了?
    這樣一平均就沒有窮人了,也沒有高低之分了。工資都差不多挺好。絕大多數打工仔掩面痛哭著路過。對不起呀!極端值對計算平均數影響非常大,所以每次公布平均工資後大家都是一片哀嚎,紛紛表示「對不起,我拖後腿了」。其實中位數更能反應普通大眾最真實的收入水平。吐槽歸吐槽,不知道大家是否留意到該平均工資的數據取自於「城鎮非私營單位」的就業人員。
  • 工資3500元要交多少社保 交15年養老金每月多少
    現在越來越多人繳納社保了,主要是給自己一份保障,一般來說,用人單位都會為員工繳納社保的。可能有許多人對社保了解的不夠多,比如繳費方面。你知道工資3500元要交多少社保嗎?這時我們要先知道繳費的計算方式。
  • 個人交社保比單位交社保的養老金高?這樣交才行!
    含本金和收益)÷ 與退休年齡對應的養老金計發月數過渡性養老金的計算公式並不統一,大多數地區的計算公式如下:過渡性養老金 = 退休時當地上一年度社會平均工資 × 本人歷年平均繳費指數 × 視同繳費年限×計發係數R(1.0~1.4)養老金高低的決定因素
  • 農保與社保的區別是什麼 退休養老金計算公式 養老金如何計算
    ④參保範圍不同社保只要有正式的工作或在城鎮都可參加社保。而新農合,只有農村戶口才可以辦。 ⑤參保年限不同社保每月一繳,斷繳後次月起醫療無法報銷。參保累計滿15年,退休後可每月領養老金。基礎養老金的計算方式: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上年度全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加上你自己的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兩者相加之和除於2,求一個平均數,然後用所得的平均數乘以你自己的繳費年限的百分比,得到的結果就是你的基礎養老金。
  • 為什麼不建議個人交社保,因為這個問題影響每個人的退休養老金!
    說起養老金,很多人可能就會想到自己單位或者企業繳納的社保,所以根本不用擔心這個養老金的問題,可如果離職了自己出來擺攤賺錢,那麼社保又該怎麼辦呢?最近有個朋友就跟小編聊起這個話題。說起這個事情,其實有很多的自由職業者都存在這一的困惑,今天小編就跟大家聊下這個事情!首先要講的是,當從企業繳納社保到變成個人自己去繳納社保的時候,那麼是肯定產生不利於自己的變化的。大家應該也知道,我們國家對於養老金的政策,基本遵循的原則是多繳多得。就是你參加工作的時候繳納的社保費用越多,那麼到時候退休所領到的個人養老金也就越多。
  • 我現在工資3500元,社保繳費1400元,交滿15年養老金能領多少錢?
    養老金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因為社保繳費情況表達的不太明確,因為在社保繳費的15年裡看似很簡單的工資和社保問題,有的卻不是我們想的那麼簡單。比如以下這些情況。比如說也許你每月工資是6000元但是養老繳費基數有可能是2500元左右,這樣的話社保單位繳費和個人繳費金額都會比按照實際工資繳費要少很多,這樣的操作一般是部分企業的違規參保,這也是為何之前很多企業人員退休後養老金大大低於在職時工資的主要歷史原因。現在社保部門嚴格要求參保制度,希望以後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能按照其實際工資進行繳費,提高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待遇。
  • 2019年平均工資出爐,你的工資收入、社保待遇將發生重大變化
    對於員工來講,平均工資帶來最直接的影響,就是為社保、公積金的繳費基數提供參考,進而影響到自己的到手工資和社保利益。很多小夥伴都知道社保繳費基數是直接受上年度月平均工資影響的,但是基數上下限具體是如何確定的呢?一般來說,各地的社保基數上下限都不太一樣,社保繳費基數是社會平均工資的60%--300%為繳納基數。
  • 深圳社保上線「養老金計算器」
    原標題:養老金有多少 測一測便可知11月25日,記者獲悉,「深圳社保」微信公眾號有了「養老金計算器」,無論你是單位參保的企業職工還是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參保的個人,都可以登錄系統測算若干年退休後你能領多少養老金。深圳市社保局提醒,測算為預測結果,僅供參考。
  • 換工作了,我的社保怎麼辦?最全社保轉移攻略!
    本文的主要內容有:哪些人可以辦理社保轉移?網上辦理社保轉移流程一、哪些人可以辦理社保轉移?只要是「社會人」,就跟社保脫不了關係。=(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 + 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 2 × 繳費年限 × 1%公式比較複雜,但簡單來講就是跟以下幾個因素有關:根據公式,基礎養老金跟社會平均工資的高低有關,社會平均工資越高,基礎養老金越多,能領到的養老金也越多。
  • 日本養老金制度或引發社會分化
    厚生勞動省近日公布的這份關於養老金財政研究報告顯示,到2047年,日本標準家庭養老金領取標準須從2019年佔到社會平均工資的61.7%下調至50.8%,養老金財政才能維持運轉,同時實現日本朝野各黨商定的養老金收入不低於社會平均工資50%這一目標,這意味著養老金將被削減兩成。
  • 社保公積金繳費基數遠遠高於上一年度職工平均工資其實是好事!
    社保和公積金的基數遠遠高於上一年度平均工資怎麼辦?是賺了還是虧了?按照我的理解,如果社保和公積金的繳費基數遠遠高於上一年平均工資,這是一種完全正常的現象,從理論上來講,肯定是賺了。比如養老保險,其實單位繳費部分我們可以不去管它,因為這部分是計入統籌基金的,雖然使用時和我們有關係,但是實際上屬於養老保險基金的錢,這部分錢是由用人單位來支付的,支付基數的高低和我們其實關係並不是那麼密切,但是個人繳費部分就不一樣,個人繳費的基數如果遠遠高於上一年度職工社會平均工資,這說明我們的繳費基數就比較高,也就是繳費標準至少是超過100%繳費,而且個人繳費這個部分是完全計入個人帳戶的,這個錢是永遠屬於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