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統計局公布了2019年的社會平均工資數據,其中,2019年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90501元,全國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53604元。此外,地方上也陸續公布了2019年平均工資數據情況,比如,北京平均工資13900元/月;上海平均工資12448元/月;天津平均工資9000元/月;浙江平均工資8304元/月;廣東平均工資8240元/月;江蘇平均工資8043元/月;雲南平均工資7215元/月;重慶平均工資7213元/月;寧夏平均工資6995元/月;四川平均工資6947元/月。
從數據我們也可以看到,如果是城鎮非私營單位,北京、上海、廣東、江蘇、浙江、天津這6省市是要超過全國水平的。如果是城鎮私營單位的話,北京、上海、廣東、浙江、江蘇、福建、重慶這7省市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那麼,我們如果想要獲得較高的工資,就應該優選工資水平高的地方,大家應該心裡有數了吧。
這裡,我們僅僅說一下,隨著社會平均工資的發布,哪些會影響到我們普通人的錢袋子呢?
首先是社保部分。我們知道,社保的繳費基數是由上年度的社會平均工資決定的。因為社會保險費最高繳費基數為平均工資的300%,最低繳費基數為平均工資的60%。
而7月份,各地社保局也集中調整了社保繳費基數。比如北京,為進一步減輕單位和低收入參保人員今年的繳費負擔,本市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以及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月繳費基數下限與去年相比沒有變化,仍為上年標準。如果說月工資低於社保最低繳費標準,那麼在繳納社保的時候,用人單位需要按照最低標準去繳納社保,而不是該員工的工資。
其次,一次性經濟賠償金,也是根據社會平均工資來計算的。
經濟補償金數額,是按職工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以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如果職工工資高於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3倍,那麼,在支付經濟賠償金時,按當地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
注意,一次性經濟補償金,如果是在當地上年職工平均工資3倍數額以內的部分,免徵個人所得稅;而超過3倍數額的部分,需要單獨適用綜合所得稅率表,計算納稅。
還有一個就是養老金,我們退休人員的養老金收入,也是會根據上一年度職工的社會平均工資去計算的,如果社會平均工資上漲了,退休人員的養老金也會隨著上調。
1843元失業金領取成功,這筆錢這樣申請,很簡單!
注意,失業金又有新調整,不去領取真的要吃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