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養老金制度或引發社會分化

2020-12-22 中國日報網

在少子老齡化的日本,養老金制度是全社會關注的最大課題,甚至影響到了日本的政治選舉。今年7月份,日本公布了5年一次的財政研究報告,但由於7月底面臨參議院改選,這份研究報告被拖到最近才終於亮相,結論是未來30年日本國民領取的養老金將持續減少。

厚生勞動省近日公布的這份關於養老金財政研究報告顯示,到2047年,日本標準家庭養老金領取標準須從2019年佔到社會平均工資的61.7%下調至50.8%,養老金財政才能維持運轉,同時實現日本朝野各黨商定的養老金收入不低於社會平均工資50%這一目標,這意味著養老金將被削減兩成。

養老形勢愈加嚴峻

依據政府有關法令,厚生勞動省社會保障審議會每5年發表一次研究報告,並根據經濟發展趨勢、人口結構變化、財政承擔能力等情況提出中長期養老金政策目標。如果預測到未來5年內養老金標準低於50%,該審議會有義務向政府提出增加財源或調整支付年齡等政策建議。

日本公共養老金分為兩種:「國民年金」(基礎養老金)和「厚生年金」(職業養老金)。基礎養老金無論就職與否,全民參保全民享受,家庭主婦也隨丈夫一起參保。職業養老金則是企業僱員根據有關法律通過公司集體加入,保費由個人和企業分別承擔一半。此外,自營業者或財力充足的家庭,還可加入各種商業養老保險。

而日本養老金的財源主要來自於保費、養老基金和國家財政支付。近年來,由於人口下降,保費收入開始減少。在國家財政支付方面,二戰後出生的嬰兒潮一代紛紛進入退休年齡,加之老年人壽命延長,使國家財政中養老金負擔越來越重。近幾年,國家養老金支出已佔財政支出近三分之一。因此,日本養老金制度有必要重新規劃和調整。

社會分化可能加大

2012年,日本朝野主要政黨達成協議,國會通過「年金法修正案」,對公共養老金實行宏觀經濟調控方式,即在擴大養老金財源的同時,逐步削減養老金發放標準,以實現養老金財政的「百年穩定發展」。同時,規定養老金不得低於社會平均工資的50%。

時下,日本新的退休年齡為65歲。據社保審議會測算,2019年達到65歲、連續繳費40年、丈夫在企業就職、妻子為家庭婦女的標準家庭,養老金領取標準相當於社會平均工資的61.7%。

社保審議會還根據經濟形勢好、中、差三種情況,分別預測30年後的養老金收入,如果實質經濟增長率平均保持0.9%,那麼其養老金收入就能達到社會平均工資的51.9%;如果經濟平均增長率為0.4%,則養老金收入能達到50.8%;如果經濟形勢持續0.5%的負增長,則到2043年養老金收入就降至50%。

但無論上述何種情形,30年後養老金均將減少20%。如果經濟形勢繼續惡化,養老金則難以達到政府承諾標準,最終可能只有36%至38%。同理,此種情況下國民經濟和國家財政都將陷入極大困境。

而且維持上述養老金制度,將給日本社會帶來較嚴重的兩極分化。一是不同社會階層的差別。主要是私營業主、自由職業者與公司職員的差距。厚生年金由於由企業承擔、國家財政補貼,財力穩健,30年後其降幅僅為1個百分點。但基礎養老金下降幅度達10個百分點以上,意味著私營業者、自由職業者老年生活將更加困難。二是不同年齡段的差別,同樣交付40年養老保險,現在65歲人員養老金標準為61.7%,目前50歲人員退休後養老金標準只有56.6%,現在30歲人員的享受標準則只有50.8%。這種情況不僅將造成社會不公,而且會嚴重打擊年輕人參保的積極性。

制度改革迫在眉睫

面對這一形勢,有關智囊機構提出了諸多政策建議,包括擴大厚生年金的參保人員,減少有關階層間的不公平;繼續延遲退休年齡,縮短養老金領取年限;鼓勵身體好、有財力的老人延遲養老金領取時間,並以提高領取比例為獎勵。

據2017年最新統計,日本人平均壽命男性為81.09歲,女性為87.26歲。但是,健康壽命卻僅為男性72.14歲,女性74.79歲。這意味著將來每個人健康階段必須一直工作,臥床之後才能領取養老金。這恐怕是日本人不願看到又不得不接受的現實。

與北歐等高福利國家相比,日本的政策目標是中等負擔、中等福利。可是,多年來社保制度改革一拖再拖,終於到了積重難返的地步。與日本的長期財政赤字一樣,其社保制度改革也到了關鍵階段。(蘇海河)

來源:中國經濟網

相關焦點

  • 日本養老金制度「保衛戰」
    即使要付出這樣的代價,野田內閣只有往前走,不能倒退,甚至不能「等一等」—全世界最長壽也是最老齡化的日本圍繞年金制度展開的保衛戰,是日本社會「共同體」可靠與否的試金石。基本構造:多層次、全民皆保日本的年金險制度可以追溯到1961年的《國民年金法》,它構建了一個「全民皆保」的年金體系。
  • 《日本養老金制度演變、稅收政策及經驗借鑑》之四:他山之石
    四、對我國的啟示我國正處於人口快速老齡化、勞動力人口下降、生育率下降的人口結構轉型期,日本的人口結構轉變早於我國,且經歷了經濟周期變化,其在養老金制度變革中對高齡少子化、融合社會傳統(終身僱傭文化、家庭主婦文化)、經濟長期低迷
  • 日本養老金制度演變、稅收政策及經驗借鑑(完整版)
    為了做好國民退休養老制度安排,應對老齡化難題,根據黨的十九大報告關於全面建成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要求,我國正在積極推進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職業年金市場化運營、個人養老金制度頂層設計等制度改革。為了給政界、學界、業界提供有益借鑑,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積極組織行業開展境外養老金制度研究,總結國外成功經驗,匯聚成研究報告,並陸續在協會刊物《聲音》發布。
  • 想移民日本?年金(養老金)制度了解一下
    近年,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選擇移居日本,看中的是日本的優質教育、以及高福利。之前力昂君已經多次推送過關於日本的公立私立教育、醫療等文章,今天我們來聊聊日本的年金制度。- 什麼是年金制度 -年金也就是「養老金」,是日本政府為了讓國民有終身保障而制定的制度,其運營模式就是「工作的一代人繳納保險費來支付老人的養老金」,全社會互助,抵禦未來風險。
  • 48名中國人申領低保事件引發日本社會制度探討
    中新網8月23日電 據日本新華僑報網報導,日前48名中國福建人投親到日本之後,集體在大阪市申領最低生活保障一事最近又起波瀾。對此事極為重視的大阪市政府以「只能認定他們是為了生活保障而來到日本的」為由,採取了不予受理申請以及拒絕支付措施。
  • 養老保險制度與日本女性
    日本的養老金制度也被稱為年金制度,是日本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日本的年金制度分「公的年金」(即公共年金)和「私的年金」兩種,公共年金制度又分為國民年金、厚生年金和共濟年金三部分。  理論上講,養老保險制度應該是一種建立在性別平等基礎上的福利政策,但日本傳統文化、思想觀念、風俗習慣、思維方式等潛移默化地融於養老保險制度之中,使其帶有深刻的性別色彩。目前,日本依然沒有擺脫一種政策和制度上的悖論:即一方面提出實現男女共同參與社會的目標,另一方面又體現了對專職主婦家庭在稅收、社會保障制度等方面的優待。
  • 日本養老保險遭遇拒繳危機 37%國民未交養老金
    ■高官的養老金醜聞正趕上風口浪尖  內閣大臣未交養老金的事情被披露從而演變為政治醜聞,實在是因為現在正值日本社會對養老保險金制度進行改革的非常時期。此事在日本社會引起強烈震動,因為日本國會目前正就養老金制度改革問題展開討論,政府準備採取非常措施強迫國民交納養老保險金。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系教授黃華明認為,一直以來,以社會養老保險體系為代表的高福利保障一直是日本國民的驕傲。
  • 我了解的日本社會保障制度和生育津貼
    最常見的一個問題是為什麼不去日本生活和發展。在國人的印象中,日本國民素質高,環境好,而且有非常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比咱們現在立足的這片土地宜居很多。對我而言,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複雜且不絕對的,三言兩語說不清楚。但其中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是,除了知道日本社會值得嚮往的地方,我也多少知道一些在日本社會生存的難處。
  • 日本養老金體系與資本市場
    國民年金是日本社會保障制度的基石,也是覆蓋範圍最大的公共養老保障制度。同時,日本政府已經預期到人口老齡化即將到來,防患於未然,需要把負擔率各異的各項養老制度整合成一個更加堅實的基礎養老金制度,改革勢在必行。
  • 日本養老制度發展歷程:從「國家福利」到「社會福利」
    勞動力的大移動,很多年輕人離開家鄉到大城市工作,給留守家中的老年人造成生活上的不安定,而且勞動力的安全供給等也成為社會的現實問題,迫切需要建立生活保障的醫療保險制度和養老金制度。1959年日本誕生了《國民年金法》,以國家、行業、個人共同分擔的辦法,強制20歲至60歲的國民加入國民年金體系。年金就是養老金,國民年金是日本社會保障制度的基礎,也是覆蓋面最大的公共養老保障制度。
  • 解析多國養老金制度:並非單軌或雙軌那麼簡單
    綜合來看,美國的退休金制度包含三種體系。第一,不管是聯邦僱員還是私營部門僱員,每一個工作的人只要積累夠40個工作點數(一般相當於工作10年)都可以在退休後從聯邦社會安全局領取社會安全金。這是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之後聯邦政府建立的全國性養老體系,旨在使每一名工作的人在退休後基本生活有保障。以僱員的工資為基數,個人和僱主分別繳納6.2%的社會安全稅。
  • 遊志斌:日本的養老保險金制度
    原標題:日本的養老保險金制度 目前,公共養老金在日本養老體系中佔據主導地位,是政府強制性的養老計劃。隨著日本老齡化社會的到來,老年人在全國人口中所佔比例不斷提高,社會負擔越來越重。上世紀 90年代以來,日本政府被迫多次實施養老制度改革。
  • ...夯實應對人口老齡化社會財富儲備,首先要打造資產型養老金制度
    他指出,中國的養老金制度應該打造資產型養老金制度,而不是負債型養老金制度,否則,就難以實現中央提出的夯實應對人口老齡化社會財富儲備的目標。  在社會財富儲備當中,養老資產是重要的財富形式,而第二支柱、第三支柱是市場化投資的重要資產,也可以分解到居民家庭財富淨值當中的私人養老金。  構建多層次養老金體系是制度模式的選擇,夯實養老財富儲備是制度目標的結果,是建立應對老齡化的物質基礎。
  • 日本權威養老報告引發爭議
    這份引發爭議的報告在上周由日本金融廳發布。該報告基於當前60歲及以上日本人有25%的概率活到95歲的情況,推算並分析了日本社會該如何合理地進行資產管理與運用相關的金融服務。對此,麻生闢謠道,日本政府當前的養老金體系能夠覆蓋老年群體的生活支出,「雖然無法做到全盤覆蓋,但肯定不如報告中描述的那樣糟糕。」他表示,報告錯誤地使人認為,日本政府當前的養老制度難以保障老年群體的退休生活。
  • 日本養老保險制度:國家立法 政府主導 民間參與
    戰後,日本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提高,截止2011年10月,65歲以上人口佔總人口的比重達23.3%。日本目前已是世界發達國家中老年人口比率最高的國家。為應對人口老齡化,日本建立了比較完善的養老保險制度,一些對策措施對於我國建立和完善養老保險制度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和借鑑意義。
  • 什麼是養老金並軌制度?它能縮小企事業單位養老金的差距嗎?
    自2014年10月1日起,國家出臺了《國務院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制度,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養老金並軌制度,這個制度的出臺,旨在縮小企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差距。從這個制度實施的日子開始,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正式告別免繳費、財政支付養老金的時代,開始跟企業職工一樣,每月繳費一定的養老保險費用了,而且事業單位人員的繳費比例個企業人員是一樣的,都是8%!
  • 養老金最新消息:日本將在2019年內修改現行養老金法
    至誠網(www.zhicheng.com)11月13日訊  據日本新華僑報網報導,2019年必將成為日本外勞政策的一個重大轉折年,日本國會對新外勞政策及其配套法律法規實行修改的新聞鋪天蓋地,無時不在牽動著在日外國勞動者們的心。
  • 2019年最新養老金上調政策 個人養老金制度是什麼意思?
    至誠網(www.zhicheng.com)1月16日訊  三個多月後,我國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將試點結束,隨之而來的是個人養老金制度有望真正實現落地。  2019年1月12日,中國社會保險學會發布年度重點課題《建立中國特色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制度》。
  • 日本人退休後到底有多少養老金?為何日本老人退休後還在拼命工作
    1987年之後,日本已經確定能夠擠進國際發達國家的隊伍之中,然而成為發達國家之後的日本,國內的一些民生條件和養老制度也在不斷的變得更加健全和系統。 所以在日本退休養老的居民們,不僅可以拿到一些養老金,而且還有其他的社會福利來幫助老人度過晚年。1945年之後,日本的養老制度慢慢開始凝成了一種萌芽狀態,之後便開始深入到國民問題中,在此基礎上才慢慢開始進步。
  • 董克用:關於我國養老金制度中長期改革的思考
    4、完善國有資本劃轉制度,推動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眼下劃轉國有資本充實社會保障基金力度仍顯不足,「十四五」階段需要進一步完善制度設計,加大國有資本劃轉力度。7、加快建立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體系的建立對於中國建成多支柱養老金體系至關重要。在進一步完善第一支柱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和第二支柱年金制度的同時,「十四五」時期要儘快建立起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體系。